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德宏州地图 >
潞西市地图
潞西市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勐焕大金塔:勐焕大金塔坐落在芒市城区东南方——孔雀湖畔的雷崖让山之巅,四周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环境幽雅,视野辽阔。塔高73米,底宽50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勐焕大金塔属南亚傣王宫的建筑风格,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该塔堪称当今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第一塔,是我州和芒市地区一个十分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既是增进睦邻友好、中缅胞波情谊的桥梁,更是吸引中外游客的一大佛教旅游胜地
法帕温泉度假区:潞西市法帕温泉度假区位于芒市西南8公里,内有温泉群,水温46℃左右,流量稳定,泉水清澈,水质不含有害元素。1956年中缅边民联欢会期间中缅两国总理和来宾曾光临洗尘。近年新建度假村,建有一家二星级宾馆,设备更为完善。旁有高耸的尖山,山上有庙,南部是万亩竹海环绕,翠竹掩映,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度假好地方。
勐戛三仙洞:三仙洞位于芒市镇西南约40公里的勐戛镇三角岩村,是一个清代开发的天然溶洞,因洞中的三块石头像狐、像猴、像嫦娥,因而得名。这里,曾经一度成为周围地区的朝佛圣地,而如今,已成为潞西市重要的旅游区。溶洞内有钟乳、石笋、石柱组成各种景象,景区内有临仙殿、千佛塔、宝莲宫、银栈道、罗汉壁、九龙桥等景观。
孔雀湖生态旅游区:位于芒市城东5.2公里处,这是一个集原始生态与现代风情于一体的水上乐园,该处因历史上就是绿孔雀栖息地和湖面酷似一只开屏的孔雀而得名。孔雀湖周围山岭谷间由于水热条件充足,为典型的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南亚热带季雨林树种分布地段,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雨林、思茅松林类型。整个景区除水面和环湖公路,森林覆盖率达100%。林海茫茫、郁郁葱葱、层林叠嶂而形成满目皆绿的森林背景由于湖区周围森林茂密,山地宽谷较多,加之水面周围空气湿度大,又形成了南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多雨多湿,云雾缭绕,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疗养之所。
尖山温泉度假区:尖山温泉度假区位于芒市坝东南边缘,距城8公里,由一山、一泉、一寺、两河组成。尖山山势陡峭,奇石丛生,突凸200余米,唯沿西南面的千级台阶可攀援及顶。靠西南山脚芒蚌与腊掌村之间有一方圆千米的多点出露中温泉群,水温60℃左右,流量稳定,泉水清澈,水质不含有害元素,属碳酸盐泉类。
芒市树包塔:位于芒市第一小学内。傣语称“广母姐列”,译为铁城塔。一说是土司为纪念一次战争而建;另一说是以村寨名而得塔名。傣文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芒市土司修广母姐列,涂金加顶。道光十六年(1836年),土司放承恩曾作修葺。此塔造型傣语称“碰比阿沙”,是上座部佛教一种小型的砖石结构的独立塔。塔高10余米,塔身呈八角形,有神龛塑着佛像,在阳光映照下,金光熠熠,银辉烨烨。塔顶上常有飞鸟歇脚。传说在19世纪中叶,一粒“吨海”树的种子(菩提树一类),通过飞鸟的粪便,落在塔顶的尘土里,长出一棵小树。它的须根沿着塔壁往下,扎进地里,形成树根把塔紧紧箍在中间。近几十年,那“吨海”树长得枝叶遮天蔽日,须根已发育成粗壮的树干,一眼望去,树塔浑然一体,成了罕见和自然景观,人称“树包塔”。现列为省级名胜风景点之一。
勐巴娜西珍奇园: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德宏州潞西市城东南,是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5项中国之最,现已建成具有古朴、自然、珍奇特色的高品位景点,是全国罕见的生态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汇集了全国少见的大量古树名木和世界罕见的硅化木玉石。其特色是:稀、奇、古、怪,堪称精品荟萃的旅游亮点、亚热带植物基因宝库。据介绍,景区溶入了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并配备了专职的景区讲解员,园内现组建了一支民族风情表演队,每天定时表演四个专场;景区还将民族风情展示穿插在整个园区里面,游客可以与演,员们一起互动,玩丢包、跳嘎秧舞等活动。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佛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动详细了解到勐巴娜西珍奇园的“树奇、木奇、石奇、花奇、人奇”。

