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保定市地图 >
涞水县地图
涞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文教科研

涞水现多山区,部分经济条件欠发达,但在县文教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县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更有多所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为全县培养了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河北祖冲之中学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信息为一体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河北省国办重点高中。1994学校迁入新址,2004年11月,江泽民同志为河北祖冲之中学题写校名,更使学校成为全国数万所中等学校的最大亮点。学校建筑成八卦形式,前院立有祖冲之先生塑像,南侧紧邻抗日烈士陵园及古建筑西岗塔,祖冲之先生和抗日烈士的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冲之学子走向成功,学校高考成绩及本科过线率一直处于保北前列,为全国多所大学提供优质生源,有涞水县人才摇篮的美誉。民办中学涞水县波峰中学是由北京波峰世纪实业集团于1998年兴建,全日制,全寄宿,全封闭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学,校园占地180亩。近年来也为涞水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涞水县石亭中学位于涞水县石亭村,是涞水县北部地区学子的摇篮。涞水县职教中心位于涞水县北郭下村,是我县唯一一所集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于一体的国办综合性学校。2003年经省教育厅验收成为省级合格学校,2006年经教育厅验收确定为省级重点职教中心,同年,被我县扶贫办确定为涞水县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地方方言:涞水地处北京南部,保定北部,有浓厚的语言文化底蕴。其地方方言以诙谐、幽默著称。

基础设施


遗迹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8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亲王胤祥和总督高其倬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选中易州境内泰宁山(后改为永宁山)的太平峪,(即现在易县清西陵泰陵陵址)。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合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阅后大悦:“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遂决定将陵寝建造于此。遂降旨对怡亲王胤祥嘉奖,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平善之地为墓地”,即现在的涞水县东营房村云溪水峪——怡贤亲王园寝。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林木丰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神道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陵寝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辛亥革命以后,园寝护卫军撤走,只剩旗民守护。1925年,镇威军第一次染指怡王陵,砍伐了白桦树;1931年,神道碑亭被拆;1935年,当时河北省长宋哲元和涞水县长王作舟用一个营的军队,押着80多个盗墓贼把墓挖开,墓葬全被挖空,葬品及所有文物被盗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为了作战,将怡王陵拆毁,地面建筑全被平毁。现存文物不足三分之一: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高10米,长25米,柱基和坊梁均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气势非常壮丽。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有满汉文字刻写的“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等字样。华表一对,高13米,柱基和柱体均呈八梭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极为罕见。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以上建筑全为汉白玉质料,保存尚好,但由于当地村民的无意识和破坏,部分建筑已经有损坏现象。园寝及现有文物已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雍正八年五月(公元1730年),雍正最亲爱、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逝世。雍正悲痛欲绝,亲临其丧,并辍朝三日痛悼之。封谥为“贤”,明配享太庙。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以志思念。命将御书八字加于谥上。恤葬从优,建祠于京西白家疃正阳门内东顺城街,改所居府为贤良寺,以祈冥福雍正帝在诸兄弟中,为确保王位,严厉打击其政敌,唯独对怡亲王允祥恩宠有加,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先后推崇其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乾隆时期,又定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由此可见,雍正与胤祥的关系远远超出普通的君臣关系,更非一般兄弟王子的关系。

农业生产

2008年以来,涞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把调整农业结构,抓好山丘区综合开发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加快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逐步使农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山区大力发展薄皮核桃、扁杏等优质品种的同时,狠抓各类农业基地,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狠抓了明义酱菜加工厂、沈家台综合养殖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其酱菜系列产品在保定特色产业经贸洽谈会上获金奖,华美芦荟公司生产的芦荟饮料等特色产品已打入北京市场。

历史沿革

涞水县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为北燕侯国。春秋时属燕。秦属广阳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逎县(今涞水),属涿郡。晋属范阳国。北魏改遒县,属范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遒县并入涿县。隋曾改名固安县、永阳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涞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涞水改属上谷郡。唐属上谷郡、易州等。五代时处于涿、易之间,为契丹与中原互争之地。北宋属燕山府路遂武郡。宣和七年(1125年),归金朝。金大定六年(1166)系涞水南部、易县东部、容城西部置定兴县。元属大都路易州、保定路易州。明属保定府易州。清初属保定府。雍正十一年(1733)涞水属易州。民国初沿清制,涞水属易州。民国二年(1913)属直隶省范阳道)、保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涞水直属河北省。1949年8月,隶属河北省保定专区。1968年8月,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涞水属保定地区。1993年调整行政区划,设7个镇,8个乡,辖284个行政村。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后,涞水属保定市至今未变。

交通通讯

涞水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京原铁路穿越山区,高易铁路穿越平原,通过京广西线公路,津同公路、涞张公路、涞涿公路、涞定公路五条干线辐射县外,乡际公路四通八达,纵横成网,公路总通车里程860公里。客运交通便利,已开通了从北京天桥汽车站到涞水的北京公交917路快车延长线,同时还有保定公交622路连接保定市区。铁路货物方面,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在通讯设备方面,微波通讯、光缆通讯已交付使用。已建成空中、地上、国内、国际、无线、有线、电传、传真全方位多功能的通讯系统。

工业生产

涞水县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自明朝开始,涞水县就是木雕、景泰蓝生产之乡,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饱含古老东方艺术,远销欧美、东南亚二十几个国家,享誉中外。涞水拥有河北省最大的磁材企业,RIO磁性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际先进水平。化工业,石墨电极年设计能力3000吨,远销全国各地。机械类有省内一线自动屠宰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其结构合理、性能稳定,且大部分已达到国际水准,并出口中东及东南亚地区。纺织工业装饰布有八十年代国际先进设备,意大利箭杆织机、阻燃装饰布,被一汽认证,并加入一汽集团公司,年设计能力80万米。大理石厂则拥有意大利进口开采切割的先进设备,产品远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