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温州市地图 >
鹿城区地图
鹿城区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鹿城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山地、丘陵、滩涂、岛屿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山峰:华盖山,遥望山形如华盖,面积9.13公顷,海拔56.8米,位于鹿城区东面。海坛山,俗称上岸山,濒临瓯江,南与华盖山相望,海拔32.5米,面积6.57公顷。积谷山,积谷山位于中山公园内,面积0.92公顷,海拔38.7米。郭公山,郭公山位于鹿城区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据传东晋郭璞曾登临此山察看地形,选址建城,改称郭公山。面积7.5公顷,海拔17.2米。松台山,松台山海拔39米,面积4.23公顷。山上苍松林立,顶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净光宝塔,又称净光山。巽山,巽山旧名宸暨山,海拔38.4米,面积1.35公顷,位于鹿城区东南隅。翠微山,翠微山名担水山,海拔57米,面积27.5公顷。以山色苍翠幽微而得名。西山,西山一名瓯浦山,又名金丹山,山峦起伏,层峰叠嶂,包括雪山,锦山,弥陀山,莲花心,外营盘山,底营盘山,总面积225.9公顷,海拔173米。杨府山,杨府山别名瞿屿山,独峙江滨。面积37公顷,海拔139.8米。
河流:瓯江从鹿城经过。瓯江,瓯江为浙江省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古名慎江,曾名永嘉江、温江。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西北流称梅溪,至李家圩左纳八都溪后称龙泉溪,流经龙泉县后左纳大贵溪,进入紧水滩、石塘两水库,东北流经玉溪水库,至大港头,左纳松阴溪后称大溪。至四都左汇宣平溪,至黄渡左纳小安溪,至古城左纳好溪后,折东南流至青田县船寮左纳船寮溪,至湖边右纳小溪,之后始称瓯江。经青田至温州市江心屿,水分南北二江,楠溪江从左岸汇入,其下游江心有七都岛分隔为两支,至龙湾汇合后东流,又有灵昆岛分隔为两汊,北汊经七里黄华、岐头注入温州湾,南汊经兰田码头注入温州湾,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黄华岐头全长384公里,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3.4‰。瓯江上中游干支流均为山丘地区,河谷下切很深,两岸地形陡峻,纵向底坡较大,使部分河段河床受到强烈冲刷,还导致部分河段河床抬高。除沿江有狭长小台地外,还有龙泉、碧湖、丽水三片盆地。河床多险滩浅滩,下游温州市以下河宽达1.2~2.4公里。自温溪以下至河口段为感潮河段,瓯江河口是我国强潮河口之一,潮汐性质为规则半日潮,河口内龙湾潮差平均为4.52米,最大曾达7.17米。流域内有耕地199万亩,其中水田176万亩,旱地23万亩,居住人口469万。瓯江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7℃,面临东海,常遭台风暴雨海潮袭击,降雨强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745.8毫米。流域西南部是浙江暴雨区之一,水旱灾害严重。东部平原水网地带地势低洼,常遭洪涝渍害。瓯江治理开发始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当时在好溪上游建古方塘,至今已有1760年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没有一座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很低。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现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288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21座。水库山塘塘河总蓄水能力22亿立方米。还有堰坝1.7万余条,年引水量1.9亿立方米。建排灌站6400多处,装机5万余千瓦。建江堤海塘1100多公里,水闸236座。大量的水利设施灌溉和保护200多万亩农田及温州、丽水、云和、龙泉、缙云、青田等城镇,效益显著。瓯江年均径流总量202.7亿立方米(最大308.5亿,最小92.8亿),水力理论蕴藏量19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还有68.5万千瓦的潮汐能资源,均未能很好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前夕只有遂昌龙潭、云和瓦窑两座小水电站,装机共72千瓦。新中国成立后,水力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在50年代后期建成一批小型水电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干水电站,70年代以来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用、自管”方针,小水电建设得到蓬勃发展。