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县地图
尼玛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概况
尼玛县经济以牧业为主。仅南部零星种植青稞、油菜、无根,其余地区均为纯牧业区。主要饲养牦牛、山羊、绵羊等。手工业以加工卡垫和金银手饰品为主。那曲地区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2010年,那曲地区尼玛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369.62元。
历史沿革
尼玛,藏语意为“太阳”。原属纳仓部落。17世纪末归西藏噶厦管辖。1886年噶厦设申扎宗。1976年前现尼玛县所属地为申扎县管辖。1976年12月24日,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建立申扎县西五区办事处,为申扎县办事机构。1979年1月正式建立县级建制的文部办事处。1983年8月1日正式成立尼玛县,隶属那曲地区。注,《政区大典》:1977年析申扎县所辖6区、1公社,成立文部办事处、双湖办事处,那曲地区派出机构。1983年班戈县也划出部分地,合并成立尼玛县。
交通概况
尼玛县境内在1951年前无公路。目前全县乡乡均通公路,黑(那曲)阿(狮泉河)公路贯穿县境。?,境内主要干线公路:区道301线(安狮公路)由安多经尼玛县、洞措、改则、革吉至狮泉河镇,全长1338公里,其中洞措、改则、革吉至狮泉河镇的633公里为“国狮公路”的西段。1980年安狮公路建成通车;长期以来未投入资金进行整治改造,但四季能基本通车。该路段为砂石路面,等外公路。区道205线全线基本为自然路,能保持季节性通车,由那曲地区尼玛县至日喀则与那曲交界的桑桑镇,全长512公里,途径尼玛县、当若雍措湖、甲果乡、桑桑镇。全线平均海拔约4700米,多处于平原微丘区,地质状况十分复杂,公路大部分分布在唐古拉山脉下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岛状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是那曲地区与日喀则地区人员、物资输送的主要通道之一。旅游交通,色林错不远就是黑阿公路,说是公路也就是车轮轧出来的很宽的土路。沿此路往西半天可到尼玛县。从北面出尼玛县城1公里后往西折,再往南折,走半天可到达当惹雍错,象雄王国的遗址就在湖东岸,汽车可以开到湖东的一个小村子。从此往南徒步16公里可到遗址。
民俗文化
姓氏:典,而且是用鹰嘴蘸血写成。但这是一般人无法看到的。藏学是现今国际显学,而象雄学更是藏学中的一大热门。许多学者与其说对西藏感兴趣,还不如说是对象雄感兴趣。当惹雍错位于一深陷的湖盆底部,从陡直的湖盆边缘下到盆底,迎面的是与当惹雍错毗邻的小湖当穷错。我们的向导介绍说,此湖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而此时近中午,湖显草绿色。藏语里当穷错即小的当惹雍错之意。其实,当穷错与当惹雍错同在一个湖盆之内,湖水未枯降以前本是同一湖泊。湖左侧连绵不断、屏风般削立的褚红色山壁则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湖水一次次下跌的历史。被湖水冲刷而成的阶地如拥箍般一圈又是一圈,从湖洋山顶一直缠绕到湖滨。那曲文部地区据说有一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约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如今与著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错并存的象雄遗址存有无数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和观光。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难怪今天有许多人煞费苦心仍找不到有关象雄文化遗址的蛛丝马迹,这也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象雄是游牧民族。它不属于土地的文明"。象雄的都城据苯教传说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扎达土林中确实有不少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和岩画。在那曲尼玛县文部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穷宗附近的当惹雍错是苯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边今存一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本寺,相传为苯教最古老的寺庙,香火尤盛。象雄信奉苯教。史载苯教的缔造者辛绕是象雄第一代王。穷宗地方达果山脉中段以西处,规模可观的遗址群背依达果雪山,西临当惹雍错,地势雄奇,富有王国都城之气势。遗址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似一扼险而踞的大石堡山寨。由于临近大湖,遗址附近草场小气候特征明显,降水量多,牧草丰美,盛产优质的克什米尔小山羊,在这里时可发现藏北牧人的围帐。穷宗距文部村约20公里,可由尼玛驱车到达。上述两地是否象雄之都尚需考证,但它们有一共同点,那就是都曾处于象雄强势范围之内。
地方特产
金银器,金银器是西藏传统的工艺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金银器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装饰品,如镯子、戒指、项链、头饰、胸饰、刀鞘及鼻烟壶上的装饰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酒壶、酒杯、勺、筷、碗、盘等。有的以纯金、银制作,有的以金、银镶嵌、包裹。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在金银器上做出各种图案,玲珑剔透,精致细腻,龙凤虎狮,维妙维肖。
教育医疗
全县共有17所学校,其中小学15所,初中1所,幼儿园1所,小学在校生293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6%,初中在校生1464人,入学率达到96%。初级职业学校在校生180人,幼儿园入园孩子50人,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县教师人数达到284人,其中,中学教师107人,小学教师159人,职校教师6人,幼儿园教师12人,顺利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全县有医院16所,其中14个乡级卫生院,医务人员163人(其中乡级医生49人,村医务人员92人),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乡(镇)覆盖率达100%,优生优育、防疫接种工作有序进行,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卫生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牧区医疗乡村覆盖率为100%,农牧民参合率预计为99%,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