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合肥市地图 >
蜀山区地图
蜀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建设情况

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创新、产业化”大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区域科教资源优势,坚持以优化政策环境为先导,以做好服务为着眼点,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赢得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技工作责任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早在2002年就把实施“科教兴区”、“环境靓区”等战略作为推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中共蜀山区委蜀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蜀山区促进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合肥市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把科技进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体系之中,制定了《蜀山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镇街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等切实可行的目标责任考评办法。成立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技工作情况作为评优评先和年终兑现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3—2004年,蜀山区在加强科技工作领导、落实科技投入、加强科普宣传,促进科技兴农和科技项目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区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注重决策的科学化和程序化,建立了决策咨询制度和专家联系制度,重大决策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重视征求和吸纳专家的意见。2003年区领导多次会同专家论证区《无公害奶牛基地建设项目》,多方征求意见后,因项目基地濒临董铺水库,污染物影响水质,果断决定停止项目建设。依靠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坚持产业化的方针,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电子信息、软件开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机械、化工、电子等现代制造业,涌现了丰乐种业、隆平高科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4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实现GDP61.45亿元,按2002年统计口径,提前一年实现了合肥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高新区GDP“翻两番”目标;引进境内外资金13.2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高新区在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经济发展综合排名第16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各项效益指标一直居合肥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仅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有高新技术企业195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达11家,比上年增加7家,新引进企业154家,共引进国内外资金21.59亿元,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新材料五大特色鲜明的高科技产业群。皖通科技、四创电子、美亚光电、科大恒星、科大讯飞等9家软件企业进入2004年安徽省软件十强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广泛争取科研项目,两年来全区有18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获资助经费58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8个,资助经费1130万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两年来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分别为11.34亿元和15.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4亿元和7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59.2%和56.69%。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牢固树立大区域观念,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切实加强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区科技资源的优势,搭建平台,加强集成,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协作,有力地支撑了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安徽农业大学与合肥永好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高效富硒酵母发酵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合肥学院同安徽新亚环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区市容局联合开发的蜀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理项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争取或自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民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安徽省软件评测中心等11个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通过拨付科技三项经费、提供项目基金申报、信用担保、财政贴息等有效手段,全力为中小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2004年全区累计获得国家、省、市各类资助1.1亿元,担保公司利用反担保等金融手段为20多家企业实现融资6000多万元,财政通过加强财税政策,向企业提供直接财政支持3000多万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主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企业登记、土地转让合同和基本建设手续,及时帮助处理企业在生产建设工程中发生的问题,积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涌现出安徽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邻家婆婆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新兴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区经济增长的亮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对孵化企业实行财政倾斜,提供政策支持,开展人才服务,凯立电子、巨森电子、南亚桑拿、吉宏电子等一批中小科技企业迅猛发展,年产值增速超过100%。