历史沿革

简史:潞西市古为“滇越乘象国”地。西汉在不韦县境内,属益州郡。东汉(公元69年)在哀牢县内,属永昌郡。西晋(271)属宁州辖地。唐初称茫施,属金齿部,隶剑南道。宋大理时易名怒谋,属永昌府。元(1261)为贺夫爵安抚使属地;至元十三年(1276)设茫施路,为潞西设行政区划之始。明(1382)设置茫施府,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长官司,1584年置遮放副宣抚使司,1640年芒市御夷长官司升格为芒市安抚使司。清1899年置勐板土千总。民国二年(1913)置芒板、遮卯2个弹压委员会,1915年置芒遮板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置芒遮板设治局,1934年改置潞西设治局,1949年8月设潞西县。1996年10月撤县设市。?,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今潞西各族人民奋起抗击缅甸辛骠信王朝入侵,历时5年。光绪二十九年(1899)中英勘界时,从缅甸索回勐板地。清朝实施“改土归流”,民国时期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修建滇缅公路芒畹段,潞西成为国际交通重镇。1942年5月4日日军侵占潞西,1944年12月11日光复。1950年4月21日潞西和平解放,5月6日成立中共潞西县工委、县人民政府。1952年3月,成立潞西县各族各界联合政府和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1953年地方工业建设起步,建立3个厂矿。1954年确定“直过区”政策,同年5月建立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7月至1956年1月,在傣族地区、勐戛汉族地区共31个乡开展“和平协商土改”。1958年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边疆不稳。同年新建芒究中型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1959年1月取消人民公社,开始调整农业体制,1962年调整任务基本结束。1963年8月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和第三批社教工作,至1966年底结束。1966年下半年开展“文化大革命”。1976年5月发生7.4级强烈地震,全县抗震救灾。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开始纠正错误,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开展林业“三定”和划自留山、责任山。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广粮食和多种经营专业户、重点户,建成茶叶、蔗糖生产两大支柱产业。1985年改革开放,进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1989年电气化县建成验收。1992年芒市镇城镇改扩建工程和住房商品化改革起步,国有土地依法进入流通领域。1995年开始实施农村、企业、机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10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潞西撤县建市。2005年11月,潞西市开展乡镇撤并工作,撤销城郊镇、象滚塘乡建制,并入芒市镇;撤销法帕镇建制,并入风平镇;撤销东山乡,并入遮放镇。撤并后全市辖5镇6乡。
人类发展生息:潞西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潞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学家曾在五岔路乡、中山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古为“乘象国滇越”地。西汉在不韦县境内,属益州郡。
发展历史:东汉(公元69年)在哀牢县内,属永昌郡。西晋(271)属宁州辖地。唐初称茫施,属金齿部,隶剑南道。宋大理时易名怒谋,属永昌府。元(1261)为贺夫爵安抚使属地,至元十三年(1276)设茫施路,为潞西设行政区划之始。明(1382)改置茫施府,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长官司,1584年置遮放副宣抚使司,1640年芒市御夷长官司升格为芒市安抚使司。清1899年置勐板土千总。民国二年(1913)置芒板、遮卯2个弹压委员,1915年置芒遮板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置芒遮板设治局,1934年改置潞西设治局,1949年8月建潞西县。1996年10月28日撤县设市。(出处)1952年划出畹町镇,1958年曼令等8寨划归畹町镇,1959年莫里等15寨划归瑞丽县,1960年崩外乡半个乡域划归陇川县。1954年高埂田等7个乡从梁河县划入。1952年置3区24乡(镇、街);1956年置9区(站)61乡(镇);1958年10月至12月设15个人民公社;到1966年变更为12区(站)78乡(镇);1969年再置14个人民公社80个大队;1984年废公社改区乡。1987年12月改区、乡(镇)为乡(镇)、村公所(办事处),辖4镇11乡,84个行政村(办事处):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风平乡、城郊乡、法帕乡、轩岗乡、江东乡、五岔路乡、象滚塘乡、西山乡、东山乡、中山乡、三台山德昂族乡。1998年风平等3乡撤乡设镇,全市辖7镇8乡8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000年,潞西市辖7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74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芒市镇60671城郊镇33454遮放镇44745勐戛镇26614芒海镇5774风平镇34254法帕镇27583轩岗乡20166江东乡27072西山乡11669东山乡5439中山乡10935三台山乡6994五岔路乡15972象滚塘乡6064。2001年,全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城郊、法帕、风平7镇及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东山、中山、象滚塘8个乡,共有8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和1个经济开发区。2002年,潞西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风平、法帕、城郊7镇及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东山、中山、象滚塘8个乡,8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002年潞西市有33.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2.2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9792万人;非农业人口7.5212万人。当地少数民族人口16.5227万人,比上年增405人,占总人口的49.32%。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傣族12.3302万人,占总人口的36.81%;景颇族2.8155万人,占8.4%;阿昌族0.1761万人,占0.53%;傈僳族3015人,占0.9%;德昂族8994人,占2.86%;其它少数民族4829人,占1.44%。2003年,潞西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风平、法帕、城郊7镇及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中山、东山、象滚塘8个乡,共有80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会员会。2003年,潞西市总人口33.9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3.6人。在总人口中:汉族16.80万人,占总人口49.49%;少数民族17.14万人,占总人口50.51%。当地五种少数民族16.67万人,占总人口49.11%,比上年增1459人,增0.88%。其中:傣族12.43万人,占总人口36.61%;景颇族2.84万人,占8.37%;德昂族9155人,占2.7%(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53%);阿昌族1752人,占0.52%;傈僳族3095人,占0.91%;其它少数民族4748人,占1.4%。2004年,潞西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风平、法帕、城郊7个镇,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中山、东山、象滚塘8个乡,共80个村委会、5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潞西市撤销城郊镇和象滚塘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市镇管辖;撤销东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遮放镇管辖;撤销法帕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风平镇管辖。调整后,潞西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风平5镇,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中山6个乡。

