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地图
柳江县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方便。柳江县是柳州市市辖县,三面环抱柳州市,是“桂中商埠”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的南大门,县城距市中心仅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与柳州市同等的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条件。县内322国道、209国道与穿越县内的宜柳高等级公路、南柳高速公路和省道、县道纵横交错,可直达南宁、北海、湛江、梧州、广州、桂林和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市;湘桂、黔桂、桂柳三条路线穿越境内7个乡镇,9个车站,与我国中西南交通枢纽-柳州市结成网络,铁路可直达北京、西安、郑州、襄樊、长沙、上海、无锡、广州、湛江、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1994年10月建成通航的柳州白莲机场就在县内,离县城不到7公里,可供WD-82及波音系列737、757飞机全天候起降,目前,已开通柳州至广州、汕头、昆明、北海等城市的航线;柳江河航运已开升到5级航道,全年可通250吨级船只,可直达梧州、广州、香港。现代化通讯
柳江县除可充分利用柳州市的通讯条件外,还拥有自己的程序控制自动电话更换系统,县内13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和传真网络,电话号码上升到7位,长途传输实现数字化,可直接进入全国通信网和国际网、数据通讯交换网、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球直拨,可迅速与国内外联系。柳江气候
柳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20.4℃,平均降雨量多于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无霜期332天。柳江县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其气候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湿干燥少雨。一月平均气温10.4℃,七月平均气温28.9℃,年平均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3℃。年平均降雨量1424.7mm,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5mm,年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频率为13.5%,静风频率为28%,年平均风速2.0m/s。经济开发区
1992年,柳江县利用和依托柳州市的区位、资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良好的工业基础等优势,建立了经济开发区,主动接受城市工业扩散,发展私营企业。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规模。引进169家企业,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4.15亿元,成为柳江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开发区位于市县交界处,322国道两旁,东西跨度7公里,由3个工业区和基隆、建都两个综合区组成。第一工业区,位于县城与市郊交界处,面积420宙,1993年建成,已引进94家企业,其中“三资企业”1家,私营91家,集体企业2家.企业分为机械、五金交电、化工、纺织印染、电器、汽车配件、建材、食品等门类;第二工业开发区位于第一工业开发区东面,面积106亩,1994年建成,有来自台湾、加拿大,柳州等11家企业,其中三资企业2家,分为机械、食品等门类;第三工业开发区,位于第二工业开发区南面,面积200亩,1994年建成,有来自省内外41家企业,分为机械加工、五金、化工、工艺、食品、印刷、建材等行业。三个开发区在柳邕公路两旁组成了一个“品”字形结构。占地600多亩的建都综合开发区已全面开发,是柳州市卫星城拉堡镇的东城区。是集商贸居住于一体的新城区,也是投资经商居住理想之地。位于柳州市边缘拥有柳州市南环路和门头路的基隆综合开发区,占地1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一个占地1000多亩,拥有3000幢多层住宅楼,配有综合市场、邮电、供电、金融、公安、中小学、自来水、物业公司等公共公用配套设施,拥有2.6万人的住宅区。柳江工业
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柳江县委、县政府根据自治区作出的“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柳州市委提出的“工业强市,富民兴柳””和“再造一个新柳州”的总体发展思路,抓住我国三大汽车集团把柳州作为其南方重要生产基地的历史机遇,明确提出了“和谐创业、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抓,目前已引进462家企业在柳江立足并逐步形成以为柳州市工业配套为主的汽车配件、机械制造、材料包装等工业体系。在柳州汽车产业的强劲辐射带动下,柳江县汽配企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到2007年,全县汽车配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已发展到150多家,产值超亿元8家;汽车配件和机械制造产业链初具雏形。2007年,汽配和机械制造业产值达47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1%。2002年至2007年,柳江县财政收入平均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十五”期以来,该县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22.1%,高于广西和全国发展水平;2005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3.8:29.1:37.1调整为2007年31.8:43.4:24.8,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过渡的历史性转变。2007年柳江县在广西各县中率先实现“双过百”(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工业经济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70%左右。2003年至2006年,该县先后三次跻身西部百强县,两次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建置沿革
