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安顺市地图 >
平坝县地图
平坝县相关地区地图:

“黔中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平坝

2010年7月28日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关于《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讨论稿)》的说明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全省有条件的县区撤县(市)建市(区)的工作,加快安顺市平坝县撤县设市工作,重点建设安顺——平坝区域中心城市群。加快平坝融入黔中经济区。
黔中经济区简介:黔中经济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经济区,第二轮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增长极。黔中经济区包括贵阳市全部和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部分地区,划分为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核心圈,距贵阳环城高速50公里以内的带动圈,距贵阳环城高速约100公里的辐射圈。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据贵州省十届九次全委会,贵州将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核心圈的贵阳市将建设成为西南区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基地、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区域定位:贵州将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核心圈的贵阳市将建设成为西南区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基地、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发展重点:贵阳对黔中经济区具有战略意义。此次全委会提出,以贵阳连接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依托,建设1小时经济圈,增强贵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进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融入黔中经济区。“贵阳的崛起,会带来原有的全省城镇体系,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关系,生产要素重组上都将有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化。”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牟代君说。正在起草中的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将以黔中地区开发区为龙头,大力培育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五个城市,其中贵阳按300万至500万人口来规划,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划为400万人,2030年是500万人;安顺市规划为100万,遵义200万,都匀80万,凯里则规划80万至100万,黔中地区最终达到2000万人口。大力培育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为构建黔中经济区奠定重要基础,而该经济区将成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黔中经济区的产生: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按照以贵阳为中心、迅速培育黔中经济区的原则,不断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而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前几天,即7月21日,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在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味议上暗示,贵州省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示得最严重的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以,在我省,加速推进城市化历程显得加倍重大而紧迫。”在7月5日到6日在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黔中经济区已被列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新一轮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方面,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将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第二层面是将呼包银、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培育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第三层面则是将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吴晓军透露,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安排部署中,已基本决定将黔中经济区列入。
黔中经济区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贵阳作为一个弱势省会,一直不具备带动全省发展的实力。而随着全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布局,贵阳作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省域向心积聚特征将得到强化。贵阳连接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依托,建设1小时经济圈,增强贵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进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融入黔中经济区。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谢一认为,大力培育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为构建黔中经济区奠定重要基础,而该经济区将成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具体而言,是构建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凯里、都匀为轴线,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山区特色城镇体系。贵州未来将形成梯次分明的城镇发展体系,核心增长极、核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集群、特色卫星小城镇。黔中经济区将是贵州城市化的重要平台。黔中经济区的打造,亦体现了贵州通过城市化,调整全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动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意图。已公布的全国30个省区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贵州以1855.63亿元的GDP总量及10.3%的同比增速在全国省区中居于底部。如何避免在区域经济中被边缘化,是贵州长期以来在思考的问题。黔中地区通过培育重点产业发展,对于贵州突破地区产业发展瓶颈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重要作用,产业定位导向是发展以航天航空为基础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化工产业。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新战略,该省“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力争2015年全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6%—38%,2020年达到46%—48%,4000万人中有2000万人要住到城市中去,先转移农村人口1000万,新建城市800到1000平方公里。
黔中经济区的优势所在:该区域具备有较好的交通和经济基础。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贵州省发改委官员表示,“将以贵阳城市圈为核心、以黔中城市群为依托,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构建黔中产业集群,建设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工业走廊和沿贵广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产业带,促进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2010年7月上旬,贵阳城市经济圈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指挥部在龙里县龙山镇水桥揭牌,标志着龙里融入贵阳经济圈的主要载体--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已投资在建横跨龙里火车站的龙羊立交大桥、贵新路龙里联络线及其相关工程,正开辟多条龙里至贵阳的快速通道。被视为龙里和贵阳的城市联体,贵龙经济带成为两地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围绕“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各取所需的一个产物。而于贵阳,这是其城市“东扩”,加快城市东部次中心区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选择,为的无非是谋求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将黔中等经济区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作为此次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涉及的三个层面之一,也由此正式浮出水面。

