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东营市地图 >
垦利县地图
垦利县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发展

垦利县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一个农业以畜牧、水产为主导,工业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盐业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纺织、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日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为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建设,垦利县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的投资政策,已成为海内的新的外投资热点。垦利县以实施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先后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4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结合关系,联合开发、转化高新技术项目50多项。全县有十多家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建了科研开发机构和一批科研开发基地,相继建成了石油化工、盐业化工、机械加工、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涌现出了石化公司、万达、胜通、东辰、天轮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推出了一批出口创汇产品。

生态旅游

滔滔黄河携大量泥沙推海造陆,形成了岗、坡、滩相间的独特而复杂的三角洲地貌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山东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终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使世界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区内有野生陆地和海洋生物千余种,野生植物300种。这里草原一望无垠,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北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这里成为百鸟嬉游的乐园,暮秋时节,成千上万的丹顶鹤、白头鹤、金雕、黑嘴鹤、白天鹅、鸳鸯等百余种珍奇鸟类云集其间,把新生地装扮得更加美丽和神奇。河口落日、大桥余辉、芦花夕照、晚秋红野以及1.4万公顷槐林、万顷柳林、数万公顷芦苇荡野趣天成。登上入海口瞭望塔,可以远眺浩荡芦苇、莽莽林海、黄龙入海、河口日出、长河落日等景观,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美的意境,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眼光。

自然资源

垦利县的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垦利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旅游资源:垦利县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地球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1.3万公顷槐林,万顷柳林,2万公顷芦苇荡亦野趣天成,构成了黄河口“野、奇、新、特”的独特景观。
土地资源:垦利县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2007年底辖区总面积为3306101.8亩。其中,农用地年末面积为1331647.1亩,年内增加4061.2亩,年内减少192.5亩,年内合计净增3868.7亩。(其中耕地年末面积为621854.9亩,年内增加6453.1亩,年内减少1041.3亩,年内净增5051.8亩。)建设用地年末面积为341800.7亩,年内增加1848.4亩,年内减少88.1亩,年内合计净增建设用地1760.3亩。未利用地年末面积1632654亩,年内净减少5629亩,经过开发变更为耕地3186.6亩,变更为其他农用地786.5亩,建设占用1655.9亩。黄河每年为这里携沙造陆3万亩,垦利县成为中国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农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草场面积116万亩,生长着近百种野生天然牧草和野生药材,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资源:垦利县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有两部分:自然降水(自产径流)、客水水源(入境黄河水)。地下水由于矿化度较高,尚不可利用。2007年降水量588.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流入海洋。黄河水是境内的唯一客水来源,1986—2007年,黄河利津水文站年平均径流量为153.26亿立方米,年最大径流量266亿立方米(1990年),年最小径流量18.8亿立方米(1997年),2007年径流量为198.3亿立方米。浅海滩涂广阔,非常利于鱼、虾、贝类的养殖。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卤水、地热、盐膏、贝壳等。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是胜利油田的主战场和中心地带,至2007年底,垦利境内已探明油(气)田14个,分布在5镇、2乡、1个办事处的近200个自然村及其国有土地上,油区人口8万人以上,油区面积500余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达18.72亿吨,胜利油田开采以来,70%的油气产量出自垦利境内。

浓浓乡情

垦利县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县,居民来自11个省107个市县。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西部多为利津籍人,他们多灵气,善思辨,长于经商贸易;中部多为寿光籍人,他们尊克俭,善持业,长于勤奋劳作;东部则以鲁西移民为主,他们耐艰辛,性刚烈,长于拼搏创业。多种类型的风俗民情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经过长期的融合同化,不少习俗渐趋一致。今天的垦利人,不畏艰难困苦,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形成了既具有传统特色,又极具时代气息的独特的垦利精神。

黄河与垦利县

黄河以“善淤,善徙,善决”著称于世。黄河中游流经40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河水携带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下泄,大部分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及河口,造成下游河床及河口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比降变缓,当淤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尾闾改道。仅见于史料记载,近几千年来黄河大小决徙达一千五六百次之多,且大多发生在下游。多次决徙使黄河下游故道呈一折扇形,北曾夺海河入渤海,南曾夺淮河入黄海,中多次夺其他独流河道入渤海。黄河的决徙和淤积孕育造就了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即位于黄河三角洲上。西汉以前,今垦利县地域大部为蓝色的海水覆盖。公元11年(新朝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今濮阳境)决口改道由利津入海,海岸线在今利津镇附近。此后,黄河多次夺大清河河道在今垦利境一带入海,并逐步向东、向北填海造陆,至金代海岸线延伸至今垦利镇附近。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再夺大清河河道由利津入海。至2002年,实际行水114年,在宽105公里的范围内,共延伸造陆3045平方公里,海岸线向前推进约33公里;平均每年造陆2671平方公里,海岸线向前推进0.29公里;形成了包括垦利县东部地域在内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旧中国,黄河尾闾改道、决溢频繁,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建国后,黄河的治理揭开新的一页。1949~2002年,黄河尾闾赢得54年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先后4次进行河口人工改道,妥善安排河口流路,黄河不再随便“龙摆尾”。黄河水是垦利县主要淡水资源。垦利县不断加大投入,引黄兴利,至2002年底,全县提引黄河水能力达到232立方米每秒,为全县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黄河已从昔日的“害河”变成了造福人民的“利河”。

旅游景点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4A级)、民丰湖休闲娱乐区(3A级)、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黄河入海口生态农业观光园、白石温泉生态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