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新镇地图
平新镇相关地区地图:
总体布局
(一)城镇功能定位,成为平房区的一个分区,接收、吸纳平房工业区工业项目,并配套相应的居住用地和基础设施。(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哈尔滨市城镇体系规划》,5、《哈尔滨市总体规划》,6、《哈尔滨市平房区分区规划》,(三)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主要位于龙滨路的西侧,居住用地769.09公顷,教育用地占地20.89公顷,总占地789.9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07%。(2)公建用地,公建用地主要结合居住用地进行布置,原大桥家窝堡北侧规划一大片集中商服用地,占地18.11公顷,结合何家沟公共绿地设置一片商服用地,占地2.28公顷,其余商服用地沿道路布置,在龙滨路东侧规划行政办公用地34.21公顷,公建用地总占地67.8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9%。(3)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主要位于龙滨路的东侧,由两部分组成,平房区工业用地和平新镇工业小区用地,平房区工业用地占地609.6公顷(其中包括研发产业区42.59公顷),平新镇工业小区用地,占地161.02公顷,总占地770.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53%。(4)绿化用地,沿西何家沟设置公共绿地,占地79.73公顷。并设置了一条贯穿东西的绿化用地,占地156.17公顷。整个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占地285.2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00%。在规划66KV高压线两侧各控制15m防护绿地,在规划220KV高压线两侧各控制25m防护绿地,沿哈五公路、京哈高速和京哈公路两侧各控制50m的绿化,在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沿工业用地一侧控制50m的防护绿地,拉滨铁路线两侧结合地块的划分控制防护绿地,最窄处为50m,防护绿地总占地752.3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02%。绿化用地总面积为1037.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02%。(5)市政设施用地,在原有4条220KV、1条66KV高压线的基础上,新规划4条220KV,8条66KV高压线,结合高压线的规划,在规划范围内设置了11处市政设施用地,总占地43.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0%。(6)仓储用地,仓储用地位于江南中环路南侧,拉滨铁路线以西,占地79.4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2%。(7)预留发展用地,京哈高速东侧设置了预留发展用地,占地241.02公顷,为城市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8)村屯发展建设用地,这一部分包括村民住宅用地和平新镇工业小区用地。规划将大部分村屯集中到龙滨路以东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将马家沟屯和王家窝堡集中到马家沟屯发展。平新镇工业小区总占地161.02公顷,分为两部分。各村屯不再单独发展工业。(9)畜牧业发展基地,结合马家沟屯集中发展畜牧业。(10)旅游发展用地,结合工农水库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新开通道路达工农水库。
人口概况
全镇总人口15089人,常住人口为13504人,其中农业人口11775人,占全镇常住人口的87%,非农业人口为1729人,占全镇常住人口的13%,城镇化水平较低,为12.8%。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为“二一三”式格局,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业主导部门。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现代化高档次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附加值低,第二产业以三类工业为主,污染严重,而且科技含量低,应通过产业重组,限制污染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二类工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发展成为“二三一”的合理结构。
教育卫生
全镇有小学三所,镇中心医院一所,文化娱乐设施几乎没有。
行政划分
全镇辖5个行政村,13个自然屯,全镇村屯占地面积为261.76公顷,建筑面积为328256平方米,居住面积为218838平方米,居住户数为4298户,人均占地面积为173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为21.8平方米。全镇砖瓦化率达到96%以上。
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较差,平新镇村屯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网虽已初具规模,但路况不好,路面质量差。村屯环境质量较差,面貌缺乏活力和特色,对城镇的投资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工业分布零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平新镇的新华工业小区、汽车零部件园虽已初具规模,但对整个镇域而言,村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薄弱。入户挂靠企业落脚不稳,建设速度慢,而且经济效益不高。“龙头型”企业作用不明显,牵动力不大,传统产业多,新型产业少,粗放经营多,集约经营少。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3、拉滨铁路线的分隔,对镇域的整体性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拉滨铁路线由南向北从镇域的东部穿过,使整个镇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对基础设施和资源的配备、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