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张掖市地图 >
民乐县地图
民乐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民乐资源丰富。县境内有耕地92万亩,草地78万亩,林地110万亩,尚未开发的荒地50万亩。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资源较为丰富,环境污染少,是培育天然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盛产“中华老字号”产品紫皮大蒜和“中国一代梨王”民乐苹果梨。发源于祁连山的雪水,汇集成大小河流13条,年径流量达4.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6.1万千瓦。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铬、金、铜、石灰石等几十种,其中煤总储量约2.6亿吨,铁总储量约1500万吨,石灰石和煤炭资源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历史沿革

境内东灰山、西灰山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证明:东、西灰山所处的年代,应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属早于青铜器的砷铜时期,具体年代为公元前近5000年。东灰山人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和畜牧,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小麦、大麦、黑麦、高梁、栗(谷子)和稷(糜子)等五种农作物遗存,在同一遗址中发现,在全国还是第一次,世界上也属罕见,意义十分重大。东灰山人主要生活在夏代,到商代随着六坝滩逐渐断水变为荒漠,大部东迁陇东环江流域(今庆阳地区),少部分迁至山丹四坝滩,到西周、东周、战国时,史书已明确记为虞氏、禺知,即月氏了。在秦始皇病死前后,月氏最强,它攻灭乌孙,统一了河西,东部即以今永固城为月氏城,西部以今临泽昭武为国都,建立了河西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着东起凉州西至沙洲(今敦煌)绵延2000公里的广大地域。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月氏人受匈奴冒顿单于的第一次打击而西迁,史称大月氏,少数留居祁连山未西迁移者史称小月氏。后又连遭二次打击,被迫进行了三次大迁徙,匈奴乘势占领了河西。从此,东起番和(今永昌县)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南界祁连,北连居延,都成为匈奴右贤王属下的浑邪王的分地,其最初的驻牧地即史家称之为单于城的永固城,浑邪王统治张掖前后80余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夏,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奔袭浑邪王,战果辉煌。浑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四万余人归汉,使整个河西空无匈奴。于是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张掖郡,境内始置氐池县,属张掖郡所辖10县之一。西汉初始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氐池为否武。王莽失败后,淮阳王刘玄即位,张掖属国都尉窦融掌管河西,今民乐境内仍置氐地县。东汉设氐池县。三国时境内属魏国,到西晋一直设氐池县。东晋十六国时的前凉,境内首置三郡四县:张掖郡辖氐池县,祁连郡辖祁连县、汉阳县,临松郡辖临松县。跨越前秦、后凉,建制不变。北凉时仍置三郡四县,除金山郡领氐池县外,余同前凉。北魏时设汉阳县,设临松郡辖安平县、和平县。西魏时单设临松郡,辖安平县、和平县。北周设金山县,属张掖郡。隋大业初,撤金山县入删(山)丹县,唐不变,其后和五代十国时,境内随张掖先后建立的沙陀、吐蕃、张仪潮政权和甘州回鹘等政权而变更隶属关系。北宋政权未及张掖。公元1028年,西夏李元昊夺取甘州,称帝后,境内属治所甘州的镇夷郡、宣化府。西夏统治张掖长达199年。1226年成吉思汗攻陷甘州,县境归元,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为甘州,境内属甘州路。明代,甘州置甘肃镇和陕西都指挥使司的派出机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今民乐县境属分巡西宁道的甘州前后左中右5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甘州府,曾置东乐厅。乾隆八年(1743年)迁张掖县丞驻东乐堡,置东乐分县,又称东乐县丞,隶甘州府。辖一驿十四堡。民国2年(1913年)东乐县丞升格为东乐县,属甘凉道,民国18年(1929年)迁县址于洪水城,12月19日更名民乐县,取“人民安居乐业”之意。童子坝、大小堵麻河流域的村堡都划归民乐县管辖,是为民乐县历史上县域面积最大的时期。民国16年起属更名的甘凉行政区,民国29年(1940年)又属更名的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9月17日民乐县解放,到1958年底,先后隶属陕甘宁边区张掖分区、甘肃省行政公署张掖分区、武威专区、张掖专区,1958年12月--1961年12月,民乐与山丹县合并,1962年1月1日,恢复民乐县建制,先后隶属张掖专区、张掖区。000年,民乐县辖1个镇、13个乡:城关镇、南丰乡、永固乡、洪水乡、民联乡、三堡乡、六坝乡、北部滩乡、顺化乡、丰乐乡、新天乡、李寨乡、南古乡、杨坊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01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13683、南丰乡20379、永固乡17051、洪水乡35619、民联乡21216、三堡乡16080、六坝乡16987、北部滩乡6333、顺化乡16260、丰乐乡15141、新天乡13428、李寨乡12197、南古乡14970、杨坊乡10852。2001年7月张掖撤地建市,民乐县属张掖市管辖。2004年11月24日,民乐县人民政府(民政发[2004]120号)批复: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张政发[2004]79号),撤销北部滩乡,并入六坝镇。两乡镇合并后称六坝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六南村,总面积193平方千米,辖22个村委会,207个村民小组,5454户、231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12人。(此外,李寨乡并入新天镇,杨坊乡并入南古镇。),2005年4月7日,民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六坝镇、新天镇、南古镇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民政发[2005]35号):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张政发[2004]79号)精神,我县撤销北部滩乡,并入六坝镇;撤销李寨乡,并入新天镇;撤销杨坊乡,并入南古镇。至目前,六坝、新天、南古三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三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本站摘取部分内容):北部滩乡并入六坝镇,乡镇合并后称六坝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六南村,总面积193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208个村民小组,5454户、231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12人。李寨乡并入新天镇,两乡镇合并后称新天镇,镇政府驻地设在韩营村,总面积253.5平方千米,辖30个村委会,159个村民小组,6745户、268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8人。杨坊乡并入南古镇,两乡镇合并后称南古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城东村,总面积230.64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154个村民小组,6713户、258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人。

