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唐山市地图 >
开平区地图
开平区相关地区地图:

科技兴区

科技政策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1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和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示范和带动,加快科技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引进新产品,提高企业拓展市场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指导宝业集团、鸿达公司、华岐公司、国亮公司、利中公司等企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调优产品结构,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②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先导型企业,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能力和贡献率。重点抓好亚丰建材、国亮公司生产线改造扩建、多友矿井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钢源冶金炉料有限公司、智诚电气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优势产业群,为调优产业结构打好基础。③加强职工科技培训。与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从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特殊工种、特殊岗位人员教育入手,逐步完善职工岗前、岗位教育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培育适应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科技成果
一:高速连铸凝固特征及结晶器优化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理工学院,项目水平:国际先进项目简介:高速连铸是钢铁工业中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结晶器是实现高速连铸、生产无缺陷铸坯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研究高速连铸条件下结晶器内钢水凝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结晶器内腔结构和几何尺寸是冶金界共同瞩目的课题。因此,在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高速连铸技术的形式下,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该项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对高速连铸条件下铸坯得凝固进行了系统研究。2、对高速连铸不同锥度形成结晶的传热及冷却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3、建立了基于保护渣传热行为的铸坯凝固传热模型。客观地描述了高速连铸铸坯得传热和凝固状态。4、根据钢液凝固收缩、固态及相变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化建立锥度计算模型。并优化设计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抛物线连续锥度形式,并编成通用软件。该项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提高现有连铸机拉速,改善铸坯质量,设计、制造适用于高速连铸的结晶器、促进连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计算设计依据。
二:a螺旋型线性系列双螺杆泵:完成单位:河北省国营汉沽农场水泵厂,成果水平:国际先进,项目简介:双螺杆泵是一种以主、副螺杆相配合与泵体之间形成密封腔,随螺杆的回转,腔内介质沿密封腔一起作轴向运动的容积泵。其特点是结构紧凑、运动平稳、噪声低、对粘度变化不敏感,且流量、压力基本无脉动,能适用于对各种流体介质的输送。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W型、V型、B型T型等螺旋型线,需用上百万美元的高精度机床加工,造成价位昂贵。a螺旋型线性系列双螺杆泵,创造性地设计出a螺旋型线,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转化。这一创新,改善了制造工艺条件,可采用通用设备完成高技术难度的核心零件,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经用户应用表明: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适合我国国情,应用前景广阔。

