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聊城市地图 >
临清市地图
临清市相关地区地图:

临清舍利宝塔传说故事鲁班师傅诞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尊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尊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贺师傅诞,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派〝师傅饭〞,所谓“师傅饭”,其实只是在师傅诞那天,用大铁锅煮的白饭,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由于相传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不仅能象鲁班那么聪明,而且很快长高长大,健康伶俐,以前,在贺诞这一天,请一班艺人回来唱八音,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视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总之是隆重其事。在很久以前,卫河两岸水美田丰,人们过着衣食无忧、风调雨顺的生活,都把这片土地作为福地,据说大灾大难到了这里就会变的不那么严酷了,故而得名———临清。还有人说临近大清河(卫河)建城得名临清的,不管怎样,人们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也都非常热爱这片土地。天有不测风云,听奶奶讲,不知在什么时候,卫河里来了一个千年王八精,它能呼风唤雨,一怒起千丈浪,一恼倒万家房,一唤万亩良田成荒,一嚎千家孩童恐哭。平时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以前美好幸福似如桃源的景象了。这个水妖跟两岸人民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年千担粮,万担米,外加一对童男童女,否则让你们都变成虾蟹鱼鳖,两岸的人们哪敢不听?稍微抵抗就会遭到水漫河堤的报复,只有忍气吞声的活着。有的人家不忍欺负远走他乡,有的年轻人不甘受辱,到河里与恶魔决一死战也都成了它的腹中餐。生活在恐怖中的人们只能祈求上苍来为民除害。这事被南海观音菩萨的慧眼看到,便动了慈悲之心,准备除掉这个恶魔,他踏上祥云,来到此处,把她那手中的玉净瓶投入河中,口念咒语,巧使法术,便把那妖怪连同一河水装入了瓶中。他以指为杵,戳了一个千米深的大井,把妖怪放入井中盖上盖子,并邀请鲁班爷在上面盖上一座宝塔。使那妖怪不再作恶,走时菩萨却没把玉净瓶内的柳枝拿去,故两岸多柳树,到现在还是那样。鲁班爷应邀带了一百个徒弟来建宝塔,经过十年十月又十天的施工,这一天终于建成了这座宝塔,完工时鲁班爷对众徒弟说:“今天完工,大家把施工后的准备工作做好吧!我今天请大家吃饺子,表示庆祝”。众徒弟兴高采烈地干活去了,鲁班爷叫住最小的一个徒弟说:“跟我烧火吧”。小徒跟着师傅去了。小徒弟很纳闷,这百十口人吃的饺子什么时候能做好啊?师傅就让烧水,不知师傅搞的什么名堂,一会大锅烧开了。师傅对徒弟说:“徒儿把脸转过去吧”,小徒听话的转过了脸,小徒就是不知道师傅要干什么,为什么要他转过脸去,忍不住好奇心,就偷偷的转过脸来看了一眼师傅,他看到师傅正解下裤子,蹲在锅边向锅内屙饺子呢,小徒吓的闭上了眼睛,只感到一阵恶心,只好转过脸听师傅招乎。师傅说:“转过脸来烧火吧”!开锅后叫来众徒弟每人一碗薄皮大馅的饺子,吃的众徒弟只喊“香、香香......”,小徒看了,怎么也吃不下去。众徒弟吃的一个都没剩,吃完后,鲁班爷对众徒弟说:“徒弟们,你们吃了我的饺子都成仙了,都会长生不老的”。这时小徒才追悔莫及,鲁班爷又对小徒说:“你的福分未到,再修行千年吧”!于是让小徒喝了一碗汤,又对小徒说:“等千年后,有七个姓齐的遇到七个骑驴的,此塔必倒,到那时你就能得道成仙了,这碗汤能让你活上一千岁”,说完后,带着九十九个徒弟向仙境去了,只留下一个小徒弟。现在临清塔依然耸立在卫河边上。谁又知道鲁班爷的小徒弟那去了呢?

对外开放

提高经济外向度,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临清市在杭州成立了招商办事处,在“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浙江、广东等先进地区为重点,多次组织小团组外出招商,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临清市合同引资额2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外经贸工作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26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龙头带群体,群体促龙头,民营经济增势强劲。临清市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民营经济在更高层次上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轴承、棉纺织、农机配件三大特色产业档次明显提升,轴承加工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临清市被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评为“中国轴承之乡”。2005年,临清市民营经济税收完成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乡镇办事处民营经济税收完成2.49亿元,增长19.6%,乡均增收256万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15.4%。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在管理,同时也在创新。近年来,临清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坚持正确导向,创新管理思路,有效地培养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促进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临清市是全国著名台(日)历印刷基地,台(日)历印刷品占全国农村市场50%以上的份额。2005年,临清市台(日)历印刷企业完成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临清市针对本市文化市场发展现状,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工作中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行动相结合,逐步建立了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治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文化、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工作协调、信息通报及联合行动机制,帮助经营业主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实现行业自律,自觉接受政府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队伍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共同管理文化市场,确保了全市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临清市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文企联姻、文商联姻,实现“以文养文”。几年来,宣传、文化等部门多次组织市京剧团到浙江永嘉,与当地的昆曲研究所等艺术团体合作演出,既开拓了演出市场,又收到了经济效益。市京剧团与彩虹集团联合成立了“彩虹京剧团”,解决了京剧团的经费问题,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夕阳红艺术团与计生协会联合,成立了“心连心”艺术团,实现了文艺演出与计生宣传的双促双进。面塑与根雕工艺品、京剧《张自忠》排演项目、济美酱菜包装、流动舞台车等精品项目,将成为文化产业招商的新起点。注重文化人才培养。近年来,临清市积极探索文化工作“快出人才、多出精品”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同时,大力实施文学艺术精品工程,建立了“文艺精品”创作奖励办法,使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退休干部王子华创作的小品《鞋钉》,获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一等奖;方建光的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兰亭奖;刘北的儿童文学作品《云狐》,获全国冰心文学奖,等等。

