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南省电子地图 > 文昌市地图 >
蓬莱镇地图
蓬莱镇相关地区地图:

学校教育

(1)完全中学有两首,分别是:安溪梧桐中学,安溪八中,(2)单有初中的中学有:温泉中学、新林中学,(3)小学:基本上每个村都要自己的小学。现介绍几所:上智小学:位于上智村。案山小学(中心小学)位于镇区。进来小学(安溪八中附近),梧桐中学附小:梧桐中学旁,(4)幼儿园:比较出名的有代贤全美幼儿园、安溪外国语幼儿园,安溪阳光双语幼儿园,各个小学均有幼儿园。
2010年6月,蓬莱镇阳光双语幼儿园由蓬莱镇侨联搬迁到原来蓬莱镇邮政支局新地址:(5)高考上线率比较高,其中安溪八中这几年经常出清华北大学生。梧桐中学也有考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安溪八中和梧桐中学分别排在全县第三和第四名。安溪八中已是省二级达标中学,梧桐中学目前是省二级达标中学。中考上线率两首学校都排在全县前列。两首学校的在校生都大于2500位。
2009年安溪县第八中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成为该县第二所省二级达标高中。
2010年安溪县梧桐中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成为该县第三所省二级达标高中。
1989年安溪案山小学(蓬莱中心小学)为福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2009年复评
2006年安溪进来小学为泉州市示范小学
2010年安溪进来小学启动重建工程

著名侨乡

蓬莱是该省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的主要祖籍地。据1997年的调查,蓬莱籍旅居海外乡亲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缅甸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达10万多人,超过在乡人数。华侨、华人的祖籍地分布全镇各村,尤以蓬溪、联中、联盟、鸿福、美滨、彭格、岭美、岭南、龙居、温泉、上智、上西、龙溪、鹤厅、新美等村为多。?,据有关资料表明,蓬莱人早在清初就前往东南亚各地谋生。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安溪民军兴起,战祸连绵。民国中叶,安溪又土匪肆虐,社会不宁,天灾人祸不断,加上国民党政府抓丁派款,迫使更多的蓬莱人逃往海外。海外的蓬莱人,以其勤劳和智慧,披荆斩棘,白手起家,拓荒垦地,从事耕农、做工、经营小商业和手工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少侨亲又涉足旅游、五金、海洋运输、矿山开发等业,经过不懈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活动家和实业家。如祖籍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的刘梧桐是旅居缅甸的著名侨领,抗日战争期间曾积极募集资金购置大量的枪支弹药,以11辆卡车运送回国交给抗日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还专门租船运送台湾籍士兵返台,功劳巨大。林梧桐后又移居新加坡,发展成为华人中独资经营航海事业的巨商之一。祖籍温泉村的“船王”唐裕,是一位工商界的巨子、企业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为实现中国与印尼两国复交、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建交做出积极的贡献,曾多次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祖籍联中村的“游乐大王”林梧桐,系马来西亚云顶高原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为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并捐建了大批的公益事业,曾获雪兰莪州苏丹封赐(J、P)太平局绅及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等荣衔,近年来,他又捐资创办了代贤中学高中部(现改名为梧桐中学)和安溪体育馆。祖籍龙溪村的侨亲胡金钟是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有多项社会兼职,现为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对新加坡公益事业颇有贡献,1976年来多次荣获新加坡总统颁赐的奖章,其中1990年荣获颁赐公共服务星章(勋条)(B.B.M.L),被社会发展部授予“元老奖”。此外,蓬莱籍还有许多著名的旅外侨亲活跃在东南亚一带。其中,马来西亚有:知名侨领刘治国,1966年获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勋衔的陈升祺,1968年获最高元首封赐护国勋章的刘雁飞,拿督、雪兰莪州太平局绅王振才,拿督刘开吉,太平局绅林亚财,政坛新秀姚长禄等;新加坡有:著名实业家、名商唐道依、刘木荣、柯隆美、柯其香、刘杰民、柯镇安、陈开政、柯宝国、林绵区、林育忠、柯福田、李荣铎、陈金城、胡天德、胡嵌渊等。他们为居住地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文明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旅外的蓬莱侨亲还素有情系桑榇、回馈家乡之美德,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修桥造路,兴教助医,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早在1922年,蓬莱旅外侨胞刘治国就捐资创改启新小学为魁美小学;1930年,侨胞柯进来亦在家乡创办了进来学校;1935年,岭南旅外侨亲在家乡创办育民小学;1937年,侨胞刘梧桐创办案山小学。这些侨建学校的创办,为以后一大批爱国侨胞捐资兴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1956年,侨亲柯进来、林拱河、柯秋水、柯隆美、林梧桐等创办蓬莱华侨医院;同年7月,侨亲柯进来又捐资创办了进来附中;1957年,柯贤树、柯隆美、陈日定等捐建彭亭大桥;1960年8月,侨亲唐道依创办私立温泉初级中学。1966年,柯隆美、柯贤树、柯镇安捐建彭墟大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外侨亲更加关心家乡建设,先后捐资上亿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其中,教育方面:先后捐资新建、援建的工程有代贤中学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2001年又捐建高中部;安溪八中的教学楼、教师公寓、科技楼、学生宿舍楼;温泉中学教学楼及配套设施等。同时,由旅外侨亲捐建、援建还有20多所小学,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案山小学、彭格小学、美滨小学、岭美小学等。此外,海外还捐资建立了近10个助教、助学基金会,基金数百万元。卫生方面:捐资重建了蓬莱医院,建立了救死扶伤基金会。交通方面:捐建了三上公路、鸿福公路、岭美公路等及蓬中大桥、新美大桥等10多座桥梁,并援建了安同公路龙门隧道。文体方面:捐资2000万元援建县体育场等。此外,还有许多侨建的文化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旅外侨亲的关心、支持成为家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广为乡人所赞颂。?

