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合肥市地图
合肥市相关地区地图: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一轴双核两翼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城市环境

自然气候: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绿色城市:合肥是一座绿色城市、生态城市,1992年成为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截至2010年底,合肥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9085.5公顷,城市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在整治昔日“庐阳八景”-“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弩松荫、蜀山雪霁、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顶朝霞”的基础上,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点及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花冲公园、杏花公园、瑶海公园、清溪公园、银河公园、陶冲湖公园、菱湖公园等,加上城内城外数十处街区游园相匹配,使全市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花红树绿的世界。

城市历史

城市由来: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历史沿革: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清咸丰年间,合肥曾为安徽省省会,1945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1952年,新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城址变迁:合肥城址屡有变迁。《太平寰宇记》记载:汉代合肥县城“在今县(城)北”,位于今四里河附近,面积很小。东汉末年,战乱不息,旧城废弃。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扬州刺史刘馥单骑赴任,重建合肥城。三国时期,合肥是军事重镇,被曹操看中,东吴为争夺合肥发动十余次战役,诞生了著名的逍遥津大战。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魏将满宠在旧城西鸡鸣山麓另筑“合肥新城”,旧址为现在的三国遗址公园,以与旧城相犄角。西晋统一后,废三国时所筑新城,迁回旧址。合肥旧城,地势低洼,南北朝时梁将韦睿因此堰水攻破合肥。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大将军尉迟敬德受李世民派遣在旧城东南高地重筑土城,史称唐城、金斗城(得名于古城内金斗河)。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刺史路应求以古城皆土筑,特加甓焉”。由此,合肥始有砖砌城垣。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淮西帅郭振屯驻合肥,为防御金兵侵袭合肥,筑“斗梁城”。斗梁城“横截旧城之半”,地跨金斗河北,使金斗河横贯城中,合肥城扩大了几倍,基本形成今合肥古城的初貌。元朝末年,合肥古城多塌毁。佥事马世德提请宣让王及高昌公,发公私钱十万贯,将城作了整修。至明弘治年间,合肥古城因年久失修,多处废缺,由庐州知府马金度主持修葺。据嘉庆《合肥县志》载,此间合肥古城,周围长4706丈(26里);正西和西南面城墙皆缘冈地,高2.4丈;东、南、北三面城墙列平地,高2.8丈至3丈不等;底宽近4.8丈。城垛4578座,望台28座。城东壕深1.9丈,宽42丈;城西壕深2.5丈,宽29.5丈;城南壕深2.3丈,宽30丈;城北壕深0.8丈,宽35丈。河水环城通流。全城计七门二水关(后为七门三关)。东二门,左曰威武门,五楹,高二层;右曰时雍门,三楹,月城顶有石台。西二门,左曰西平门,五楹;右曰水西门(明正德七年,庐州知府徐钰塞西水关,导水为北濠,又塞水西门,使之为旱西门,另建水西门),三楹,月城顶皆石台。南二门,左曰南薰门,三楹;右曰德胜门,三楹,月城顶皆石台。北一门,曰拱辰门,三楹,月城顶有石台。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清政府“征用皖属三十四州县的人力、物力,耗白银十一万四千两”,重修庐州府城。此次重修,城墙全部用大青砖砌成,重开威武、时雍、南薰、德胜、西平、水西、拱辰七门,并增设许多谯楼,“楼橹高耸”,十里之外,就能看到高大的城楼。

