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吉安市地图 >
吉水县地图
吉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县情介绍

吉水县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籍,也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祖籍。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汉元年设石阳县,南唐保太八年置吉水县,有1800多年历史,素称“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千百年来,这块古老富庶的土地养育了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罗洪先、邹元标、周必大等一大批名人学士,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况。截至2008年全县辖15镇3乡3场,总面积2509.7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有蒙古、回、畲等19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7.09万人。

生态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6671公顷,比上年增加661公顷,其中早稻35518公顷,增加156公顷,二晚36379公顷,增加52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308公顷,增加1292公顷,其中:油菜籽8709公顷,增加1067公顷,花生3445公顷,增加18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4.52万吨,比上年增加2.52万吨,增产4.8%。其中早稻产量23.87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4.8%,二晚产量24.45万吨,增加1.34万吨,增长5.8%。全年油料产量12277吨,增产19.5%。其中油菜籽产量6845吨,增产15.2%,花生产量5312吨,增产25%。全年肉类总产量43100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20487吨,增长10.2%;牛肉产量4281吨,增长12.9%。生猪年末存栏15.62万头,增长4%;生猪出栏24.39万头,增长3.5%。家禽出笼101422百羽,增长6.8%。全年水产品产量18000吨,增长5.4%。全年木材产量10.55万立方米。松脂产量5000吨,下降3.8%。森林覆盖率63.3%。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3.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07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为2541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3.9%,农村用电量4395万千瓦时,增长14.6%。2009年全年粮食播面93万亩,总产量达2.8亿公斤,优质稻播面占全县粮食播面的67.7%,素有“赣中粮仓”美称,既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扶持的全国18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之一。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草食畜禽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发展常规蔬菜8.9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4万亩,形成了乌江果树园、金滩双元、文峰炉下、八都良种场、螺田恭溪等颇具实力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螺田生姜、大蒜享誉全国,被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标志;乌江、白沙叶类蔬菜全国闻名,产品远销南昌、赣州、广州等地;八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县生态农业的一株奇葩,总投资2000万元,总占地300亩。花木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105国道、赣粤高速、乌白线等几个花木产业示范带,种植基地30余个,面积9000余亩,已成为全省有名的花木集散地。105国道和乌白线沿线重点发展草食畜禽产业,通过示范带动、集中培植,全县已形成年饲养肉鹅120万羽、肉羊2万只、肉牛7.4万头、肉鸭300万羽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民间方言

吉水县通行吉水话,属赣语吉茶片。赣语吉茶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的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峡江、泰和、永丰、安福、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万安、遂川,和湖南的攸县(部分)、茶陵(部分)、酃县等地。

