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地图
南岸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南岸区古属巴国,秦灭巴国置巴郡,辖江州县,今南岸区为江州县属地,江州县后改名垫江县,公元561年改名巴县。1929年重庆建市,拓展市区范围,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管理由巴县划入的南城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四坊。1935年2月,正式设立重庆第四区,下半年改为第六区。1929年6月,改第六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二十区。1941年从巴县划入崇文、大兴两乡,设重庆市第十一区。1944年7月,第十一区分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十八区。其时,重庆市长江南岸并设4个区。1950年6月,南岸4个区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五区、第六区。次年,郭家沱由江北县划入第六区,增建为乡。1952年10月,两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并由巴县划入文峰乡。1955年10月,第五区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郭家沱街道和峡口镇的郭家沱村划归江北区,巴县(今巴南区)的长生桥、迎龙、广阳三镇及九龙坡区花溪镇的二塘村划入南岸区。调整后,南岸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办事处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垭6个镇,以及从巴县(今巴南区)划入的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南坪万寿桥。1999年底,撤销玄坛庙街道,并入涂山镇,2000年按照新建制运行。2000年,南岸区辖7个街道、9个镇:南坪、龙门浩、海棠溪、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7个街道办事处;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92566人,其中:铜元局街道30907人、花园路街道68130人、南坪街道100692人、海棠溪街道67068人、龙门浩街道34112人、弹子石街道27675人、大佛段街道27574人、黄桷垭镇40184人、南坪镇36015人、涂山镇40517人、鸡冠石镇1381人、南山镇5957人、峡口镇17706人、长生桥镇39882人、迎龙镇20178人、广阳镇22153人。2001年,将原大佛段街道并入涂山镇。2001年底,南岸区辖6个街道、9个镇:南坪、龙门浩、海棠溪、弹子石、铜元局、花园路7个街道办事处;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2002年,南岸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铜元局、南坪、花园路、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9个镇(南坪、黄桷垭、南山、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69个居委会、69个村委会。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48.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99万人。2006年7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岸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6]152号)同意南岸区将现有的6个街道、9个镇调整为7个街道、7个镇。具体调整如下:(一)撤销南山镇、黄桷垭镇。(二)设立南山街道。管辖原南山镇、黄桷垭镇的行政区域,辖6个社区、9个村委会,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崇文路138号(原黄桷垭镇政府驻地)。(三)保留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等6个街道;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等7个镇。其行政区域和驻地不变。自然资源
矿产:煤矿,主要为焦煤、肥焦煤、肥气煤等炼焦用煤,分布于背斜两翼的文峰至鸡冠石、下浩至四公里一带。砂金,主要分布在峡口乡广阳坝周围的第四系冲积层内。铁矿分布在凉风垭、莲花背、鸡公嘴,主要为赤铁与褐铁矿。石灰石矿,为本区优势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可露采,主要分布在黄桷垭镇的文峰一带,南北绵延10多公里,石灰岩储量4.1亿吨,片碎石储量4.8亿吨。广阳镇明月山脉石灰岩储量也甚大。建筑河沙,分布于长江沿岸30余公里,全区有十几个大面积采沙点。石英砂岩、砖瓦原料石、建筑石料、地下热水、矿泉水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动植物:南岸区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品种达1632个。经济作物和观赏花卉资源占有突出优势,其中茶花、杜鹃、罗汉松、腊梅、樱花、桂花、海棠等享誉国内外,与苏铁、雪松、广玉兰、塔柏、兰花等构成观赏植物主体。水果主要有柑桔、葡萄、枇杷、樱桃、苹果等。马尾松林、黑松林、竹林、香樟林、灌木草丛、草坡等构成南山绿化植被的主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已日益减少,动物资源以家畜、家禽为主。
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溪流带来的过境水。多年平均过境水总量为年3447.5亿立方米,其中,一是长江过境水,二是三条小溪河,年拥水量4048万立方米,其余为区内其他地表径流水。地下水资源839.3万立方米,其中南泉背斜上的鸡冠石~~文峰一线最丰富,达516.8万立方米,是区内地下水开采的重点地区。地下矿泉水现有五个采点:鸡冠石、黄桷垭清水溪、涂山、黄山和长生桥,皆为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地下热水有采点三个:鸡冠石慈母山,单井日涌水量1000吨,水温40C°;南山街道(原南山镇)铜锣峡竹林沟,单井日涌水量4000吨,水温42C°;海棠溪海棠晓月小区,单井日涌水量2000吨,水温53C°,其为距主城区中心最近的天然热矿泉。
南岸经济社会发展公报
2007年,全区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发展协调,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综合: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是1996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2:58.6:39.1调整为2.2:60:3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2874元,突破3000美元。
二、农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7亿元,增长6.8%;林业产值0.1亿元,增长1.6%;牧业产值1.5亿元,增长35.8%;渔业产值0.5亿元,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区全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6.1亿元,增长25.4%,工业增加值80.6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1.4%,增长22.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00.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5.1%,增长32.6%。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5.8亿元,增长30.6%,其中二级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59.1亿元,增长30.3%;实现利润1.9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0.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8亿元,增长21.2%,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6.9亿元,增长14.4%,占投资总额的40.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2.87亿元,增长26.3%,占投资总额的59.6%。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增长8.5%,零售业69.5亿元,增长21.7%;住宿和餐饮业16.3亿元,增长14%。
