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李镇地图
庙李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中心
庙李镇党群服务中心丝竹欢畅,掌声阵阵,辖区内近200位居民在欣赏精彩的戏曲表演。一位老人高兴地说:“家住庙李,我们有福啊!”2006年10月22日,庙李镇成立全省首家党群服务中心。两个多月来,这里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辖区党群的心吸引过来、凝聚起来。服务中心人气旺:进入党群服务中心,迎面就是红色展厅,庙李镇的党员、群众在这里重温党的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从一楼到三楼,藏书5000册的图书馆、多媒体培训中心等多个服务场所免费向党员和群众开放;从周一至周五,放电影、搞培训,文化活动天天不重样。不久前,中心专门为100多名外来建筑工人放映电影。家住庙李镇阳光嘉苑小区的吴先生说:“什么是执政为民,什么是和谐社会,我们在这里体验到了!”,寓“管理”于“服务”,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庙李镇廿铺村村民陈欣英家里负债累累。党群服务中心帮助陈欣英家申请了农村低保,又通过“爱心桥”给予了他们现金救助。为解决辖区党员和居民群众遇到的生产生活难题,镇里将民政所、司法所、计生办、企业办和社保办等部门的职能延伸到了党群服务中心。
帮助困难群众:民政所在中心设立爱心桥,两个月来,动员组织和社会力量救助辖区困难党员、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83人,为困难群众发放了价值1万元的爱心医疗卡。企业和社保办把就业再就业服务前移,定期提供辖区内各企业用工信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已帮助81人实现再就业。在庙李镇陈砦花卉市场经商的浙江籍退伍军人顾小马说:“党群服务中心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变成了亲情服务,让我们流动党员愿意常常回‘家’,更自觉地为党添光彩。
都市型农业
庙李镇紧邻郑州市区北部,全镇1.5万人口,人均耕地仅0.5亩。过去,该镇农民几乎全靠种植小麦为生,到90年代初人均年收入仅千元左右。近年来,庙李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以花卉、蔬菜种植为支撑的都市型农业经济,单纯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口比重已下降到30%。200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3年来年均递增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5元。庙李镇紧紧抓住郑州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一机遇,以服务辖区单位为重点,积极建设科技市场、花卉市场、建材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市场数量由1998年的8个增加到2001年的13个。同时,培植科技信息网络、房地产开发、中介服务三大新兴产业,推动全镇经济朝区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更多的农户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事交通运输、通讯、餐饮、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目前,位于市区环道以内的3个行政村已无人涉足农业生产。庙李镇以陈砦高效农业示范园、珍奇植物园等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动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发展。目前,全镇基本形成了蔬菜、花卉、养殖三大主导农业产业,粮经比例由1997年7∶3发展到现在的2∶8,全镇及周边2000多户农民从事花卉生产,有的农户年收入可达3万到4万元。以金苑面业、金水食品有限公司为骨干的农副产品流通加工贸易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镇各类企业达3479家,到2001年底全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6亿元,为城郊地区的群众增加了就业机会。跨越式发展
综述:文明的力度穿透历史,古老文明在今日依然绽放光芒,又值一年春色好,位于郑州市北郊的庙李镇一派繁忙景象。一条条平坦笔直的水泥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曲曲热情的赞歌,播种的季节,我们聆听着和谐村庄的脚步,迎来了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春天,他们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加强村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为群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修道路,整村容,调整产业结构,大搞特色产业,使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更加春意盎然、富有生机。民生工程: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保持了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但是,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土地资源的个体分割使其能量的发挥受到限制,以张建坤为首的新一届张家村“两委”经过反复研究,通过一年多的村社区建设实践,破解了这一问题。他们大力开展社区建设,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租房业,“大手笔”做好规划,让村民们盖起了小洋楼,使“租赁房”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如今,整个村中已经改造了75%,已有400多户建成新房,还有15~20%的群众在积极按村的计划进行申请,村规划面貌已初见成效。这样,不仅有效地整合了农村各种资源和力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社区内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的互通整合,把优势整合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一座座布局合理、规划统一的六层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3万多流动人口解决了住房问题。为更好地推动租房业的发展,镇里专门为公交公司开辟两块空地,作为公交车的停车区,吸引来了41、209、98等线路的公交,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给外来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村民们的口袋也鼓了起来,每户每年仅租金收入就达4万多元。
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不断提高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为建设和谐经济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张家村一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维护稳定工作网络,及时准确掌握县域内的各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外来流动人口增多的现状,制订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基层治安防范工作体系,做好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工作,镇里计划投资300万元,对全镇安装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先在主要干道上、繁华路口安装,二期工程计划每户都装上电脑联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