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地图
蓬江区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蓬江是贯通江门五邑、连接全省的高速公路网和等级公里网的枢纽地带,是即将兴建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的直接辐射区域。距离国家一类港口新会港仅20分钟车程,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机场。完善的交通设施让蓬江区与世界紧密相连。依托中心城市的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合理完备。蓬江区多年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里是广东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中心,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覆盖全区,连接世界。依托江门市创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工作,这里也成为了贯通五邑各市的高容量信息网的枢纽。区域水、电供应充足、网络完善,道路规划建设科学合理。蓬江区近年来随着江门市区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工作的全面开展,蓬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悉心经营下,与日俱进。多年来,蓬江区始终坚持“工业兴区”的发展战略,构筑起了扎实的产业基础。蓬江区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县级摩托车生产基地,具备年产160万辆摩托车,8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其中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豪爵125型”摩托车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五金机械制造业是蓬江区又一重要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近25亿元。目前蓬江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近200家,化工制药企业70多家。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也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局面。作为江门五邑的首府,蓬江区一直致力于建设一个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全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优良人居环境。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区公共生活设施配套,园林绿化景观多姿多彩,涌现出灏景园、城市花园、怡康华庭等一批充满时代理念和人性化特色的高尚居住小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完善,是全省治安秩序最好的地区之一。区域大、中、小学教育网络完善,配套齐全。区委区政府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活动,努力提高村镇社区居民素质和环境水平,广大群众具有良好的现代文明素质。新世纪,蓬江区将坚定不移地着力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社区建设”三个龙头,努力实现2010年人均GDP8000美元以上的目标。蓬江十景
广场瑰宝:位于江门市北新区的五邑华侨广场,是江门市近年来建成的最大文化工程项目,其中“院士路”两旁塑有五邑籍院士头像,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以院士来命名的街衢,显示出五邑侨乡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华侨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华人华侨历史示窗口,比较系统展示了华侨的血泪史和奋斗史;“美术馆”是江门市文化艺术特别是美术方面重要的展览场所。良溪古风:良溪旧称蓈底,村中有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旌表节妇罗门吴氏”的贞节牌坊;有占面积24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的“罗氏宗祠”。清道光六年进士翰林“粤东四家”之一的罗天地、近代画家罗卓等皆出自良溪村,全村曾有100人在科举时代考取了功名。良溪村的山、水、树木、建筑与古民环境的组合,展现了古村落人与自然的和谐。经专家初步考证良溪为珠玑巷移民落籍终点
陈垣故居:位于棠下镇石头村委会坑塘村,占地4500平方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一代宗师阿垣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陈垣先生被毛泽东誉为“国宝”,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和史论等方面著述丰华,卓有成就;他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年,桃李满天下,赢得国内外学术界、教育界和社会舆论界的尊敬和推崇。故居门前塑有陈垣先生铜像,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虹映日:双虹是指潮连大桥和荷塘大桥,两桥相隔不到一公里,横跨西江,相互辉映,晴朗的早晨,日出红霞之中,在滨江大道周郡一带望去,蔚为壮观。双桥对两镇的对外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绿野西坑:大西坑森林公园,位于环市群星村西北部,西邻杜阮松园,北邻棠下罗岗,总面积3600亩,水面面积380亩。大西坑距江门市约4公里。是一个距市区较近,难得一见的“绿色生态区”。这里环境优美、树木葱郁、空气清新,是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好去处。
长堤风貌街:位于美丽的蓬江河畔,全长0.8千米,是江门市老商业区和历史街区。这里的商铺几乎是独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群,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内涵。街内有江门国际青年旅馆、高档的酒吧啡厅以及旅游购物商店等。
洪圣公园:明代建筑,原为天后庙,由于潮连四面环海,为保海上出入平安,乡人立神庙供奉天后娘娘,后改名为洪圣殿。1984年扩建为公园,现有洪圣殿、慈母亭、四眼井等古迹。逢天后诞,前来供奉之游人不绝。洪圣公园位于潮连镇的北面,临西江,公园是于1984年在原洪圣殿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面积为一万五千余平方米,公园设计雅致,造型美观。人工湖面广阔,湖心亭通连两岸,栏杆曲径,岸边垂柳,桃红李白,亭台阁榭,相映成趣。古树常青,绿草如茵,时花满园。公园内主要历史景点有洪圣殿、慈母亭、四眼井等。1、洪圣殿洪圣殿俗称大王庙,敕封“南海洪圣广利昭明龙王”。该庙位于富冈山麓,面临西江,气势磅礴,神灵轶事名扬遐迩。该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为二进三楹,集砖雕、灰雕、木雕、古刻于一体的建筑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风霜,几经重修,由于它的建筑独特,也代表着民间艺术精华。经有关学者考察鉴定,认为该庙建筑有研究价值,于1998年定为江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