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家镇地图
阚家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位优势
该镇区位优势明显,东临密水街道,西依潍河,南与井沟镇相连,北与昌邑市接壤。镇区内形成了"四纵两横"的交通大格局,东西走向的有潍胶路和高双路,下海路、山东路、三斗路、蔡初路四条道路贯穿南北。城镇建设
该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一条经济发展带、三个中心"的小城镇规划。一条经济发展带指的是东起殷家屋子西至双羊社区的沿高双路两侧长10公里的经济发展带。双羊社区秉承省中心镇的理念,截至2005年,建有3座大型超市,5座高标准的商住小区,贸易门店达400多家,形成了高双路、双井路两条商贸中心。阚家镇区实现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建有大型集贸市场、综合社区等,系国内外客商创业发展的理想境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纺织、食品加工、铸造、制鞋、巢丝等十大产业。阚家镇已有恒源纺织、兴隆毛巾、安泰玛钢、伟丽纺织等四家企业纳税进入全市前50强。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是高密市最大的食品加工、挂面生产企业,为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镇区东侧的阚家水厂,是潍坊市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此外,还有瑞丰食品、海洋兄弟纺织、赛远巢丝、浩宇鞋业、新奥轮胎等投资过2000万元的大型企业正在建设中。建有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形成了辣椒、药材、洋葱、酿酒葡萄等规模化种植。现有企业共有35家进行了增资扩产,增加投入2.6亿元,阚家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2家,有4家企业跃入全市纳税“50名”行列。阚家镇工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纺织、铸造、面粉、橡胶、化工、皮革、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其中,船用索具产品达40多个系列,600多个规格,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望乡面粉及系列产品,以质优价廉畅销东北三省及沿海部分大中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阚家镇从事木工、食品加工、精化饲料加工、刺绣等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达1310多家。2007年,阚家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利税2.3亿元,分别增长34.6%和35.8%;完成财政收入2808.1万元,镇级财力实现14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7%和52.9%。该镇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纺织、食品加工、铸造、制鞋、巢丝等十大产业。截至2005年,全镇已有恒源纺织、兴隆毛巾、安泰玛钢、伟丽纺织等四家企业纳税进入全市前50强。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是高密市最大的食品加工、挂面生产企业,为潍坊市农业龙头企业。镇区东侧的阚家水厂,是潍坊市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此外,截至2005年,还有瑞丰食品、海洋兄弟纺织、赛远巢丝、浩宇鞋业、新奥轮胎等投资过2000万元的大型企业正在建设中。建有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形成了辣椒、药材、洋葱、酿酒葡萄等规模化种植。行政区划
,2007年撤销双羊镇,将原双羊镇的行政区域划归阚家镇,镇政府驻地不变。阚家镇位于高密市以西15公里处,面积200.39平方公里,下辖1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9.7万。辖:下泊,远屯,西杨,东杨,于营,兴仁,吴营,谢屯,刘家街,东方村,袁家村,狄家屯倪家村,四村,付家庄,张家村,西方村,胡家村,赵家街,阚东村,李家营,谭二村,阚西村,谭三村,谭一村,唐家街,守信官庄,尚义官庄,王柳官庄。地理气候
阚家镇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近30年极端最高气温39.6℃(1982年5月25日),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0.8℃(1968年6月11日);30年来极端最低气温-16.8℃(1972年7月27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4.5℃(1966年1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619.6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94.8毫米(1999年8月11日),年最大降水量1303.3毫米(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252.5毫米(1981年),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年平均日照总量2452.7小时,无霜期226天。(年平均值为1971—2000年30年资料平均)人文历史
,镇域内有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郑玄墓,有高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的精忠岳祠。双羊社区在1994年被列入《中国名镇大典》。郑玄墓:郑玄墓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又称郑公墓。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后因墓坏,归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郑公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后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后,于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结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龛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
精忠岳祠:位于山东省高密市西北向约25公里处的方戈庄村,背倚海拔40米高的笔架山,面对一望无际的平原。自十七世祖景春迁居至此,繁衍生息,已发展成近四千人庞大族系。族人在此耕种劳作,安守本分,然而谁也不会忘记自己是鄂王后裔,思祖德念宗功,弘扬“尽忠报国”精神。康熙四十八年(1709),族人建起了岳氏先祠。祠堂座落在后山祖莹前,占地六亩,高大的门楼上悬着写有“岳氏先祠”的匾额,大门对联:世精忠留四字,十年勋业垂千秋。大门两边各有厢房三间,跨进大门,进入院子,正面是三间大殿,大殿匾额上书“鄂王世胄”对联是:本支百业俎豆千秋。大殿外有两根明柱,上刻:分派自鄂箕裘永传思祖德迁居由杭瓜瓞绵延念宗功,先祠存留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人为破坏,不复存焉!,2003年4月,于岳飞九百年诞辰之际,重新建成了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精忠岳祠”。岳祠整体长方形,对称结构,主殿、门楼为单层飞檐,顶制为琉璃瓦。主殿坐北向南,与门楼相映成辉,在镶有琉璃瓦顶院墙的拱围下,富丽堂皇,气势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