1983年12月地处瓯江上中游的景宁、庆元、龙泉、云和、武义、缙云等县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中。农村电气化大大促进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鹿城区率先发展和管理私营经济,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导和规范股份合作经济,建设和培育各类市场,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率先跨入全国首批小康县(区)行列。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9835家,个体户29792家。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11.5%;农业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51%;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增长44.1%。2001年,随着温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鞋都",鹿城也被选定为中国鞋都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中的中国鞋都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园内建有国内一流的鞋文化博物馆(去年10月份已开馆)、展览馆,这一产业园将成为集科研、贸易、检测、信息、生产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成龙的大型鞋业基地。现在鞋类产品,区已拥有康奈、东艺、吉尔达3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仅6个。去年,鹿城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和“中国(温州)剃须刀生产基地”,鹿城目前已形成了鞋类、服装、打火机、眼镜、剃须刀等全国知名的区域品牌,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轻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鹿城区立足中心城区人流、物流集聚的区位优势,制定了"发展三产、提高二产、优化一产"的"三二一"发展战略,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区现有商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80亿元,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信息服务,会展业等新兴三产迅速崛起,此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外贸出口59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97亿元,名列全市第一。

区域概况

鹿城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中部,瓯江下游。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01年下半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市、区两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104平方公里扩大为294平方公里,现全区共辖7个街道、1个镇。温州是东南沿海的中等城市,50年代是对台前线,60年代是文革火线,70年代是建设短线,80年代才是起跑线,经济基础相当落后,建国后到1981年,国家对温州地区的投入只有6.55亿元。鹿城区建区时没有一家国有企业,除一些区街里弄小集体企业外,几乎一片空白,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差,生产力十分低下。近二十年来,鹿城区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摆脱争论,可以说,鹿城是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率先发展和管理私营经济,积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导和规范股份合作经济,建设和培育各类市场,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率先跨入全国首批小康县(区)行列。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9835家,个体户29792家。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11.5%;农业总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51%;财政总收入11.08亿元,增长44.1%。2001年,随着温州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鞋都",鹿城也被选定为中国鞋都生产基地。