行政区划

全县辖6个镇、4个乡:洪水镇、六坝镇、新天镇、南古镇、永固镇、三堡镇、南丰乡、民联乡、顺化乡、丰乐乡。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3.08万,有汉、藏、回、壮、土、蒙、白、满、裕固、维吾尔等10个民族。县人民政府住所地洪水镇,邮政编码:734500,电话区号:0936。

民俗风情

欢天喜地的社火:张掖的社火,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花样别致。其地方色彩浓厚,民族特点鲜明。社火一般由各乡村、街道和民间团体进行组织活动。每年腊月即开始排练,正月初三正式演出,正月十五进入高潮。此时,城乡各地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社火队走街串巷,一场连一场地表演,观者如潮,热闹非常。张掖的社火种类有秧羔子、舞狮、耍龙灯、旱船、高跷、铁芯子、地蹦子,还有八仙子、霸王鞭、倒羊角等。近年来,陇东到张掖的移民又将太平鼓、安塞腰鼓、老年秧歌带进了张掖,使张掖社火更加繁华、热闹,场面更加宏伟,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秧羔子是张掖社火的核心和主体,每个社火队必有秧羔子。秧羔子是一种以打击乐伴奏的跑跳集体舞。领舞者为指挥,此角色——般由善于言辞又灵活多变者扮演。在舞蹈进行的间歇时,由他插一段类似戏剧噱头的“杂话”,俗称“卖膏药”,因此,又叫他“膏药匠”。在跳完一个系列的套路后,“膏药匠”还要针对不同的场合韵白一段颂词。如“这里是个好地方,新盖的瓦房真漂亮,人丁兴旺财源广,一年丰收万担粮”。秧羔子舞队共16人,分为4排,每排4人。第一排叫“四鼓子”;第二排是女角,叫“四个花丫头”;第三排武将打扮,叫“四棒槌”;第四排两男两女,大都由十几岁的童男童女扮演。因是以跳为主,所以也叫“跳秧羔子”。跳舞时,除乐队用打击乐伴奏外,舞者也各敲手中的乐器。秧羔子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但套路繁多,共有72种,如单摆尾、双摆尾、单万字、双万字、照三星、钻四门、五盏灯、太极图、蛇脱皮、金钱吊葫芦、拜观音、倒栽葱、扎墙子、半边城、单辫子、双辫子等。倒羊角、膏药灯与秧羔子大同小异,基本一样,实质上是秧羔子的不同流派。太平鼓是社火队又一大支柱。鼓槌上彩绸飘舞,舞者身姿整齐划一,鼓声震天,场面宏大,深受群众喜爱。秧羔子、太平鼓称为大场子。大场子跳罢是小场子。小场子有舞狮、耍龙灯、旱船、高跷、竹马、表演唱等种类和节目。几百年来,群众看惯了这些节目,渴望有新内容、新形式的社火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神文化需求,社火改革虽搞了几十年,但始终未有突破性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社火改革的强烈要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给传统社火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2003年第一届新社火调演和2004年第二届新社火调演,它的新面貌已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突破。把“迪斯科”、“健美操”、“太极拳”、“太极扇”、“威风锣鼓”、“群口快板”等移植了进来,节奏明快,制作精美,化妆入时,场面宏大,使古老的社火有了新时代的风采。在编排上,打破了过去龙狮各舞、秧羔子独跳、高跷单演、旱船独跑的格局,使社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把传统美和现代美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使社火这一民间艺术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喜爱。
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华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秦腔声腔,秦腔音乐特色鲜明,风格朴实豪放,情绪强烈,以情动人。调式很特殊,有欢音(又称“花音”、“硬音”)和“苦音”(又称“哭音”、“软音”)两种。欢音调式以七声或五声的徵调式为多;苦音调式是七音音阶,虽也叫徵调式,但具有羽调式的色彩。花音调式比较明朗、昂扬,善于表现喜悦、清新的感情;苦音调式比较深沉、柔和,善于表现细致、内在的感情。秦腔唱腔板式齐全,常用的有:慢板(4/4)长于抒情;二六板(2/4),兼具叙事与抒情;带板(1/4或紧拉慢唱的),多用于紧张、激越的感情;垫板(自由节拍),吟咏性唱腔,用于哭腔等六种。每种还可有快、慢之分。秦腔唱腔旋律的起伏较大,跳进较多,常有四、无毒的跳进,七度以上直接的大条也常可见。唱法有“本音”(用真嗓唱)和“二音”(用假嗓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唱)两种。大多以“本音”为主,而在句末托腔上用“二音”,将旋律翻高八度,非常动人。