合肥经济

合肥“大建设”:2006年2月6日,合肥市领导班子和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齐聚市委党校,共谋“十一五”时期合肥跨越式发展大计,作出“三大”推进重大决策,开始进行“大建设”。
241亿“蛋糕”老城区吞九成合肥“大建设”自2006年3月起始,5年多时间里,市本级资金总投入640.83亿元。屈指一算,其中有九成都投给了急需“破蛹成蝶”的老城区。滨湖新区“自我造血”,不但没花市财政一分钱,更甚至“反哺”老城改造,成了财政收入的“摇钱树”。
合肥“大建设”提升幸福感: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曾表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把新区开发建设与老城改造提升同步推进,才能让老百姓共享建设与发展成果。
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合肥市始终把搞好民生建设作为基本的工作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该市将所有民生项目统统纳入“大发展”和“大建设”的各个环节,与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该市2009年度民生工程完成进度表上,记者看到36项民生工程,涵盖了生活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文化建设等所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合肥日报》推出“五年大建设,满腔民生情”系列报道,从民生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五年大建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实惠和影响,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励斗志,把大建设的壮美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6年3月16日,大建设拉开大幕,1600多个日日夜夜风雨无阻,以恢宏的手笔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壮美画卷:截至今年7月底,完成工程845项、在建366项,工程总投资1059.69亿元,完成投资640.83亿元,是“九五”、“十五”时期城建投资的近4倍。
经济增长速度: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连续6年保持在17%以上。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不含拉萨和台北)中,GDP总量位居第20位,增速位居第一。GDP总量约占全省的1/5,比2008年提高0.8个百分点。GDP增量占全省增量的27%,省会城市拉动力作用明显。2009年合肥GDP达到2102.12亿元,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3%,已连续6年保持在17%以上。2009年合肥财政收入达341.9亿元,约占全省的1/4。2006年,合肥GDP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大关。只用了3年,合肥GDP又完成一次重大突破,从千亿元跨上2000亿元,一举达到2102.12亿元!,GDP总量大跨越,三次产业各显其能。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08.6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104.98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5亿元,增长12.4%。放眼26个省会城市,这个成绩愈加闪亮:2008年,GDP总量在3000亿元以上的有9个城市,在2000亿元以上的有5个,少于1000亿元的也是5个;超1000亿元、追2000亿元的有7个,合肥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合肥市GDP继续保持了年增长率在17%以上的良好势头,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2个和3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增速保持在17%以上,增速位居全国省会第一、全国所有城市第三,并且GDP首次突破2700亿元。达到3012亿元,按常住人口和年末汇率计算,人均GDP8053.58美元,人民币52990.20元,合肥市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合肥市2011上半年经济运行高开稳进,呈现“增长速度快、结构调整优、运行质量好”的良好态势。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3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7个和2.9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省内各市中均位居第2,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首位。
合肥市5年间GDP以及年增长数据:年份地名GDP总值增长率2005:合肥市----853.00亿元17.0%2006:合肥市----1073.86亿元17.5%2007:合肥市----1300.00亿元18.0%2008:合肥市----1664.84亿元17.2%2009:合肥市----2102.12亿元17.3%2010:合肥市----2702.5亿元17.5%
合肥都市圈:按照规划,到2015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45%以上。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预期18000亿,年均增长14%以上,其中,合肥9000亿、六安3000亿、巢湖3000亿、淮南2400亿、桐城600亿。按照规划,合肥都市圈将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生活圈,核心圈层实施“公交化”发展策略。同时,合肥都市圈将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推进五市间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未来合肥、淮南、六安、巢湖、桐城五市中心城区通达运输通道的平均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全力打造合肥经济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300公里,到2020年,合肥市力争成为华东第四大城市。
合淮同城化:合淮同城化可以使淮南的能源优势,水运优势同合肥的铁路,公路优势,科教文化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从而在皖中北地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进一步增强两市的核心辐射作用,有利于促进安徽中北部的城镇化与一体化!合淮工业走廊建设等等。合淮轻轨建设,根据合淮两地的计划,目前合淮之间的城市轻轨已经进入规划阶段,预计明后年就能开工建设;合淮城际轻轨建成后,两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将缩短至半个小时。
“141”到“1419”战略:在141战略体系末期,市领导又提出了升级“141“战略,改为“1419”战略。对于城镇化建设,合肥未来将大力发展1419新城镇体系,即在重点打造滨湖新区,提升主城区,拓展四个副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加快小市镇和新农村建设。即肥东县重点发展长临、梁园和石塘;肥西重点发展高刘、紫蓬山、三河;长丰重点发展水家湖、吴山和下塘,合肥市将提升主城区,从城乡一体化步入到区域合作发展阶段。
“十二五”发展目标: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日前在合肥市外宣顾问会上表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合肥大有可为的“黄金五年”,合肥将进入一个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开放的时代。未来几年,合肥发展总的想法是以全面转型、跨越赶超、富民强市为主线,以工业化为开路先锋、城市化为坚强后盾,把合肥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加快向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合肥的GDP总量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达到长三角核心城市平均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5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达到12000亿元,力争达到1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万亿元。