气候

潞西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9.6℃,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6.2℃(1960年4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0.6℃(1963年1月5日),年积温7170℃。年平均降水量1654.6㎜,年最多降水量2294.4㎜(2001年),年最少降水量1177.3㎜(2006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数170天,一日最?,2006年,潞西市总的气候特点是:年降雨量特少,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少值,为偏枯年景;气温正常稍偏高,热量条件较好,雨季开始期偏早,雨季结束期正常稍偏早。降雨分布不均,大雨、暴雨次数较往年偏少,插花性夏季干旱较重。全年立体气候明显,有不同程度冰雹、大风、洪涝灾害,但总的灾害程度较2005年偏轻。全年气候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属偏好年景。?,2006年平均气温20.1℃,比去年偏高0.5℃,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高0.5℃,为偏暖年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4.0℃(8月16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7℃(1月6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2.5℃;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24.8℃。全年有霜日数9天,有雾日数60天。雨季于5月11日开始,至10月8日结束。一日最大降水量86.6毫米(8月2日),全年降雨日数192天。全年年降雨量1177.3毫米,突破年最少降雨量极值,历史极值1295.9毫米(2003年)。

自然资源

土地:2007年,潞西市有国土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其中:海拔在1001—2889.1米的面积有2209平方公里,海拔528—1000米的面积有778平方公里。全市有耕地面积573474亩,其中:水田257603亩,旱地315871亩。人均地12亩,人均耕地1.5亩。
水能:潞西市多年平均产水量31.8亿立方米(径流量),其中地表水23.11亿立方米,地下水8.6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总量为57.4万千瓦,可开发的容量约24万千瓦,其中蕴藏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芒市河、万马河、广沙河、果朗河流量变幅稳定,落差大,谷形窄深,资源开发条件好,开发潜力极大。
地热:潞西露出地表的温泉多达20多处;温泉以中温40—60℃居多,占57.1%;低温25—40℃占28.6%;高温的60—80℃占14.3%。较大的温泉有轩蚌硅酸盐泉、坝竹河温泉、法帕硅酸盐泉、遮放古榕泉、芒杏河中国泉等。
森林:2007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11300公顷,其中:有林地172700公顷,蔬林地1800公顷,灌木林地92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500公顷,无立木林地1900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920公顷,森林覆盖率61.2%。活立木总蓄1707.07万立方米(不包括经济林橡胶),其中:有林地蓄积1600.2万立方米,蔬林地蓄积3.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84.44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8.41万立方米。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57科,2564种,主要优势树种为思茅松、西南桦、旱冬瓜、木荷、栎类。
