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地图
南城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这是一方丰饶希望的热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的南城,石灰石、硫铁、瓷土、紫砂陶土等矿产储量多、品位高、开采价值大;水土肥沃,气候宜人的南城,自古为鱼米之乡。以鳜鱼为重点的水产业、以淮山为重点的蔬菜业和以南丰蜜桔为重点的果业大产业初具规模;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服装加工、建筑建材、竹木制品、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南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石灰石、硫铁、瓷土、紫砂陶土等矿产储量多、品位高、开采价值大;水利电力发达,境内建有全省大型水力发电厂——洪门水力发电厂,11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变电站,洪门、廖坊两座大型水库和全省首座高山无动力日供水4万吨的供水工程。
农业:南城水土肥沃、气候宜人,自古为鱼米之乡。以池蝶蚌和鳜鱼为主的水产业,以南丰蜜桔和麻姑仙枣为主的水果业,以生猪、蛋鸡和肉鸭为主畜禽业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南城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示范县、农村能源建设和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重点县,1995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吨粮田”县。这是一幅恢宏绚丽的画卷。围绕“全力主攻两区(工业园区、城区),推进三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三年确保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目标,南城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思路,大力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用如缘之笔描绘南城未来更加美好的蓝图;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南城建设成为人气旺盛的赣东商贸物流中心,富有特色的加工业制造基地,底蕴丰厚的文化名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城市。农业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6.38万吨,同比增长3.3%,连续六年增产;蔬菜播种面积9.1万亩,蔬菜总产量14.23万吨,增长7.2%。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24公顷,比上年增长35.0%。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4100万元,完成建设任务9.32万亩,获得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称号。全年肉类总产量2.25万吨,增长4.7%。生猪出栏24.6万头,增长2.7%。年末生猪存栏15.8万头,增长2.2%。全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增长2.1%。农业产业不断壮大。2009年,全县新增南丰蜜桔2.5万亩、达18.1万亩,新增麻姑仙枣2000亩、达1万亩,新增水产养殖8500亩、达10.5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占全市1/5强,总数达2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1个,总数达109个。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9万千瓦,增长15.1%,其中:农业排灌机械总动力4.65万千瓦,增长14.9%;农用运输车1449辆,增长21.0%;农村用电量达6360万千瓦时,下降3.0%。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徐坊、贯前、石溪等7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获得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4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居全市前列;总投资1.2亿元的11座渡改桥项目已有3座竣工,其余8座已全面开工建设。扶贫和移民开发成效明显,14个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完成了5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清六改”任务,改水、改厕、改路率达100%。“三绿化一处理”和“穿衣戴帽”工作有序开展,共植树7.23万株,对338个村点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了9个自然村的“穿衣戴帽”工程。
交通:
南城“踞八闽之咽喉,控百粤之襟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206、316国道、昌厦一级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和济广高速公路交汇贯穿,在建的向莆铁路穿境而过,规划中的阜鹰汕铁路及吉武铁路与向莆铁路在南城接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县有3460辆货运车常年奔走南北,形成物流大军。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南城已显示出独有的魅力,形成了冶金机械、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服装鞋帽、医药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支撑着工业经济的提速发展。
发展状况:2010年以来,南城县按照“做大总量,提质增效,进位赶超,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紧扣一条主线(项目建设),主攻两个重点(园区、城区),主抓三大特色产业(现代物流、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推进四大建设(党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建设)”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赶超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预计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8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财政收入6.402亿元,同比增长4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74.5亿元,同比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同比增长20.1%;出口创汇6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6591.55元,同比增长18.52%;新引进项目105个,总投资59.8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个。