正在兴建中的中国鞋都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园内建有国内一流的鞋文化博物馆(去年10月份已开馆)、展览馆,这一产业园将成为集科研、贸易、检测、信息、生产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成龙的大型鞋业基地。现在鞋类产品,区已拥有康奈、东艺、吉尔达3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仅6个。去年,鹿城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和“中国(温州)剃须刀生产基地”,鹿城目前已形成了鞋类、服装、打火机、眼镜、剃须刀等全国知名的区域品牌,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轻工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鹿城区立足中心城区人流、物流集聚的区位优势,制定了"发展三产、提高二产、优化一产"的"三二一"发展战略,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区现有商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80亿元,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信息服务,会展业等新兴三产迅速崛起,此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外贸出口59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97亿元,名列全市第一。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呈现不少亮点。针对外来人口众多的现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建立了外来人员服务中心、开展了外来人员培训、规范了劳务市场、建设了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在外来人员中建立计生协会等形式,使外来人员管理逐步规范有序;教育事业通过省级教育强区验收,素质教育很有特色;群众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一批文艺精品获得国家级金奖,一批街道获全国群体先进单位。同时,我们在已创建的1个省级文明社区和49个市级文明社区的基础,投入1亿多元资金创建30个具有现代气息、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的精品社区,目前,鹿城区已经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使温州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出经验、有自己的特色。我国加入WTO和温州市的行政区划调整,给鹿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今后的发展中,鹿城区将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条件,实施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在熟悉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欧美国家逐步放宽配额限制的有利条件,大力鼓励企业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争取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基础上开拓非洲、南美市场,大力鼓励企业到国外办公司、办市场。同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加强服务,力争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来鹿城区投资。鹿城区充分利用行政区划调整区域面积扩大的有利条件,解决多年来制约区经济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大力增强鹿城经济发展的后劲。鹿城区正考虑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的要求,着眼于产业发展和文化展示相结合、工业生产用地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相配套的定位,在城市的西片近20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一个集产、供、销、科研、展示信息为一体,功能齐全,配套成龙,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世纪,鹿城将以"建设现代化新温州"为战略导向,进一步深入实施"三二一"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支柱、先进工业为基础、效益农业为补充的现代城市经济体系,巩固鹿城在温州经济圈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鹿城建设成为现代化新温州的文明窗口。
