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省电子地图 >
盘锦市地图
盘锦市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隶属辽宁省。辖2个区、2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2005年,区、县共辖19个镇、10个乡(含1个民族自治乡)、27个街道办事处。各镇、乡共辖村民委员会308个;各街道办事处共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78个。
双台子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即东风、胜利、辽河、红旗、建设、石油、化工、双盛、铁东;共有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
兴隆台区辖18个街道办事处,即:振兴、兴隆、渤海、新工、于楼、高升、曙光、友谊、红村、平安、新兴、欢采、沈采、茨采、锦采、兴海、兴盛、创新;共有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
盘山县辖10个镇,即:陈家、沙岭、坝墙子、高升、胡家、太平、古城子、甜水、吴家、得胜;共有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大洼县辖11个镇,即大洼、田庄台、二界沟、田家、新开、东风、西安、清水、新立、新兴、荣兴;辖4个乡,即:赵圈河、王家、唐家和平安;共有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8个村民委员会。

自然灾害

一、洪涝:盘锦地处诸河下游,素有“九河下梢,十年九涝”之说。暴雨多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常诱发洪涝灾害。1840~1990年的150年间,境内共发生重大水灾67次,平均2.3年发生一次。其中,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8月上旬,大雨滂沱,辽河、浑河、太子河同时泛滥,大雨月余不晴,房屋倒塌、庄稼绝产,百姓饥饿成灾,大水百年罕见,被境内人称“光绪十四年大雨”;清光绪二十年(1894),辽河决口10处,地势低洼处被水淹月余,平地水深1.7米~2米,房屋倒塌,庄稼绝产。民国时期、沦陷时期,境内仍水灾不断。其中,民国19年(1930年)7月,大雨连绵,绕阳河、小柳河到处决口,盘山县一片汪洋,庄稼绝产;民国31年(1942年,伪康德9年)秋,大雨,辽河、双台子河、小柳河、绕阳河泛滥成灾,遍地行船,盘山庄稼减产8成;民国35年(1946年),辽河春汛,正月十六决口,盘山冰排遍地,春耕受阻,8月中旬,又降大雨6天,双台子河、小柳河、绕阳河、东沙河决口数处,庄稼颗粒不收。冬天大雪,厚达1米多,灾情严重,民不聊生。解放后,境内水灾仍较频发。其中,1949年,全省大部分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受台风袭击,阴雨连绵40多天,辽河、双台子河、绕阳河等决口29处,盘山境内受灾面积4.4万公顷,占农田总面积的78.85%,房屋倒塌3425间,灾民12.8万人;1960年7月28日~8月8日,连降大雨12天,大辽河洪峰到达三汊河口时,流量为7000立方米/秒,沿河套堤全部溃决,辽河套堤8处决口,淹没农田6.7万公顷,倒塌房屋2万余间,灾民8万多人;1975年7月末至8月初,辽宁省普降大雨,盘锦地区有8个场、社降雨300毫米以上,大辽河、辽河、绕阳河水位猛涨。全境76处套堤决口,1万公顷农田被淹;1985年7月~8月,先后降雨30天,双台子河闸闸前水位最高达6.41米,超出历史最高水位(1964年)1.02米,8月19日,在9号台风影响下,全境普降暴雨,盘山降雨161.5毫米,大洼降雨375毫米,境内2.5万公顷农田遭受内涝。陆家防潮堤漫顶决口,小柳河右岸小丁家段回水堤溃决。大辽河三次洪峰,国堤外的套堤相继决口。这场洪涝灾害,使全市有13.48万户,55.1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0255间,外洪内涝成灾面积5.33万公顷,其中庄稼绝产面积1.95万公顷。加上林业、水产、苇田、工业、交通、水利、电力、卫生教育等行业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
