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济源市地图
济源市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定位

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改革创新实验区

城市名片

●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女娲补天故事发祥地,●白蛇传故事发祥地,●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所在地,●夏朝故都,●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全国首批八大篮球城市之一,●中原城市群7个紧密层中心城市之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节水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

人口民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济源市常住人口为67571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10年共增加49210人,增长7.85%,年平均增长率为0.76%。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606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793人上升为9777人。济源共有17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8.5%,其他少数民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5%,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

历代名人

1、愚公: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纪录片大师尤里伊文思上世纪70年代拍摄过同名的纪录片。后导演吴家骀以其为蓝本拍摄了三十集同名电视连续剧。毛泽东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鸿有名画《愚公移山》传世。2、张禹:(?-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人。河平四年(前25)为丞相,封安昌侯。3、先轸:(?—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4、卢仝:(795——835年),祖籍河北范阳,系河南济源武山头(今思礼村)人,自号玉川子。唐中期的著名诗人。5、荆浩:晚唐五代时隐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画艺术,创作了旷世名画《匡庐图》,完成了古代山水画论奠基之作《笔法记》,他的**关仝的山水画成就,更是青胜于蓝,史称“荆关山水”,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标志了我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在宋元以后的山水画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荆浩因此被誉为古代山水画宗师。6、李翰:子淑渊,号石楼居士。明正德五年(1510)升为礼部右侍郎;明正德六年(1511)南京户部尚书。7、张宗藩:清朝光绪(1871-1908)年间人,经层层选拔考试中举武魁,由深山之中到北京故宫,直至升任镇守故宫后大门总监。由于他本人清正廉明,办事公正,武艺高强,被光绪皇帝亲笔赐为九洲“巡抚”,是闻名遐尔的大“武辖”。8、周月琴:女,1965年1月4日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甘河村。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语言文化系教授。9、王怀让:男,济源市五龙口镇西正村人,当代诗人。中共党员。1962—1966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67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干部,开封地区文化局创作员,河南日报社编辑、文艺处处长、编委,高级编辑。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报纸副刊协会会长。郑州市荣誉市民,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命名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诗集《十月的宣言》、《人的雕像》、《神土》、《王怀让诗选》、《1997备忘录》、《王怀让自选集》、《王怀让诗词选》、《王怀让儿童诗选》、《告非典诗》、《史诗》等,散文报告文学集《今夕是何年》、《太行浩气民族魂》、《王怀让散文选集》、《中国有条红旗渠》等30余部。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王怀让诗文集》八卷,计320万宇。其代表作为“三人”、“三作”、“新三吏”、“新三别”。曾获得中国报纸优秀作品奖,人民日报优秀作品奖、全国图书奖、《诗刊》作品奖、河南新闻奖和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河南图书奖、晋冀鲁豫图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多次,并获第一、第二、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使他成为第28届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金杯奖”的最后候选人。1997年,中国作协在北京举办王怀让诗作研讨会,评价王怀让为“人民诗人”;同年,诗集《我的中国》被斯特鲁卡国际诗歌节最高奖评委会决定以英文译介欧洲;1996年和2001年分别出席中国作家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93年、1995年、1997年分别作为河南省文化代表团和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我国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10、卢中原:1952年9月生,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和客座研究员。11、李钟玄:1918年出生,河南济源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太行军区连长、营长、副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代师长。1957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参加编写红四方面军战史。1962年后历任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参谋长、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武官,文化部工作组分组书记,1968年出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武官,1970年1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军管会主任,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核心组成员,1975年任总参情报部副部长,1977年9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1981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政委。1983年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2、段小曼:济源济水西关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中国长江学者。1950年5月16日出生,济源市西关人,现旅居美国,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研究员。1962年至1968年在济源一中读初、高中,1968年至1972年在原籍西关务农,1972年至1976年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读大学,1976年至1981年在中南大学担任助教、讲师。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同年考入该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被国家教委选拔为首批中美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送到美国麻省理学院深造,从师于世界著名的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家、美国两院院士GRANT教授,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后被提升为研究员至今,并兼任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首席研究员。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聘请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由于她杰出的研究工作和卓越贡献每年均荣获金质奖或银质奖。段小曼教授不仅在金属快速凝固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光电半导体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她所从事的硅基发光、导光及探光整个系统新材料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现代的集成电路向未来的光电集成过渡开拓了新的材料基础。为使人类摆脱能源危机,段小曼教授从本世纪初开始率先进行再生能源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她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成功地将光子晶体用于太阳能电池,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50%,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关注。这是奥巴马总统去年10月参观MIT能源研究实验室的原因之一。13、李嗣涔:祖籍济源市梨林镇程村,1952年出生,现任台湾大学校长。197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台大)电机系学士班,并于1977年及1980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分别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GaAs/AlGaAs异质接面元件的研究。1980年到1982年间于EnergyConversionDevicesInc.工作,从事非晶矽太阳电池的开发,李嗣涔先生于1982年返台,于台大电机系担任副教授。1996年到2002年间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教务长,2005年通过台湾地区“教育部”遴选,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历史沿革

