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舟山市地图 >
普陀区地图
普陀区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2001年6月19日,浙政函[2001]99号批复:同意舟山市普陀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峧头镇、台门镇、双塘乡,合并设立六横镇,辖85个村、2个居委会,驻原峧头镇政府驻地。撤销湖泥乡,并入虾峙镇,辖20个村,驻地不变。撤销螺门乡,并入展茅镇,辖16个村、1个居委会,驻地不变。撤销沈家门镇、勾山镇、葫芦乡,其行政区域由普陀区政府直辖。在此区域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事宜由舟山市按有关规定办理。2001年7月,普陀区将全区原10镇8乡撤并为7镇4乡3个街道:1.撤销峧头镇、台门镇、双塘乡建制,设立六横镇,辖85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镇政府驻西安路54号(原峧头镇政府驻地),与六横岛全国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下设台门、双塘两个办事处。2.撤销沈家门镇建制和沈家门镇下辖的沈中、沈西、沈东办事处和平阳浦、鲁家峙管理处,成立沈家门街道办事处,同时成立沈家门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新设东港街道办事处,与东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行政区划包括东港开发区、葫芦村、原沈家门镇塘头农业村、渔业村、茶壶甩村,东港街道办事处下设葫芦管理处。撤销勾山镇建制,设立勾山街道办事处,与浦西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另有一说:撤销沈家门镇、勾山镇、葫芦乡建制,以原沈家门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出塘头管理区后,设立沈家门街道;以东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所属行政区域、原葫芦乡所属行政区域和从原沈家门镇划出的塘头管理区,设立东港街道。)3.撤销葫芦乡建制,将其并入东港街道办事处。4.撤销螺门乡建制,将其并入展茅镇,设立螺门办事处。展茅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文化路3号。5.撤销湖泥乡建制,将其并入虾峙镇,设立湖泥办事处。虾峙镇辖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岙村。6.朱家尖镇、桃花镇、东极镇、普陀山镇、登步乡、蚂蚁岛乡、白沙乡、佛渡乡保持原建制,行政区划不变。2002年,普陀区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23个社区、7个居民区、199个行政村: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勾山街道、六横镇、朱家尖镇、展茅镇、桃花镇、虾峙镇、普陀山镇、东极镇、白沙乡、登步乡、佛渡乡、蚂蚁岛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普陀区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沈家门街道、勾山街道、东港街道;六横镇、展茅镇、桃花镇、虾峙镇、东极镇、朱家尖镇、普陀山镇;白沙乡、登步乡、佛渡乡、蚂蚁岛乡。2007年10月,普陀区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朱家尖镇、展茅镇建制,分别设立朱家尖街道办事处和展茅街道办事处;撤销佛渡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划归六横镇管辖。

