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北海市地图 > 银海区地图 >
平阳镇地图
平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水利资源

水利设施有高境、潮山、北洛、下刁、八角龙电灌站及相应的灌溉渠道,2006年灌溉面积为12000亩。高境水库位于镇西部,建于1957年10月,总库容为140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2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0亩,防洪面积1600亩。北洛水库建于1958年12月,总库容为32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6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00亩。潮山水库建于1959年12月,总库容为9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1.5万立方米,灌溉2000多亩。下刁水库建于1959年10月,总库容为74.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1万立方米,灌溉2150亩农田。南生水库建于1959年10月,总库容为50万立方米,灌溉1897亩农田。八角龙电灌站建于1973年10月,装机3台1670千瓦,抽水量2.64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2.75万亩,后因二级站未建,1982年调整为1.85万亩,该站有干渠1条14.3公里,支渠6条42.89公里。1964年修建的古旺电灌站。1970年又先后在溯社、屯兵、中许、山峨、山比修建电灌站,总装机16台169千瓦,灌溉面积3500亩。1987年建造山峨自来水站,次年竣工,引水管道长5000米,解决3个村公所和乡直机关的饮水困难。80年代,溯社电灌站装机2台150千瓦,灌溉面积1300亩;中许电灌站装机2台150千瓦,灌溉面积1110亩;山峨电灌站装机1台75千瓦,灌溉面积300亩。但以上3个电灌站均因运行成本过高等原因,使灌溉面积逐年减少,2000年实际灌溉面积不足200亩。

自然地理

处于半丘陵半山区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和南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地,岩溶发育。山脉坐落于镇西部和南部。著名的山有麒麟山,海拔366.6米;最高的山为仙山,海拔642.2米,位于弄洛村民委西部。河流:红水河自北向南流经镇东部边境,全长48.7公里。那角溪发源于镇西部山区,流经桥林、欢怀、排山、平阳等村民委,全长约15公里。大王溪发源于同庆村民委甘村,流经大王、能猫、白山村,汇入高桥溪。高桥溪发源于下刁、潮山村附近山区,流经洛春、石牌、中山等村民委,全长约20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1750小时,年均气候20.7℃,极端低温3.3℃,极端高温39.3℃,年均无霜期327天。雨量集中在5-7月,年均降雨量1370毫米,最少832毫米,最多1904毫米,年均蒸发量1711毫米,最大蒸发量206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旱区。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虫灾、狂风、暴雨、霜冻、倒春寒等。土壤:有水稻土、山地红壤、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等,水稻土和山地红壤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大龙、平阳、排山、桥林、欢怀、石牌、中山等村。黑色和棕色石灰土分布在弄桥、弄洛、高境、洛春、洛洞、同庆等村。耕地土壤主要有潮泥田、泥肉土、红黄泥田、鸭屎土、石灰、沙泥土等。土质酸碱度多为中性,部分为酸性,土壤肥力较低。

社会事业

商业:平阳圩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1990年,有圩亭12栋,占地1806平方米,露天圩场1.3万平方米,有个体企业100余家。1998年,商业网点2730个,从业1319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456万元,集市贸易总额6180万元。2006年,商业网点2910个,从业1385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523万元,集市贸易总额6832万元。除平阳街外,还有溯社办事处,石牌,东江等集贸点。财政金融:辖区内有平阳信用社、邮电储蓄网点2个。2006年来,地税收入16.7万元。人民生活: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7.34元,电视机、摩托车、汽车(含农用车)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100台、80辆和15辆。教育:2006年,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25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2006年全镇校舍危房总面积为7343平方米,涉及18个学校。文化:光绪三十一年(1905)宜山县彩调艺人到镇排山村传艺时,有30多人参加彩调团。清宣统末年(1911),宾阳县艺人到平阳街组织“宾阳剧团”。艺术种类有壮师剧,彩调剧、舞蹈、小品、相声、鱼鼓、表演唱、壮欢等。2006年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有工作人员3人。闭路电视可接收卫星电视达20个台,用户达450多户。卫生计生:2006年,有卫生院2个。2006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80%。计生指导站1个。2006年未全镇已婚育龄妇女9945人,总人口出生698人,(男姓为385人,女姓为313人),出生率为11.63%,其中计划出生55人,计生率为74.8%,一孩出生445人,二孩出生229人,二孩计划内也生113人,二孩计生率为48.7%,政策外多孩出生25人,为3.3%。体育:2006年,有水泥篮球场20个。民间体育项目有舞狮、舞龙、拔河以及篮球、象棋比赛等。

简介

平阳镇位于广西省来宾市兴宾区西部,煤矿资源丰富,是兴宾区的主要产煤区。位于东经108°45′42″—108°54′55″度,北纬23°32′32″—23°42′50″度之间,北连忻城县,西接上林县,南靠迁江镇,东隔红水河与合山市相望。土地总面积304.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0.52万公顷,有林面积7666公顷。。镇政府所在地平阳街距来宾市58公里。2006年,有人口57326人,农业总产值23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7.34元。

交通通信

交通:民国时期仅有一条通往迁江的沙泥路,红水河航运不发达。1984年修筑通往上林县乔贤乡的石砂路,1998年有通往迁江、合山、上林、溯社等公路共80公里,各村委均可通汽车。2006年共修建屯级公路24多公里,投入资金195万元。红水河在镇境内航线长约20公里。邮电:2006年有邮电支局1个,电信分局1个,中国联通平阳厅2个,中国移动平阳厅2个。现已实现村村通电话,国际、国内长途直拨,手机信号基本覆盖全镇。

人口民族

平阳镇居住着壮、汉、苗、瑶等民族,壮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各村委均有分布,瑶族主要聚居在弄洛和弄桥两个村民委。2006年全镇总户数15058户,总人口57326人,其中农业人口54863人,非农业人口245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7.1人。

建置沿革

宋天禧四年(1020)至1952年属迁江县辖。清朝时设有三寨乡平阳团,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级称三寨乡,1952年两县合并后,属来宾县十二区,1958年撤区改乡为平阳乡,1962年改为平阳区,1968年又改为平阳公社,1984年更名为平阳乡,1995年5月27日撤乡设镇,2005年5月27日溯社乡撤乡并入平阳镇。镇人民政府驻地平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