县情简介
南城县,位于赣东中部,县域面积1698平方公里,辖8镇4乡150个村,总人口31万。这是一片神奇秀美的土地。千年古邑、历史悠久的南城,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迄今2208年,是江西省建县最早的18个古县之一。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明太祖朱元璋六世益端王朱佑槟曾就藩于南城,历史上称建昌府。文物名胜,流光溢彩的南城,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和风景名胜,著名的明代益王的墓葬群遗址,江西省现存最长的明代石拱桥万年桥,最完整的长达1500米的宋代古城墙等,素有“秀出东南、洞天福地”之美称的麻姑山,神话传说“麻姑献寿”、“沧海桑田”就缘出于此。还有风光秀丽的洪门水库、从姑山、毕姑山等与古老的万年桥、聚星塔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被国家旅游局辟为全国31条旅游热线之一。名优特产
南城县素称“鱼米之乡”,全县主要产粮食,盛产瘦肉型猪、活鲜鱼、五黑鸡、淮山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建立了连片淮山基地、以三元杂交瘦肉型猪为主的生猪基地、淡水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53.7亿元,工业产品主要有:水泥,饮料酒、建筑用砖、服装等产品。全县已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即水泥建材业,主要产品有水泥、釉面砖、机制砖等;食品饮料业,主要产品有白酒、黄酒、啤酒、米粉、饼干等;服装纺织业,主要产品有成衣、色织布、绣品等;机械铸造业,主要产品有空压机、精密铸件等;木竹制品业,主要产品有家具、保健竹制品、课桌板凳等;纸品包装业,主要有卫生纸、餐巾纸、纸箱包装等。麻姑酒:为江西传统名酒,以香气浓郁、味美甘甜、酒性柔和、醇度适中而名。此酒选用麻姑山优质糯米和泉水精心酿制,并采集麻姑山芜蓉峰特产首乌、灵芝等20余味中药材,陈年封缸三年以上而成。麻姑酒液呈琥珀色至棕红色,晶莹光亮,具有性温滋补、舒筋活血、清脑提神,驱风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近来又开发出“麻姑玉液”系列产品。
麻姑茶:产于山高磅瞒、云雾缭绕、瀑布飞流、森林郁闭、气温凉爽的旅游胜地---麻姑山。麻姑荼早在东汉年间就有“金炉伏火长烧药,宝鼎浮烟旋煮茶”的记载,后又有“麻姑云雾旗枪秀”的赞誉,因其历史渊远,又有“满被毛茸,青黄相间,酷似雀屏”的独特品质,故一直与麻姑山山齐名。1986年、1989年均荣获省农牧渔业厅优质名茶奖,1990年再次荣获省食品工业协会优胜奖,被誉为绿茶之珍品,1998年全县麻姑荼栽植面积达3735亩,产量22000公斤。
麻姑米:产于南城县麻姑山乡余家源村,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志1志》载:“麻姑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九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今山多系地种,麻姑米,亦鲜矣!".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1959年被选为参加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其色白如银,米粒椭圆似珍珠,故又称银珠米。饭松软,有胶质,具有特别香味,煮稀饭胶稠润滑;用其加工米粉,细微条直,洁白透明,韧滑香郁,风味独特。麻姑米因受特定环境条件以及品种种性的遗传所限,全县仅麻姑山1000亩栽种面积,每年5月上旬播种,5月末移栽,9月底至10月初成熟,亩产600斤,为了保存这一名贵地方品种,农业部门已拨出专款扶助,使该品种得以保存。(注:麻姑酒、麻姑茶、麻姑米合称“麻姑三宝”,早在几年前,麻姑三宝就已被人注册为商标。)
淮山:又名山药,为薯费科山药,属植物,我县清代乾隆年间就广为栽培,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淮山可药莱兼用,块根主要鲜食或加工人药。块根富含淀粉,并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和钙、锌、铁、碘、铜、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含皂贰、胆碱、尿囊素等药用成份,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滋补肝肾和止泻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泄泻、肺虚、痰嗽、久咳、肾虚遗精、小便频数等症。作蔬菜食用,嫩滑爽口,风味独特,为美味佳看。1998年全县淮山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为全国三大淮山生产基地之一
五黑珍鸡: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名优鸡种,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经1981年江西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筛选确定为地方名优鸡种,该产品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五黑”特征。此鸡黑色素含量高、氨基酸品全质优、脂肪量少、胆固醇超低、肉质细嫩鲜美,既是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又是治病强身的中医良方,可治慢性营养不良性水肿病、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妇科等病。1998年全县五黑珍鸡饲养量已达200万羽。五黑珍鸡种蛋、种苗远销内蒙、河南、贵州、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市场前景广阔。
