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海省电子地图 >
果洛州地图
果洛州相关地区地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尼玛卿雪山传说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旅游资源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峰,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有数以万计的牛羊骏马……全州境内有旅游景点70余处,其中江河源头、阿尼玛卿峰为国家级旅游景点二处,玛沁县的阿尼玛卿峰、玛多县的江河源头、久治县的年宝叶什则、玛沁县拉加寺、玛多县扎陵湖、鄂陵湖、班玛县的原始森林及子木达红军沟、哨所、扎洛村、果洛先民遗址,玛多县莫格德哇遗址、久治县白玉寺等省级旅游景点十二处,州、县级旅游景点61处。全省对外开放的九座山峰中果洛境内就有阿尼玛卿峰、年宝叶什则、雅拉达则和措哇尕则等四座,大部分地区未曾经过人类的“改造”、“干预”、“雕塑”,完整地保留着自然界的本来面目。这奇景妙地,天然造就,独树一帜,实为奇观。果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境都焕发着藏域腹地风景殊异的民族风格与外迥然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它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登山探险、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书名:果洛藏族自治州概况,作者:《果洛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写,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6-1,ISBN:9787105086733,开本:16开,定价:30.00元
内容简介:《果洛藏族自治州概况》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第二章历史沿革与历代行政区划设置,第三章民族区域自治,第四章农业,第五章工业,第六章交通通信,第七章财政金融,第八章贸易,第九章旅游,第十章对外开放,第十一章社会事业,第十二章城乡建设,第十三章环境保护,后记,修订后记,……

民族风情

概况:果洛地形奇异,风光优美,有无限风光的扎陵湖和鄂陵湖,雄伟壮丽的阿尼玛卿峰,神秘瑰丽的年保玉则,北国江南的班玛仁玉,还有神秘莫测的藏传佛教………,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地势高拔,群山耸立,山势巍峨磅礴,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
景观:鄂陵湖和扎陵湖、阿尼玛卿雪山、托索湖、莫格德哇遗址、年保玉则、白玉寺、格萨尔大王狮龙宫殿、玛玉文化中心、唐蕃古道、玛可河原始森林
黄河源头:自治州境内山河壮里丽、风景优美,镶嵌在玛多县境内宛若明镜似的扎陵湖、鄂陵湖,冬给错纳湖及星宿海,犹如点缀在母亲河源头熠熠生辉的颗颗明珠,形成了黄河源头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唐室宗女文成公主远嫁,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持节护送公主入藏,途经河源时,文成公主与事先驻礼在柏海(今扎陵、鄂陵两湖)迎候公主的松赞干布举行盛大婚礼,观赏河源风光。文成公主和公赞干布在湖畔歇息逗留,在世世代代藏族人民中间,一直传为千古佳话,留下诸多神奇的传说。
河源风情:久治县境内的年宝叶会则山,主峰终年积雪不化,披角挂甲,沟与沟之间,花岗岩壁林立,山谷之间湖泊众多,湖光册色变化万千,时雨时雪,春秋冬四季在一日之内轮番交替,演绎变更,神奇而瑰丽。海拨6282米的雄伟的阿尼玛卿雪山,是省内第一高山,州内第一大“神山”,终年积雪,冰川逶迤,雪峰突立,气魄壮观,有着诸多美丽的传说,为果洛人民的守护神,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探险、科学考察和游客前来攀登观瞻;班玛县的仁玉原始森林区有“果洛小江南”之称;众多的藏传佛教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著名的有格鲁派的拉加寺、宁玛派的白玉寺和查朗寺。夏秋季节,果洛草原碧水青天,绿原雪峰,帐房点点,牛羊群群,牧歌悠悠,笛声阵阵构成一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醉人的河源风情画卷,使人如临付佳境,顿生物我皆忘,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之恬静韵味,不约而同地为神秘草原文化渊源的流长和雪域之州山川的博大恢弘而拍案叫绝,欢欣雀跃。

