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地图
垦利县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发展
垦利县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一个农业以畜牧、水产为主导,工业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盐业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纺织、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日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建设,垦利县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投资政策,已成为海内的新的外投资热点。垦利县以实施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4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结合关系,联合开发、转化高新技术项目50多项。全县有十多家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建了科研开发机构和一批科研开发基地,相继建成了石油化工、盐业化工、机械加工、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涌现出了石化公司、万达、胜通、东辰、天轮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推出了一批出口创汇产品。
独特文化
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黄河口文化受到了黄河流域文化与渤海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得到了传统齐鲁文化的浸润,既有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又有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富区域特征和鲜明个性。垦利县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深入,文化事业发展迅猛,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各种文艺社团遍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逢年过节人们扭秧歌、踩高跷、舞龙、舞狮自娱自乐,每年的节日晚会、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文艺团体则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为人民群众送上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为全县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之源。
交通
高速公路:东港高速公路(东营海港至胜利黄河大桥)全长64.65公里,全封闭、全立交,路基宽度为24.5米,设计速度为l00km/h,为国家重点公路—东红高速公路(东营港至临沂红花埠)的起点。工程于1993年8月8日开工建设,于1995年10月正式建成通车。荣乌高速(东营段)荣乌高速公路工程东营段全长36.1公里,估算投资12.98亿元,按双向4车道建设,路面宽度24.5米。
永安机场:永安机场东营机场是地方支线机场,占地面积206公顷,跑道长2200米,宽50米,飞行区面14公顷,飞行区等级为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4C级标准,东营机场位于东营市中心城东北13公里处,始建于1984年4月,是黄河三角洲唯一的一处飞机场。机场净空条件,好,辐射半径大。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着力构筑以“三路两港一场”为重点的立体交通网络,飞机场是重要节点之一。东营机场扩建完成后,山东省的济南、青岛之后的又一个现代化的机场将出现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可起降767、757型飞,机。
绿色农业
垦利县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基地之一,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黄河三角洲开发”与“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主战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一个优先项目。自1988年实施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已累计开发荒碱地2.5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5万公顷,年均生产粮食1.65亿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山东前列。垦利县以实施下镇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畜牧、水产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冬枣、留兰香、黄河口蜜桃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化、科技化、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旅游景点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4A级)、民丰湖休闲娱乐区(3A级)、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白石温泉生态园等。
黄河与垦利县
黄河以“善淤,善徙,善决”著称于世。黄河中游流经40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河水携带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下泄,大部分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及河口,造成下游河床及河口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比降变缓,当淤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尾闾改道。仅见于史料记载,近几千年来黄河大小决徙达一千五六百次之多,且大多发生在下游。多次决徙使黄河下游故道呈一折扇形,北曾夺海河入渤海,南曾夺淮河入黄海,中多次夺其他独流河道入渤海。黄河的决徙和淤积孕育造就了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即位于黄河三角洲上。西汉以前,今垦利县地域大部为蓝色的海水覆盖。公元11年(新朝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今濮阳境)决口改道由利津入海,海岸线在今利津镇附近。此后,黄河多次夺大清河河道在今垦利境一带入海,并逐步向东、向北填海造陆,至金代海岸线延伸至今垦利镇附近。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再夺大清河河道由利津入海。至2002年,实际行水114年,在宽105公里的范围内,共延伸造陆3045平方公里,海岸线向前推进约33公里;平均每年造陆2671平方公里,海岸线向前推进0.29公里;形成了包括垦利县东部地域在内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旧中国,黄河尾闾改道、决溢频繁,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建国后,黄河的治理揭开新的一页。1949~2002年,黄河尾闾赢得54年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先后4次进行河口人工改道,妥善安排河口流路,黄河不再随便“龙摆尾”。黄河水是垦利县主要淡水资源。垦利县不断加大投入,引黄兴利,至2002年底,全县提引黄河水能力达到232立方米每秒,为全县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黄河已从昔日的“害河”变成了造福人民的“利河”。
生态旅游
滔滔黄河携大量泥沙推海造陆,形成了岗、坡、滩相间的独特而复杂的三角洲地貌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山东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终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使世界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区内有野生陆地和海洋生物千余种,野生植物300种。这里草原一望无垠,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北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这里成为百鸟嬉游的乐园,暮秋时节,成千上万的丹顶鹤、白头鹤、金雕、黑嘴鹤、白天鹅、鸳鸯等百余种珍奇鸟类云集其间,把新生地装扮得更加美丽和神奇。河口落日、大桥余辉、芦花夕照、晚秋红野以及1.4万公顷槐林、万顷柳林、数万公顷芦苇荡野趣天成。登上入海口瞭望塔,可以远眺浩荡芦苇、莽莽林海、黄龙入海、河口日出、长河落日等景观,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的意境,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