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永州市地图 > 江永县地图 >
兰溪瑶族乡地图
兰溪瑶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所辖村庄

【山水口】Shānshuǐkǒu,村居两山夹水的地方,故名。村委会驻山水口、辖禁山脚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47.07公顷,148户,552人。【带下】Dàixià,片村,村境内的小溪象带子般流下,故名。村委会驻带下,辖竹子山、宅面前、油榨屋、柳柿螺、四十工坝、田洞口,苦竹坳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26.9公顷,91户,356人。【动周】Dòngzhōu,因依山坡螺旋地形而建的村庄得名。村委会驻动周,辖新坝湾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8.6公顷,121户,461人。【香花井】xiānghuājǐng,村境内桂花树环萦着泉井,故名。村委会驻香花井,辖杨家厂、张家湾、大面山、长巷、黑坳、下神湾、水庙头、黑坳脚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82.5公顷,251户,1108人。【新桥】Xīnqiáo,1983年由大兴村分出,取名“新桥”。村委会驻曹家庄,辖螃蟹井、畔塍头、新坝庄、葫芦倒水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48.4公顷,138户,586人。【大兴】Dàxīng,原大鉴大队,后谐音简写为大干大队,再取“大干快上,更加兴旺”之意,更名大兴。村委会驻大兴,辖曹家、李家、雷家、何家、田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52.9公顷,133户,584人。【黄家】Huángjiā,以姓氏得名。早期名为下村,因村中黄氏人口日益增多,黄家湾出多名富商,后改为黄家。村委会驻黄家,辖欧菜、茶园、麻斋圩、桥头、桥头、槐木下、黄家湾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83.2公顷,228户,903人。【狮形】Shīxīng,因村旁有一石山象雄狮而得名。村委会驻狮形,辖牛栏猴、青木岗、古牛迹、黄土洞、眼尾、岗寓井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51.7公顷,129户,574人。【上村】Shàngcūn,兰溪乡最早的栖息居住地,因处在兰溪乡葡萄井小溪的上游,而故名。村委会驻上村,辖杨家、蒋家、周家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37.9公顷,97户,369人。【石盘】Shípán,片村,居群山环抱的盆地间,周围石山环绕,坪地如盘,故名。村委会驻石盘,辖解放、上石盘、下石盘、柴洞、木坪、余家、张家、周家、下盘等9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1.4公顷,133户,525人

古建筑

古村的石碑现今仍保存较好的有百余块。其中发现最早的一块是大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600多年。这些石碑刻文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一是功德碑,主要记载瑶胞修建寺庙道观的始末,发起人及捐款人名单、数目等;二是描写当地风光的风景诗;三是劝谕文和情感诗;四是官府颁发的政令。林林总总的碑文,是一部勾蓝瑶的史书。

民俗传统

除了古建筑多、碑刻多以外,这里的瑶胞节日也多。据碑文记载,位于上村的总管庙是三村各庙组织节日活动的总管处。每年正月初二,族长与庙观主持聚集在总管庙内,商定本年度哪个庙举办节目,谁村宰杀神牛祭祖等。勾蓝瑶几乎每月都有节日,除正常的节日外,还有诛鸟节、尝新节、洗泥节、中元节、盘王节等。每节必戏,每节必舞。节日期间,勾蓝瑶胞或跳起大鼓舞,吹响芦笙,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走村串户,甚至请来戏班唱上三天三夜,这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地理位置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勾蓝瑶胞与世无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四周的高山形成一道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他们还在9处山与山之间的接口处修建了坚实的城门,每个村各3处。据传,在外界纷扰争斗激烈的时期,这里的城楼上有人把守站岗,并设有瞭望台与枪眼。坚固的城门历来都是日出而开,日落而闭,日夜巡查,轮流把守。门上皆有数百斤重的大钟,如果有警,众钟齐鸣,响彻云霄。据有关资料记载,日军投降前夕,曾进入桃川洞大肆烧杀抢劫,数以万计的桃川人躲进这里避难。一日,日军追至兰溪关王庙城门,见把守严密,知难而退,一场灾难得以避免。

醇厚的民俗风情

勾蓝瑶胞崇佛尊道,信巫敬神,奉先祖盘古,祀神农伏羲,祭祀和修行场所也就特别多,自唐以来,先后建有5座戏台和66座寺庙等,分别为四十庙、八庵、五寺、三阁、二观、一宫。这里村里村外随处可见社坛土地、舞榭歌台、凉亭桥梁。这些建筑物古朴典雅,坚固美观,每处建筑必有碑刻。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还有17座,其中大型的有盘王庙、相公庙、老虎庙、关公庙等,它们中大的占地面积有400多平方米。

独特的聚居格局

关于勾蓝瑶的来历,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上村鼎建戏台碑刻的记载是:“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漏,溪水伏流。”意指这里的“勾”是山与山之间“勾结”,环环相扣。“蓝”指上村井水的颜色,这口井是兰溪河的源头。据《勾蓝瑶人文志》记载:“溯余兰溪,自汉魏始居,经隋唐至元宋,有梅山、千家峒、青州、吉安等地各姓瑶民陆续入迁。”3个村里居住的有蒋、欧阳、黄、何等13姓,均系勾蓝瑶,人口2900多人。至今延续了40多代,历经1000多年,但村庄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居住的家庭始终没有变,民族成份始终没有变,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他们根据姓氏集合聚居,一个姓氏一个门楼,门楼与主干道垂直,有13条次干道,各姓氏各沿主干道及次干道左右设置的小巷向后延伸排列住房,形成以血缘为主脉的居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