自然资源

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绵羊、牦牛、犏牛和青稞、小麦、豆类、马铃薯。有大黄、虫草、贝母、鹿茸等药材。有农牧机械、乳品、电力工业。公路通西宁市及玉树藏族自治州。名胜古迹有拉加寺、阿尼玛卿峰、白云寺、黄河源头纪念碑牛头碑等。

古籍介绍

一: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古籍文化、编纂古籍目录的良好传统。从西汉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图书目录《七略》开始,几乎各个朝代都有目录版本存世,其中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被称之为书目最大成果。但也有过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有效保护,使民族古籍资源长期陷于被埋没的境地,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大缺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古籍工作,重视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出版等保护抢救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更加关注民族古籍工作。1996年,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同志关于“整理出版古籍,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指示精神,提出了集中力量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总体规划。此后,国家民委下发114号文件,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我省响应文件精神全面铺开古籍编目工作,我州成立了古籍编目工作专门领导小组和编辑委员会,由州古籍办负责统筹组织各县语办并动员社会力量,较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古籍编目工作。利用两年时间,我们积极组织人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深入全州50个乡镇、60余座寺院,在7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了较全面的普查、搜集各种古籍文献、资料以及民间口碑古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整理、撰写、翻译、审定等各阶段的工作,已拿出果洛古籍词条5000余条,总字数达万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青海卷〉果洛部分》初稿,并交付省古籍办进行审核验收。我们相信通过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有关专家的审定,该书内容将趋于完善,并作为正式出版物,在不久的将来与广大读者见面。
二:果洛古籍源远流长、分布面广、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医学、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宗教以及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既有书籍类、文献类和铭刻类,也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讲唱类,几乎涵盖了藏族传统文化各个领域。通过实际工作,我们发现果洛地区古籍资源丰富,民间文化底蕴丰厚,人民富有非凡的创造力和智慧力,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在历史上造就出了不少伟人巨匠,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佳作。就是今天,我们还能搜集到不少古籍文献资料,其中不乏孤本、善本和珍本,有些古籍专著,我们认为对整个藏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如多智丹尼所著《总持论》既简明扼要,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作者纵横印、藏大家之说,提出自己独到见解,被认为在藏族传统佛学理论中唯一有关总持理论方面的研究专著;商卓特?先巴桑热所著《时轮历算法心要》自古被视为诸多藏文历算学名著中的精品,至今仍作为公认的历算学教科书;宋热大师所著《藏传佛教新旧教派观点一致说》也是在藏区探究教派观点合一说方面的唯一论著,对社会稳定、各教派和睦相处,至今具有积极意义;吉龙兄弟所著《果洛宗谱》着重记载了古代藏族六大氏族的繁衍、分布情况,是一部珍贵的史学资料。另外德合拉诺布的藏医学论著、卫萨堪卓自传、十世噶玛巴自传等均为难得的古籍资料,在医学、文学、史料等领域有较高的价值。为了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抢救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实施好《果洛州藏语文工作条例》精神。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集中一切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挖掘、抢救果洛地方古籍方面的工作。同时做出了规模较宏大的古籍丛书出版规划,并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已完成了《宋热活佛选集》、《查格龙选集》、《卫达?江智选集》等部分选集和大型古籍丛书《果洛古籍丛书》20集的整理、审搞、校对和出版工作。此《丛书》内容丰富,装帧考究,设计精美,可读性强,达到了目前国内藏文图书出版之前端水准,受到了国内图书出版发行系统的推崇和青睐,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丛书》于2006年荣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图书奖最佳图书奖和优秀编辑奖。丛书的问世,对自治州的文化建设和宣传果洛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果洛人性格豪放、感情丰富,富有想象力,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至今传颂、继承和保存着藏族古老的民间文化及周边地区民间口碑文化,可以说这里是一个藏族民间文化的宝库。首先,由于在历史上较长时间内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里仍能找到些古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踪迹。如藏族远古时代的民间故事《麻雀的故事》和《麻桑的故事》等,只有在史书上常常提到,却找不到故事本身及其原形,但不久前在果洛地区发现同名民间故事。据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其基本情节而言很有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那个古老故事。