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合肥市地图
合肥市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历史

城市由来: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历史沿革: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清咸丰年间,合肥曾为安徽省省会,1945年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1952年,新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
城址变迁:合肥城址屡有变迁。《太平寰宇记》记载:汉代合肥县城“在今县(城)北”,位于今四里河附近,面积很小。东汉末年,战乱不息,旧城废弃。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扬州刺史刘馥单骑赴任,重建合肥城。三国时期,合肥是军事重镇,被曹操看中,东吴为争夺合肥发动十余次战役,诞生了著名的逍遥津大战。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魏将满宠在旧城西鸡鸣山麓另筑“合肥新城”,旧址为现在的三国遗址公园,以与旧城相犄角。西晋统一后,废三国时所筑新城,迁回旧址。合肥旧城,地势低洼,南北朝时梁将韦睿因此堰水攻破合肥。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大将军尉迟敬德受李世民派遣在旧城东南高地重筑土城,史称唐城、金斗城(得名于古城内金斗河)。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刺史路应求以古城皆土筑,特加甓焉”。由此,合肥始有砖砌城垣。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淮西帅郭振屯驻合肥,为防御金兵侵袭合肥,筑“斗梁城”。斗梁城“横截旧城之半”,地跨金斗河北,使金斗河横贯城中,合肥城扩大了几倍,基本形成今合肥古城的初貌。元朝末年,合肥古城多塌毁。佥事马世德提请宣让王及高昌公,发公私钱十万贯,将城作了整修。至明弘治年间,合肥古城因年久失修,多处废缺,由庐州知府马金度主持修葺。据嘉庆《合肥县志》载,此间合肥古城,周围长4706丈(26里);正西和西南面城墙皆缘冈地,高2.4丈;东、南、北三面城墙列平地,高2.8丈至3丈不等;底宽近4.8丈。城垛4578座,望台28座。城东壕深1.9丈,宽42丈;城西壕深2.5丈,宽29.5丈;城南壕深2.3丈,宽30丈;城北壕深0.8丈,宽35丈。河水环城通流。全城计七门二水关(后为七门三关)。东二门,左曰威武门,五楹,高二层;右曰时雍门,三楹,月城顶有石台。西二门,左曰西平门,五楹;右曰水西门(明正德七年,庐州知府徐钰塞西水关,导水为北濠,又塞水西门,使之为旱西门,另建水西门),三楹,月城顶皆石台。南二门,左曰南薰门,三楹;右曰德胜门,三楹,月城顶皆石台。北一门,曰拱辰门,三楹,月城顶有石台。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清政府“征用皖属三十四州县的人力、物力,耗白银十一万四千两”,重修庐州府城。此次重修,城墙全部用大青砖砌成,重开威武、时雍、南薰、德胜、西平、水西、拱辰七门,并增设许多谯楼,“楼橹高耸”,十里之外,就能看到高大的城楼。

文化艺术

特色文化:合肥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合肥地域文化特色:1、合肥包公祠,包公文化;2、合肥逍遥津,老庄文化;三国文化,3、合肥六谷祠,药王文化;4、合肥赤阑桥,宋词文化;5、合肥白水坝,丽友文化;6、合肥城隍庙,道教文化;7、合肥李鸿章,洋务文化;淮军文化,8、合肥道士岗,刑天文化;9、合肥明教寺,佛教文化,众多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了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新平台。
地方戏剧: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名人掠览

包拯:(999~1062年),安徽合肥人,天圣朝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历权知开封府府尹、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包拯为官期间,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固有“包青天”的美誉。李鸿章:(1823.2.15~1901.11.7),合肥人,清朝末期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北洋海军、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清朝第一位外交家。刘铭传:(1836-1896),生于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淮军将领,洋务派高级将领,台湾首任巡抚,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合肥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阵营主要谋士。周瑜:(175-210),庐江舒(今安徽合肥庐江)人,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名将,杨行密:(852—905),合肥人。