超龙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169年在甘肃武威发现的一个东汉古墓里,出土了一批马湘阵。马越花雀这个造型作为头马出现在马桶阵的前方,气势磅斓而辉煌。但当时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百到1976年郭莫若领着柬埔寨的客人参观丝绸之路时,才把它引入北京并被专家鉴定为很有价值的文物。马超龙雀这个造型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力学原理和平衡学原理在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与体现,所以它极具观赏性和收藏性。1989年马超龙雀被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飞马狂奔表现了很好的力度和平衡度,它喻意着大无畏的精神和超前的意识。
笔筒:我们把敦煌壁画中最美的画面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在笔筒上,例如反弹琵琶这个造型是敦煌里最美的舞姿。舞姿生动而有表现力。(参照敦煌作品介绍)用途;1A花插B笔插C装饰,2以浮雕的形式再现了敦煌壁画,更显出了西北地区粗护的风格。3包装盒以汉简为图案。
邮册:如果您去过敦煌,您~定会被古朴粗扩,浑厚肃穆的鲢力所感染,您会遗憾不能将它带走。我们的敦煌邮册可以弥补您的这个遗憾。它收藏了敦煌最经典的壁画和各时期发行的关于敦煌的邮票,其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介绍要点:由于限量发行,有升值的意义。
鼻烟壶:以内画的形式将敦煌的壁画生动的表现出来并配以精美的丝绸小袋和包装盒,美观大方,授于携带。
铜版画:以现代技术把敦煌最美的舞姿展现在铜版上,这些舞姿都源于敦煌壁画的经典的画面。例如反弹琵琶、中唐使乐大、中后飞天等,把这些优美的舞姿展现在铜版上,无异是一块敦煌壁画的再现。介绍要点:*江泽民曾在出访时把他作为礼品送给西欧客人。*可根据要求打上单位的名称。
软木画:民乐工艺品常见的有剪纸、竹编、草编等,最受游人喜爱的还是软木画。软木画选料精细,要求木质细腻,富有弹性,颜色白黄,没有杂色,厚度在2厘米以上,且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雕刻成画要经十八道工序。民乐软木画始创于九十年代,以花鸟、山水、草木为主,己形成系列生产规模,从整体画面来看,黑白相间,虚实映衬,线条疏密、粗细适度,苍劲古朴,饶有韵味,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工艺品。
刺绣:中国刺绣驰名世界,而民乐刺绣以秀丽文雅、色彩明快、针法严谨而著称。千百年来刺绣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相关,刺绣大军主体是农家妇女。一般农家女子从十二,三岁梦开始刺绣,等到十七八岁时,已是飞针走线,娴熟自如,巧手织出锦绣图案,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素材,不管是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还是楼台亭树、人物故事都做为自己的取材范围,绣出如“天女散花”、“孔雀开屏”、“喜鹊登枝”、“鸳鸯戏水”、“荷花出水”、“石榴吐红”等图案。在刺绣针法上,有平绣、锁边、圈金等工序,通过一系列工序,刺绣出众多”的生活装饰品,品种有服装、坐垫、鞋面、袜底、枕顶、肚兜、耳枕、花包、烟袋、针扎、布玩具、桌围等。民乐刺绣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沉而不浊,艳而不俗,不仅刺花绣水,而且还要刺字绣诗,给人们质朴古拙之感,采用民间表达吉祥、富贵的颂语,利用谐音组合而成,含有深刻寓意。家有一件手工未惭精品,定能使居室增辉,得至客人的赞叹。1999年,县文化馆组织全县13个乡镇,收集到民间刺绣品达3000余件,先后在县文化中心和六坝乡展出,展出获得巨大成功,其盛况在省广播电视台播出后,好评如潮,这为我县民间绣品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基本建设