商业中心

【蓬莱镇酒店】:安溪清水岩温泉度假山庄☆☆☆☆☆,蓬莱福泰饭店,蓬莱阁酒搂,蓬莱车站饭店,蓬莱清水岩旅社,蓬莱侨联旅社,蓬莱新华昌温泉酒店
【蓬莱镇超市】:蓬莱供销购物中心,蓬莱恒信超市总店,蓬莱恒信超市农贸市场分店,蓬莱新佳美餐厅,蓬莱麦加基餐厅
国家4A级旅游区:安溪清水岩:

人文历史

唐及五代期间,蓬莱就有彭、林、连、唐、陈、柯、刘等诸多姓氏至此繁衍开拓,其中不乏名士墨客。宋元丰六年(1083年),清溪(今安溪)大旱。一代名僧释普足应邀到蓬莱设坛祈雨,果沛甘霖。在乡人的极力挽留下,释普足长期驻锡风景幽雅的张岩山(后称蓬莱山),构筑清水岩,还先后募款建造通泉桥、谷口桥、汰口桥等,于山下募建“洋中亭”,经常在亭中义诊施药,方便乡人就医。同时,还远游汀州、建州、漳州所属各县,为人治病驱疫,甚著效验,享誉极高,被人们尊称为“清水大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释普足在清水岩坐化后,其事迹在安溪及毗邻地区广为流传,从而逐渐成为民众信奉的主神,并远播海外。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至嘉定三年(1210年)的40多年间,清水祖师先后获得了宋廷的4次封号,每次敕赐2字,计得8字,即“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并加“大师”称号。自宋迄清,蓬莱文风鼎盛,人才蔚起。联中连氏、温泉唐氏均显赫一方,名扬全县。据不完全统计,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中,蓬莱籍进入科第“荐辟”以上者共有27人。

开发热土

蓬莱地处安溪东部,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电力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是安溪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蓬莱的山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基本可供开发。以探明的矿藏有高岭土、花岗岩、温泉等,特别是中芹村高岭土质优、色白、量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温泉村和美滨村临溪的温泉更具良好的开发前景。除清溪干流从镇域东部流过外,境内还有两条溪流。一是发源于长坑西部的龙潭溪,流经鹤厅、龙溪、龙居、温泉、寮海、新林、磜内、新坂、新美9村,在源口汇入清溪;二是发源于官桥内村的蓬莱溪,流经福山、蓬新、植洋及镇区平原9村,于美滨亦汇入清溪。蓬莱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力方面,几年来在境内的龙潭溪已先后兴建了吾狮电厂、温泉电厂、源泉电厂等五级电站,装机容量达1万多千瓦;镇区建有3.5伏变电站1座,电网与省市网相连,电力充足。通讯方面,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镇,拉近了蓬莱与世界的距离。交通方面,安湖公路从镇域经过,横贯蓬莱北部和西部9村的元尚公路亦是安溪三大通道之一,并实现进村公路水泥化。水利方面,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先后开挖了两条大型的水利工程——三英渠和百里渠,为沿线农田灌溉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切实的保证。集镇建设方面,积极抓好镇区改造,拓宽镇区道路,改建居民小区,新建彭墟市场和大型停车场,镇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清水岩佛具城

清水岩佛具城则分为朝圣用品加工区、展销区、朝圣文化展示区及配套服务区等。目前,该项目已启动周边路灯及绿化工程,开始建设茶楼及部分佛具城展销区,完成周边景观设计。清水岩影视城(清水岩电影文化主题公园)清水岩电影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规划占地3000亩,目前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该项目将全面展示清水祖师文化,填补安溪、泉州乃至福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空白,成为海西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品牌。

农业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0000亩,其中胡椒种植面积11000亩,年产量达1100吨;橡胶种杆面积21000亩,年产干胶1800吨;热带水果种植面积8000多亩,其中菠萝面积4500亩,年产量6000吨;荔枝面积1500亩,另外还有菠萝蜜、香蕉、杨桃、青橄榄等。年种植冬季瓜菜1000多亩。全镇现有原竹面积3000多亩,年生产冬秀瓜菜包装筐等竹器600多万个,是我省冬季瓜菜包装筐的重要产区。全年饲养文昌鸡30万只。全镇2001年完成农业产值12700万元,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重要比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