汉语拼音:LuchengQu,区划代码:330302,邮政编码:325000:

历史沿革

鹿城旧属永嘉县地,相传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鹿城坐落在瓯江南岸,素有“东瓯名镇”之称,为历代郡、州、专区、县治所在地。建国后,成立温州市。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区改设区,名温州市城区。1984年改名鹿城区。1998年,鹿城区辖17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4个乡及江心屿办事处。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总人口50.26万人。2000年,鹿城区辖17个街道、1个镇、3个乡。总人口875006人,各乡镇街道人口:鼓楼街道17146、洪殿街道47615、东风街道28894、海坛街道22868、朔门街道22441、五马街道23032、蒲鞋市街道52930、大南街道21327、小南街道56320、松台街道17048、市中街道21714、西山街道18949、莲池街道27167、广化街道78354、水心街道48348、南浦街道71881、上陡门街道36638、双屿镇120372、黎明乡73205、南郊乡45352、仰义乡2340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1年7月7日,国务院(国函[2001]84号)批准,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2001年9月12日,浙政函[2001]180号批复同意温州市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城郊乡、黎明乡建制,原城郊乡乡东屿村以外的行政区、原黎明乡全部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2)原城郊乡东屿村和小南街道的东屿居委会划归南郊乡管辖。南郊乡部分行政区域(南塘、灯塔、龙沈3个村)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调整后,南郊乡辖5村、2居,驻牛山北路27-1号(原址)。(3)双屿镇部分(垟田、双岙、箬笠岙等3村和温化生活区、新泽、云峰、栖霞、月泉、临风等6居)改由鹿城区政府直辖。调整后,双屿镇辖9村、4居,驻温金公路138号(原址)。(4)鹿城区政府直辖区域调整扩大后,连同原直辖区域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2001年9月18日温政发[2001]135号批复:一、设立黎明、绣山、黄龙街道办事处:(1)黎明街道办事处:辖原黎明乡的杨府山涂、蒲州、上蒲州个村委会和原上陡门街道思芳居委会。新设立的黎明街道办事处辖1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学院东路。(2)绣山街道办事处:辖原上陡门街道伯爵山庄居委会,原黎明乡横渎、山下2个村委会,原南浦街道吴宅居委会、划龙桥、前网、上田3个村委会,原南郊乡龙沈村委会。新设立的绣山街道办事处辖2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惠民路。(3)黄龙街道办事处:辖原双屿镇温化生活区、新泽、云峰、栖霞、月泉、临风6个居委会,垟田、双岙、箬笠岙3个村委会,原城郊乡瓯浦垟村委会。新设立的黄龙街道办事处辖6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黄龙住宅区。二、撤销五马、鼓楼、市中、朔门、莲池、松台、水心、西山、大南、小南、东风、海坛、蒲鞋市、上陡门等14个街道,组建新的五马、莲池、水心、南门、江滨、蒲鞋市6个街道:(1)五马街道办事处:辖原五马、市中、鼓楼、朔门4个街道60个居委会,原松台街道人民西路、人参巷、大高桥、公共码头、小高桥、侯衙巷、乘凉桥、蝉街8个居委会,原东风街道飞霞桥、环城东路2个居委会。新组建的五马街道办事处辖70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墨池坊。(2)莲池街道办事处:辖原莲池街道19个居委会,原松台街道三牌坊、大士门、来福门、松台山、张府基、任宅前6个居委会,原广化街道河通桥、半腰桥2个居委会,原城郊乡松台村委会。新组建的莲池街道办事处辖27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信河街。(3)水心街道办事处:辖原水心、西山2个街道23个居委会,原城郊乡水心、九山2个村委会。新组建的水心街道办事处辖23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水心住宅区。(4)南门街道办事处:辖原大南、小南2个街道32个居委会,原东风街道朝霞居委会,原城郊乡荷花、丰收2个村委会。新组建的南门街道办事处辖33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马鞍池东路。(5)江滨街道办事处:辖原海坛街道14个居委会,原东风街道甲田、永东路、永塔、外垟儿、南站、垟儿路、商业仓、横巷、黎明新村、矮凳桥10个居委会。新组建的江滨街道办事处辖24个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江滨西路。