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驻马店市地图 > 新蔡县地图 >
龙口镇地图
龙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龙口名人

传奇画家温水源:温水源先生9岁开始学画,他当时受叔父的影响,对中国画艺术如秉学习人物,30年代后期师从岭南派国画在师黄少强、可漆园和儿叶少秉学习人物、山水、山水与花鸟画,他20多岁就成名。40岁代初,他支助过温流、关立等人的革命活动,行后香港举行过两次画展,举行过一次主义活动慰劳资助抗日将士。民国时期,他与邑贤李一谔、宋森、李铁夫等历史名人交情甚笃,他也是当时香港鹤山同乡会的主要成员。后来他却放弃了在香港、台湾或美国定居的机会,坚持留在国内,宁可过着清贫的生活。著名革命画家李铁夫在世时,曾经叮嘱过他,希望他一生只干好绘画这一行,别的什么也不管,平平凡凡过日子。然而,就在创作的黄金年龄,与世无争的他却引来了牢狱之灾,“极左”派人物偏偏和他过不去,认为他画的花鸟鱼虫就是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就是反革命。在北大荒,他耗费了近20年的艺术青春年华。幸好他还是乐天派人物,不然老身早就喂乌鸦去了。平反后,看透世态的温先生回到家乡龙口一直过着隐居作画的生活。

气候

龙口镇平均海拔高度约1100米,最高1500米,最低830米。总的地貌西北高东南低。黄河由东北向西南从本镇东、南部边缘通过,流经本镇72.5公里的13个村2个社区。该镇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变化剧烈,降雨少而集中,年降雨量4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年平均气温8.5℃,最低气温-29.5℃,冰冻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年平均无霜期90天,最大冻土深度1.5米,最大积雪厚度20厘米。年大风(≥8级)日数6.57天,以西北风向为主,最大风速23米/秒,平均风速2.2米/秒。

黄茅壁古代遗址

在鹤山的龙口、鹤城、宅梧和高明市的杨梅四个镇交界地方,是一片连绵的群山,群山的主峰黄茅壁,海拔786米。它北连亚髻山,南接昆山,东至昆仑迳,西达杨梅新安,西南至白水带金钗坑,方圆三十多里。目前,它是山高路陡、林木茂盛、人烟稀少的林区,属四堡林场管辖。可是在一百多年前,这崇山峻岭之中,曾经散布着四十多个大少村庄,居住着300多户约1400多人。那时的山坡上,点缀着一幢幢农舍,一片片茶园,一丛丛苎麻;山沟里不时响起猎人的枪声;村庄里开设有制茶、织布、染布的手工作坊;山前村后,山歌唱答,鸡犬之声相闻,俨然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世外桃源哩!,这里的山民,是在鹤山建县前后,从粤北、粤东迁来的客家人。他们在250年前开始来到鹤山之时,境内平旷耕地大都已经有主,只有这片荒岭尚无人开发,加上他们原本也多以耕山种茶、伐薪烧炭为业,所以就选择了一片群山作为安身立命之所。以后这批客籍移民越来越多,加上本身繁衍生息,至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几朝,约经100年左右趋于极盛。黄茅壁繁盛时期曾被人称为“黄茅城”,有“狼牙碧”三个颜体大字的刻石保留至今,还有人在川潭面见过一块问路石,上刻“往狼牙碧ⅹⅹ华里”。山区建有学堂、社会、龙王庙、龙母庙、关帝庙和很多民房。据传说,有一年打醮,当地父老到省城请来一个戏班演酬神。班主见到附近只有寥寥几户人家,不无疑惑地问:演戏有谁来看呢?父老笑答:到晚上便知道了。戏班要求用不着100张八仙台和400张凳搭戏台,父老也满口应承,且要于当日下午搬凳的山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如数备足了台凳。上灯时分,大戏将要开场了,只见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灯笼火把络绎不绝,足足来了上千观众。又有一年打醮,山民用纸扎成“山大人”(山神)巨像,抬着游行,游行完摆在醮坛上。忽然有老虎出现,山民成群结队去追打。有人在慌乱中碰烂了纸人。后来便有“黄茅壁人打醮,老虎食去(吃掉)山大人”的笑谈流传至今。黄茅壁人长期在深山野岭生活,为自身安全,建立了治安防卫机构,称为“公局”,并由大旗排山顶、丝茅寨顶、茅岗坑山顶、三脚香炉、鸡公就角螺等地,一直支靠北的亚髻山前,都建造过炮台,在白水带金黄色钗坑顶也有个“梗炮台”。这些炮台遗址尚存,一般为圆形建筑,直径约5米。黄茅壁人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当地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他们主要是靠种茶、卖茶叶换钱买米维持生活。遇上好年景尚可以维持温饱,如果茶叶市道不好就难免挨饿了。故山外人有句俗谚:“茶平米贵,饿死山龟;茶贵米平,山龟筑皇城。”其次,游猎也是一项重要收入。有俗谚说:“黄茅壁人装(套捉)狐狸,全家生活靠住他。”他们还种麻织布供自己穿用。据说近来还见过他们的染布坊用过的石制工具。黄茅壁的主要村庄叫三尾寨。流传有俗谚云:“手无爪,唔好去三寨搞;脚无力,唔好去三寨找饭食。”但是,这些客家人凭着他们刻苦耐劳、坚韧顽强的优秀品性,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把荒山野岭开发成一片片茶园,使“鹤山茶”这一特产驰名远近。黄茅壁人艰苦顽强地生活了100年左右,到清咸丰年(1855年),不幸爆发了要明鹤如开恩六县的“土客械斗”,且延续了十年之久。到械斗平息时,客人难以在当地立足。清政府对客人采取遣散安置的措施,特别在台山县划了出一个特区,命名为赤溪厅来安置他们。黄茅壁人一部分就迁去了赤溪。只有新路尾、双峰坳、金钗坑、三寨尾还留有少数居民在艰难环境中挣扎。至本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由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茶叶销路断绝,茶农无以为生,最后也只好走出深山另谋生路,其中一部分人迁到今白水带地区,自此之后,绝少有人返山重操故业。于是,黄茅壁茶园荒芜,庐舍毁弃,只剩下破垣碎瓦掩盖在荒草与荆棘丛中了。龙去1953年和1959年,白水带大队和宅梧公社曾先后组织社员及学校师生到黄茅壁植树造林,现在,它划归四堡林场管理成一个林区。

