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县地图
平坝县相关地区地图:
“黔中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平坝
2010年7月28日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关于《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讨论稿)》的说明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全省有条件的县区撤县(市)建市(区)的工作,加快安顺市平坝县撤县设市工作,重点建设安顺——平坝区域中心城市群。加快平坝融入黔中经济区。黔中经济区简介:黔中经济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经济区,第二轮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增长极。黔中经济区包括贵阳市全部和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部分地区,划分为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核心圈,距贵阳环城高速50公里以内的带动圈,距贵阳环城高速约100公里的辐射圈。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据贵州省十届九次全委会,贵州将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核心圈的贵阳市将建设成为西南区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基地、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区域定位:贵州将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核心圈的贵阳市将建设成为西南区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基地、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发展重点:贵阳对黔中经济区具有战略意义。此次全委会提出,以贵阳连接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依托,建设1小时经济圈,增强贵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进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融入黔中经济区。“贵阳的崛起,会带来原有的全省城镇体系,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关系,生产要素重组上都将有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化。”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牟代君说。正在起草中的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将以黔中地区开发区为龙头,大力培育贵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五个城市,其中贵阳按300万至500万人口来规划,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划为400万人,2030年是500万人;安顺市规划为100万,遵义200万,都匀80万,凯里则规划80万至100万,黔中地区最终达到2000万人口。大力培育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为构建黔中经济区奠定重要基础,而该经济区将成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黔中经济区的产生: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按照以贵阳为中心、迅速培育黔中经济区的原则,不断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而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前几天,即7月21日,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在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味议上暗示,贵州省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示得最严重的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以,在我省,加速推进城市化历程显得加倍重大而紧迫。”在7月5日到6日在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黔中经济区已被列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新一轮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方面,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将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第二层面是将呼包银、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培育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第三层面则是将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吴晓军透露,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安排部署中,已基本决定将黔中经济区列入。
黔中经济区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贵阳作为一个弱势省会,一直不具备带动全省发展的实力。而随着全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布局,贵阳作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省域向心积聚特征将得到强化。贵阳连接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依托,建设1小时经济圈,增强贵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推进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融入黔中经济区。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谢一认为,大力培育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将为构建黔中经济区奠定重要基础,而该经济区将成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具体而言,是构建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凯里、都匀为轴线,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山区特色城镇体系。贵州未来将形成梯次分明的城镇发展体系,核心增长极、核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集群、特色卫星小城镇。黔中经济区将是贵州城市化的重要平台。黔中经济区的打造,亦体现了贵州通过城市化,调整全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动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意图。已公布的全国30个省区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贵州以1855.63亿元的GDP总量及10.3%的同比增速在全国省区中居于底部。如何避免在区域经济中被边缘化,是贵州长期以来在思考的问题。黔中地区通过培育重点产业发展,对于贵州突破地区产业发展瓶颈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重要作用,产业定位导向是发展以航天航空为基础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化工产业。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新战略,该省“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力争2015年全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6%—38%,2020年达到46%—48%,4000万人中有2000万人要住到城市中去,先转移农村人口1000万,新建城市800到1000平方公里。
黔中经济区的优势所在:该区域具备有较好的交通和经济基础。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贵州省发改委官员表示,“将以贵阳城市圈为核心、以黔中城市群为依托,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构建黔中产业集群,建设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工业走廊和沿贵广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产业带,促进黔中经济区加快发展。”2010年7月上旬,贵阳城市经济圈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指挥部在龙里县龙山镇水桥揭牌,标志着龙里融入贵阳经济圈的主要载体--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已投资在建横跨龙里火车站的龙羊立交大桥、贵新路龙里联络线及其相关工程,正开辟多条龙里至贵阳的快速通道。被视为龙里和贵阳的城市联体,贵龙经济带成为两地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围绕“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各取所需的一个产物。而于贵阳,这是其城市“东扩”,加快城市东部次中心区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选择,为的无非是谋求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将黔中等经济区建成省域经济增长点作为此次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涉及的三个层面之一,也由此正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