建置沿革

开平区1956年10月8日建置。建置虽晚,但历史悠久。据已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商代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代属山戎国界。战国时代为燕国地。秦代属辽西郡和右北平郡。汉代属幽州辽西郡、右北平郡、新安平县。境东南部为海阳、夕阳县地,西南部为昌城县地,北为土垠县。汉未,曾为公孙瓒所据。三国魏、晋、北魏沿用汉制。北齐,属北平郡平州。隋代属河北道平州卢龙县地。五代十国被契丹占领。(辽)太祖天赞二年(923年)春,首领耶侓阿保占领平州,析平州地置滦州,今辖境属滦州。大同元年(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辽世宗耶律阮置石城县(治所今开平镇),今辖境属南京道析津府滦州石城县。同时,将北宋作战中俘获的义丰县(今安国县)民户,安置于滦州西部一带,因置县统领,仍名义丰。此时,滦州辖石城县户三千、马城县(今滦南)户三千、义丰县户四千。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占领南京(今北京),滦州归金,今辖境属之。金太宗天会一年(1123年)6月,辽降将张觉(知平州事)叛金投宋,改石城县为临关(一作临闾)。次年6月,金攻陷平州,又复入滦州石城县。金太宗三年(1125年)灭辽,次灭北宋年,统一了中国北方,今辖境属中都路滦州石城县。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省义丰入滦州,三年复置,先以石城入乐亭,后又改人义丰,今辖境属滦州义丰县。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灭金后,改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统一中国,实行行省制,今辖境属中书省永平路滦州义丰县。明朝建立后,于洪武二年,改永平路为平滦府,今辖境属平滦府滦州义丰县。洪武二年九月,取消义丰县,并入滦州和丰润县。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改平滦府为永定府,辖境属京师省永平府滦州和顺天府蓟州丰润县。永乐三年(1405年)开平中屯卫由真定府徒置石城旧县,遂名开平镇。清基本沿用明制,设省、府、州、县四级。改京师省为直隶省,今辖境属直隶省永平府滦州和顺天府蓟州丰润县分管。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改开平中屯卫为把总署。清末民初,又改把总署为巡警局、警察局。1912号10月建立中华民国,次年裁府州称县,滦州改为滦县。开平为直隶省津海道滦县、丰润县所属。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开平隶属河北省滦县和丰润县。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日军缔结《塘沽协定》,将冀东划分为两个“非武装区”,今辖区属滦(县)榆(监榆县,今抚宁县)区。1935年11月,汉奸殷妆耕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于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22县,开平属之。1937年“七七事变”后,伪“冀东防洪自治政府”于1938年2月与华北伪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流,将原属22县划归河北省,改称“冀东道”,开平属伪“河北省冀东道公署”管辖。1939年10月,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1942年5月,因县长牺牲,县政府印章遗失,故更名为迁滦丰联合县,辖今唐丰公路以东地带。1946年2月撤销,隶属冀东行署。1940年3月,建立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1941年10月,建立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辖今唐丰公路以西地带。1943年2月,丰玉遵与丰玉宁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1946年3月撤销,隶属冀东行署。1943年7月,建立滦(县)卢(龙)联合县,辖今京沈铁路东南两侧地带。1945年11月撤销,隶属冀东行署。1945年前,丰滦迁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第二专署,丰玉遵,丰玉宁联合县属第五专署,滦卢联合县属第四专署。1945年1月,冀热边行署改为冀热辽行署,原冀热边的5个专署分别按晋察冀边区统一排列顺序,改为十四至十八专署。迁滦丰联合县属第十五专署,滦卢联合县为第十七专署,丰玉宁联合县为第十八专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冀热辽行署改为冀东行署。1945年11月,根据中共冀东区党委的指示,在唐山市郊建立唐滦办事处。同年7月,滦西县办事处改为政府,隶属冀东行署。1947年8月,析滦西县第四区,划归丰润县第九区管辖。1948年12月开平解放,辖境属冀东行署滦西县、丰润县。1949年3月,撤销滦西县建置,并入滦县和丰润县。辖境为冀东行署滦县、丰润县、丰润县、丰南县所属。同年6月,析滦县所属西五区(开平区)、西六区(缸窑区)为唐山市。此时,今辖境分属冀东行署唐山市、滦县、丰润县和丰南县。是年8月1日,撤销冀东行署,归属河北省唐山专署,今辖境为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滦县、丰润县和丰南县管辖。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平归属未变。1950年5月-1955年3月,经几次区划调整,至1956年10月8日,完成整体建置,称唐山市郊区,隶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1960年3月,撤销区级建置,划归唐山市区管辖,1961年5月,撤销市区建置,归属唐山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同年10月,恢复区级建置,为唐山市所辖区,称唐山市开平区。1965年7月,开平区复称郊区,隶属关系未变。1967年12月,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属唐山市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建立郊区人民政府,隶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唐山市人民政府。1982年4月,郊区人民政府改称开平区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1983年5月13日,撤销唐山专署,辖境隶属唐山市至今。