海岛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区的文化设施上了新的台阶,渔农村群众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图书馆(室)建设迅速发展;文物已经得到保护;文化市场繁荣有序。1995年该区被省文化厅评为浙江省文化模范地区。1997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地区。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第五批省级文化先进县(市、区)。
文化设施:城区的文化设施初具规模。专业电影院——海滨影都,面积2360平方米,软席964座;专业演出场所——沈家门剧院面积3127平方米,1200座。经几次扩建、改造设备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文化馆面积1200平方米,青少年宫面积1500平方米,工人文化宫3500平方米。这些设施,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普陀体育馆占地40亩,主体工程面积7341平方米,局部网架结构,层高22.09米,能容纳2200名观众,总投资近3000万元,建筑雄伟,有专业地板、玻璃钢座椅、进口组合音响和先进的电子显示屏,设施齐全,是符合承接国内、国际赛事。集篮球、排球、乒乓、武术、体操体育运动项目和大型文艺演出的标准场馆,国家体育总局伍绍祖局长为“普陀体育馆”题写馆名。区图书馆是由原文化馆图书室发展起来的,现有馆舍面积1100平方米,藏书11.7万册,持证读者3100多人,97年起实行了外借自动化管理,94年经考核被文化部定为二级图书馆。全区17个乡镇文化站都建立了图书室,共拥有藏书88500余册。其中万册以上图书室3个,8000册以上的图书室5个。
文艺创作:在新时期中,各个艺术门类共计创作了文艺作品3500余件,其中在省以上展出、发表、演出,获奖的1200件。文学作者阎受鹏的《五彩潮》、《迷人的海螺》、《千岛拾翠》,徐国平的《白雀寺的传说》,陈桂珍的《爱心慈航》出版发行。美术作者陈乃秋的电影海报《十字街头》获全国展出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水彩画《琵琶女》、《长坂坡》,油画《一幅有染渍的绣品》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朱仁民的中国画《在公海上团聚》于80年入选全国青年美展,版画《擒龙王》入选中国首届艺术节美展,获首届中国风俗画佳作奖,他曾于89年赴新加坡举办个展、讲学。姜声慧的油画《摇篮》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民间绘画创作已形成创作群体,建有三个基地,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1995年曾拍摄过《普陀渔民画》专题,并在中央电视台二套、三套播出。儿童画创作,培训已蔚为风气。88年8月赴杭州,91年5月赴北京展出。摄影作者章国鹰的《急!急!急!》、《安塞腰鼓》、《干旱人类最大的威蹑》等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吴萍儿、李玲玲、林卿华创作的舞蹈《晒盐》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赵幼云创作的小品《起航》获'98曹禺文学奖、小戏小品二等奖,陈树永创作的小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获'99曹禺文学奖、小戏小品三等奖。
乡镇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政府加大了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至今17个文化站已普及了文化活动楼。共计面积11170平方米,平均657平方米。其中1000-2554平方米的文化楼6座,500-800平方米的5座。原计划的4个“浙江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的任务已经完成,8个“舟山海岛百花乡镇”已完成了6个。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丰富多彩,活动的规模、质量极大提高。
文化市场:该区文化市场管理从1987年9月整顿台球开始,1990年成立了区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乡镇成立了管理领导小组。至今区文广局有5组成的专职稽查队伍,配备了汽车、摩托车和通讯设备。目前全区有7个经营项目,564个经营集体和个人。现在全区文化市场管理网络齐全,经营布局合理,管理有序。
文物保护:1989年,区政府发文,公布了桃花的“白雀寺”、“桃花革命烈士陵园”;沈家门的“天丰寺”、“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天主堂”;展茅的“龙宫”、“翁氏宗祠”;六横的“朝圣庙”、“诗公庙”、“苍洞庙”、“浙东第一功摩崖题记”等十一处文物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区政府又发文公布了台门“张煌言蒙难处”、“凝波庙”;东极“陈财伯墓”;桃花的“圣岩寺”;沈家门的“接待寺”;展茅的“柴家老宅”为第二批区级文保单位。

社会经济

(一)经济总量:2009年,实现区属增加值200.61亿元,同比增长9.17%;实现区属工业销售产值193.71亿元,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4.59亿元;全年市场交易成交总额1769.0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6.06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4.26亿元,同比增长8.21%。以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66%。
(二)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5年共审批投资项目1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36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8%。其中,工业投资4.32亿元,同比增长70.86%。
(三)农业: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年末向外租购土地3878亩。2005年农副业总收入375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32万元,畜牧业产值2821万元。全年牛奶产量2464吨,禽蛋总产量270吨,生猪出栏数27135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12900头。年末农业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98千瓦。
(四)工业:都市型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区工业企业生产继续稳步推进。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44.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2%,工业产销率达到99.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8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2%;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4.80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9.36亿元。标准厂房建设继续推进,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92万平方米。桃浦工业区整体改造、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造控详规划已获批准,通过市区联手,成立了“桃浦工业区调整与发展推进办(管委会)”,积极推进轻工下放企业中的印刷包装业向桃浦工业区集聚,上海市包装印刷业公共服务平台加紧建设。工业区的“腾笼换鸟”工作有序推进。
(五)建筑业: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8亿元,全年完成施工产值8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7%,施工面积846.55万平方米。全区年末登记注册的建筑业企业194家。
(六)金融业:金融企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稳中有降。年末九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747.5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9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8%。因宏观调控,年末各项贷款330.96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2.99%,其中个人住房担保贷款60.52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5.45%。
(七)商业:区域商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大渡河路久良财富广场建成营业,梅川路欧亚休闲街入选上海市十大休闲街区,建成标准化菜场7个。上海国际摩尔城项目土地成功出让。传统市场调整步伐加快,新长征建材装饰市场调整转型。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16.17亿元,实现商业税收14.09亿元,完成商业销售营业额276.51亿元,实现商业利润10.38亿元。区域商业设施布点不断优化,社区商业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9.73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3.98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67.30亿元,烧的商品零售额19.61亿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商业业态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年内全区连锁商业网点达到761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16家,便利店263家。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4家,其中消费品市场75家,生产资料市场18家,生产要素市场1家;年内注销市场1家。全年市场成交总额856.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1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八)房地产业: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结构优化。商务、商业、宾馆等项目投资比重逐步提高,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8.53亿元,比上年增加31.52%,增幅比上年回落26.81个百分点。商品房预售面积124万平方米,预售金额117.35亿元;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8.97万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面积133万平方米,金额111.89亿元。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05家。
(九)旅游业:2005年区旅游行业健全了旅游管理体制,加强了旅游资源整合;以旅游项目为支撑,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以旅游节庆为向导,繁荣旅游要素市场。在确保安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努力开拓业务,全区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2910万元。接待888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970万元,接待118万人次;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32323万元,组团51万人次,接待37万人次;景点门票收入6684万元,接待682万人次。主要住宿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599万元,接待住宿人次144.73万人次,其中境外20.34万人次。积极推进星级宾馆评定工作,年末区内星级宾馆累计达23家,星级宾馆平均出租率达到65.23%。
(十)服务业:坚持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强化产业导向,实施政策聚焦,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普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确立了长风生态商务区作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地位。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长风生态商务区累计收购储备土地14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招标挂牌出让5块,共计55.8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2号、4A、4B地块首批商务楼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真北组团商贸群中绿洲湖畔商务港地下结构封顶,兴力达国际博交中心完成商业主体结构,农工商总部二期东块进入7层施工。长寿综合服务带中圣天地大厦等5幢商务楼交付使用,财富时代大厦等4幢商务楼开始预售。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加紧推进,顺利完成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目前,全区在建商办楼建筑面积达93.42万平方米。
(十一)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发展初见成效。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本区部分)各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园区全年引进物流企业和项目90个,总投资1.49亿元。农工商配送中心、普洛斯物流、太极医药物流等在建、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顺捷物流、利丰物流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物流保税中心申办工作抓紧推进,物流业税收增长较快,康诚仓储、乐购物流等企业的纳税额同比翻了一番多,物流产业对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2%。全区运输车辆6073辆,运输车辆总吨位37万吨。区属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为138.69万平方米。(十二)教育业,普陀区内有国家211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老校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上海市重点高中:曹杨第二中学晋元中学宜川中学,区重点中学曹杨中学同济二附中甘泉外国语中学,普通中学梅川中学怒江中学桐柏中学等等。