二、干旱:1840~1949年,平均不到6年发生一次旱灾。据盘山县水文站资料记载1950~1990年,大旱年有12年。新中国成立后,本境采取了抗旱措施,修建排灌站和桥、涵、闸、渠,大部分旱田改水田,旱灾减少。但春旱和伏旱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水田用水和水质。发生严重灾害的年份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境内春季大旱,春播后苗没出,庄稼绝产。清光绪二十二年,春、夏、秋无透雨,大旱年,庄稼减产。民国3年(1914年),春夏大旱,禾苗枯焦,庄稼大面积减产。民国9年(1920年),境内先旱后涝,造成庄稼减产8成。民国15年(1926年),盘山2~6月无雨,禾苗枯死,庄稼绝产。民国26年(1937年,伪康德4年),盘山大旱,农历六月初四始雨,庄稼减产。1957年,境内5月份开始持续60天无雨,旱田担水浇地保苗,水田海水倒灌。8月,发大水,造成1.27万公顷稻田颗粒无收,2.2万公顷稻田减产。1958年,春夏近百天无雨,引起海水倒灌造成庄稼减产。1982年,是历史上特大的干旱年,有2.13万公顷水田绝产。1989年,严重干旱,由于1988年大旱水库蓄水量少,气温较往年高2℃~3℃。全市人民奋起抗旱,有抗旱点703处,机泵1000台。5~6月,引回归水量近1亿立方米,在地势高的地带打井抗旱。同时从省内及吉林省调水,使水田育苗、插秧得到正常进行。大旱之年,获得丰收。
三、地震:本境位于下辽河断陷盆地。据史料记载,下辽河盆地及周边地区在公元294~1949年间至少有72次有感地震发生。其中,近50次4级左右地震发生在盘锦,地震分布特点东强西弱,大于5级的地震有2次,均发生在今大洼县的辽滨苇场。清咸丰九年(1859年)8月23日,在今辽滨苇场发生5.0级地震,震倒房屋3间,压死乡民5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初七,营口(辽滨苇场)发生5.0级地震,破坏程度具体数字不详。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06秒,海城发生7.3级地震,波及盘锦地区,田庄台镇至东风农场地震烈度为8度,大洼、盘山地震烈度为7度。此次地震境内房屋损坏2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4万平方米,震亡190人,震伤339人。工业、铁路、桥梁、水利设施遭严重破坏,6000公顷农田被地下涌出的青砂(大砂包高达数米)覆盖。本境尚未发生破坏性地震,除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盘锦外,最大的一次是1978年1月21日,辽滨苇场发生的3.5级地震。1975~1990年,盘锦地区发生ML1.0~3.5级地震38次,主要分布在辽滨苇场、双台子河口、田庄台及境内东部地区。
四、大风:境内因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都出现大风天气,“一年刮两季,一季刮半年”。1957~1990年,8级或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日数38天,最多年份为101天(1972年),最少年份5天(1989年)。大风日多数发生在3月~5月、6月~8月最少。夏秋季有时出现短时龙卷风。1959年8月27日,16时25分~42分,大洼出现龙卷风,刮坏房屋8间,部分水稻倒伏。1967年7月15日夜,雷雨大风,风速35米/秒,停在大洼飞机场的一架撒药飞机被刮翻,东风农场40公顷高梁、玉米全部刮倒,沿路部分电杆被刮倒。1983年8月9日上午,盘山县棠树林子、沙岭地区遭台风袭击,旱田作物全部倒伏,减产过半。1985年8月19日夜,9号台风经过高升、棠树林子一带,旱田庄稼全部倒伏,受灾面积达153.3公顷,减产5成以上。1988年,因大风暴雨袭击,受灾面积1130公顷。1990年6月22日,东部苇场遭龙卷风袭击,苇田受害面积1330公顷,芦苇绝产660公顷,损坏电杆76根,经济损失10余万元。
五、冰雹:境内时有冰雹发生,轻则打伤农作物,影响产量,重则果实打掉,大片倒伏,庄稼减产或绝产。自1957~1980年24年出现过28次冰雹,东北部的高升镇雹灾严重,几乎每年都有雹灾发生,被当地人称为“雹子窝”。1956年,胡家一带发生雹灾,最大雹粒直径1厘米,地面积雹厚6厘米,大豆绝产,其他作物减产。1957年8月8日,大洼遭受雹灾,水稻倒伏;9月27日,盘山西部的新生、陆家、裴家、李家等村屯遭受雹灾,最大颗粒达59.7克,造成庄稼减产。1970年9月,大洼清水、前进、唐家、榆树农场和良种场、大洼镇遭受雹灾,雹粒如蚕豆大,持续9分钟,受灾面积170.6公顷,庄稼减产。是年,盘山东北部高升一带降冰雹,受灾面积596.6公顷,其中绝产112.06公顷。1973年9月24日,大洼新兴农场降冰雹,雹粒最大如梨,持续20分钟,受灾面积745.66公顷,粮食减产418吨。1979年,大洼县平安、西安农场一带降冰雹,粮食减产1万吨。
六、低温冷害:1957~1986年,共出现在水稻生长季节的低温有4次,即1957年、1969年、1972年、1976年。1957~1980年,出现8次春寒,为3年一遇;出现5次倒春寒,为5年一遇。

