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市镇地图
聂市镇相关地区地图:
古镇文化
茶商文化:1·曾经是“晋商万里茶路”起点:从同治年间起,有四家晋商在临湘聂市开办茶庄。从此,聂家市开始成为“晋商万里茶路”的南方起点。聂市人待晋商友好,平日总称“西客”;聂市商人到武汉进货,晋商的大商号往往开出支票,方便聂市商人;购茶旺季,晋商的资金一时难以周转,聂市茶商总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或缓收茶行的房屋租金,或以南货、百货、杂货为晋商抵付茶款,或筹措资金借给晋商,或与晋商联手收购茶叶,最后由晋商加工制作砖茶,共同撑起聂市砖茶的大旗。一些弃儒从商的聂市茶商还与晋商中的文人在共同的经营活动中结成了至交。秀才出身的聂市茶商姚子嘉与山西茶商康鉴三就是一例。民国21年出版的姚子嘉《毋身欺斋诗稿》,收录的《赠康鉴三》诗(诗题下有自注“山西人茶于聂”),便记录了他们的深厚友谊,诗云:青琴海上咏成连,借盖全交亦旧缘。大笔惯题湘水月,故乡遥望晋阳天。书编平准追前哲,荣入泮宫忆少年。侬亦弃儒求学贾,愿同伐木订联翩。
2·曾经是湘北经济最繁荣的小镇:茶业兴盛,乡间农民有事可做,活跃了城乡经济。旧时,聂市有一、二万亩茶园,人平一亩多,农民不愁没事做,也不愁没有收入。集镇附近“人多田少”的地方,一些有劳力但无田地的穷苦人,也有一条营生之路。10多家茶行,每家百十人,晋商只有5-6人,顶多7-8人,他们主要掌管收茶记码发款、成品押运出售,而大量的制茶工,依靠附近的农民。茶箱的搬运、装卸,茶叶的选拣,亦曾给社会上穷人带来生存的希望。聂市茶叶,在解放前主要靠水运而外销,即由聂市起运,经聂市河、黄盖湖、长江而达武汉。水上,有20多只木质小驳船穿梭于聂市、武汉之间,去时载茶叶或谷米,来时带工业品,船主为今高潮村河沿一带的何姓船民(农民)。集镇上,有三个装卸队,时称“骡脚班”,每队少则三四十人,多则百余人。
3·清朝,湖南聂市茶商发扬茶祖“崇德精神”:聂市茶商,乐善好施,修桥铺路争带头,扶贫济困不落后;同时,富有民族正气,不向外敌屈服投降,可谓茶祖“崇德精神”的精彩演绎。清光绪年间的“八百里洞庭湖”上,有个专门拯救海事、开办义渡的慈善机构——岳州救生局。聂市与洞庭湖虽毫无干系,聂市茶商却曾向岳州救生局捐赠大笔资金,这在清光绪年间编纂的《岳州救生局志》中有具体记述。在晚清、民国年间,聂市茶商还曾几度捐款从湖北蒲圻购置石料,将1公里长的聂市古街全部铺上蒲圻石块,并砌了下水道,人从街上走过,“天晴不沾灰,下雨不沾泥”;从武汉、天津等地购置钢板、钢梁建成了长80多米、宽6-7米、高10余米的聂市大铁桥。方志盛茶庄的第一代茶商方西甫,原本贫困不堪,靠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来度生计;后来有了铺面,开始做茶生意。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每逢年关节日,他都要伙计送钱送肉给穷苦人,深得人心。清光绪中叶,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有家茶行的山西老板姓瞿,在惊慌失措之际,忙把一口箱子寄存到方西甫家,对他说:“我带多了东西走不动。这箱子请你保管一下,我回山西老家避避。”方西甫看了一眼就代为收藏起来了。第二年,瞿老板回到聂市,已记不清当年寄存地,在方西甫家门前徜徉了几回不敢进屋询问。西甫见了,主动问门外那人:“你去年寄了一件东西在我家里,是不是来拿箱子的呀?”瞿老板激动不已。连说“是的,是的。谢谢您。”进屋后,西甫交还瞿老板。箱子完璧归赵,当面把箱子打开了。西甫一看,人都惊呆了,里面全是金条、银锭,瞿老板不胜感激。
4·抗日战争期间,聂市“三老”断然拒绝日军要求。:茶商每年在聂市出笼10万多两银子”。此种盛况,一直持续到3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期间,聂市沦陷7年之久,长期为日本侵略军占驻,茶业大衰,商业大败。抗日胜利,虽复兴有限,但仍有10多家茶行,60多家商号,殷实之户比比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聂市茶商更有高尚气节。1938年11月,临湘为日本侵略军所侵占,日本侵略者得知聂市茶商方汉生、姚子嘉、乡绅沈仲山均是临湘名士,人称聂市“三老”,即许诺“保障茶路畅通”“给以高官”,请其出面组织维持会,“三老”断然拒绝。收买未果,三人被捕押往长安监禁。不久,方汉生重病,保释回家,旋即去世。
聂市古街:聂市镇老街和聂市河是聂市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聂市河位于临湘市长安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临湘聂市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朔其得名,相传三国时期吴主孙权赴黄盖湖视察名将黄盖操练水兵时,附近官绅聚此接驾而得名为“接驾市”。“接驾”与“聂家”类似谐音,随着年代远久的演绎,“接驾市”就慢慢的被人称为“聂家市”。明弘治《岳州府志》、清康熙“临湘县志”,即列为“古市”。旧时“聂市八景”:金竹睛岚、高桥烟雨、双洲明月、陡石清泉、康公古渡、九如斜阳、茶歌晓唱、渔舟夜游基本如旧;石板街、石牌坊、河畔吊脚楼,遗韵尚存。1987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巴陵窃贱》,其古镇即取景于此。历来交通便捷,商业繁荣,有“小汉口”之称。姚文海住宅、杨裕兴商行等清代、民国年间的私宅、店铺,至今保存完好;面包、甜酒、碗糕、发耙等风味小吃,味道鲜美;抬故事、出天星、玩地花鼓、玩花灯是其民间乐事;民国初年修建的天主堂,主体尤存。
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1·位于湖南省临湘市中北部,地处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源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东抵羊楼司镇,西接云溪区,南与五里牌乡接壤,北与源潭镇为邻。
2·自然环境全境属丘陵地貌,地形南高北低,呈不规则长方形。境内山峦起伏,绿水潺浮,田园秀美,气候宜人。
3·区位优势,最江公路穿境而过,聂长公路连通长岭炼油厂。黄盖湖居于北侧,长安河纵贯全境,距京广铁路、武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仅10余公里。
4·资源优势,盛产水稻、茶叶、竹木、红薯、麻类、油料、中药材、水产品及多种水果。境内蕨、葛、野芹等绿色食品资源丰富。
5·基础设施,城镇功能配套齐全: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000吨;闭路电视可收看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镇内有高级中学(临湘三中)1所、初中1所、完全小学10所、幼儿园2所。农科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占地400平方米)、敬(托)老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