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地图
历下区相关地区地图:
著名人物
伏生:伏生亦称伏胜,历城县(今济南)人。秦代博士,西汉经学家,今文《尚书》最早的传授者。秦始皇焚书时,他藏《尚书》于壁中。汉文帝曾派晁错向他学习《尚书》。西汉《尚书》学者多出于他的门下。今文《尚书》29篇,即由他传授而存。
罗士信:罗士信(599~622)历城县(今济南)人。14岁时为隋将张须陀麾下偏裨,后归瓦岗军,又归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20岁任绛州总管,封郯国公。后为刘黑闼所败,被杀。今县东巷罗姑泉处,传为其故居所在。
鲁伯峻:鲁伯峻(1895~1927)原名鲁广德,济南人。1920年后参加了王尽美创办的励新学会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组织领导鲁丰纱厂工人罢工斗争。1927年春在山东省委负责宣传工作,同年5月被捕,23日在济南英勇就义。
行政区域
历下区辖13个街道:趵突泉街道办事处、大明湖街道办事处、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东关街道办事处、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千佛山街道办事处、泉城路街道办事处、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燕山街道办事处、姚家街道办事处、智远街道办事处、龙洞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59万。历下区素有科技区、文化区、商贸区和旅游区之称,是全市的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2010年,将智远街道的贤文村、牛旺村、徐家村、草山岭村划出新设立舜华路街道。截至2010年末,全区辖14个街道:解放路街道、千佛山街道、趵突泉街道、泉城路街道、大明湖街道、东关街道、文东街道、建新街道、甸柳街道、燕山街道、姚家街道、龙洞街道、智远街道、舜华路街道。行政区划代码及城乡划分代码:370102历下区:370102001解放路街道:370102001002111解放桥社区370102001003111历山路社区370102001006111后坡街社区,370102001008111十亩园社区370102001009111青龙街社区,370102002千佛山街道:370102001002111解放桥社区370102001003111历山路社区370102001006111后坡街社区,370102001008111十亩园社区370102001009111青龙街社区,370102003趵突泉街道:370102003007111朝山街社区370102003008111趵突泉社区370102003009111青年东路社区,370102003010111泺文路社区370102003011111文化西路社区,370102004泉城路街道:370102004003111贡院墙根社区370102004006111临湖街社区370102004008111鞭指巷社区,370102004009111芙蓉街社区,370102005大明湖街道:370102005001111南北历山街社区370102005002111舜井街社区370102005003111按察司街社区,370102005006111县西巷社区370102005009111县东巷社区370102005010111曲水亭社区,370102006东关街道:370102006012111菜市新村社区370102006013111历山社区370102006014111长盛北区社区,370102006015111长盛南区社区370102006016111东仓社区370102006017111泺河社区,370102006018111历园新村社区,370102007文东街道:370102007001111和平路社区370102007002111山师东路社区370102007003111文化东路居委会,370102007004111师东新村社区370102007005111环山路社区370102007006111山大路社区,370102007007111羊头峪社区370102007008111科院路社区370102007010111山师大社区,370102007011111中创开元山庄社区370102007012111清华园社区,370102008建新街道:370102008002111解放路社区370102008013111和平新村社区370102008014111历山东路社区,370102008015111绿景嘉园社区370102008016111花园路社区,370102009甸柳街道:370102009001111甸柳新村第三社区370102009002111甸柳新村第一社区,370102009003111甸柳新村第二社区370102009004111甸柳新村第四社区,370102009005111甸柳新村第五社区370102009006111甸北社区370102009007111甸南社区,370102009008111吉祥苑社区,370102010燕山街道:370102010001111燕子山小区社区370102010002111燕南社区370102010003111燕北社区,370102010004111燕子山路社区370102010005111和平路北社区370102010006111益寿路社区,370102010017111燕文社区,370102011姚家街道:370102011001111仁合社区370102011002111十里河社区370102011003111友谊苑社区,370102011004111三箭平安苑社区370102011005111中润世纪城社区,370102011006111名士豪庭社区370102011201111姚家村370102011202111浆水泉村,370102011203111荆山村370102011204111窑头村370102011205111丁家村,370102012龙洞街道:370102012001111下井村居委会370102012002111转山西路社区370102012003111银座花园社区,370102012201111中井村370102012202111石河岭村370102012203111西蒋峪村,370102012204111龙洞村370102012205111老石沟村370102012206111孟家村,370102013智远街道:370102013001111济炼社区370102013002111盛福花园社区370102013201111义和庄村,370102013202111邓家庄村370102013203111林家庄村370102013204111姜家庄村,370102013205111盛福庄村370102013206111八涧堡村370102013207111刘智远村,370102014舜华路街道:370102014201111贤文村370102014202111牛旺村370102014203111徐家村,370102014204111草山岭村
自然地理
历下区位于济南市区东南部,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区南部群山叠嶂,西部泉水遍布,地势南高北低。千佛山,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南部偏东之处,离市中心不远。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大明湖,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湖”,宋时又称“西湖”,金代又称“大明湖”。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46公顷,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历下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历下区风景优美,地热资源丰富。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著名温泉。
地区优势