特色产品

白水龙井茶:白水龙井茶有五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耐泡。它的外形是金钩带月状,顶叶包芽,芽峰显露;颜色嫩绿,边缘微黄;冲泡后有果味清香,汤色绿亮;滋味甘、醇、爽;几经冲泡,香不去,味不减,色不改。经常饮用白水龙井茶能解毒消炎,降火明目,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降压防癌,延年益寿,倍受消费者青睐。白水龙井茶产于白水垦殖场,茶树在海拔400—800米的山坡上,那里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极适合茶树生长。1971年,白水茶场从杭州龙井茶生产起源地请专家传授制茶秘决,使得白水龙井茶名闻遐迩。目前白水垦殖场有茶园可采面积1000余亩,总产量500多担,畅销全国各地。
吉水大米:吉水素有“赣中粮仓”之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及适宜水稻生长的耕地使粮食生产成为吉水一大优势。早在唐宋时期,吉水就是赣江流域的水稻主要产区,是封建王朝的“漕粮”产地。1978年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高涨。1979年,吉水粮食年产首次突破2亿公斤。1986年,吉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1988年,国家授予吉水县为“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获得这种光荣称号的全国只有100个,全省只有5个。1990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专程来吉水墨潭粮库视察。1997年,吉水粮食总产达到5.8亿斤。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和产量的逐年递增,吉水的粮食生产也由过去单纯追求产量转而讲品种质量,向优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吉水农民市场商品意识增强,在确保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双竹粘、玉雪粘、丝苗、香稻、903等优质品种达20多个,大胆调整品种结构,发展优质生产。1997年,吉水水稻优质品产量占全县总产量60%多。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完成国家定购粮任务后,农民积极参与粮食的加工与流通。从1992年下半年以来,吉水共兴建大小粮食加工厂近200家,其中仅八都就有50多家。八都由于地处峡江、永丰、吉水三县交界,国道和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每年粮食流通量都在1.5亿公斤以上,已发展成为江南最大的粮食集散地,而且八都大米也已成为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了。吉水的粮食不仅产量多,而且品质好,生产出来的水稻颗粒饱满,色泽和口感好,营养丰富,加上工艺设备先进,加工出来的大米质量上乘,在市场上逐步成为抢手货。
尚贤高粱酒:吉水尚贤高粱酒,酒味清香纯正,绵软甘冽,既甜且醇,入口味佳。其色艳红,给人以洋洋喜气。饮此酒,夏清暑,冬御寒,还能止呕泻、除风湿及山岚瘴气。尚贤高粱酒制作精良。酿造时间需在立冬半月后。所需水应为立冬水,原料须选纯净红糯高粱,脱壳,蒸熟,发酵。来汁后,将汁榨出,其汁称酒粮。酒粮、酒糟分别入坛密封贮藏。来年清明以后,将其糟蒸馏出烧酒,再将原汁酒粮渗拌之后便成尚贤高粱酒。佳肴藉酒生辉,酒为美食添色。尚贤人豪放有义气,节日里,亲朋对坐,一壶高粱酒,一碟小菜,各诉衷情,真是高粱美酒夜光杯,相聚良宵情亦深。
吉水冬酒:吉水冬酒,以“开坛千家香,举杯万人醉”而久享美誉,是国内同类黄酒中的上品。吉水冬酒,色泽金黄,气味清香,口感甘醇绵厚,爽心活舌。冷饮,清凉爽口,沁人肺腑;热喝,温心暖肚,御寒防风。适量饮用,舒筋骨活经络,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楼藏三年后,称为“老冬酒”,更是幽香扑鼻,酒味浓郁,更能和血养气,暖胃御寒。老冬酒入药可治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吉水冬酒除饮用处,还是烹调的好佐料。它可以除腥、臊、膻。名菜“三杯鸡”,其中的一杯酒,非冬酒莫属。吉水民间可以说是逢宴必酒,这酒就是吉水冬酒。在时髦的今日,喝洋酒名酒,喝来喝去,最后还是舍不得吉水冬酒,都说喝吉水冬酒放心。在县城各饭店里,一壶冬酒,放入姜片、枸杞子、葱花,将酒煮热,喝得宾客笑逐颜开。在吉安,在南昌,以及在其它县市,出售冬酒的店铺里,在招牌上,都醒目地标上“吉水冬酒”。吉水冬酒以货真价实赢得“好酒贪杯”,的男女老少的青睐。吉水冬酒,数水西的更为甘醇绵厚。吉水冬酒需在“立冬”后酿造,选“桂花糯”用土砻磨成糙米,甑蒸凉温拌酒丸,发酵来汁,兑甘清井水,再入坛泥封,过冬后启封开坛,即为“冬酒”。吉水酿酒历史悠久,醪桥镇槎滩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文物中,就有许多双耳撒口陶、双耳陶罐、矮足杯等酒具。可见,千年前,以酒宴请宾客就成为吉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区位优势

赣江把全县分成东西两部分,境内长约55公里,乘船可直达吉安、赣州、南昌、九江,吉水赣江大桥将水东水西连为一体。境内赣粤高速公路、京九铁路、105国道、赣江水道四条大动脉纵贯而过。县城位于文峰镇,居赣江与恩江交汇处,常住人口10余万人,北距南昌196公里、北京1650公里,南离广州640公里、深圳720公里,距离吉安市区23公里、井冈山机场30公里。上赣粤高速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厦门、泉州为中心的闽南经济圈和华中工商重地武汉、长沙等地区,10小时内均可轻松抵达。县内114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水、陆、空运输极为便利。