盘锦风景


城建规划

民国时期,县城建设有短期规划,但因土地为私人所有,规划不能实施。1958年,盘山县人民委员会制定城乡建设规划,1975年制定《盘山镇总体规划》。1985年,各乡镇普遍制定乡镇总体建设规划。1989年,盘锦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盘山镇总体规划》1975年编制,基本内容是规划期限、城市性质、用地规模、基本原则、布局和功能分区、主要公共建筑物分布等。因盘山镇的隶属关系多次变动,规划未能全部实施。《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盘锦市人民政府向辽宁省人民政府报送《盘锦市城市规划总体纲要》。10月,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批复,原则同意《规划总体纲要》,并委托辽宁省规划研究院编制《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89年,盘锦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11月,报省政府批准。规划共17个部分:城市现状;城市性质与经济基础;城市规模与规划期限;城市总体布局;工业布局规划;仓库用地规划;住宅建设规划;公建布局及建设规划;园林绿化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蔬菜基地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规划区的划定。
用地管理:盘锦建市后,按《城市管理条例》规定,城建用地,由用地单位申请,并持有市财政、市计委的资金批复(投资计划)文件,经规划部门根据该建筑用途、性质和结构进行选址,然后到卫生、消防、地震、土地部门签署意见,再经市建委批准。国家《土地法》颁布后,土地管理部门参与审批工作。建设单位需征用近郊农村土地时,首先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再办其他手续。
建筑管理:规划管理部门按《盘锦市城镇建设管理条例》规定,对各项工程的远期、近期规划,建筑总现面、层数、造型、色彩等设计方案,建筑高程,消防设施,“三废”治理,管线走向,绿地等,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批。市区各项建设审批均到现场踏勘后酌情审定。改建、扩建、新建临街楼房,屋高5~6层,由规划部门定位、放线,开工时验线员到现场核定无误方可开工。1985~1990年,审批市区公建总面积133.05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用建筑20.9万平方米,住宅建筑总面积73.28万平方米,文教建筑10.88万平方米,其他建筑27.99万平方米。
专管机构:1968年,盘锦垦区城建局下设规划管理科,管理城镇规划。1975年,盘山县、大洼县城建局负责规划管理。1984年,盘锦市成立规划管理处,负责城镇建设规划执行管理。
城市测绘: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的前期工作,规划处测量队对国家分布在盘锦市境内的测绘标志进行普检。1989年初,检查、验收各种比例尺地图和测绘资料。5月,会同省测绘局验收省规划院测绘室承制的盘锦市规划区千分之一地形图(54平方公里)和万分之一专用图。对28个测绘单位、测绘市场进行政策性管理,办理测绘许可证。
城市建设档案:1987年,市建委成立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管理城市规划、建筑审批等各种技术资料。1990年,存档资料3926卷。

旅游资源

盘锦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美丽壮观的红海滩,还有壮阔、一眼望不到边的苇海,磕头机随处可见,人文景观日益丰富,养着螃蟹的稻田、漂浮着希望的大海,朝阳初起、夕阳微凝,欢迎各地朋友来到盘锦!,盘锦自然景观比较优美,可谓特色天成。平原地貌、稻田、苇海、草原、井架、红海滩、珍稀鸟类与河流交织成美丽壮观的图画,使这里成为旅游观光、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盘锦人文景观别具一格,可谓人文荟萃。这块土地曾孕育了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他的祖茔以及他亲手创办的新民小学遗址都在盘锦境内。盘锦,地势平坦,景观独特,资源丰富,可谓物华天宝,被称作美丽、富饶的辽河金三角。距北京600多公里的辽宁盘锦有一片海滩,秋天一到,海边的植物(碱蓬草)慢慢变红,大片红色铺满整个海滩,异常壮观。盘锦盛产大米、河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那里有86万亩世界上最大的苇田,还有野生的丹顶鹤。这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油气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的总储量的10%,是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所在地,也是全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特种油生产基地。境内有连片水田、滩涂等资源,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优质大米和水产品基地。有世界第一大苇田,是重要的造纸、建材原料基地。

人口现状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29.1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81.1万人。出生人口9914人,出生率7.00‰,死亡6141人,死亡率4.77‰。2008年,全市暂住人口5万余人,暂住人口高峰期,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的人员3万余人,经商和从事服务业的人员1.5万余人。域内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满、回、朝鲜、锡伯、俄罗斯、布依、达斡尔等共有35个民族,汉族占94.88%,少数民族占5.12%。其中,满族占3.17%,朝鲜族占0.99%,其他少数民族占0.95%。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依次是,满族38001人,朝鲜族11307人,蒙古族5914人,回族4113人,锡伯族7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