902年-905年在吴王位,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实际开国者。张德胜:(1328—1360),明朝开国大将,庐州人,大败陈友谅军,战死后追蔡国公。聂士成:(1836~1900)字功亭,安徽合肥人北乡,清军著名爱国将领,直隶提督。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卫立煌:(1897.2.16~1960.1.17),安徽合肥人,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国军高级将领。王亚樵:(1887-1936),安徽合肥人,抗日英雄,民族志士,策划暗杀蒋介石、宋教仁、汪精卫而闻名于世。冯玉祥:(1882.11.6—1948.9.1),祖籍安徽巢县人,民国时期著名直系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李克农:(1899.9.15—1962),合肥巢湖市(原巢湖居巢)人,解放军大将。中共“特工之王”。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字文白,合肥巢湖市(原巢湖市居巢)人,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孙立人:(1900.12.8-1990.11.19),祖籍舒城;合肥庐江人,抗日名将、军事家,被誉为“东方隆美尔”,杨宝森:(1909.10.9~1958),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董寅初:(1915.9—2009.6.23),合肥人。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爱国侨领、社会活动家。应祚智:1957年生,合肥人,世界画坛巨匠,中国杰出书画大师、杰出篆刻家、金石书画鉴定专家、著名慈善家。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安徽合肥人,世界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吴邦国:1941年7月出生,安徽合肥肥东县人,中共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杨元庆:1964年11月12日出生,安徽合肥人,年知名青年企业家、创业者,联想集团总裁兼CEO。许嵩:1986年5月14日生于合肥,华语创作型男歌手,内地最受欢迎歌手之一。旅游景点
古刹寺庙:龙泉古寺、明教寺、包公祠、宝莲禅寺、城隍庙、姚公庙、月潭庵、开福寺、吴王庙、西庐寺、庆复禅寺等。
自然景观:桴槎山、丰乐生态园、紫蓬山、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巢湖、圆通山、四顶山、周公山、大蜀山、双凤湖旅游度假区、冶父山森林公园等。
人文景观:逍遥津、三国遗址公园、包公园、包氏宗祠、袁术古堆墓、合肥大剧院、安徽省博物馆、六家畈古民居、欧洲风情街、吴复墓石雕群、三河古镇、李鸿章故居、安徽名人馆、清风阁、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在建)、大陈墩遗址、刘铭传故居、李鸿章享堂、渡江战役纪念馆、周瑜墓等。
社会景观: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天鹅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馆、徽园、瑶海公园、杏花公园、花冲公园、逍遥津公园、文化遗迹纪念碑、明珠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合肥野生动物园、环城公园、蜀山烈士陵园、合肥市科技馆、合肥植物园、合肥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馆等。
游乐场所:稻香楼游乐园、合肥汉海极地海洋世界、风云再起动漫体验中心、胜利广场欢乐城(在建)、合肥欢乐岛、合肥阿酋湾水上乐园等。
购物合肥:合肥万达广场、万达万千百货、合肥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百大鼓楼商厦、合肥百货大楼、安徽商之都、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国购广场、元一国际购物广场、百大乐普生、百大CBD购物中心、合肥百盛购物中心、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合肥明发商业广场、合肥新天地购物广场、新都会国际广场、合肥城隍庙小商品市场、松芝万象城、合肥温莎国际广场、大唐国际购物广场、合肥华润万象城(在建)、安徽新地购物中心(在建)、合肥华润五彩城(在建)、合肥天徽商业广场(在建)等。
星级宾馆:5星:合肥元一希尔顿大酒店、合肥万达威斯汀酒店、合肥外商国际俱乐部酒店、合肥天鹅湖大酒店、合肥索菲特明珠国际大酒店、合肥两淮豪生大酒店、合肥泓瑞金陵大酒店、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合肥翡翠湖迎宾馆、安徽世纪金源大酒店,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4星:安徽饭店、合肥和平国际大酒店、合肥银瑞林国际大酒店、合肥新文采会展酒店、合肥万豪大酒店、合肥金环大酒店、安徽柏景假日酒店、合肥浙商国际假日酒店等27家四星级宾馆。3星:合肥伯爵商务酒店、合肥天庭商务酒店、合肥望江宾馆、合肥钱江国际大酒店、合肥新世纪商务酒店、合肥新长城商务酒店、合肥元一高尔夫国际旅游渡假别墅酒店等42家三星级宾馆。
