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羌镇地图
南张羌镇相关地区地图:
新思路带来新发展
在人们欢度新春佳节之时,温县南张羌镇的群众却在铸造厂、鞋厂忙着生产。他们告诉记者,企业生产能有好的转机,除了市场转暖等因素外,还与镇里制定的扶持引导政策有关。该镇党委书记郑开乐说,该镇按照“稳住铸造业,提升制鞋业,发展新产业”的新思路,在坚持抓好铸造业起稳回升和制鞋业上档升级的同时,以高、大、新项目为重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了全镇工业的平稳发展。南张羌镇鼓励企业抓住机遇,在危机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引导铸造企业抓住原料价格下跌的“机遇”,更新设备新上厂房,如凤凰公司新上数控机床2台;鼓励企业贷款,目前该镇5家铸造厂都有贷款,开始尝试负债经营的模式;引导凤凰铸业、温县铸造延伸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铸件附加值。目前,凤凰铸业公司新上了机床深加工项目,铸造厂基本完成了由黏土砂到树脂砂的工艺革新。南张羌镇按照“占领批发市场、巩固适用人群”的指导思想,着眼经济实用鞋产业的提升与扩张。一是大力提升庭院经济,探索出“庭院——小工厂——大工厂”的规模扩张之路,庭院变小工厂15家,新上吹气鞋机125台,新扩张四季生产的千层底布鞋厂2家。二是拉长产业链条。夏季主打产品组装鞋,冬季主打产品吹气二棉,通过产品更新换代,产业分工明显细化,新上复合布厂18家、绣花机100余台、提花机30余台、帮带机30余台,新上彩印厂2家、人造毛厂2家、物流公司1家,再加上已进驻该镇的模具维修、化工原料、缝纫机维修站等,全镇制鞋产业进一步拉长,与纸箱、鞋花、物流、运输形成了产业链。三是品牌意识、上档升级意识明显增强,东方二厂已生产聚氨酯鞋,东方、七星等厂已开始注册新的商标。求实创新的思路,再加上干部群众兢兢业业地工作,南张羌镇2009年硕果颇丰:该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1%;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2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2.5%。
出现“用工荒”
2006年,南张羌鞋业从衰败中再次崛起,发展速度惊人,由过去的10家鞋企发展到有规模鞋企30多家,制鞋作坊由十几家发展到500多家,全镇出现了7个制鞋专业村,去年该镇生产经济适用鞋1.3亿双,今年又上升到1.6亿双,产量占全县鞋业的2/3,占全国市场的1/5。南张羌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女工为主,从压膜到缝纫等工序,用工量很大,全镇有7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鞋业生产,因其产品质好价廉,连年产销两旺,不出家门产品便销售一空,使农民大幅增收,镇经济飞速发展,去年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7000元以上。南张羌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本镇农村已无工可招,本地人在企业中大都是管理人员,全镇招收外地农民工已达1.2万人,但仍然不能满足用工需求,目前缺口工人5000多人。在南张羌,一名女工在鞋企工作八小时,最低工资是1500元,一名缝纫工不用到厂上班,在家缝纫,每月可赚2500元以上。目前,南张羌鞋业用工已辐射周边20多个村、5个乡镇、4个县市。为吸引周边县市农民来南张羌打工,各个鞋企都购买了大轿车接送外地工人。现在,全镇鞋企接送外地工人上下班的大轿车已有50多辆,为招收工人,有的鞋企增加福利,有的提高工资,竞争很是激烈。12月9日,七星鞋厂经理周卫星告诉记者,因招不来工人,厂里的5条生产线只开动了3条,有两条生产线已闲置两年了。目前,全镇有18条直接生产线因招不来工人无法启动。南张羌镇党委书记郑开乐介绍,南张羌镇生产的经济适用鞋在市场上销售火爆,全镇有20多家鞋企要求扩大生产规模,有100多个制鞋作坊要求搬出庭院办厂,只因招工难放慢了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