经济建设

临清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强化管理,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利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支撑点日益增多。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6:64.2:27.2;财政总收入完成12亿元,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增长26%,其中工业投入98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20元,分别增长8%。

运河名城

千年古运河哺育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可以说,临清是完整体现中国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近年来,临清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临清名城、名人、名胜、名吃、名产等“五名”优势,科学定位,精心选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弘扬民俗文化,精心培育大众文化,着力打造运河文化名城。发挥名人效应。临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临清市1998年兴建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和季羡林先生资料馆,“两馆”开馆以来,举办文化交流、书画展览、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60余次,接待参观群众20余万人次。2001年,临清市隆重举行了纪念张自忠将军诞辰110周年活动和庆祝季羡林先生90华诞活动。2007年4月初,投资300余万元的张彦青艺术馆破土动工,预计本年10月份开馆。2008年8月上旬开始建设城市规划馆,于09年5月1日前竣工,并将以上所述馆搬至该处。发挥名胜优势。临清古迹众多,境内拥有明代建筑运河钞关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带有明显的运河文化烙印。临清市把合理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制了《临清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和《临清市旅游事业发展规划》,对舍利塔、运河钞关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复,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开发了运河文化一日游专线。发挥名品效应。临清地产丰富,名品众多。临清哈达、临清狮猫、济美酱菜、临清贡砖等享誉古今,特色小吃、风味食品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高。临清立足传统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临清贡砖工艺得到恢复,狮猫繁殖成为临清人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临清哈达的生产、济美酱菜的生产形成规模,建成了汇集临清特色小吃的临清美食一条街。卫河酿造集团依托临清运河文化开发出的“卫河王”酒、“谢公”酒、“独占鳌头”酒、“钞关老窖”酒等系列产品深受欢迎,一些产品远销欧盟、北美及日本市场。“卫河”系列白酒还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发挥名城效应。临清是著名的京剧之乡,临清人懂京剧、爱京剧。1999年,临清市申报成立了山东戏曲学校临清分校,培养了一大批京剧专业人才。近年来,又相继成立了“双百”戏曲学社、京剧协会等7家业余京剧协会,每年定期举办京剧票友大赛。2001年,临清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京剧票友艺术节。山东临清市京剧团于2006年11月13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巡营》、《女起解》、《探皇陵》、《望江亭》四台经典折子戏。一个县级京剧团能够登上全国戏曲最高殿堂的舞台,这在长安大戏院的历史上也十分鲜见。从十多年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给了临清“京剧之乡”的称号至今,许多京剧名家来临清演出,每每都有回家的感觉。临清“京剧之乡”盛名远播,吸引了全国各流派、各行当的京剧艺人来此献艺。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多次来临清登台演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和曾,便是在临清唱红进而走向全国的。此外,著名京剧剧目《陈三两爬堂》、《连升三级》、《九江口》等均是以旧时临清的人或事创作而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和李世济来临清演出时说:从未见过像临清人这样爱京剧又懂京剧的观众.街头巷尾随处可闻京剧之声,就连四岁的孩子都能唱上一段,中国京剧院的李和增等老艺术家都曾在此工作过。虽然排练条件艰苦、演职员收入有限,但该团的50余人却坚守着京剧这块阵地。全团行当齐全、流派丰富,张派青衣、叶派小生、裘派花脸、谭派老生等流派都有代表人物,临清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为把山东快书艺术发扬光大,在大众公园树立了高元均先生塑像,并于2004年承办了全国山东快书大奖赛。

旅游景区

清真寺,阿拉伯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临清俗称“礼拜寺”。临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交通:临清交通便利。临清是山东省交通发达的城市,京九铁路、德商高速、邯济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清是京九铁路山东第一站。
五样松,东郊陈坟村北,有1株古树松柏,为明永乐年间所植,因叶状有竹篾、米粒、喇叭、针、剌5样,故俗称“五样松”。此桧柏高16米,树围2米,树干中腰凸结叠出,树冠绿荫如伞,其枝曲弯蜿伸,似虬龙腾旋。每年春来,枝吐青翠,叶摇婆娑,姿态万千,游人纷至,凭栏观赏。临清县志中载有邑人张树梅以“东郊孤松”赋诗:“中有长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龙蛇。菀枯不与凡卉并,郁然直上色参天。”
舍利宝塔位于临清市城北2.5公里许运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为当时运河上八大钞关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之初,基于临清成为漕运咽喉、商业都会以及诸王练兵、漕粮储积、贡砖烧制、商市税征等原因,永乐二十一年门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上疏:要求在临清设钞关。宣德四年门1429年),钞关之设自此始。这时运河上共设钞关七处,临清为其一。临清的下辖的乡村故事很多,诸如临清是八岔路镇的辛集村,据说有一棵槐树,一年开五种花,被当地人称为“无花槐”;杨二庄村多以汪姓人居多,相传全国之内所有姓汪的人隶属一家。杨二庄村西有一十亩左右的陵园,是汪氏家族的祖茔。每隔五年的大年初五这里举行一次大的祭祖活动,场面壮观,声势浩大!,【临清名吃】
蓼花,临清的名吃之一。蓼花的制作,需选用上等糯米、蔗糖、玉米稀等六种原料,加工配制后,经油炸、撒糖,精细制作而成。外形圆球状的叫蓼花,长圆形的叫芙蓉果。其特点是:外皮油色光泽,内空丝絮缠绕,香甜酥脆,回味爽口,是馈赠亲友的名点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