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电子地图 > 佳木斯市地图 > 同江市地图 >
临江镇地图
临江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校园经济:临江镇是一个教育大镇,镇内有市级重点高完中一所,有初级中学3所,中心小学5所,在校学生18899人,教职工1100多人,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用的减免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更加重视,不少农村居民到镇上买房居住,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都到临江租房,形成一个庞大的“陪读”群体,从而拉动了临江商贸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商贸流通:临江人民具有经商做生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临江人倚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凭着活络的经营头脑,买周边,卖天下,使临江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辐射周边乡镇和四川开江、宣汉等地,创造了“市井繁华盖县城”的辉煌。今天,商贸经济依然是临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临江镇区共有个体工商户82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商业门类齐全,交易活跃,交易量大,仅临江商贸城年交易额就达到2亿多元,极大地带动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劳务产业:临江是一个人口大镇,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劳动力5.1万多个。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来抓,走劳务包装品牌化、劳务培训精细化、劳务管理科学化、劳务信息网络化、劳务服务人性化的路子,有序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提升创造力。目前,全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万人,每年挣回劳务收入2亿多元。外出务工人员“外地挣钱,回家消费”,提高了市民整体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同时,我镇20多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城镇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优惠政策:临江镇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各类试点示范的首选镇,从而加快了城镇建设的速度。临江镇2003年被重庆市纳入全市“百个经济强镇工程”,2004年成为重庆市首批启动建设的45个中心镇之一,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都加速了临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成为带动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
区位优势:临江镇距离开县新城约19公里,渝巫路、开达路、开宣路等国道、省道通过境内,镇内有通乡公路和村级公路260多公里,出入境通道十分便捷,与周边乡镇和四川开江、宣汉等地往来频繁,使临江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成为拉动临江城镇发展的外动力。

人文历史

镇名因面临东江而得。明代分属宽得都上、下江东社。清代属宽得都江东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二区梧桐、排年乡,民国34年分属柏平、临江乡。建国初属古柏区、第四区,1952年属第十区(柏埔镇),1957年12月成立临江乡,1958年10月属柏埔公社,1961年4月分立临江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设临江镇。

农业发展

2004年,农业、农村经济调整,全镇全年共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0多万元,修复水库2宗,改造木石坡5宗,修筑三面光渠道1.2公里,改善生产条件,稳定粮食生产。2004年水稻播种面积31,982亩,粮食总产量13,066吨。扩大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蔬菜19,080亩,蔬菜总产47,586吨;花生种植面积9,577亩,总产量2,059吨;以广东温氏(临江)种鸡场为龙头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养殖业,小庄园发展不断推进。总投资450万元,以联新、澄岭、桂林为示范点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正紧张有序施工。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镇减负25.4万元,实际人均减负为15.6元。

文卫事业

文教卫事业方面,1988年有初中1所,小学17所,在校中学生660人,小学生3600人,教职工160余人。设有镇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等。

基本概况

临江,地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江苏省海门市(海门市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县域第33位,未来发展竞争力列全国县域第14位)东侧。她东揽滔滔黄海,南依奔腾长江,西枕开放城市南通,北靠宁启高速公路和宁启铁路。位于中国沿江经济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因濒临长江而得名。临近的海太汽渡、南通机场、宁启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的沿江高等级公路、苏通大桥和宁启铁路,以及横穿全镇的336省道,为临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海、路、空交通条件。随着越江通道和崇启、崇海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缩短临江至上海的行程。临江背负广袤的江海平原,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下辖十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境内地势平坦,沟河成网,社会治安良好,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普江牌”大蒜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产品,“临江牌小寒王”毛豆饮誉长江两岸。“海门山羊”、“四色宝豆”是这里的特产。顺应沿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扩容提质,依托灵甸工业集中区,将使临江人气更足,商气更旺,名气更响。改革开放给临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印染、纺织业为主体,化工、电子、建材、服装等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江苏双马集团系中国化工装备协会首批成员单位,生产的橡塑机械产品获全国名优产品称号。南通白鹤机针有限公司是海门机针的发源地。全镇缝纫机针生产企业已发展至19家,年产量达2亿包,占全国机针产量的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机针之乡。东海纺织有限公司系国家中型纺织企业,拥有最新型的气流纺设备。江海印染园区,集印花、染色生产于一体,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占地800亩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独特的废水处理中心,营造了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在该镇境内新启动的规划1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160公顷的海门市级灵甸工业集中区,为发展机械、电子、精细化工等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镇情简介

临江镇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樟树市河西重镇。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临樟树。新余、高安、新干四县市;接洲上、张家山等六乡镇。境内交通便利,浙赣铁路.樟宜公路、清高公路、临珊公路及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该镇市镇繁荣,经常性流动人口量大,是樟树市河西的文化、经济、商贸中心,目前已被宜春市和江西省列入重点小城镇发展计划和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示范镇,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全镇土地面积83.3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个社区,2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万5千人,2010年财政收入6211万元,人均收入6300元,工业总产值4亿元,农业总产值2亿元。临江自唐朝武德八年建镇至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上曾为军、路、府署所在地,明朝被列入全国33大工商课税重镇,历史上的临江商贸发达,交通便利,史称“舟车孔道,四达之地”。尤以药材、木业、酿造业闻名于世,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临江的城镇建设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史料记载:旧城设10门,城区分为9坊6厢,有30条街,31条巷,传闻最盛时“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繁荣的经济伴随着灿烂的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讲学会友,优游胜迹。至今,镇内仍有大量的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以大观楼最富盛名,被列为全省重点保护文物。

自然环境

临江镇地处汀江中游,"三褶回澜"中段北侧的河谷盆地,三面环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年平均气温19.9℃,年降水量一般为1520一213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