组织召开“产学研供需接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互动平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开展专利申报工作。两年来申请专利1521项,授权专利665项,申请发明专利444项,授权发明专利170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2项,全区科技工作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推进科学普及工作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了三级科技管理、科技推广、科技普及的网络体系。成立蜀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聘请了凌永顺院士和合肥市原副市长姚建铭担任区科协名誉主席。在镇、街道、产业园和辖区主要单位建立科协(分会),社居(村)委成立科普辅导站,形成区、镇(街)、社居(村)委三级网络体系。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两年来区财政下拨科普专项经费37.5万元用于科普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动员社会各界捐助科普事业,明确提出了“企业和个人向科协的公益性捐赠款凡未超过其该年度应交纳所得税额10%和30%的,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所捐赠款额从中扣除。”,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抓手,以网络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科普进社区工作,全区市民的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领导重视科技、社会尊重科技、政策支持科技、投入保障科技、发展依靠科技”的良好氛围。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市民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的,通过开展“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科技活动周活动”,“‘6.29’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讲座、科技文艺演出、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观看电影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促进了广大市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科技,抓好科技促发展的思路,实现了科技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力的促进了区小康社会的建设。两年来,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环境靓区”战略初见成效。2003—2004年财政收入分别达到了10.43亿元、13.46亿元,人均财政增长率分别为10.09%和21.28%;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8.11亿元、135.8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660元和9580元。蜀山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普法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蜀山区以原西市区为主。1949年为合肥市第三区,1951年11月改为西市区。2002年,西市区更名为蜀山区。蜀山区辖原西市区琥珀、三里庵、五里墩、西园新村、南七里站、稻香村6个街道。将井岗镇划归蜀山区。原西市区稻香村街道金寨路以西的区域由稻香村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驻地暂驻稻香村街道办事处原驻地。原西市区南七里站街道金寨路以西区域与原郊区常青镇金寨路以西区域合并,由南七里站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原郊区杏花村镇五里岗、五里墩2个村划归蜀山区井岗镇管辖。调整后,蜀山区辖井岗镇1个镇,琥珀、三里庵、五里墩、西园新村、南七里站、稻香村6个街道。面积85.55平方千米,人口35.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30万人。区人民政府驻稻香村街道梅山路107号(原西市区人民政府驻地)。1998年,西市区辖五里墩街道、西园街道、三里庵街道、琥珀山庄街道、稻香村街道、南七街道、芜湖路街道、包河街道、巢湖路街道。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西市区辖9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87009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三里庵街道35901、巢湖路街道21973、包河街道52718、芜湖路街道48555、南七里站街道54181、稻香部街道63514、琥珀山庄街道18485、西园新村街道35002、蜀山路街道56680。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2年,蜀山区政府筹备组批准将原五里墩和五里岗两个村委会,分别更名为青阳路社区居委会和清溪路社区居委会。此外,南七街道朝阳村、光明村也进行村改居。2002年,蜀山区对区域内的行政区划作相应的调整。蜀山区的新勘定的边界线沿金寨路、环城路向西南方向延伸。西面与肥西县、高新区交界,南面与政务文化新区、高新区交界。将清溪路社居委管辖的合作化北路以东、霍山路以北区域内的墩郢、五东2个村民组划入琥珀山庄街道;青阳路社居委管辖的合作化北路以东、霍山路以南区域内的东新庄、西新庄2个村民组划入三里庵街道;光明社居委整体划入西园新村街道;朝阳社居委整体划入稻香村街道;洪岗村、丁岗村、杜岗村民组划入南七里站街道管辖。从10月10日起,蜀山区将正式启用新的行政版图。2002年底,蜀山区辖:五里墩街道、西园街道、三里庵街道、琥珀山庄街道、稻香村街道、南七街道、井岗镇。2004年底,蜀山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05年底,蜀山区辖稻香村、三里庵、南七里站、五里墩、西园新村、琥珀山庄、荷叶地、笔架山8个街道和井岗1个镇。2006年,将肥西县南岗镇划归合肥市蜀山区管辖。南岗镇总面积92.05平方千米,下辖13个行政村和1个街,327个村民组,人口3.47万人。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南岗街,另有梁墩、城西桥2个集镇。调整后的蜀山区辖稻香村、三里庵、南七里站、五里墩、西园新村、琥珀山庄、荷叶地、笔架山8个街道和井岗、南岗2个镇。2008年,蜀山区以长江西路、合作化路、黄山路等主干道为界线,对琥珀山庄街道、西园新村街道、稻香村街道、五里墩街道、三里庵街道和南七里站街道的管辖范围进行重新划分。同时将琥珀山庄街道、西园新村街道和南七里站街道将分别更名为琥珀街道、西园街道和南七街道。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区划