野生植物:潞西地处亚热带地区,终年丰富的热量和充沛的降雨量形成了复杂的植被类型。据1999年高等植物调查统计,全市高等植物257科,2564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Ⅲ级保护植物18种。主要是:南方红豆杉、银杏、云南苏铁、长蕊木兰、水青树、云南石梓、荔枝、杜仲、红椿、桫椤、滇桐、云南梧桐、云南樟、铁力木、合果木、董棕、普洱茶、金毛狗、翠柏、云南拟单性木兰、干果榄仁、林生芒果、云南七叶树、龙眼、顶果木、云南菠萝蜜、琴叶风吹楠、红花木莲、蒟蒻薯、假山龙眼、瑞丽山龙眼、盈江龙脑香、龙血树、锥头麻、天麻、火麻、光叶天科木、短穗竹、岩棕。其中,红豆杉主要分布在风平镇的平河等高寒山区;合果木主要分布在中山乡;芒海镇帕压山有一片桫椤树群,占地约400亩,平均树高4米以上,平均胸径约10厘米以上,是潞西比较重要的桫椤树群。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省Ⅱ级保护植物5种,省Ⅲ保护植物14种,包括:常春木、大叶崖角藤、云南核桃茶、沧江新樟、冬樱桃、细毛润楠、长柄油丹、云南萝芙木、小花使君子、大萼葵、勐腊新木姜子、云南崖摩、镰叶扁担杆、毛尖树、大花大角,潞西小龙眼、厚果鸡血藤、紫铆树、萝芙木等。
古树名木:2007年,潞西境内的古树名木约有13科,18属,26种(一种木未鉴定),单株有179棵,其中一级古树有16棵,二级古树有22棵,三级古树有141棵;名木有3棵,古树群有106群(1272棵),其中,一级古树群2群,二级古树群6群,三级古树群96群;名木树群2群。遮放允拱的56株古榕树和2株铁力木生长在一起,占地300多亩。
野生动物:2007年,分布于潞西的野生动物有258科,164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熊狸、苏门羚、蜂猴、长尾叶猴、菲氏叶猴、白掌长臂猿、豚尾猴、熊猴、黑鹿、绿孔雀等50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香猫、大灵猫、小灵猫、岩羊、猕猴、短尾猴、河鹿、水鹿、豺、水獭、小爪水獭、江獭、青鼬、黑熊、穿山甲等172种;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有豹猫、云猫、毛冠鹿、赤鹿、菲氏鹿、狍、花面狸等240种。
矿产资源:潞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色金属有铅、锌、银、铜、锡、金、钨、镍、锑、镉等;黑色金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褐煤;稀有金属有铀、钴土;特种金属、建筑材料和其它非金属矿有硅石、水晶、大理石、黄石、硫酸钡、石灰石等。2003年底,已发现国内矿产104处,其中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硅石、黄金、铜、铅、锌矿。

人口民族

2007年,潞西市有91425户374672人,比上年增1.08%。人口出生率12.65%,人口自然增长率7.9‰。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27389人,占总人口的34%,农村人口247283人,占总人口的66%。在当地民族中:汉族189771人,占总人口的50.65%;傣族13187人,占总人口的34.99%;景颇族29343人,占总人口的7.83%;德昂族9691人,占总人口的2.59%;傈僳族4075人,占总人口的1.09%;阿昌族1984人,占总人口的0.55%;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32%。

市境

潞西地处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南部,位于东经98°05′—98°44′,北纬24°05′—24°39′之间。东西长约71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4%,坝区(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占26%。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3公里。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5个县市之一。市政府驻地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同时是州府驻地,陆距省会昆明679公里,空距427公里。潞西市与缅甸毗邻,长期以来,潞西边民与缅甸边民跨境而居,边民互市历史久远。全市有遮放、芒海、勐戛、中山4个乡镇的33个自然村与缅甸贵概县接壤,拥有5条通商通道,具有陆路边贸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