矿产资源

平坝是“贵州大宝藏”。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3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种,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2003年在斯拉河上建成发电的引子渡水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是贵州省首批“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之一。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能源资源煤、水、电并存,水火互济;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不可多得;历史文化神奇奥秘,古掘古朴;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价质高。资源优势明显,透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经济发展

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很快。截至2008年,全县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32.68亿元、财政总收入3.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0%、32.47%和33.21%。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铝化工、电力、制药、白酒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系。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3亿元,同比增长48.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同比增长16.83%。协议引资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5.49亿元,同比增长74.1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11.38万吨,同比增长2.34%。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965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1元。县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贵州高原不可多得的万亩大坝5个,有省级农场3个,全县耕地面积达27万多亩,草地达8万多亩,水域面积达4万多亩,水资源近50亿立方米,具备良好的种养殖条件,是贵州省重点粮食生产县之一,素有“黔中粮仓”的美誉。

工业发展

平坝是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集中了中国一航集团的一批重要骨干生产企业。县境内有12个中央、省属单位。环宇厂、601库等中央、省属厂场闲置厂房和夏云农场、平坝农场、羊艾农场7万亩非农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省级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平坝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县内工业基础良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其中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12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资产总额达48亿元。黎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推进建设将为平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方美食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糟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贵州的主要黔味名菜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霸王别姬”、兰球鸽蛋、套全鸭、天麻鸳鸯鸽、盐酸菜烧干鱼、糟辣脆皮鱼、龙爪鸡丝、金钩挂玉牌、辣子鸡、板栗烧鸡、魔芋锅粑炒肉丝、凉拌折耳根、酸菜豆米汤、平坝地方菜肴属黔菜系跟四川、湖南菜口味接近,与川菜相比最大的的差别是由麻辣改成了鲜辣和酸辣。吃不惯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特色小吃,平坝清真清炖牛肉粉(贵州名小吃)、平坝清真清炖鹅肉粉(中华名小吃)、平坝油炸豆沙粑、平坝红油素卷粉(米皮)、平坝酸辣烫火锅、平坝清真全牛宴(中华名宴)、平坝清真清炖鹅肉火锅(贵州名火锅)、平坝红油乔凉粉、虾儿凉粉、肠旺粉面、肉沫粉面、大排粉面、辣子鸡粉面、红烧肉粉面、豆面糍粑、香酥肉饼、米汤+油炸豆沙粑、平坝糯米饭等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牂牁古国。战国时,属大夜郎国至夜郎邑。秦时,属象郡所辖夜郎县。汉时,属牂牁郡所辖夜郎县。西晋时,改属牂牁并渠县。东晋时,属夜郎郡之广谈县。南齐时,牂牁郡改称南牂牁郡,夜郎郡所领不变。隋时,属牂牁郡宾化县。唐时,辖区分割更迭较大,东南部属琰州应江,大部分地区又属清州,西南部曾属罗氏鬼国和罗甸国。宋时,属绍庆府普里部。元初属普定路及普定府。至元十七年(1280),改属顺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顺元路改亦溪不薛(蒙语,意“水西”)宣慰司,平坝继属之。至元二十六年(1289),改金竹寨为金竹府(同金筑府)后,改属金筑府。明朝推行卫所制,平坝地方政权始逐步建立。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路当驿站,首置驿站名沙作站(今平坝县下头铺村),逐步显示了平坝在黔中地区的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原“卢唐三寨及今金筑府地”置平坝卫,平坝之名由此而始,含有“地多平旷”之意。平坝卫隶于贵州都司,下辖5个千户所,设指挥使1名,为军政合一建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平坝卫,设县,名安平县,隶于贵西道安顺府。民国三年(1914),安平县改名为平坝县,隶属贵州都督府安顺府黔西道(又称贵西道)。民国十二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23~1946年),先后隶属于贵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及直属省辖。1949年,隶属贵州省安顺专区,辖人民政府驻安平镇(今城关镇)。平坝县,今属安顺市,建制一直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