合肥饮食:合肥小吃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庐州菜一样,在安徽烹饪技艺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庐州小吃品种风味及食俗与南北不同,有句顺口溜“大麻饼、玉带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馄饨饺、旱饺、油香、小笼包,龙灯节子包油条”。前两句说的是庐州糕点,后两句指的就是庐州小吃。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样带有“冲”劲,也不象南方那样偏甜,均甜咸适中,讲究鲜香。
合肥特产:合肥主要土特产品有: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撮镇狮子头、石塘驴巴、梁园小憋、长丰草莓、肥西米酒、三河米饺、羽毛扇、巢湖银鱼、大闸蟹、虎皮金桔蛋、竹黄雕刻等。此外,作为省会,安徽各地的土特产、有名工艺品尽皆云集于此,如泾县的宣纸、宣笔,歙县的徽墨、歙砚,芜湖铁画、凤画、界首陶瓷、符离集烧鸡、淮北口子酒、亳州古井贡酒、砀山酥梨、黄山毛峰茶、安徽祁红茶、安徽屯绿茶、安徽猴魁茶等,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历史典故:
张辽威震逍遥津:逍遥津位于合肥老城区东北角,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逍遥津又名“窦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斗鸭池: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逍遥津这个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经沧桑。宋代乾道年间,合肥城扩大,逍遥津被圈入城内。明代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窦家池”。清代康熙年间,逍遥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豆叶池”。而后龚家花园屡经战火,日益破败。新中国成立前夕,园址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梨花巷:说起梨花巷名称的由来,一位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年近七旬的陈老太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有梨花的。“当时巷里有3个大花坛,每个花坛里都有着几棵梨树”,每到春暖花开时分,巷子两边路旁的梨树上都开满了雪白的梨花,“走在其中,香气扑鼻。”但是从1987年左右开始,这里建起了大量的居民楼,而梨树,也在这时候渐渐地被砍伐殆尽了。如今的梨花巷,只有一株梨树了,而且,就连这最后的一棵梨树,枝桠也几乎被砍光,只剩下两个大枝,高高地刺向天空?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户外活动: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一轴双核两翼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建置沿革

朝代时间名称辖县/地所属国所属郡/县性质先秦时期前221合淝县无诸侯国寿春邑九江郡二级行政区治所秦前221至前206合淝县无秦寿春邑九江郡二级行政区治所汉前203至220年合淝县无淮南国九江郡三级行政区治所三国时期220至265年合淝县无魏扬州一级行政区扬州州治两晋时期265—420年合淝县无西晋扬州九江郡三级行政区治所289年合淝县无淮南国九江郡三级行政区治所300年8月合淝县无西晋淮南郡三级行政区治所321年至330年合淝县无西晋司州桥郡一级行政区郡治330年合淝郡陈郡东晋无二级行政区治所345年合淝县汝阴后赵扬州淮南郡三级行政区治所350年合淝县汝阴东晋豫州汝阴郡二级行政区治所南北朝420年至479年合淝县汝阴县宋南豫州州治一级行政区郡治422年汝阴县无宋南汝阴郡治一级行政区郡治500年汝阴县无齐豫州北陈郡治一级行政区豫州州治500年汝阴县无北魏南汝阴郡一级行政区郡治526年11月汝阴县无梁豫州汝阴郡治一级行政区豫州州治547年7月合州汝阴县梁合州南顿郡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559年合州无北齐合州南顿郡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559年合州无陈合州南顿郡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隋朝583年庐州合淝县隋庐州郡一级行政区庐州州治607年4月合淝县无隋庐江郡二级行政区治所唐朝620年合淝县无唐庐州淮南道一级行政区庐州州治742年合淝县无唐庐江郡淮南道二级行政区757年庐州合淝县唐庐州淮南节镇二级行政区902年3月庐州合淝县吴国淮南节镇一级行政区节镇首府五代十国902年3月庐州合淝县吴国庐州节镇一级行政区节镇首府958年3月庐州合淝县后周保信军节度一级行政区节度首府两宋时期宋初庐州合淝县北宋庐州淮南道二级行政区997年庐州合肥,巢县庐江,舒城等县北宋淮南路二级行政区1276年庐州南宋淮南西路一级行政区淮南首府元朝1278年庐州路元江淮省淮西道二级行政区总管府1366年庐州府元江南行省一级行政区江南省会明朝1368年8月庐州府(庐阳)明中书省一级行政区中书省会1403年庐州府合肥,庐江舒城,巢县等县及无为散州明庐州府隶六部一级行政区1644年庐州府南明江北四镇一级行政区清朝1645年8月庐州府清江南省二级行政区1667年8月庐州府清安徽省二级行政区1853年4月庐州府清安徽省一级行政区安徽省会民国时期1912年合肥县巢县等民国安徽省二级建制1914年6月2日合肥县巢县等民国安徽省安庆道三级建制1928年8月合肥县巢县等民国安徽省二级建制1945