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果洛州地图 >
玛沁县地图
玛沁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已探明矿产有铜、金、银、钴、硫和沙金及其它稀有金属矿储量4676万吨,潜在价值60亿元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有近13万亩的原始森林和30万亩灌木林,有相当高的取材率。冬虫夏草、贝素养、秦艽、黄芪等十几种药用植物遍布全县,其中冬虫夏草年生产力达1000公斤以上,远销国内外。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总值达4625万元,各类牲畜存栏数600016头只,出售牲畜8.5万头只,农牧业合作经济总收入5446万元。草原基本建设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完备,投资环境良好。为加快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开门建县,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宽松有序理想的投资环境已初步具备,您将面临极好的机遇。

历史沿革

魏晋、南北朝时属党项羌驻牧地,唐设“羁縻州”,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朵甘行都司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为上郭罗克百户、中郭罗克千户部落牧地,青海建省后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果洛行政督察区属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西乐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1952年玛沁地区解放,1957年设置玛沁县。2000年,玛沁县辖1镇、10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77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大武镇12869、大武乡2925、拉加乡5499、军功乡3815、东倾沟乡1804、雪山乡1558、下大武乡1539、优云乡2132、当洛乡1787、当项乡1226、昌麻河乡624。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拉加、军功2乡,合并设立拉加镇;撤销当项乡,并入当洛乡。2001年底,玛沁县辖2个镇、7个乡,31个牧委会。

乡镇简介

【大武镇】位于县境东部,州、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还有汉、回等民族。面积80平方千米。辖区暂未设居委会。1984年建镇。【大武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2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面积1814平方千米。辖江青、哈龙、日近3个牧委会。1957年设大武区,1958年设前进公社,后更名为大武公社,1962年改设大武乡,1969年恢复大武公社,1984年改设大武乡。【军功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6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22平方千米。辖麻什堂、赛什托、曲哇军功3个牧委会。原属海南州同德县河南公社,1960年划归玛沁县,1962年由河南公社析置军功乡,1969年改设军功公社,1984年复设军功乡。【拉加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604平方千米。辖赞根、思肉欠、台西、哈夏、也合恰、欧科、加思乎、拉德8个牧委会。原隶属海南州同德县河南公社,1960年划归玛沁县,1962年由河南公社分设拉加乡,1969年改设拉加公社,1984年复设拉加乡。【东倾沟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1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780平方千米。辖东柯河、当前2个牧委会。原属大武公社的一个大队,1962年改设东倾沟乡,1969年改设东倾沟公社,1984年复设东倾沟乡。【雪山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84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351平方千米。辖阴柯河、阳柯河2个牧委会。原属海南州兴海县,1958年归玛沁县,设雪山公社,1962年改设雪山乡,1969年改设雪山公社,1984年复设雪山乡。【当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40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659平方千米。辖看巴、查切2个牧委会。1958年设赤当洛区,后改设红旗公社,1960年由改设当项公社,1984年改设当项乡。【当洛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5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76平方千米。辖格雅、加布青、岗龙3个牧委会。1961年由当项公社分设当洛公社,1984年改设当洛乡。【昌麻河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10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1152平方千米。辖茶藏、血麻2个牧委会。1962年由雪山公社分设昌麻河乡,1969年并入优云公社,1985年复设昌麻河乡。【优云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6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476平方千米。辖优曲、德尔当、阳桑3个牧委会。1961年设优云公社,1984年改设优云乡。【下大武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50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641平方千米。辖年扎、清水、尼青3个牧委会。1962年由大武公社分设下大武乡,1969年改设下大武公社,1984年复设下大武乡。

行政区划

玛沁县原辖2个镇、7个乡:大武镇、拉加镇、大武乡、东倾沟乡、雪山乡、下大武乡、昌麻河乡、优云乡、当洛乡。2006年8月,玛沁县撤销昌麻河乡,并入优云乡。大武镇驻大武。拉加镇驻拉加,辖11个牧委会(史肉欠、赞根、哈夏、俄合科、台西、拉德、也合恰、加思乎、麻什堂、赛日托、曲哇军功)。大武乡驻桑多,辖3个牧委会(江钦、哈龙、日近)。东倾沟乡驻曲如麻堂,辖2个牧委会(当前、东柯河)。雪山乡驻尕茶多,辖2个牧委会(阳柯河、阴柯河)。下大武乡驻雪前多,辖3个牧委会(年扎、清水、尼青)。优云乡驻中心站,辖3个牧委会(优曲、德尔当、阳桑)。当洛乡驻当洛,辖5个牧委会(格雅、加布青、岗龙、坎巴、查切)。

农牧业

畜牧业:玛沁县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始终坚持把畜牧业生产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畜牧业生产中,继续坚持“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的发展方针,狠抓畜牧业生产常规管理,落实防灾抗灾保畜和接羔育幼的各项措施,强化畜疫防治工作,切实发挥草原基础设施的作用。2005年全县共育活各类仔畜154585头(只匹),繁活率为65.8%,成活率为86.33%,总增各类牲畜143787头(只匹),出栏牲畜15077头只,出售牲畜124914头只,总增率为29.24%,出栏率30.62%,商品率25.4%大畜减损10798(只匹),减损率为2.2%,年未存栏各类牲畜497579头(只匹)。继续坚持“发展羊、稳定牛、控制马”的畜群调整原则,目前全县畜种结构中绵羊64.15%,牛34.36%,马1.49%。坚持不懈地抓好畜疫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兽医站和家庭防疫员的作用,有效地提高疫苗注射密度和质量。春秋两季共注射牛W疫苗34.88万头,密度100%,注射羊W疫苗62.6万只,密度为100%;共检查疫情48.79万头(只)预防免疫注射牛出败疫苗16.2万头,密度达92.9%;人工种草27493亩,其中:种植当年生饲草22340亩,多年生牧草5153亩。落实并完成草原毛虫灭治任务40万亩。
林业:玛沁县森林主要分布在军功、拉加、雪山、东倾沟及大武等乡的黄河南岸的切木曲、德柯河等支流两岸的河谷地带,海拨3200—4200米之间。树种以青海云彬和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另外有白桦、青扬。青海云彬多分布在黄河沿岸阴坡,呈带状分布,纯林多。祁连圆柏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一级、二级支流的阳坡、半阳坡,切木曲、秀穷、秀欠、德柯河为主要分布区。白桦林主要在半阴、半阳坡与青海云彬呈混交分布。玛沁县宜林地面积32.2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2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6.0%;疏林地面积0.52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1.6%;灌木林地面积24.77%万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76.9%。2005年争取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围栅封育项目资金540万元,封育面积7万亩。投资83.26万元设主管护站4个,管护点16个。对己确定的181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全面管护区划,确定管护人员110人。
农业:玛沁县拉加镇黄河谷地小块农业区,耕种农作物1099.75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蔬菜、饲料、草籽等,自2003年以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发展蔬菜温棚,现有蔬菜温棚42座21亩,每棚年均收入5000元。

人名

玛沁,博尔晋孙。父本讬辉,博尔晋长子。官牛录额真,兼都察院理事官。崇德三年,以摆牙喇甲喇章京从贝勒岳讬伐明,自墙子岭入边,明蓟辽总督吴阿衡以马步兵六千来援,玛沁与劳萨等率兵击败之,获其马及炮。六年,从围锦州,败敌于松山。顺治初,从入关,破流贼,授牛录章京世职。五年,擢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七年,恩诏加半个前程。寻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广,至衡州,疾,卒。无子,以兄子康喀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