济源市历史悠久,夏朝故都,夏代第六代君王少康迁都原,即今济源市区西北部火车站一带。商代济源一带有向国、召国。西周、东周时期,济源一带有原、樊、向、苏、单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济源一带先属郑国,后属晋国,再后属韩、魏。秦代(前221-前206)济源境内设轵县。一说属三川郡,一说属河内郡。汉代(前206-220)济源境内设轵县、波县(今裴城一带)、沁水县(今王寨一带)。三国时代(220-280)济源境内设有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西晋(281-316)时济源境内有轵、沁水二县,属河内郡。东晋(317-420)时期,济源属前秦。北魏后分为东魏和西魏。济源东部属东魏,境内有轵、沁水二县。西部属西魏,境内设有邵郡。辖苌平县。北周(558-580)和北齐(551-577)时期,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大业三年属河内郡。从此有了济源县。唐代(618-907)济源一带政区变化较大,屡建屡废。唐末,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其中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北宋时期,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属孟州。金时期,济源属金国(1115-1235),设济源、王屋二县。属孟州。元代,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明清济源县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至1949年。1942年7月,豫北道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春,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6年,抗战胜利后,抗日民主政府更名为济源县民主政府;1947年7月,撤销王屋县,将王屋县的一、三区划归济源。1949年8月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新乡专区,1970年,属新乡地区。1975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197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重归新乡地区领导。1986年3月,新乡地区撤销,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6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归焦作代管。1997年升格为省直管市。2005年升格为省辖市。

经济发展

济源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基地和电力能源基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矿用电器生产基地和煤化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盐化工和特种装备制造基地。2010年济源市铅产量为720759吨,占全国的16.7%,河南省的68.38%;白银产量1325883千克,占全国的11.41%,河南省的76.43%;锌产量233071吨,占全国的4.34%,河南省的85.24%;黄金产量6035千克,占全国的0.98%,河南省的4.5%;钢材产量2757484吨,占全国的0.35%,河南省的8.63%;焦炭产量2551159吨,占全国的0.66%,河南省的9.93%;烧碱产量311465吨,占全国的1.49%,河南省的22.2%;火电发电产量1662125万千瓦时,占全国的0.5%,河南省的7.95%。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各种经济类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20家,中型企业23家,大型企业4家(济源钢铁、豫光金铅集团、中原特钢、济源煤业),其中豫光和济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济源市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众多,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水库、华能沁北电厂、S28、G55高速公路等已经竣工,河口村水库、沁北电厂三期正在建设中,焦作—济源,洛阳—济源城际轻轨建设也即将开工,这些项目累计投资上千亿元,对推动济源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发展的层次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初步核算,2010年济源市完成生产总值3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820元,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9.8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7.59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4.7∶73.0∶22.3调整为4.6∶75.7∶19.7。2010年济源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2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10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0.25亿元,增长11.6%;炼焦业21.62亿元,增长0.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7.08亿元,下降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86亿元,增长4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26亿元,增长38.8%;通用设备制造业11.13亿元,增长45.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29亿元,下降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46亿元,增长38.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5.42亿元,增长31.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111.24万吨,同比增长26.2%;发电量166.21亿千瓦时,增长2.2%;焦炭255.12万吨,增长0.4%;烧碱31.15万吨,增长42.8%;化学肥料(折纯)8.35万吨,增长17.1%;生铁243.37万吨,增长1.4%;粗钢273.26万吨,增长1.3%;钢材275.75万吨,增长6.9%;白银132.59万千克,增长26.4%;电解锌23.31万吨,下降0.2%;电解铅72.08万吨,下降1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增速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4.39亿元,增长43.7%,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公有制企业工业利润6.69亿元,下降30.1%,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利润47.69亿元,增长68.5%。分行业看,利润总额超亿元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99亿元,增长33.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04亿元,增长5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7亿元,增长97.4%;炼焦业5.34亿元,下降42.3%;通用设备制造业4.17亿元,增长40.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7亿元,增长24.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9亿元,增长7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26亿元,增长101.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72亿元,增长51.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53亿元,增长180.8%;专用设备制造业1.38亿元,增长91.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05亿元,增长5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2010年济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010年济源市城镇化率为50%,比上年增加1%。2010年济源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16.76亿元,增长4.2%,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4%。2010年济源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81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7784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济源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4.0亿元,比上年增长43.7%。2010年济源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7.45%。