民俗风情

合肥人素以憨厚老实,热情好客,明礼重德,喜文崇俭,能苦耐劳著称,故民风清淳,俗尚质朴。昔庐青阳山房余忠宣公(余阙)称:“(合肥)其民质直而无二心,其俗勤生而无外慕之好,其材强悍而无孱弱可乘之气。”故而“盗不能欺,利不能诱,兵不能怵。”(《合肥县志?修城碑》,以下均见《合肥县志》)。昔《图经》文称:“(合肥)民风淳朴,事耕桑,崇俭,重名,务学,贤才汇兴。”昔马侍郎《廷用记》文称:“(合肥)其俗勤于稼穑,不喜商旅,犹有往昔简古风。”隋《地理志》文称:“(合肥)人性躁劲,风气果决。”昔《庐江记》文称:“(合肥)俗尚淳质,好俭约,丧祭婚姻率渐于礼。”明王学士文称:“(合肥)自昔其民质朴,不好争讼,而风俗淳美。”昔朱镛文称:“(合肥)衣冠文物之懿,视昔有加”,“弦诵之声,接于四境。”
媳妇节:方言习称妇女为“奶奶们”,故又将这天称作“奶奶们节”。旧时,民间传统习俗,自春节到正月十五日,都为年期。此间,洗涮烧煮等诸家务活都是由媳妇承担的,过了正月十五,便是过了年期,一直忙忙碌碌的媳妇,在这时当歇一歇,松口气,故在媳妇节这天,家庭烧煮一类的炊事,概由男人承担。
打香炭、放鞭炮: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但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旱船:旱船的“灯芯”为女性,常见的唱词有:“小小鲤鱼红红的腮,上江游到下江来;上江要吃灵芝草,下江要吃青蒲苔,不为你小哥哥我还不来”等。总之,昔日合肥民俗风情,味道特别,风格别具,美不胜收。
端午衣,每年端午节,徽州地区家家户户都要为小孩子制作端午衣。端午衣包括端午服、端午帽和端午棉。端午服,多用色布置做,上装为大襟系带和对襟扣纽两种,亦有后背开禁扣纽的;裤子视孩子大小分为开裆、密裆两种。端午服的制作极为讲究,富贵人家,多在衣裤上用五彩丝线绣上图案、花卉和“如意”边,上装绣在胸前、肩头、袖口、下摆等部位,裤子则绣在膝盖、裤脚口等处。端午帽,主要是为幼小的婴儿或一二岁小孩制作,端午节前后的气候虽已暖贺,但较小的孩子还须戴帽防风。

友好城市

合肥先后与,日本久留米市(1980年5月20日)、,塞拉利昂共和国首都弗里敦市(1984年3月20日)、,布隆迪共和国首都布琼布拉市(1986年7月7日)、,美国哥伦布市(1988年11月17日)、,丹麦王国奥尔堡市(1989年4月22日)、,西班牙王国莱里达市(1998年4月4日)、,韩国原州市(2002年6月20日)、,澳大利亚联邦戴瑞滨市(2003年10月29日)、,英国贝尔法斯特市(2005年6月13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2006年6月5日)、,智利共和国首都圣地亚哥市(2007年10月31日)、,韩国瑞山及德国罗斯托克市、,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巴尔迪摩市本特海姆市,菲律宾的达沃市等发展了友好交往。此外,合肥还与上海市卢湾区、南昌市、儋州市、银川市、济南市、海口市、福州市、汕头市、兰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和广州市共12个国内城市结成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