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地图
永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抗旱救灾
2005年11月24日,新民化工厂发生甲笨泄漏事故,剧毒物质甲笨流入桂溪河,严重威胁着桂溪河、龙溪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对险情,上至党委书记、下至农村党员干部,及时赶到抢险现场,不计报酬、不畏牺牲,积极组织群众避险抢险,连续奋战四天三夜,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7月7日,暴雨引发先锋水库坝侧的山体大面积滑坡,水库危在旦夕。对此,镇党政领导及时赶赴现场,冒雨带领就近党员干部和群众200余人投入抢险,硬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大堤,及时排除了险情,确保了水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2006年的百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期间,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抗旱救灾,资助群众打井107口,设立送水点14个,发送抗旱水桶120余个,组织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为缺水群众义务送水近60天,确保了社会安定、人心稳定,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永安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670男11775女10895家庭户户数7137家庭户总人口(总)22527家庭户男11659家庭户女108680-14岁(总)48420-14岁男25090-14岁女233315-64岁(总)1615615-64岁男840015-64岁女775665岁及以上(总)167265岁及以上男86665岁及以上女80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637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1035男21715女19320家庭户户数12381家庭户总人口(总)41017家庭户男21703家庭户女193140-14岁(总)87890-14岁男47920-14岁女399715-64岁(总)2853615-64岁男1504915-64岁女1348765岁及以上(总)371065岁及以上男187465岁及以上女183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691
乡镇概况
永安镇位于浏阳市西北、长沙市东郊,距长沙、浏阳市区各30km,黄花机场8km,长永高速穿境而过,镇辖13个行政村(社区),全镇98.2平方公里,5.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7万人,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湖南省交通对口扶持重点镇、浏阳市北区中心镇、浏阳工业新区现代制造产业基地所在地,1996年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4年3月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381男4907女4474家庭户户数2737家庭户总人口(总)9040家庭户男4684家庭户女43560-14岁(总)25400-14岁男13220-14岁女121815-64岁(总)627615-64岁男330915-64岁女296765岁及以上(总)56565岁及以上男27665岁及以上女28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668
简介
永安镇共辖19个行政村,219个农业合作社,99年末统计的农户9919户,农业人口31034人,耕地面积26584亩,其中:田9143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农村种植业主要以粮主,多经方面主要以养殖业的猪、蚕为主。中江柚起源于永安,迄今有近20年历史。它以色、香、味、形独具特色,清脆甘爽,酸甜适度,驰名全川,是馈赠的佳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永安镇党委、政府抓住契机,占据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大发展永安柚,将永安柚的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并全力以赴,为保持永安柚独特色、香、形,建立永安柚母本原地500多亩,并从栽培管理、销售服务、规模优势、果品质量上狠功夫,组织专业人员跟踪管理,技术到户,成立永安柚果品公司,注册永安已初具规模,制作包装箱,挖掘市场潜力,扩大知名度,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到目前为止,永安柚在永安已初具规模,现有成片永安柚3500亩,12万余株,纯正优良挂果树1.5万余株,年产柚子225吨,实现收入135万元,预计5年过后仅柚子收入可达3000万元。现有栽柚(50余株)1亩以上,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种柚大户150余户。每到金秋时节,漫山遍野柚树成荫,沉甸甸的果子如群星点缀,令人神往,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争相抢购,为永安农村面貌增添了一道亮丽景色。
简介
永安镇地处农安县中心地带,原属安县管辖,现已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古称黄龙府。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全镇幅员面积4.5万公顷,中小水库12个,森林覆盖率7%,下辖36个行政村,7个街道,拥有总人口19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90360人,占总人口46%,长白公路纵横镇区、是全县的交通枢纽,与领县市相通,是良好的人流、物流集散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健康发展,我镇及时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由传统农业向经济效益型农业转变,初见成效,同时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今年,我镇农业总产值可突破10亿,占国民经济总产值59%,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7个亿,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1%,财政收入2354000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在种植业上,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240000亩,产量77900吨,其中玉米、高梁等201000亩,产量72000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400亩,产量500吨。主要销售长、白两市及周边县市。在畜牧业上,形成了规模经营。猪存栏100000头,出栏70000头;羊存栏5000只,出栏30000只;鸡存栏2000千只,出栏1000千只;肉产量8000吨;蛋产量2000吨;奶产量10吨,主要产品除本省外,远销辽宁、黑龙江。养殖业已成为我镇支柱产业,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随着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迅速壮大。目前,我镇拥有企业11524个,其中乡企25个,个体私营业11499个,从业人数36520人。乡镇企业占主导地位,从事加工、制造、生产配件,年创产值69900元。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实现了我镇经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