秦,今柳江县属桂林郡,尚未建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县地划入潭中县(柳江古名潭水,以县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属郁林郡,为本县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县为桂林县;旋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以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前期,一直沿用此县名,县境大体即今柳州市区、柳江县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销马平县,由柳州府的行政长官直接处理县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柳州府,复置马平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马平县改为柳州县,县治在柳州;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县改为柳江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县治在柳州。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柳州解放。解放后,即改设市:将柳江县城内3镇划为柳州市,城外的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同年12月中旬,柳州市和柳江县从行政区划上正式分开。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治从柳州市迁往拉堡圩,至此,市、县分治;1952年柳州专区并入宜山专区,柳江县随属宜山专区。1958年恢复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柳江县均属之。1983年10月,柳江县经国务院批准划为柳州市辖县;柳州市于1984年1月10日正式接管柳江县工作。1984年至今,1984年10月4日至14日,撤销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全县设1镇9乡;1987年9月,新建白沙、流山、里雍3个乡,1996年始,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柳江县先后有10个乡镇撤乡建镇。2005年9月,撤销福圹乡,至2006年底,全县辖11个镇1乡。历史沿革
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柳州县。23年柳州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为柳州区治所。26年4月7日,柳州县改名柳江县。29年,柳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为第四区治所。31年,第四区改称第二区,柳江仍为区治所。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今柳州市市区)解放。12月10日,柳江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成立,柳江县和柳州市从行政区划上正式分开。原柳江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柳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人民政府从柳州市迁县属拉堡圩。1983年开始属于柳州市至今。?年,柳江县辖5个镇、8个乡:拉堡镇、成团镇、里高镇、进德镇、洛满镇、三都乡、土博乡、白沙乡、百朋乡、里雍乡、穿山乡、流山乡、福塘乡。2000年,柳江县辖11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2330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拉堡镇44770、里雍镇27710、百朋镇56967、成团镇48733、洛满镇19981、流山镇19183、三都镇29087、里高镇22241、进德镇87280、穿山镇54970、土博镇37973、白沙乡15850、福塘乡12975、开发总公司虚拟镇11862、柳州露塘农场虚拟镇10624、柳江开发区虚拟镇23094。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柳江县行政区划一览:(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100拉堡镇辖:柳东、柳西、农贸、城中、宏发、建都、祥和7个社区居委会;拉堡、塘头、基隆、木罗、思贤、黄岭6个村委会。101里雍镇辖:里雍街社区居委会;立冲、广实、红花、长沙、里雍、基田、龙团、龙江、富龙、红赖10个村委会。102百朋镇辖:百朋街社区居委会;百朋、五九、里团、怀洪、官塘、琴屯、恭桐、根林、小山、分龙、鱼龙、尧治、龙泉、镇西、白诺15个村委会。103成团镇辖:成团街、渡村街2个社区居委会;成团、灵江、甘塘、北弓、里湾、白露、六道、盘石、龙山、同乐、大荣、两合、鲁比13个村委会。104洛满镇辖:洛满街社区居委会;洛满、古洲、洛河、顶建、露南5个村委会。105流山镇辖:流山街社区居委会;流山、流塘、大石、新艾、正兰、新隆6个村委会。106三都镇辖:三都街社区居委会;板江、白见、三都、觉山、里贡、龙兴、工农、博艾8个村委会。107里高镇辖:里高街社区居委会;盘龙、果郎、三合、板六、里高、保仁、木吉、龙南8个村委会。108进德镇辖:进德街社区居委会;进德、槎山、三千、四连、琼林、泗浪、乐山、江中、白山、沙子、龙新11个村委会。109穿山镇辖:穿山街社区居委会;仁安、高平、龙凤、穿山、思荣、板塘、定吉、五道、竹山、木团、林寺、龙平、六庙、根伦14个村委会。110土博镇辖:土博街社区居委会;土博、长洞、北隆、西朗、世界、定山、孝中、五合、梅里、屯兵、中村、琴怀、水源、四案、甘贡、龙豆16个村委会。200白沙乡辖:王眉、白沙、大田、新安、水山、大电6个村委会。201福塘乡辖:福塘、三加、龙范、高兴、北林、桥木、凤山、凤阳8个村委会。2005年7月,撤销福塘乡,将三加村委划归三都镇管辖,将福塘、龙范、高兴、北林、凤山、凤阳、桥木等7个村委会划归洛满镇管辖。1968年12月,洛满区改为洛满、福塘两个公社;福塘公社后改为福塘乡。本次撤并后,洛满镇人口由原来的3万6千多变为47413人,总面积为216.44平方千米,村居委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调整后的13个。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