简介

龙口镇位于准旗东南部,与山西省河曲县、偏关县、陕西省府谷县,呼市清水河县相邻,与薛家湾镇、沙圪堵镇接壤。全镇总面积59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水浇地3140亩。全镇共有31个村,2个社区,234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为13392户,总人口为37490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31195人,少数民族人口286人。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16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03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80万元。

龙口饺子

龙口镇民间活动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有醒狮巡游,有祭祖兴社稷等等。但最令小朋友欢天喜地的莫过于每年有三次吃白水饺了。这三次分别是在二月、八月的某一天(按各村习俗而定)和在年除夕前一天,又叫正社和寒祖宗社。据说,这是古时候缺衣少食,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而设此庆日。在边些日子里,再穷的家庭也要想方设法用米粉搅拌凉皮,用肉碎,葱花另加各种蔬菜作馅包饺子,用水蒸20分钟即可吃。那时候缺衣少食,小孩子经常食不果腹,饥肠辘辘,作父母的又怜又悯。现在,开肚皮,一饱肚福,增加一点油水。父母亲也得到某种宽慰。现在,那个年代已过去,人们的生活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习俗一直沿用至今,旨告诫后人:祖辈曾经走过一段不寻常的日子,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并继续努力奋斗。

工业发展

兴龙工业区,兴龙工业区是龙口镇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引资平台,是鹤山市新材料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省道江肇线和古崖线交汇处,紧邻鹤山城区,往鹤山港(国家一类口岸)仅二十分钟车程,往广州、佛山、珠海和深圳等大中城市1至2小时车程,规划建设中的江肇高速和广珠铁路出口近在咫尺,交通便捷。工业区实行高起点规划,分步开发,稳步推进的开发模式。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工业区内道路、水电、排污、绿化配套完善。兴龙工业区始于2001年开发建设,规划面积8000亩,现已开发1500亩,客商来自美国、香港、澳门、河南等地,主要行业有印刷、制衣、皮革、纺织、化工、食品加工。2001至2005年,共引进投产企业17家,但是,由于当时招商引资急于求成,来者不拒,引进项目素质不是很理想,土地资源消耗大,财税贡献率低。2006年,在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形势下,龙口镇根据江门、鹤山两级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转变观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园区内的存量土地500多亩,按照“投资密度、科技含量、创税效益、环境保护”等标准择优引进项目。先后引进了荣达纸品、明利机械、郎捷五金等9个优质项目,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总投资3.8亿元,这批新项目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土地利用率高,项目占地少,大都是框架式多层厂房设计;二是投资密度大,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超过120万元/亩;三是财税贡献率高,新引进项目质量普遍较高,平均每亩年创税收超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