(6)蒲鞋市街道办事处:辖原蒲鞋市街道9个居委会,原上陡门街道春园、芳园、盛园、乐园、明园、青园、锦园、丰园、留园、新园、宏园、球山、杨府山13个居委会,原洪殿街道上村、东泉、双井头、东港4个居委会,原城郊乡巽山、洪殿2个村委会。新组建的蒲鞋市街道办事处辖26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学院中路。三、调整洪殿、广化、南浦街道办事处:(1)洪殿街道办事处:洪殿街道办事处原辖14个居委会。调整后,将上村、东泉,双井头、东港4个居委会划归新组建的蒲鞋市街道办事处管辖;划入原上陡门街道上陡门居委会,原城郊乡黎一村委会,原黎明乡黎二村委会。调整后的洪殿街道办事处辖1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车站大道。(2)广化街道办事处:广化街道原辖23个居委会。调整后,将河通桥、半腰桥2个居委会划归新组建的莲池街道管辖;划入原城郊乡广化、双桥2个村委会。调整后的广化街道办事处辖2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鹿城路。(3)南浦街道办事处:南浦街道办事处原辖33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调整后,将吴宅居委会、划龙桥、前网、上田3个村委会划归绣山街道管辖;划入原南郊乡南塘、灯塔2个村委会。调整后的南浦街道办事处辖32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南浦住宅区。调整后,鹿城区辖双屿、七都、临江、藤桥4镇和南郊、仰义、上戍、双潮、岙底5乡,设五马、莲池、南门、江滨、蒲鞋市、水心、洪殿、广化、南浦、黎明、绣山、黄龙12街道。共284居(温州年鉴是151个)、146村,294.38平方千米,62.03万人(温州年鉴是63421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1626)。2002年,全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51个社区、146个行政村。2005年末,鹿城区面积294.38平方千米,人口67.33万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五马街道、莲池街道、水心街道、南门街道、江滨街道、蒲鞋市街道、洪殿街道、广化街道、南浦街道、黎明街道、绣山街道、黄龙街道、双屿镇、七都镇、藤桥镇、临江镇、仰义乡、南郊乡、双潮乡、上戍乡、岙底乡。2006年末,鹿城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60个社区、144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广场路188号。2008年,全区面积294.38平方千米,总人口69.9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3.34万人,辖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61个社区、143个行政村(一说165个社区、142个行政村)。2011年4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鹿城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1]31号)精神,鹿城区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撤销临江镇、上戍乡、岙底乡、双潮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藤桥镇。调整后,藤桥镇辖1个社区、8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藤桥南街183号。二、撤销七都镇建制,在原七都镇行政区域内设立七都街道办事处。七都街道办事处辖6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老涂南路2—3号。三、撤销南郊乡建制,在原南郊乡行政区域内设立南郊街道办事处。南郊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洛河路10号。四、撤销双屿镇建制,在原双屿镇行政区域内设立双屿街道办事处。双屿街道办事处辖4个社区、9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温金路138号。五、撤销仰义乡建制,在原仰义乡行政区域内设立仰义街道办事处。仰义街道办事处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沿达路。调整后,鹿城区辖黎明、绣山、蒲鞋市、洪殿、南浦、江滨、南门、五马、莲池、水心、广化、黄龙、七都、南郊、双屿、仰义等16个街道办事处和藤桥镇1个镇。2011年9月,鹿城区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并部分街道办事处,设置功能区,实行“街区合一”管理模式,合署办公,合并后为全区辖7个街道、1个镇:五马街道、松台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双屿街道、七都街道、仰义街道、藤桥镇。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行政区划

鹿城区辖7个街道、1个镇:五马街道、松台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七都街道、双屿街道、仰义街道、藤桥镇。