旅游概况

济源北倚美丽太行山水,南眺壮美母亲河黄河,西临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东望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隔河与中华九朝帝都中京洛阳城相望,美景天成山水甲于天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驰名中外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些年,济源市依托众多的名山胜水和文物古迹,本着“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指导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庙一猴”,投资数亿元强力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四大景区,并与济渎庙一起,形成了我市旅游业的五大品牌。
济源小浪底风景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1667米长的堆石大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小浪底水利工程以其开'三项世界之最'、'六项中国之最',让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大坝雄姿和泄水景观,还能领悟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景点交通:济源市区-小浪底专用线-小浪底风景区(35公里/30分钟),门票:40元(1、导游证、记者证、军人、离休证、70岁以上老年证免票;2、学生证、退休证及70岁以下老年证半价)
济源王屋山景区
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有奇峰秀岭三十八,神洞名泉二十六,碧波飞瀑八大景,洞天福地五奇观。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因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而得名,是华夏子孙寻根问祖之地。天生丽质的九里沟,奇峰绝壁,悬泉飞瀑,植被葱郁,被誉为“夏天里的童话世界”。保持着原始自然山水风貌的小沟背还是一块充满神秘色彩亟待开发的处女地。2003年,王屋山以第一名的佳绩入选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
济源黄河三峡景区:济源小浪底风景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济源黄河三峡景区乃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景区、小浪底之精华景区。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地处北部山岳旅游带与南部黄河旅游带(三点一线)的水陆接合部、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小沟背景区与小浪底游线的枢纽地段。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而且还有隋唐古栈道、陈谢大军黄河渡等多处丰富的文化胜迹,自然人文景点多达60余处,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黄河三峡群峰竞秀、山水交融,三条峡谷各有千秋。孤山峡鬼斧神工、群峰竞秀;龙凤峡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八里峡,峭壁如削、雄伟壮观,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不仅山、水、崖、洞和谐交融,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还有鲧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凤、石人顶石山、章公背章婆等自然人文景观,景点达80余处。是小浪底旅游资源之精华所在。水绕青山山绕水,船在青山顶上行。景区山水交融、港湾交错、高峡平湖、奇峰林立,构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乡之秀的壮丽画卷,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登上被称之为“万里黄河第一楼”的大河楼,但见水天一色,满山挂翠,大河如带,游船穿梭,水鸟翻飞,美不胜收。
济源五龙口: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和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境内盘谷寺(又称盘古寺),是传说中人类起源的地方。近年来,景区投资4000余万元相继建成了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华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荆浩展馆以及五龙大型群雕、中华猕猴园、大圣宫、观光缆车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点,是河南省的“十佳风景名胜区”和“十佳旅游景区”,2002年8月16日又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济源济渎庙,济渎庙坐落于济水发源地,隋朝为祭祀济渎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现有宋、元、明、清历代建筑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余通,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庙内现有河南省规模最大、价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楼建筑“清源洞府门”,有河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宋代“济渎寝宫”,有我国唯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栏”以及堪称国内孤例的隋“复道回廊”遗址,保留着具有隋唐遗风、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渊德大殿”遗址等。
济源原始森林(济源小沟背景区):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位于太行山南端,济源市西北50公里处,山高林茂,谷幽水清,集雄、奇、秀、险于一体,各种景观自然生成,以小沟背村为中心的生态景区,银河洞穿村而过,水清澈见底,边奇石遍布,神秘幽静的原始自然风貌,奇特壮观的山岳景观,四季常流清澈见底的银河溪水,气象万千的云海仙境,环境宜人,冬暖夏凉的自然气候使游客流连忘返-是回归自然生态游、攀爬登山,攀援探险游的好去处。
济源九里沟:九里沟景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王屋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15公里的思礼镇境内。景区东连五龙口游览区,西和王屋景区接壤,北同山西蟒河游览区毗邻,总面积120平方公里,重要景点80余处。九里沟曲径通幽、洞穴密布、水美如画、溪瀑横流、青山叠翠、秀中藏奇、植被茂密、五彩斑谰、气候宜人、凉爽清新,又有道教文化和茶道文化点缀其中。重要景点有延寿台、卢仝茶社、九里飞瀑、猕猴保护区、禅堂古寺、金炉顶、东王母洞、奔月天桥、侍郎寨、水洪池避暑胜地、仙人桥、天仙洞天然大溶洞、冰瀑奇观等。
济源西滩景区:济源黄河西滩岛是坡头镇政府开发兴建的自然生态旅游区。西滩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滩”,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济源九大怪之一”西滩能把水比败“,意思是说黄河水再大也不能把西滩淹掉。位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出水口两公里处,是一个神奇的岛屿,其上农舍点点,绿树掩映,牧童短笛,渔舟唱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上有大量的水鸟栖息,乘小舟作黄河漂流,听水鸟鸣唱,大有世外桃源的韵味。在这里可以捡到五彩缤纷,价值连城的黄河奇石。“道光二十三,黄河飘上天”,但在历史上西滩从不会被淹没,据说西滩是当年天帝那里的息壤形成的,是一块能随水而长的“神土”。
济源玉阳山:济源玉阳山位于承留镇北部,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尚书谷有灵都观,系唐玄宗为其胞妹玉真公主赐建,并为当年玉真公主栖身修道之所亲笔御书"平阳洞府",现存有玉真公主墓。唐朝诗人李商隐也在此出家修道,后在这儿爱恋上了道姑宋华阳,后来李商隐的很多无题诗都是和这段恋情有关。最有名的便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