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为目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亿元,增长21%。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和西荣、北苑2个住宅小区规划,食品上段、北环路等5条、1.3公里道路的拓改工程。完成水厂2000吨扩建工程,新架设5条、1.55公里的供配水管道,排水管网3处、1.18公里。加快民乐公园前期征地工作,征用土地14.7亩。栽植风景树1000多株,种植草坪2700平方米。新建环卫设施5处。新建和续建安居工程38幢,已竣工24幢,有579户居民搬入新居;重点建设的北苑住宅小区初具规模,建成集中供暖点1处,安装6吨锅炉1台,铺设供热管道1690米。完成了邮电、水电、滨河、银河等7户13台锅炉的干改湿任务。建成了糖酒公司再就业商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农田水利工程89项,其中改建配套各级渠道58项、10搜公里。新平条田2.8万亩,其中开发区垦荒2000亩,最近几年来,政府不仅在市区内加大力度新建交通,还在努力加建公交和农村公路灯具处设施,现在由兰州通往青海的铁路正在筹建中,即将圆了人民县内通火车的梦。

城市建设

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拓宽改造东西大街、南北大街等街道11条12公里,新建市场路、西环路、文化街等街道6条5公里。建成了占地面积8公顷、日处理垃圾2万吨的垃圾填埋场1处。建成解放路、市场路、张青路、东西大街4个商贸小区,文化街、东圃路、县府街3个文化小区,东圃、北苑、南街、北街4个集中供热点;民乐公园免费向游人开放;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县城中心广场和世纪嘉园住宅小区一期工程。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县有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院)1所、高中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176所,幼儿园7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98.1%。高考录取人数连续10年居全市第一。建成了县文化中心大楼1处,“三馆一院一店”齐备,乡村、厂矿、学校文化站、图书室达188个,社会办文化正在兴起。有县级医疗机构7个、乡卫生院13所、村诊所346个,从业人员898人,农村医疗网络日趋完善。21世纪前20年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以“廉洁、务实、高效、开放”的政府形象,“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热忱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民乐考察投资,与我们一道,共创民乐的美好未来。

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在东经100°22’59”~101°13’9”,北纬37°56’19”~38°48’17”之间。海拔1589~5027米。县境东与山丹、永昌二县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相连,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西和西北同张掖市甘州区毗邻。县城位于县境中部洪水河东岸,地理坐标东经100°49’,北纬38°27’。东北距山丹县城75公里。东距首都北京市直线距离1385公里。由张掖乘火车经西安、郑州、到北京2573公里;经包头到北京2360公里。东南距永昌县城175公里;距甘肃省会兰州市534公里,直线距离372公里。南距青海省祁连县城136公里;距门源县城165公里;距青海省会西宁市285公里,直线距离220公里。北距张掖市65公里。境内祁连山巍峨挺拔,终年积雪。洪水河、童子坝河、大堵麻河、海潮坝河、酥油口河5条主要河流纵贯南北,水草丰美,是古代游牧民族迁徙、驻牧之地。横贯县境沿祁连山北麓的旧大路,经大马营滩直通甘凉大道。扁都口是通往甘、青的咽喉,两山夹峙,群峰叠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有河西走廊南大门之称,是历代封建王朝设防的重地。现在,(西)宁张(掖)公路纵贯全境,北与甘新公路、兰新铁路相接,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