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地图
温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地名由来
唐上元二年(675年),设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因为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当地名人
古代:林景熙,高明,郭沔,周去非,周达观,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玄觉,王十朋,叶适,王振鹏,谢庭循,任道逊,赵士桢,刘基,张璁,黄公望,陈傅良近现代:黄景行,孙诒让,夏承焘,苏步青,杨忠道,夏鼐,南怀瑾,郑振铎,林斤澜,叶永烈,曾联松,项乔,王季思,戴家祥,姜立夫,洪氏闾,张肇骞,张淑仪,潘怀素,方介堪,郑曼青,赵超构,叶芳,高铭暄,陈光中,戴金星,施立明,吴启迪,谷超豪,马星野,陈虬,陈黻宸,宋恕,陈继严,朱子常,唐湜,谢侠逊,邱清泉,琦君,夏煊泽,朱启南,黄豆豆,叶蓓蕾,诸宸,毛林颖,周韵,张翎,杨焕明
自然地理
地理地貌: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境内地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沿海平原是温州主要产粮区,一年三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产品资源。温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海水鱼有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鲈鱼等370多种,还有近百万亩的浅海滩涂,养殖着蛏、蚶、蛎、虾、蟹等海洋生物。温州地质原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金属矿有锌、铜、铝等30余种。非金属矿有花岗岩、陶土、叶腊石、明矾石等。明矾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苍南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绿色宝库。正在勘探开发之中的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东海油田的开发,必将使温州经济腾飞增添新优势。温州的山脉有洞宫山、括苍山、雁荡山等山脉,层峦叠嶂,青翠欲滴。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奇特的造型,优美的神韵,深邃的意境,令人不能不慨叹天工造物之美。温州雁荡山是入选国家第一批66个AAAAA级旅游景区。温州河流众多,主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这些溪流由西向东注入东海。其中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浙江龙泉市的凤阳山,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鹿城)、江心屿(鹿城)、七都涂(鹿城)灵昆岛(龙湾)四个江中沙洲,苑如玉带上的翡翠,给温州增添了许多姿色。气候资源: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热;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
冷热适中·热量丰富: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雨水充沛·空气湿润: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文化遗址
首次于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门山发现,后在许多地点又陆续发现。80年代以来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查明境内二区九县[市]均遗有古文化遗址,计达百余处,主要分布在瓯江、飞云江及其支流两岸,大多依山傍水。温州古文化遗址大致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除少数早期石器磨制欠精、器面留有锤击痕迹外,大多数石器磨制精致,已采用打、磨、琢兼施技术;陶器主要有夹炭陶。与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以乐清白石遗址为代表。后阶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较简单,其锛类石器横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质陶、彩绘陶和印纹硬陶等。与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征相似。目前这类遗址的发现约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马屿牛头颈等遗址为代表。1.白石遗址:在乐清白石镇白石溪杨柳滩溪床下二三米深处。系冲积形成的遗址。
2.大坪遗址:在瑞安北龙乡大岙村北龙山北麓。北龙乡在飞云江口外一岛屿上。
3.下湖墩遗址:在泰顺百丈镇交溪洋村北下湖墩山上,范围约1500平方米,1988年11月发现。
4.山前山遗址:在瑞安碧山镇街路村,南临飞云江,面积约250×50米,遗物多裸露在地表,以山坪和东南山坡最为丰富。
5.牛头颈遗址:在瑞安马屿荆谷乡山头上村牛头颈山中段,北眺飞云江,1961年发现,范围约6000平方米。遗物多分布在山坡地表。
6.鹤屿山遗址:在瑞安仙降镇下社村,与山前山遗址隔江相对,1971年发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7.狮子岗遗址:在泰顺司前镇前村,1986年发现,面积约8000平方米。山顶-壕沟断面和东面山坡遗物较丰富。
8.仙堂山遗址:在苍南桥墩镇仙堂村北海拔40余米山坪上,1985年发现,面积约3500平方米。.
历史文化
温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温州古代称瓯越。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据《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体位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将这座城市称为白鹿城或鹿城,也把郭璞登上的这座山称为“郭公山”。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历代人才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南宋熙祐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璀璨: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刘旦宅、孟庆江、林曦明、林剑丹、陈忠康、张素、张如元、马亦钊、汪廷汉、戴宏海……,温州历代鼎甲:温州自唐玄宗大中十三年至清末废科举[公元859-1905年]的1050年间,共有文科状元7人,进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两宋1228人[北宋81人,南宋1147人]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历代共有武状元19人,武进士近400人,其中两宋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约70-80人。温州美誉
“世界”之美誉:世界叶腊石之都“城”之美誉:中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寓言大市,中国风水城市之一,中国印刷城,中国电器城,中国礼品城,国际象棋城,中国男装名城,中国胶鞋名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阀门城,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包装机械城
“都”之美誉:中国锁都,中国鞋都,中国皮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纽扣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中国五金饰扣之都
“乡”之美誉: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游泳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特产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拉链之乡,中国席草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中国瓯柑之乡,中国蘑菇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牡蛎之乡,中国泥蚶之,中国文蛤之乡,中国花蚶之乡,中国象棋之乡,中国乌牛早之乡,中国羊栖菜之乡,中国马蹄笋之乡,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数学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田鱼之乡,中国廊桥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肉兔之乡
“基地”之美誉:中国女鞋基地,中国鲨鱼加工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钻头产业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器产业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中国箱包市场产业基地,中国锻造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鞋类出口基地
“中心”之美誉: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
温州的“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1980年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980年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改革▲1983年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1984年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1984年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温州龙港镇▲1986年全国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东风城市信用社▲1987年颁布第一个民营企业的地方性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颁布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规章《温州市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8年起草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桥墩门啤酒厂章程》▲1991年苍南县农民合股创办以经营专线航班为主的全国首家航运包机公司▲1991年创办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992年建设全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金温铁路▲2003年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案▲2004年联合8家民企组建中国第一家无区域限制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正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第一个获中国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管理奖”▲2008年温州市首个大型艺术论坛——《集雅艺术论坛》正式开通并获得国内书画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温州人论坛谈论温州人》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