自然资源

地处北纬26°52′至27°33′,东径114°38′至115°36′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8.6℃,降水量达1538.8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144.2小时,平均无霜期为292天,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到2008年全县有耕地62.9万亩,可开发草场草地106万亩;有林地180万亩,活立木储量3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2.8%;有省级森林公园1个,大气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类以上质量标准。山上有杉、松、樟、竹以及楠木、银杏等名贵树种;地下矿藏丰富,有煤炭、石灰石、陶土、硅、铁、锰、矿泉水等20种,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河流纵横,赣、恩、同、泷四江汇流,截至2008年水库600多座,水能蕴藏丰富,达20.93万千瓦,小型水力电站60余座,总功率达9000千瓦。

人文环境

吉水是“文章节义之邦”,自古享用“吉水人文甲天下”之美誉。在历史上,吉水662名进士中,有状元文天祥、胡广、刘俨、彭教、罗洪先、刘同升,榜眼王艮、周述、徐穆、探花周孟简、邓珍、刘应秋。合计12人,占全省状元、榜眼、探花总数(114)的11%,占吉安府41人中的29%。吉水真可谓人才济济,名扬天下。一门三进士,上曾家曾存仁与子曾同亨、曾乾亨父子三人为明朝进士,县城原有座“三曾祠”,是族人为纪念他们修建设的。唐朝,解缙的基祖解世隆和族人解从龙、解争盛同中唐复元年(901)进士。解稷谟、解醇谟、解益谟等兄弟同中唐升元三年(939)进士,解契谟、解皋谟、解圩谟等兄弟同中南唐保大三年(945)进士。谷村的李鹤鸣、李次莲、李振裕等同中唐康熙九年(1670)进士。吉水还有“一门同科五进士”。董源坑的董诛、董思德、董思道、董订、董仪等父子兄弟叔侄五人,同中景裕元年(1034)进士。这就是文天祥所称道的“吉水一门而五董,世羡其荣”。吉水还有“一门同科九进士”,更是名震京师、誉满天下。赵必诸、赵必堂、赵崇衤于、赵崇衤万、赵崇衤风、赵崇煜、赵崇彤等父子兄弟叔侄九人,同中宋朝咸谆元年(1256)进士。隔河两都堂与隔河两宰相,熊概,累官右都御史兼刑部尚书。邹元标,官至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熊概家居七里湾村,邹元标家在县城学宫背后(今废)。熊、邹两家隔江(恩江)相望,他们都是朝廷正二品的大京官,尊称“都堂”,所以世称“隔河两都堂”。世人又赞吉水有“隔河两宰相”。欧阳修是沙溪人,任参知政事,是宰相之副职。文天祥为南宋丞相,他是吉水县永昌乡富川村人(明喜靖末年,改隶庐陵县纯化乡)。沙溪和富川也是隔江相望,故称“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王艮,邱陂带原村人,建文二年(1400)殿试第一(状元),惠帝以其貌不扬,易靖(即胡广)第一。刘俨中正统七年(1442)状元,家居水南夏朗村。水南泷头村的彭教天顺八年(1464)中状元。这三个村位居泷江南北两岸,各隔约五里路,故曰“五里三状元”。百步两尚书,泥田水边村周延,累官吏、兵两部尚书。上曾家曾同亨,历官吏、工两部尚书。这两村田舍交错,鸡犬相闻,出入相望,距离仅百来步。一家八尚书,盘谷谷村,在宋、明、清三朝,人文蔚起,中进士的有68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他的族人李日宣任兵、吏两部尚书。李振裕先后任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民间道是“一家八尚书”。九子十知州,洪武年间,同水乡银厦村李德裕的儿子、孙子、曾孙以及侄儿、侄孙等九人和一个女婿,先后分别任知州、知府。李常,湖广宝庆知府;李庸修,重庆府知府;李逻,重庆州知州;李适,云南和曲州知府;李昂,广德州知州;李山,深州知州;李琏,坝州知州;李辐,腾越州知州;李献,石屏州知州;玉风为德裕女婿,知州。婿称“半子”,所以世传吉水有“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吉水在明朝有几处约距十里路的村子里,先后有有官任布政使。谷村李中,任广东省布政使;上曾家曾存仁任云南省布政使;泥田周延,任广东省布政使;螺陂肖晚,任福建省布政使;肖宽,任湖广布政使;泷头彭杰,任湖广布政使;李赞,任浙江省布政使;银村谢体升,任浙江省布政使;李维祯,官至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