蜀山区辖8个街道、2个镇:稻香村街道、南七里站街道、三里庵街道、琥珀山庄街道、西园新村街道、五里墩街道、荷叶地街道、笔架山街道、井岗镇、南岗镇。

蜀山胜境

五里飞虹:五里墩立交桥位于我区内,在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会合处,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公路立交桥,成为合肥市一环路上的壮丽景观。这座立交桥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桥梁面积4万平方米,占地8.9公顷。为双“Y”定向式加环型匝道的四层互通式立交,分五个交叉道向四周辐射,解决了17个流向的交通。整座桥梁设计新颖高雅,造型美观流畅,功能合理完善,气势雄伟壮观。最高一层的高梁桥,距底层路面高达21米,长1100多米。整个桥梁纵横交接,四通八达如十几条巨龙翻江倒海,给人以美的动感。五里场立交桥投资2亿多元,如今它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增光添彩的“树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琥珀流光:琥珀山庄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琥珀山庄规划占地50公顷,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由南村、北村、东村、西村、花园村五个部分组成。现已竣工的琥珀南村、北村、花园村,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分普及型、小康型、舒适型住宅等18个系列,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并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恰似玉宇琼楼.琉璃世界。在3万多棵郁郁葱葱树木掩映下的琥珀山庄,还建有配套设施38项,不但有商店、邮政、银行、车库、小学、幼儿园中老年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而且有污水处理厂、立交桥、中心湖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游憩环境,被誉为全省第一个园林式住宅小区.1994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综合“金牌奖”和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以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科技进步四个单项一等奖。1995年竣工的琥珀花园村又以其环境幽雅、建筑秀美,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
蜀山春晓:蜀山风景区坐落在本区,海拔284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里风光旖旎,四季景色优美。清代庐州府学正朱弦咏蜀山曰:“春山艳洽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光澹淡欲卧,惟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蜀山,以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引人入胜。尤其在周围山麓先后新建了2万余亩水面的人工湖,占地400亩的烈士陵园,面积70公顷植物园和度假村。八十余公顷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动物园。长达370米的“安徽第一画廊”——蜀山画廊,及十二生肖园、匹特博彩弹射击娱乐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樱花园、月季园、枫树林等。在这些园林、水泊的簇拥烘托下,蜀山显得愈加妩媚,分外妖娆,春日的景色尤其迷人。登临山巅,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雾霭缭绕,渔帆隐约;漫步山麓林园,桃红柳绿,蝶舞蜂喧,花团锦簇,竹影扶疏,令人心旷神怡。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坐落于蜀山东侧,一批现代化建筑更使景区增添了时代的韵律。蜀山风景区已是人们凭吊先烈、游览观赏、闲暇休憩的场所。

