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果洛州地图 >
玛沁县地图
玛沁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状况

玛沁县是整个果洛州的交通枢纽。主要道路有:
省道:(一)宁果路宁果路起于西宁,沿线经过贵德河西乡、贵南黄沙头、泽库王加乡、同德河北乡,后进入玛沁拉加镇到州府大武镇,全长439公里,其中县境内长76公里。(二)花阿公路花阿公路起自青康公路410公里处的玛多县花石峡、途经玛沁县昌麻河、优云、当洛、当项、过吉迈、久治至四川省阿坝县。玛沁县境内长92.5公里。(三)昌大公路起自花阿公路的昌麻河、沿途经东倾沟乡至大武镇,全长121公里。(四)大甘公路起自大武镇至甘德县城,全长86公里,玛沁境内36公里。
县乡公路:(一)花下公路起于青康公路400公里处,经年扎桥、格让桥至终点下大武乡,基本属沿溪线,全长38.06公里。(二)东雪公路起于昌大公路东倾沟岔路口,途经柯曲桥、才贡卡、白塔岔口至终点雪山乡、全长54公里。
主要乡村公路:(一)东当线起于昌大公路东倾口岔路口,终点为东倾沟乡当前牧委会,全长53.4公里。(二)大日线起点为大武镇,终点为大武乡日进委会,全长56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为天然砂砾路面。(三)雪下线起点为东雪公路白塔岔路口,终点为下武乡,全长55公里。(四)当格线起点为当洛乡,终点为当洛乡格雅牧委会,全长30公里。(五)当查线起点为当项乡,终点为当洛乡查雀牧委会,全长33.5公里。(六)军赛线起点为军功乡赛龙沟口,终点赛龙沟,全长25公里。(七)拉欧线起点为拉加欧龙沟口,终点为欧龙沟,全第25公里。(八)拉勒线起点为拉加、终点为勒合穷,全长55.6公里。(九)三野公路起于大军公路18公里处三岔口,终于野马滩煤矿,全长7.15公里。(十)石峡——德尔尼公路起于大甘公路石峡口,终于德尔尼铜矿,全长18公里。

行政区划

玛沁县原辖2个镇、7个乡:大武镇、拉加镇、大武乡、东倾沟乡、雪山乡、下大武乡、昌麻河乡、优云乡、当洛乡。2006年8月,玛沁县撤销昌麻河乡,并入优云乡。大武镇驻大武。拉加镇驻拉加,辖11个牧委会(史肉欠、赞根、哈夏、俄合科、台西、拉德、也合恰、加思乎、麻什堂、赛日托、曲哇军功)。大武乡驻桑多,辖3个牧委会(江钦、哈龙、日近)。东倾沟乡驻曲如麻堂,辖2个牧委会(当前、东柯河)。雪山乡驻尕茶多,辖2个牧委会(阳柯河、阴柯河)。下大武乡驻雪前多,辖3个牧委会(年扎、清水、尼青)。优云乡驻中心站,辖3个牧委会(优曲、德尔当、阳桑)。当洛乡驻当洛,辖5个牧委会(格雅、加布青、岗龙、坎巴、查切)。

工业发展

畜产品加工牛羊加工,粗加工:企业在牲畜膘肥季世,按计划收购菜畜进行屠宰加工,冷冻储藏,供应上市。精深加工:在畜产品粗加工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选用精细牛羊肉,加工成牛肉干、肉脯、牛肋肉等产品。乳制品加工,牛乳制成奶粉和副产品奶油、酸奶、雪糕等。皮革加工,牛羊皮经过熟皮、刨光等工艺制成服装、鞋、腰带等皮革制品。改革开放后,玛沁县畜产品加工经营市场逐渐放开,开发生产的“雪山”牌、“黄河源”牌系列产品成为青海省名牌产品。非公有制经济也逐渐进入畜产品加工领域,以公、私联合共同经营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畜产品加工业,有力地推动了玛沁地方经济的发展。采矿业,在玛沁境内诸多矿产资源中曾经开采过的只有铁帽金、煤和砂金三种。砂金开采,玛沁砂金资源丰富,为历代采金者所青睐。史载清光绪年同就有采挖砂金记录。宣统二年,收采400两左右。由于当地人不事采金,凡淘金者均为外地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海反动统治者马麒也派兵至玛积雪山一带武装采金。在拉加、军功地区、切木曲河两岸,均有采金的痕迹。建政后,国家一度禁止民间采金,拉加、军功也有当地农民在黄河边淘金。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玛沁地区年均采金量约为1000两。由于采金方式原始,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生态,1987年开始限制开采,1995年全面禁止开采。手工业,建政前,没有工业企业,牧民群众的生活用品都依靠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或部分专门手工业者制做供应。传统的手工匠人,大都在牧闲时间从事手工业生产,也有一些是专营人员,以加工的手工产品或走帐服务换取糌粑、酥油、肉食等维生。手工业主要有铁匠、皮匠、缝纫、石区、银匠、木匠、画匠等。60年代初,设立县手工联社。联社由3组5人组成,主要从事理发、修理、缝纫业,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据1992年4月统计,县联社固定资产中有生产加工厂房和仓库共9间,建筑面积216平方米,使用面积189平方米,各种设备折合人民币1.6万元,库存布匹折合人民币1.4万元,银行存款(属缝纫组所有)3.3万元。1994年机构改革中解散。人民公社化后,各公社把手工匠人集中起来先后办了铁工厂、木工厂、皮革厂、被服厂,从业人员29人,其中技工18人、学徒11人。1984年随着体制改革,先后解散。修理业,60年代末,组建了玛沁县农机修理厂,主要从事农机修理和铁木加工,生产的范围主要是为了满足牧民群众和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70年代,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给县农机厂划拨了一批农机修造设备,使玛沁县的农机修理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全州运输车辆急剧增加,私营修理业进入市场,县农机修理厂修理业务逐年减少。