赣东黑猪:俗名南城黑猪,繁育历史悠久,是江西省七大优良品种之一。具有耐粗饲、产仔率高、哺乳力强、瘦肉比例高等优点,是进行二元、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南城县畜牧良种场是江西省农业厅定点的省级赣东黑猪原种场。1998年,以赣东黑母猪为基础的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出栏32.9万头,远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倍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建昌帮”中药饮片:南城县是古时称建昌府,“建昌帮”是我国源于东晋、兴于宋元、成帮于明清的一个古药都,为全国13大药帮和中药炮制的主要流派之一,与樟树帮合称江西帮。明末清初,建昌府以医药为业,基本垄断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省,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至今仍有立业商药者,中外药界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说,是中医药宝库中一个有显著地方特色的药帮。五十年代“建昌府”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被编入《全国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加工炮制的工艺技术成熟,现有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人员50余人,其中中药师10人,中老药技工20人。现经整理的“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70余项,产品600多种,其中有30味64个品种获江西省科研成果奖。
同名南城县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为南城侯国,后为县,属东海郡,遗址在今山东平邑县南魏庄乡南武城。东汉属泰山郡。晋改南城县为南武城县,仍属泰山郡。刘宋改南武城县复名南城县,属泰山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南城县入武阳县。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有麻姑山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万年桥、潮音洞、仙都观和唐《麻姑山仙坛记》碑等。行政区划
南城县辖9个镇、3个乡:建昌镇、株良镇、上唐镇、里塔镇、洪门镇、沙洲镇、龙湖镇、新丰街镇、万坊镇、徐家乡、天井源乡、浔溪乡。共有21个居委会、150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建昌镇面积:124.3k㎡人口:88192人邮编:344700代码:361021100,辖建国路、体育路、拥护路、胜利路、解放路、交通路、生产路、城东路、跃进路、临江路、北门外路、凤凰路、城西路等13个居委会,新桥、光塔、黄家围、骆家坪、秋水园、姚家巷、庙前、义仓上、花楼下、邱坊、万年桥、五里庄、宋家排、尧家边、杨龙湾、麻源、麻姑山等17个村委会。株良镇面积:184.7k㎡人口:37409人邮编:344703代码:361021101,辖株良居委会,毛家坪、脊江、世厚、融坊、湖边、双湖、株良、杨梅、古竹、城上、宏富、尧村、路东、田南、泷油、云市、中云、吴家山、骆家塘、红米丘、江头塅、长安等22个村委会。上唐镇面积:184.5k㎡人口:28903人邮编:344706代码:361021102,辖上唐居委会,上唐、塘湾、东湖、棠下、姑余、坊头、包坊、李敖、上乌石、太平、余公头、源头、何家、下崔、上舍、德溪、黄家等17个村委会。里塔镇面积:156k㎡人口:18219人邮编:344705代码:361021103,辖里塔居委会,新街、里塔、厚源、谢坊、欧坊、渔良、都军、水南、廖坊、下湾、徐兰、昆塘等12个村委会。洪门镇面积:155.1k㎡人口:13782人邮编:344712代码:361021104,辖洪门居委会,徐田、庄上、曹源、红岭、沙坪、付前、渡口、大源等8个村委会。沙洲镇面积:95.3k㎡人口:14589人邮编:344708代码:361021105,辖沙洲居委会,沙洲、珀玕、余家墩、黄狮、水口、曾家、临坊、邓坊等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塘家。龙湖镇面积:270.5k㎡人口:20030人邮编:344713代码:361021106,辖龙湖居委会,龙湖、王坪、竺由、小竺、北源、凤洲、案科、五角口、严和、上兰、蔡坊、黄源、池源等13个村委会。新丰街镇面积:53.7k㎡人口:10915人邮编:344704代码:361021107,辖新丰街居委会,新丰、杨桥、田东、梅溪、汾水、林坊等6个村委会。万坊镇面积:168.9k㎡人口:26478人邮编:344702代码:361021108,辖万坊居委会,东港、徐家桥、鄱阳、西坑、双港、黎家边、大徐、游家巷、上湖、万坊、邓家边、钟家边、南坑、上岭等14个村委会。徐家乡面积:128.4k㎡人口:23261人邮编:344711代码:361021200,辖排头、刘湖、白洲、下弓、陈家、贺家、湖东、江家、严家、游家、圳上、五帝、厚坪等13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潭市桥。天井源乡面积:74.8k㎡人口:18533人邮编:344700代码:361021201,辖曾坊、周坊、南源、河垅、罗坊、蔡王殿、良湖、田螺石、尧坊、新建、港下园、曹坊、天井源等13个村委会。浔溪乡面积:101.4k㎡人口:7188人邮编:34711代码:361021203,辖石磺、墩头、浔溪、高岭、大竺、太坪、敖家湾等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墩上。历史事件
硝石战役: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先是9月28日,敌北路军第八纵队周浑元部(3个师兵力)侵占中央根据地的北面门户黎川。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李德等人,摒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前几次反“围剿”中克敌制胜的正确战略技术,而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堡垒对堡垒”、“阵地战”等一套错误打法,他们震于黎川失守而急于收复,于是严令东方军于10月上旬向赣东北回师就敌(此时东方军正入闽东征作战)。7日,东方军在洵口与敌遭遇,歼敌第6师之18旅。敌周浑元部受此打击后,龟缩于黎川县城固守待援。东方军奉军委命令继续西进,攻打南黎公路上的重镇硝石,意在截断周浑元纵队与南城之敌的联络,并乘胜收复黎川。渭水桥阻击战——南城战役:渭水桥位于徐家乡潭市桥偏东二公里。一九三二年红军在此阻击国民党驰援金溪许克祥部。是役《周恩来选集》中称之为“南城战役”。一九三二年十月底,红一方面军于东征途中突然由闽回师,十一月二日再度占领黎川,十七日克资溪,十九日攻克敌之军事要地金溪。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重占金溪、资溪,急令驻浒湾孙连仲之二十七师(五团兵力)和驻南城许克祥之二十四师,从西、南两路夹攻金溪;并令驻南丰李云杰之二十三师赴南城增援。红军取迎战姿势,令红一军团之三、四两军及第二十二军阻击西面之敌孙连仲部;令红三、五军团阻击南面之敌许克祥部。红三、五军团二十一日由金溪开至南城圳上一带,迅速占领了马鞍山,誓发山高地,钳制住金南公路沿线之敌。随即,敌浒师赶至,发现前面有红军阻击,仓徨抢占了游家、单家、郑家一带低丘陵与红军对峙。激战很快开始,红军以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和凭借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向敌军猛烈攻击,于二十二日将许师出溃。此时,敌李云杰二十三师的一个旅赶来增援,红军一部迅速向敌后迂回包抄;增援敌军发现后路被截断,惊慌失措,失去指挥,纷纷抱头向南城方向逃窜。同时,西路正与红军激战的孙连仲部获知南面许师失败。遂星夜逃回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