历史大事

开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辖境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汉属右北平都,唐代为石城县治所,元代由义丰县所辖,明朝永乐元年设在真定府的“开平中屯卫”徙于此地,开平由此得名,至今已有600年,清代属直隶(今河北省)滦县。开平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十九世纪末,我国第一座煤矿、第一条铁路在此诞生。光绪四年(1878)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隶(今河北)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光绪七年(1881)正式投产。雇工三千人,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次年增至三万八千吨,第三年又增至七万五千吨,光绪十五年(1889)达二十四万七千吨,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更增至七十三万吨。该局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光绪十二年(1886)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开平早期的商业活动,从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公元十六世纪末至1840)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没落时期,在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在江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镇,出现了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位于北方的军事、经济重镇开平,也显露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成化三年至四年(1467至1468),官府将开平原来的土城堡改为砖石城堡。城池的坚固,安定的社会秩序,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居民消费不断增长,为开平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培育了土壤。明代初期,政府曾两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来开平。现在的214个村庄中,明代建制的达147个,占75%。这些来自山西、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及河北南部的移民,建村舍修道路,垦荒造田,饲养六畜,给农村经济带来生机。官府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一方面给移民分置田地,组织垦荒造田;一方面招抚流散的土著居民,回原籍耕种原有土地。据《永平府志》记载,当时皇家复业原籍的流民“特免差役三年”,又“新垦荒地免征赋税三年”。永乐元年,除驻军外,“屯田278顷,纳粮3348石,谷草660束”。移民垦荒,驻军屯田,很快在广袤农村出现了“村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景象,战乱后的农村经济得到复苏。手工作坊发展。开平地处燕山余脉南麓平原,北部和西部丘陵区的煤炭、矾土、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明代中后期,开平城北3公里处的山梁上,土法开采小煤窑、小矾土井、小石头坑已初具规模,从而促进了陶瓷手工作坊和土法烧制石灰业的发展。来自山东枣林庄及山西介休等地的移民,带来了烧制缸盆技术,自此境内有了烧窑业。因烧窑作坊多而得地名的东缸窑和西缸窑一带,以馒头窑烧制瓷器的陶瓷厂多达六、七十家。明嘉靖年间就有缸盆问世,产品主要是大缸、口盆、饭盆、饭碗等粗瓷。酿造业发达,有开平公升泉、公顺泉等八大酒烧锅,真可谓“酒旗林立,市井飘香”。拥有永泰等九家酱园,榨油作坊多处。铁匠炉颇多,山东移民中的铁匠世家王家的刀具、霍家的小农具,每日里叮当叮当生产不停。商品经济活跃。在开平城内四条大街和城外三条大街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有公和兴、永和兴、天顺楼等八大粮庄,秋收后集中收购农民粮食,常年供应市民。有福盛兴等经营布匹、绫罗绸缎的布庄;有春茂永、天兴隆等经营日用百货的商店20多家;有包销“美孚”、“德士古”石油洋货的义发祥、德昌源等杂货店;有惠丰号、尹家银匠铺等四家首饰楼;有孙家钱庄,隆来、隆记当铺;有德生堂、同仁堂等六家中药铺,有仁德、多仁医院,还有4家中西医结合的诊所。总之,各种营销店铺门类齐全。开平于明成化四年(1468)兴集,农历逢五排十的集期。每逢集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云集市场,关外的木材,口外的骡马,遵化、迁西、迁安的干鲜果品,冀东各县的粮食,沿海的鱼虾海货,从针织百货到烟酒茶糖,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开平集以商品种类齐全,数量大,成交额高而著称,成为京东重要集镇之一,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与此同时,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一些传统风味小吃诞生,开平麻花、开平酥糖、油酥烧饼、谭家饺子、赵家切糕、孙家熏肉等风行一时。西门外的翟家大车店、南门外的王家客店,澡堂子、理发店、饭馆等也应运而生。雇佣劳动出现。开平的店铺和手工作坊,以家庭成员经营者有之,以雇佣劳动力经营者也有之,少则雇上两、三个人,多者雇工十几个、二十几个人。被雇佣者以长期的居多,东家给固定的薪水,吃住在作坊,供给一日三餐。也有短期。还有临时工,被雇佣者每天清晨聚集在街头巷口等待雇佣。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融资渠道增加。古时开平的小手工业者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缸窑新明瓷厂由一个厂扩张到一、二、三、四厂。在筹措资金的方式上,不再局限于拆借,有股份制经营的,如“三合益(三合一的谐音)瓷厂”,“六和盛(六家合资)瓷厂”。也有以技术入股的,东缸窑秦庄秦氏家族出资建窑,常家出技术建立窑场,始称陶成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谋求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倾向。