历下区区域优势显著,科技文教事业发达,居民文明素质较高。辖区内驻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等50多家省级机关;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60多家省部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医疗机构也大都坐落在历下区。辖区内商贸、旅游设施星罗棋布,建有山东大厦、索菲特、玉泉森信、良友富临等五星级、四星级酒店和银座商城、贵和购物中心、圣洋物流中心、济南科技市场以及沃尔玛、家乐福等数十处大型商场、市场。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坐落在该区,区内的泉城路中央商务区和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更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之地。1998年以来,历下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4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220项省级荣誉称号。
“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经济概况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400、500、600亿元台阶。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5%(现价),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9.4%,是“十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3%。——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5.6:74.4调整为目前的17:83。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15%,年均增长超过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3.36%,其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5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到42%,比“十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22%、30%、68%。——财政税收高速增长。完成区域总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31%,比“十五”末增加近100亿元,年均增长5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44%,比“十五”末净增21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2%。——发展后劲更加强劲。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2010年预计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2%。五年累计招商引资4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外贸出口17.4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倍、3倍和4倍。国开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太平洋保险等一批金融企业地区总部落户发展,市场主体达到2.6万家,注册资本达到69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30元,同比增长9.1%。
风土人情
济南市民自古人人爱莲。1986年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顺应群众心意,正式批准荷花为济南市市花。当年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荷花展览,从此每年7月都有荷花展在大明湖出台。到时,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沿湖风景点上陈列数千盆盆栽荷花,形成一个巨大的荷花会,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足可使人目不暇接,眼界大开。著名的荷花品种有:粉千叶(有单花心、双花心、三花心、多花心等细别)、重台莲、佛见笑、红千叶、大洒锦、佛座莲、大紫莲、单洒锦、一丈青、明湖白莲、娇容莲、舞飞莲、绯云莲、锦边莲、艳阳天、喜相逢、寿星桃、白娃娃、白衣战士、秋水天长、碧血丹心、天高云淡、碧落留红、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尼赫鲁莲等等。济南的荷花节每年两次,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俗称荷花生日,湖中有迎荷花神节;农历七月三十日,旧日的盂兰盆会,当地则称为送荷花神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迎荷花神节,游湖赴会的多是新婚夫妻和携带儿童的中年夫妇。其时,荷花刚刚开满湖面。游湖的人盛装打扮,有的沿湖赏花,有的租一条小船,自己划着,在荷花荡中穿来穿去,有的带上酒食在湖畔或岛上野餐一顿。游罢湖景,买些荷花荷叶:连同那特有的清香一起带回家去。一路上说说荷花生日的来历,更增加了对地方湖山的热爱。农历七月三十日的送荷花神节,赴会的人多是老太太和儿童,但是,比起迎荷花神节来,这一日更加热闹,郊区农村的老太太和孩子们纷纷赶来参加,使游湖的队伍分外浩荡。农历七月三十日本来是佛教信徒的“盂兰盆会”,按佛家传说,和尚目连的母亲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告诉目连,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他的母亲可得解脱。中国各地都有“盂兰盆会”的节日,节期都在七月十五日,唯独大明湖在七月三十日,这大约是为了赶趁大明湖中赏荷的最后一个高潮。盂兰盆会,本是佛家的活动,但大明湖北岸北极阁的道士历来积极参加。这一天,北极阁的道士和汇泉寺的和尚一样穿着齐整。敲起铙钹,吹奏笙笛,欢迎前来烧香上供的施主。他们还用彩纸扎成大型“法船”,放在庙前寺后的湖水中,黄昏时,吹打作乐,将彩船烧掉。来赴会的老太太们,带来面灯,点燃放在湖中,用以“超度亡灵”。此时,油灯满湖,灿烂如繁星在天,主事人将汇波楼下的水闸打开,湖中的灯便顺流飘入小清河里,孩子们结队冲出北城墙,沿河追灯,欢乐流得极远。大约是“盂兰盆会”借大明湖中的荷花才能保持其盛大与不衰,日久就变成了送荷花神节。大明湖的连天荷花不仅为游人提供了饱眼福的别致景色,还为人们提供了饱口福的别致食品。30年代,在济南教书的老舍先生,到友人家中赴宴,吃到了主人亲手做的香油炸莲花瓣,感到新奇,写下了《吃莲花瓣》的散文短章,称之为“济南的典故”。时至今日,吃莲花的方法更加精致了。通常是选择微微开放的白莲花,摘取内层花瓣,洗净,平铺在案板上,抹一层豆沙馅,然后顺长对折,将折好的花瓣沾上用鸡蛋和面粉搅成的泡糊,一片一片下至烧为七成热的香油中,炸至浅黄色,捞出放在盘内,撒上白糖。吃起来外酥内软,最美的是淡淡的荷花清香味。莲叶的吃法,主要是做“莲叶粥”。夏季里,用沙锅盛湖水,放旺火上烧沸后,下入大米或小米,再沸后放上白糖,用鲜荷叶盖在锅口上,或直接将荷叶放入锅内,压上锅盖,用文火慢熬成粥,粥熟,揭开锅盖,取出荷叶,稍晾一下,成淡绿色,粘稠而透亮,清香醇甜。自古流传至今的,还有用荷叶饮酒的习俗。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即今大明湖一带),三伏之际,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茎柄通,吸之,名为碧筒饮。…历下学士言: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至于游湖食鲜莲蓬,又吃又玩,小摊上用荷叶裹肉裹面食,在当地人,随随便便,习以为常,在外乡人眼中也尽都是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