区位优势

交通通讯便捷:蜀山区地处全国交通规划的枢纽位置,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基础设施完备。国家一级大型机场——合肥骆岗机场紧邻东南;京九、合九、宁西铁路,合宁、合安、合铜、合芜、合徐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六、合淮阜高速公路均在此交会。市内的长江西路、黄山路、潜山路、一环路、二环路等8条主干道纵横蜀山区。华东第二电信枢纽、安徽移动通讯枢纽均坐落在区域中央,交通便利,通联快捷。
科教优势突出:蜀山区坐落着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27所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发达;有中科院合肥分院等56所科研院所,科研实力雄厚;还有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合肥西园小学等一批一流名校,基础教育扎实。安徽名人馆、安徽科技馆、合肥科技馆、合肥图书馆等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教文化设施分布其间。精心规划设计建设的合肥大学城已有17所高校陆续入驻。规划占地约47平方公里的中国(合肥)科学城正处在红红火火建设之中,首批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逾20亿元,内容涉及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发、新型医药产品和器械,软件技术和循环经济工程研究、低温等离子技术、离子束生物工程,以及高科技创新孵化等。蜀山区人才济济,智力密集,科技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居全省之最,在全国领先。
人居环境极佳:自然环境宜人,人文景观众多。合肥市1995年评选的“合肥十景”,蜀山区占有其四:五里飞虹、蜀山春晓、环城翡翠和琥珀流光。2006年评选的“合肥新十景”,蜀山区境内有“天鹅湖畔、蜀山揽胜、科学绿岛”三个完全景境,并拥有“翡翠环城、墨荷琼林”两个景点的部分景致。目前辖区内的琥珀山庄、梦园小区、绿城桂花苑等一大批获国家级奖项的高品位住宅小区星罗棋布,是合肥人居最佳之地。
服务设施完善:四星级以上宾馆有明珠国际大酒店、安徽饭店、稻香楼国宾馆、庐阳饭店、梅山迎宾馆、丰乐国际大酒店、外商俱乐部等十余家。世界知名商业巨头家乐福、百安居、麦德龙均落户区内,各类商业社区服务网点林立,金融、证券、保险机构齐全。
经济发展迅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07年初统计表明,一、二、三次产业比为0.4:45.1:54.5。全区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生物制药、电力设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工业经济不断攀升,中国(合肥)科学城蜀山园(蜀山新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科技生态型的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园区工业总产值每年以50%左右速度发展;以大型综合超市、住房、IT产业、汽贸、餐饮、建材市场为业态的商贸经济初具规模,世界500强企业家乐福、大润发等相继入驻;以设施、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格局初显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丰乐种业成为具有代表型的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龙头企业。2002年区划调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以年均18%、27%和36%的幅度递增。其中,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比增长19%,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比增长3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稳居合肥市之首,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450元,同比增长14%。
外来投资首选:区内有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链条匹配,科学城建设的启动和位于该城核心区的蜀山新产业园,蕴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无限商机;政务文化区的建成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服务“高地”;便利的交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丰富的科教资源,不断上扬的人气等都为外来投资者营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投资回报的福地。2006年,蜀山区招商引资引进企业460家,到位市外资金32亿元,外资2400万美元。目前,蜀山区人民正围绕着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环境靓区”四大发展战略,加快整合各种资源,加速优化各类环境,统筹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打响富裕蜀山、生态蜀山、活力蜀山、和谐蜀山“四大品牌”,为早日把蜀山区建设成经济强区、科教名区、人居美区、文明新区而奋力拼搏。

相关措施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2004年先后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区长为组长的蜀山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蜀山区镇、街、产业园也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坚持将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规定每年都要召开4次以上专题会议,听取科技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科技进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3-2004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11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问题,应用技术研发资金(科技三项经费)落实与使用原则问题等等,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先后多次带队考察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发展状况,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坚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导科技工作。先后多次深入到辖区内的科研单位、企业等开展调研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科技工作的蓬勃发展。激发科技投资主体的潜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重政策引导,注重环境的优化,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在营造科技投资主体的良好发展空间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内科技优势,积极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牵线搭桥,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或企业集团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合作建立中试基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积极创造条件,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工作网络,为科技投资主体提供服务,做好工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后有“家乐福”等一批众多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区内。通过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环境建设等手段,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科技投资主体的活力。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和促使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科技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以市场运作为主的风险投资机制,帮助和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发展,推动了“科学岛—高新区—科大—经济区”这一高新产业发展带的形成,促进了该区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夯实科技工作的人才基础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意见》、《关于建立区领导与科技专家、民营企业家联系制度的意见》、《蜀山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蜀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议事制度》等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2004年首家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了区委政研室副主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改善了区直机关的智力结构。加快编制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为优秀人才服务的配套保障机制,从各方面营造优良的环境,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来我区创业,建立优秀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激发人才潜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才尽其用。建立了区领导与我区中青年专家、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家、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的联系制度,区四大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到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辖区大专院校,主动与科技专家结对子、交朋友,定期听取他们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切实解决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坚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加大科技投入的比例,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03—2004年,全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分别为99万元和106.5万元,分别占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1%和1.27%。共资助应用技术研发资金项目18项。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采取企业投入、政府配套等措施,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2003—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分别为11.34亿元和15.98亿元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