教育情况

2007年以来,开平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工作,在年度工作安排中有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及系统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决策和部署。二是有健全完善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定期研究学校安全工作,积极探索学校安全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机制,工作措施有力,效果良好,成绩突出。三是经常开展检查、督导学校安全工作,并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四是认真执行安全月报制度,及时上报各类安全工作信息,未出现瞒报、漏报、错报等情况。一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在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07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被授予“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校际交流”送课活动:2008年,开平区小学教研室为促进薄弱学校或学校的薄弱学科的发展,推出了优秀教师“异校授课”的新型的教研形式。校际交流首先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四个学科,现已组织了全区小学四学科优秀教师45名进行了校际交流授课培训。由教研室各成员及一些兼职教员对这些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指导。异校授课采取学校根据本校的薄弱点选择学科或教师,然后由教研室安排进行。异校授课已在六所学校进行,已授课23节,并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认可。
地震灾区学生的政策:开平区教育局要求,一要积极推进受灾地区学校的复学复课工作。要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以下方式尽快分期分批复学复课:一是对校舍进行安全勘查和修缮加固,符合安全标准后,就地复课;二是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设立临时课堂;三是将学生转移到本省内其他学校学习;四是将学生转移到对口支援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二要加大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按照“优先安排、具体帮助、保障上岗”的原则,抓紧做好地震灾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工作。对于在校期间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学校要积极帮助他们与协议用人单位接洽并落实就业岗位;对于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学校要实行“一对一”的就业服务,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开辟就业渠道,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对口支援地区,要加大对地震灾区毕业生的服务和扶持力度,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三要全力做好招生工作。要加强领导和组织,以多种方式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地震灾区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未升入高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都可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一年的学习,毕业时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四要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大量转移地震灾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各地就学、实习和就业。要把帮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对口支援的重要任务,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地震灾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复学复课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招生就学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五要积极为地震灾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复学复课和新生入学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地震灾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城市建设

城市环境优美,商贸潜力巨大。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建设了以开平新、老城区为中心,2镇4乡为依托的城镇化体系。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融现代气息于古商贸城为一体,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居民小区”、“河北省优秀住宅小区”和“河北省园林式小区”称号;投资2.5亿元兴建了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并与温州商团合作,共建了“开平温州商城”,依托温州人的治商理念和经验,争取利用三年时间把开平建成物流商贸基地。目前商城货运中心已建成运营,先后举办了系列较大规模温州商品展销会,初步形成了家电、服饰、五金、鞋帽等几条特色商业街;以物流配送、三产服务设施建设为标志的南城区开发全面启动,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形象显著提升。近几年,开平以融入唐山市中心区为切入点,坚持远眼光、宽思路、大手笔、建精品,做活城镇建设文章。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档次,对城市街道、建筑、设施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增强其艺术性和文化品位,实现了地绿、夜亮、城美、街净的城市环境。老城区定位在古商贸城的基础上,完成了“三横三纵”六条主要街道20万平方米商业街建设,打造了温州在华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既为全区居民购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又辐射东北、华北、京津,疏通了物流渠道,同时为发展地区经济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自然资源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京沈铁路大动脉贯穿全境,三条高速公路交汇成网,西达京、津二市,东接秦、唐两港,均咫尺之遥。可谓"物华天宝"之地。开平区是唐山市六个市辖区之一,全区辖2镇、4乡、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万亩;人口25.8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0亿元,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西南距天津市区118公里,西北距北京市区164公里,距离京唐港和秦皇岛港均不过百余公里,两小时内可抵达首都国际机场。京沈铁路、205国道贯穿全境,津唐、京沈、唐港三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区级公路自成体系,且与国家和省市高等级公路并网。自然条件优良,农业特色鲜明。境内地貌多样,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素有“唐山市水缸”之称的陡河水库坐落辖区北部。城郊型农业特色鲜明,是唐山市区的“菜篮子”和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逾万亩,养殖业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66%,先后培育了两大农业龙头(唐山立冬绿色食品公司、鹏发鸡场),建立了四大农业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牛羊肉生产基地、淡水鱼养殖基地、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农业格局。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境内煤炭、石灰石、陶土储量丰富,百年老矿——开滦马家沟矿和全国最大的热电厂之一——陡河发电厂均坐落于此。工业以冶金、陶瓷、水泥、煤炭、耐火为主导行业,主要产品达700多种。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7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有两家企业(唐山宝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唐山大成线材有限公司)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近几年来,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钢铁行业全部实现了铁水热装热送全连铸;陶瓷行业实现了天然气烧成工艺;耐火行业向碳化硅、氮化硅产品转变;水泥行业向高标、特种水泥发展。以建成全国日用瓷生产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陶瓷产业,一批高档陶瓷产品正在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其中“隆达”牌骨质瓷被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首脑会议(APEC)指定为宴会用瓷,并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家获得“中华著名特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