六、对外经济: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915万美元(含经开南区,下同),比上年增长21.7%,其中:进口12619万美元,增长5.4%,出口21296万美元,增长33.4%。实际利用外资14796万美元,增长229.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区公路总里程达63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0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285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677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6%;完成货运量2329万吨,货物周转量13182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全区全年实现邮政业务量4174万元,比上年增长30%。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末南岸区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93部,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3部,移动电话144部。据南岸区旅游局及区旅游协会统计数字,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15家、门市部14家;星级宾馆12家;南岸区旅游协会与2010年5月28日正式成立。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6.6亿元,增长37.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36.2%,开发区财政收入3.98亿元,增长41.4%。财政支出30.5亿元,增长3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0.7亿元,增长18.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6.7亿元,增长5.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9亿元,增长2.2%。全年保费收入2.4亿元,增长45.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3亿元,增长7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普通高校4所,基础教育学校78所。基础教育中:完中9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校4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职业高中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继续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初中毕业生95%以上升入高中阶段学习,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小学在校生65809人,其中:小学32812人,普通中学28660人,职业高中4337人。科技事业继续发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2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得市区科技进步奖。连续4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区级科技三项费12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举办各类演(展、赛)活动148场(次)。电影周末进社区、农村、中小学放映3225场。在重庆市首届文化艺术节期间,组织实施了各类有影响的演展37场次。南岸区文化艺术中心全年成功举办了有影响的演(展)出80场(次),其中国内外精品剧目32场(次)。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共有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有60多个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顺利达标,实现了基本医疗网络的全覆盖。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59张;卫生技术人员36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l207人,注册护师、护士883人。体育事业有新成果。在重庆市第二届运动会中获金牌20枚、银牌17枚、铜牌18枚;在重庆市第三届农运会中获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4枚;在重庆市首届社区运动会中获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1枚,是主城九区中获金牌最多的区;在市级田径、武术、乒乓球、游泳比赛中共获金牌27枚、银牌22枚、铜牌2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根据户籍资料,2007年末全区总户数19.45万户,人口56.63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5.7万人,比上年增加1.17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4563人,出生率为8.1‰;死亡人口2487人,死亡率为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
地理气候
位置与幅员:南岸区位于东经106。3′14″—106。47′2″、北纬29。27′2″—29。37′2″之间,辖区西部、北部长江环绕,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全区面积265平方公里,陆地占90.33%,河流占9.67%。地貌: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向斜平行分布,有明月峡背斜、广福寺向斜、南泉背斜、铜锣峡背斜、纳溪沟——江北向斜、重庆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低山主要分布在南山街道(原南山镇、黄桷垭镇)、广阳两个街镇,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春天岭,海拔681.5米。
丘陵:
主要分布:在南坪、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7个镇及沿江7个街道,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广阳坝园艺场和铜元局等地面积为较大河流以长江为主,过境段长45公里,流经7个镇;另有流域面积大于80平方公里的河流2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及其以下的河流9条。
气候:南岸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河谷,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冰雪少,风小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8.5C°,无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雾日67.8天。
文化教育
教育:南岸区有10余所国家、部(省)级科研机构和5所大专院校(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教育管理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智力人才资源。旅游:南岸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绿色屏障"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区,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60多处。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保存完好;"一棵树"观景台成为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南山街道(黄桷垭)的"泉水鸡文化节"蜚声海内外;位于南山上的南山植物园和加勒比海水世界更是吸引大量游客;新建的滨江路和艺术群雕已成为重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1年5月28日,南岸区旅游协会正式成立,为区旅游事业发展创建了更好的平台。2011年5月30日,区政府办公室发布《2011年南岸区组团来区旅游奖励暂行办法》,鼓励为南岸区旅游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单位。
城市建设
交通:南岸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重庆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横跨区内,在建的弹广路、慈母山隧道、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规划筹建的鱼嘴长江大桥、郭家沱长江大桥、寸滩长江大桥和南山隧道、两江隧道。加上运营的重庆长江索道,将构成重庆市最具特色的现代立体交通网。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南岸区内在建轨道交通三号线(轻轨,预计2011年9月初开通),和轨道交通六号线(地铁,预计2012年开通)。另外规划有轨道交通四号线、轨道交通八号线和轨道交通环线等。建设:投资6亿元的南岸体育中心,这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区级体育中心。体育中心位于南滨路中段,由“一场两馆、一中心一广场”组成。具体为:可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3500人的体育馆、1500人的室内游泳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广场)等。预计年内开工,2005年建成体育馆和游泳馆,2006年全面完成体育场地及配套设施。其中体育馆和游泳馆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