年9月合肥县无民国安徽省二级建制安徽省省会新中国1949年1月21日合肥无中国江淮区直辖市一级行政区直辖市1949年2月1日合肥市无中国直属江淮行署一级行政区总署1949年10月合肥市无中国皖北行政署一级行政区总署1950年2月合肥市无中国华东军政委会一级行政区1951年10月合肥市无中国皖南皖北合署一级行政区1952年1月2日合肥市无中国皖南皖北总署一级行政区总署1952年8月25日合肥市无中国安徽省政府一级行政安徽省省会合肥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合肥地铁建设计划于2010年7月1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轨道交通线网将结合合肥市“141”组团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最终形成由12条线路组成的远景轨道网络,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延伸线5条,其中4条延伸线,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以下为实行项目基本明确的轨道:◆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6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全部为地下车站,项目总投资133.98亿元,分三期建设。于2011年6月全线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将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老城区的发展。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西起长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叉口西侧,沿长江西路、长江中路、长江东路敷设,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线路全长29.4km,其中地下线25.14km,高架段3.68km,过渡段长0.58km。共设车站24座,地下车站21座,高架车站3座。在线路西端设蜀山车辆综合维修基地(2、7、8号线共用)一座,在线路东端设龙岗停车场一座。力争2011年四季度时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3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4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5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7号线:有望在2011年与2号线一同开工。功能主要是加强合肥滨湖新区与经开区、高新区、科学城及新桥机场的联系。走向为:方兴大道,繁华大道,始信路,紫云路。线路全长35.3公里,其中高架线15公里,全线共设29座车站,其中高架站12座,并依次与8、2、4、3、1、5号线换乘。◆8号线:2011年与7号线已经进入可研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一条远景的机场专用线,线路长度为22.5公里,将全地面线铺设拟设3-5座车站。功能主要是通过与其他轨道线路的换乘,实现主城区、滨湖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高铁车站与新桥机场的快速联系。◆9号线则与2号线衔接,向东部组团延伸。◆10号线则主要连接滨湖新区、西南组团和东部组团。◆11号线连接机场和主城区。◆12号线复合式地铁线。合肥在建一条南北穿越城铁,“南庐江县-肥西县-合肥市区-北长丰县”南北大穿越合肥大都市
BRT公交:合肥BRT公交于2007年启用,站台分布于长江中路以及徽州大道部分路段,所有站点实行“岛内免费换乘”方式方便居民乘车。目前合肥市二环路、金寨路的BRT项目已在BRT站点规划中,至2020年,合肥市将规划设置“两横两纵”四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为120公里;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从而形成“一环五射”的格局。合肥BRT公交实行乘客进站前刷卡或投币,票价按照合肥公交现有空调车价格标准,即投币2元/人次,其中每年的3、4、10、11四个月实行优惠票价,即投币1元/人次。合肥公交各类优惠乘车卡可以照常使用,70岁以上老人等各类免费乘车群体可持有效证件进站免费乘坐公交车。BRT公交车车长达18米,由两节车厢绞接而成,左右各有三个车门,容量是普通公交车的2倍,车内有四五十个座位,高峰期容量能达到180人左右,由于是专用公交车辆,因此一台车造价约为200万元,而目前普通公交车的价格只有二三十万元。

行政区划

市辖区:
[庐阳区]面积139.32平方千米,人口60.92万。邮政编码230001。区人民政府驻濉溪路295号。下辖11个街道、1乡1镇:逍遥津街道、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益民街道、安庆路街道、光明街道、亳州路街道、双岗街道、杏花村街道、海棠街道、杏林街道、大杨镇、三十岗乡;
[瑶海区]面积142.9平方千米,人口90.28万。邮政编码230011。区人民政府驻明光路1号。下辖10个街道、3个乡镇:城东街道、胜利路街道、明光路街道、车站街道、三里街街道、铜陵路街道、七里站街道、大通路街道、和平路街道、红光街道、三十头镇、大兴镇、磨店乡;