历史沿革

魏晋、南北朝时属党项羌驻牧地,唐设“羁縻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朵甘行都司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为上郭罗克百户、中郭罗克千户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后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果洛行政督察区属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西乐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1952年玛沁地区解放,1957年设置玛沁县。2000年,玛沁县辖1镇、10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77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大武镇12869、大武乡2925、拉加乡5499、军功乡3815、东倾沟乡1804、雪山乡1558、下大武乡1539、优云乡2132、当洛乡1787、当项乡1226、昌麻河乡624。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拉加、军功2乡,合并设立拉加镇;撤销当项乡,并入当洛乡。2001年底,玛沁县辖2个镇、7个乡,31个牧委会。

农牧业

畜牧业:玛沁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始终坚持把畜牧业生产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畜牧业生产中,继续坚持“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的发展方针,狠抓畜牧业生产常规管理,落实防灾抗灾保畜和接羔育幼的各项措施,强化畜疫防治工作,切实发挥草原基础设施的作用。2005年全县共育活各类仔畜154585头(只匹),繁活率为65.8%,成活率为86.33%,总增各类牲畜143787头(只匹),出栏牲畜15077头只,出售牲畜124914头只,总增率为29.24%,出栏率30.62%,商品率25.4%大畜减损10798(只匹),减损率为2.2%,年未存栏各类牲畜497579头(只匹)。继续坚持“发展羊、稳定牛、控制马”的畜群调整原则,目前全县畜种结构中绵羊64.15%,牛34.36%,马1.49%。坚持不懈地抓好畜疫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兽医站和家庭防疫员的作用,有效地提高疫苗注射密度和质量。春秋两季共注射牛W疫苗34.88万头,密度100%,注射羊W疫苗62.6万只,密度为100%;共检查疫情48.79万头(只)预防免疫注射牛出败疫苗16.2万头,密度达92.9%;人工种草27493亩,其中:种植当年生饲草22340亩,多年生牧草5153亩。落实并完成草原毛虫灭治任务40万亩。
林业:玛沁县森林主要分布在军功、拉加、雪山、东倾沟及大武等乡的黄河南岸的切木曲、德柯河等支流两岸的河谷地带,海拨3200—4200米之间。树种以青海云彬和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另外有白桦、青扬。青海云彬多分布在黄河沿岸阴坡,呈带状分布,纯林多。祁连圆柏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一级、二级支流的阳坡、半阳坡,切木曲、秀穷、秀欠、德柯河为主要分布区。白桦林主要在半阴、半阳坡与青海云彬呈混交分布。玛沁县宜林地面积32.2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2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6.0%;疏林地面积0.52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1.6%;灌木林地面积24.77%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76.9%。2005年争取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围栅封育项目资金540万元,封育面积7万亩。投资83.26万元设主管护站4个,管护点16个。对己确定的181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全面管护区划,确定管护人员110人。
农业:玛沁县拉加镇黄河谷地小块农业区,耕种农作物1099.75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蔬菜、饲料、草籽等,自2003年以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发展蔬菜温棚,现有蔬菜温棚42座21亩,每棚年均收入5000元。

自然资源

已探明矿产有铜、金、银、钴、硫和沙金及其它稀有金属矿储量4676万吨,潜在价值60亿元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有近13万亩的原始森林和30万亩灌木林,有相当高的取材率。冬虫夏草、贝素养、秦艽、黄芪等十几种药用植物遍布全县,其中冬虫夏草年生产力达1000公斤以上,远销国内外。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总值达4625万元,各类牲畜存栏数600016头只,出售牲畜8.5万头只,农牧业合作经济总收入5446万元。草原基本建设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完备,投资环境良好。为加快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开门建县,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宽松有序理想的投资环境已初步具备,您将面临极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