其次,果洛人在历史上与其他藏区一样能歌善舞、能言巧辩的同时特别看重传统男子九技的修炼,男子在英勇善骑、武艺胜敌的基础上,要求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其具体要求是:说理通达;雄辩取胜;幽默风趣。在这种教育下形成了较特殊的地域性文化氛围,可以说在这里人人都能言善辩,词汇丰富,语言形象生动,言辞富有诗意。因此在果洛地区除了有丰富的民间故事、歌谣等外,修辞谚语非常丰富且生动形象,表现力极强。另外还有不少童谣、马说、剑说、骰点说等濒临失传的民间说唱言辞。再则,果洛被称为格萨尔故乡,自然不乏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和说唱故事,现已成为公认的艺人最多、版本最集中、说唱形式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多次普查搜集中也发现了大量的以格萨尔英雄史诗为题材的民间说唱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结构宏伟,显示出了果洛丰厚的史诗文化底蕴,不愧为英雄史诗生长的地方。除了以上所述,这里还有很多有关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生产生活、风物习俗等方面的传说以及山水颂、祭祀歌等,充分证明了这里是一个取之不尽、异彩纷呈的古籍文化宝库,要做到彻底的搜集、抢救和保护,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
三:古籍,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与传播文明的过程中发挥了经世致用、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首先,民族古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地方古籍在微观层面上是对民族和地方历史和社会文化形成发展过程的客观描述,在宏观层面上又是一个真实反映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古籍,不仅为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优秀的民族古籍本身及所蕴含的内容往往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其文化价值是不可估计的。其次,古籍文化成果,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真实的资料。古籍资料内容广博,涉及领域众多,往往以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历史变革、事件背景、文化现象、人物活动情况等各种现象,时空跨度大、信息量多,时常能为社会、自然科学研究提供较详实、可信的依据。同时,古籍文献是一个民族或在特定同一环境中的人群对待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个综合认识的映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方法。由于所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不同,观察客观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个原因,民族古籍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对客观世界做了大量而广泛的记载和阐述。从人类认识发展史的高度考量,我们可以参考、借助各种民族古籍所提供的信息和各民族先辈们以不同思维活动的方式所理解、诠释和总结的认识成果,进一步提高、完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和人类知识结构。今天我们所收集、编目、出版的果洛古籍,除了具有上述民族古籍的共性特点和价值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一是果洛在历史上地处多康文化交接处,包括古籍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都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它既有以语言(方言)为主的安多文化基础,又有以民俗为主的康巴文化特色,更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本地特点。故果洛古籍,对探索藏区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地方文化圈现象可提供有益资料;二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如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等各大教派长期以来在此处穿插、汇合,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的格局。故出现了《藏传佛教各教派观点一致说》等具有高价值的古籍作品,这些将对研究教派的渊源关系、教义异同以及各教派、各文化流派在藏区的分合相处情况等具有参考意义;三是果洛是藏区史诗文化的主要产生地之一。故果洛古籍对研究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的产生、发展及传播形式,研究藏族史诗文化现象,乃至研究多康地方志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古籍,不仅属于创造它的民族,不仅属于中华民族,它更属于全人类!我们相信果洛古籍将以自己的特色和风采,赢得世人的瞩目,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自然条件

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气候,具有显著的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州地势高峻,易受北方和西北方的寒流影响,日照时间长,降雨(雪)量较多,蒸发量大,多阵性大风。年均气温零下4℃,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为400─760毫米,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之说。果洛因受地形地势影响,相对形成3个降水地区。东南较湿润的班玛、久治等地年平均降水量为655.8─759.8毫米,年降水日数达175天左右;其中久治县为青海省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夏秋之际,几乎终日阴雨连绵,天不放晴。国家近年来所实施的黄河源头人工增雨重大项目就在久治县城驻地智青松多设有增雨点。西北部的中心站、玛多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306毫米,年降水日数在120天左右。中部大武、吉迈、甘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74─540.9毫米,年降水日数118─162天。由于海拔高,大气含量只占内地的60%左右,一年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和雪雹天气;夏季短促温凉,乍暖还寒,多雨并伴有雪雹,自然条件极为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