[蜀山区]面积246.83平方千米,人口102.23万。邮政编码230061。区人民政府驻梅山路107号。下辖8个街道、2个镇:稻香村街道、三里庵街道、南七里站街道、五里墩街道、西园新村街道、琥珀山庄街道、荷叶地街道、笔架山街道、井岗镇、南岗镇;
[包河区]面积340平方千米(其中巢湖水面74平方千米),人口81.77万。邮政编码230041。区人民政府驻包河大道118号。下辖5个街道、4个镇:常青街道、芜湖路街道、包公街道、骆岗街道、望湖街道、淝河镇、大圩镇、义城镇、烟墩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中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5.59万人。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工业园区。以其先进的科技创新和卓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来合肥市投资兴业、休闲置家首选之地。
[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1995年4月,新火车站建设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冠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1996年2月,新站试验区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现辖长淮、方庙、七里塘等3个街道20个社居委,常住人口20.29万人,面积34平方公里,占合肥市国土面积的4%。
[政务文化新区]: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于2002年正式年动工建设,位于省会合肥主城区的西南,东临金寨路高架,西拥南牵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67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城市人口约10万人,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集行政办公、文教体育、金融商贸、旅游度假、居住休闲功能为一体,独具人居生态特色的魅力新区、时尚之城,已经发展成为省会合肥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商业文化中心。
[滨湖新区]: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于2006年11月,按照“世界眼光,国际一流,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启动区确定在紫云东路以南,沪荣蓉高速以东的区域。启动区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路之隔,水、电、气、热等公共资源接入便捷。初步建成高速公路网和骨干道路网,四通八达。
[北城新区]:合肥北城新区,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合肥市主城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等10条城市干道直通市区,即将开建的阜阳北路高架筑起合肥北向“十分钟生活圈”;北三环高速、魏武路等7条干道横穿新区,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合蚌客运专线在区内设有北城客运站。
肥东县:面积2276平方千米(其中巢湖水面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9万。邮政编码231600。县人民政府驻店埠镇。下辖11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店埠镇、撮镇镇、梁园镇、桥头集镇、长临河镇、石塘镇、古城镇、八斗镇、元疃镇、白龙镇、包公镇、杨店乡、众兴乡、张集乡、马湖乡、陈集乡、响导乡、牌坊回族满族乡;
肥西县:面积2061平方千米(其中巢湖水面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8.9万。邮政编码231200。县人民政府驻上派镇巢湖路。下辖10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长丰县:面积19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8.99万。邮政编码231100。县人民政府驻水湖镇长丰路85号。下辖8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水湖镇、双墩镇、岗集镇、下塘镇、吴山镇、杨庙镇、朱巷镇、庄墓镇、罗塘乡、义井乡、左店乡、杜集乡、造甲乡、陶楼乡、(省级)安徽省双凤经济开发区;
庐江县:面积2348平方千米。总人口120万人。邮编:231500。政府驻庐城镇。下辖庐城镇、冶父山镇、汤池镇、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郭河镇、石头镇、金牛镇、柯坦镇、泥河镇、矾山镇、龙桥镇、白湖镇、乐桥镇、罗河镇、万山镇。
巢湖市:面积2082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人。邮编:238000。政府驻卧牛山街道东风路。辖6个街道、11个镇(其中副县级中心镇4个)、1个乡:卧牛山街道、亚父街道、天河街道、凤凰山街道、半汤街道、中庙街道、柘皋镇、烔炀镇、槐林镇、坝镇镇、散兵镇、苏湾镇、夏阁镇、黄麓镇、银屏镇、中垾镇、栏杆集镇、庙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