五马街道:
面积7.24平方千米,人口23.8万人,辖人民中路、五马街、公园路、府前街、铁井栏、谢池巷、纱帽河、金锁匙巷、甜井巷、华盖、招贤、鼓楼、墨池、万岁里、简巷、望江、人民西路、大高桥、乘凉桥、蝉街、八仙楼、仓桥街、百里坊、安平坊、广场路、打绳巷、永宁巷、屯前街、道前、花柳塘、龙泉巷、仓坦、山前街、蒋家巷、闻宅、坦前、垟头下、吴桥、月光池、虞师里、荷花、南蝉桥、马鞍池、河丰、汇车桥、永楠、安澜、株浦、路湾、路西、甲田、永东路、垟儿路、黎明新村、矮凳桥、十八家路、行前街57个社区。
松台街道:
面积10.11平方千米,人口13.18万人,辖丁字桥、皮坊、庆年坊、徐衙巷、蛟翔巷、郭公山、来福门、松台山、张府基、半腰桥、麻行、松柏、桂柑、昌盛、西站、杏花堂、花坦头、清明桥、昌明、隔岸路、茶花、枫桦、菱藕、桃李、浦桥、翠微新村、集善、金宅、集新、月湖、打索、教场、特陶、双乐、和平路35个社区,松台、水心、九山、双桥4个行政村。
滨江街道:
面积16.07平方千米,人口9.24万人,辖杨府山、丰源、宏源、恒源、汇源、上村、上陡门、灰桥、杨府山、夏屋、洪殿、渔械新村、上村南、双井头、灰桥东、黎明中路、下垟头、横河南、蒋家桥、横河北、金丝桥路、春园、芳园、明园、青园、锦园、双井头、东港、沁园、绿园、蒲鞋市、上村32个社区,杨府山涂、蒲州、上蒲州、黎一、黎二、巽山6个行政村。
南汇街道:
面积18.9平方千米,人口8.84万人,辖绣山、吴宅、龙沈、锦江、划龙桥、万源、大自然、蔷薇、迎春、上吕浦、下吕浦、宏景、春秋、文苑、宏兴、柳园、富荣、清风、温迪、献华、南塘、龙方、鱼鳞浃、十里亭、三板桥、西屿26个社区,龙沈、划龙桥、前网、上田、横渎、巨一、鱼鳞浃、南塘、灯塔、东屿、龙方、德政、里垟、葡萄14个行政村。
七都街道:
面积23.9平方千米,人口0.97万人,辖老涂、吟州、前沙、板桥、樟里、上沙6个行政村。
双屿街道:
面积25.5平方千米,人口3.74万人,辖新屿、中央涂、营楼桥、旗山、临风、月泉、栖霞、云峰、温化、新泽、康园、康城12个社区,牛岭、岩门、潘岙、屿头、正岙、上伊、前陈、嵇师、营楼桥、瓯浦垟、垟田、双岙、箬笠岙13个行政村。
仰义街道:
面积28.09平方千米,人口1.83万人,辖仰新1个社区,澄沙桥、渔渡、后京、前京、笼川、垟山、十里、河岙、钟山、陈村、林里、馒头12个行政村。
藤桥镇:
面积164.57平方千米,人口8.09万人,辖藤桥1个社区,樟村、金马、油岙、石垟、陈良、林山、南岸、石埠、新村、底山根、北岸、垟岸、下庄、埭马、底垟、后垟、上寺西、大塘、坑古、雅漾、上埠头、桥上、潮济、大潭、后支、前盈、驿头、山根、西洲、横山、沙头、临溪、江南上、平山、驿头岙底、下湾、仁地、庄岩、巽岙、金岙、郑大垟、东岙、小旦、朱下、茅垟、东坑、西坑、渡船头、双溪、沈岙、下冯、下垟、下冯山、荫溪潮埠、夏家山、黄茅坪、利八坑、坎上、上桥、下岸、外垟、潮埠、竹桥、西湾、周徐、下巨、前林、渡头、营上、戴宅、方隆、岭下、山岸、东村、支岙、枫林岙、小岙、三新、林路、江池、田塘头、白脚坳、丁埠头、呈岸、底坦、吊降、江心田、上皮山87个行政村。

风土人情

船眼,建造新船时,要用上等樟木精制一对船眼,呈扁平半球形。新船下水前,选一吉日涨潮时辰,将船眼嵌钉在船头两侧,然后用黑白二色涂作服白和眼鸟。眼球朝下,一副观鱼神态。钉船眼规定用三枚钉子。先在左右角各钉上一枚,第三枚定好位,不钉实,挂上五彩丝线,代表金水水火土五行,到选定吉辰,由船主一敲而入,然后用新红布蒙住,称为“定彩”。新船下水前或首航前,要祭海神,由船主在鞭炮声中揭去红布,叫做“开眼”、初出海时,要在船上烧锅热水,锅里放银元,俗称“烧银汤”,用以洗船眼,使之“明亮”,帮助船主找到鱼群。
同船同命,渔船在渔场作业中,全船伙计同船同命,齐心合力,即使有人家里发生意外事件,也不能在本渔季尚未结束时离船。
迎头鬃,从前,有些渔村在渔汛结束后,要评出产量最高的渔船,并择吉日举行仪式。洞头闽南语区称此为“迎头鬃”。被评为头鬃者,渔行主奖给红包和头鬃旗。以锣鼓鞭炮送到老大家。船老大则摆酒请客。席上,船老大坐大位。宴后一起将头鬃旗送到船上,插在船头。
禁向邻船借物,渔船禁止向邻船借物件,意谓不夺别人财气;而当邻船缺乏淡水或其他必需物资时,则会主动给予帮助。接受帮助者有所回赠,一根木柴亦可。
挂衣寻尸,寻找失水者尸体,要用死者生前衣服绑在竹竿上,插在船头。海洋船只一发现尸体或听到泪息,即辗转传告。
公婆船,亦称水上人家,多为一船一户;也有一户两船,父母子女共同生活,颇为和谐。公婆船在内问或江中撒网捕鱼,以捕获物换粮食和烟酒。他们平时不大登岸,风风雨雨都宿船中。从前温州城内,河道密布。河网旁民居毗连,公婆船进入小河后,不好撒网,即敲起竹梆乞讨。如逢年书,船泊东门港,由男人留守,女人(公婆船奶)携小孩上岸,沿门求艺。一到元宵,便在船头摆设祭品,祈祷神灵保佑新年安吉丰收。祭品中除捕获物外,还有讨来的铜钱和年糕,喻“财源旺,年年高”,这种水上渔家,清时来自福建,数十户,民国末期绝迹。
渔、船忌讳,俗语:“脚踏船板三分命。”船工、渔民在海上生活日子长,难免遇风浪及其他险情,心里常存不安全感,因而产生各种禁忌。如在讲话方面,不说带有翻、打、碰、漏、倒、扫、顿、触、死之类的话(含同音字),按通例将讳字改读或改称,有独有切口。行为动作禁忌:饭后不许将碗反扣,人不能俯睡,不可用锅铲戳饭焦,不许用筷子在船板上顿。船家、渔民还忌妇女上船。新船下水到出海期间,船主不进妻子产房,连妻子经期也不能入内。渔船出海打桩,不能坐在桩堆上吃。吃鱼时不好挖鱼眼,吃完上半必须连头带骨夹去,再吃下半、捕鱼第一网拉上时,如网片被暗礁或水下利物勾破,只用绳子扎起破洞,不能用梭子补,意渭第一次放网就要补往,往后经常要补破网。建国后,这些禁忌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