②————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界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宁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温州265公里,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长峙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30.5个。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普陀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沿海要冲、舟山渔场中心。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面临辽阔海洋,与台湾基隆港、日本长崎港、韩国仁川港相对。自然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港口优良,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境内举世闻名的沈家门渔港是我国最大渔货集散地,与挪威卑耳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等著名旅游景区。

基本概况

普陀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群岛的东南部。由本岛东南端的勾山、沈家门、大展和螺门,以及桃花、六横、虾峙、登步、朱家尖、普陀山、葫芦、蚂蚁和中街山列岛等455个大小岛屿组成。北为黄大洋,与岱山、嵊泗2县隔海相望,西连定海区,南靠大目洋,与象山半岛遥相对峙,东临公海。总面积673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5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271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沈家门街道北安路255号,邮编:316100。代码:330903。区号:0580。拼音:PutuoQu。普陀区辖5个街道、5个镇、3个乡:沈家门街道、勾山街道、东港街道、朱家尖街道、展茅街道;六横镇、桃花镇、虾峙镇、东极镇;白沙乡、登步乡、蚂蚁岛乡。

普陀规划

一、重点地区:1、真如城市副中心,位于内环和中环线之间,紧邻铁路上海西站,规划范围约600万平方米。启动区在曹杨路以东、铜川路以北,规划用地面积37.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2.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办公规划建筑面积73.14万平方米。依托沪宁发展轴线,特别是沪宁高速和沪宁城际快速铁,结合上海西站大型交通枢纽建设,搭建服务大平台,增强商务商业、物流信息、文化娱乐等服务和辐射功能,建设以现代商贸为特色的专业中心,同步建设副中心文化圈,将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上海西北地区的现代商务商业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之一。2、长风生态商务区,位于大渡河路和中环线之间,东起大渡河路,西至真北路,南临苏州河,北达金沙江路,规划用地面积22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商业150.50万平方米。突出生态水景的特色和优势,建设以组团式办公楼为载体的生态商务港、以滨河绿色休闲长廊为特色的都市娱乐休闲时尚圈、以现代工业设计与科技服务为主体的研发设计产业群。努力建成“水、绿、建筑”完美组合,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统一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苏州河生态走廊新景观和上海西北地区的新地标。3、真北组团商贸群,以中环线为中轴,南起苏州河,北至沪嘉高速公路。重点推进九大组团式商务、商业、宾馆、娱乐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70.6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00.36万平方米。搭建与长三角互为辐射对接的商务平台,汇聚大型企业总部、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增强商务办公、科技研发、物流商务、涉外经贸、都市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中环线组团商务、华大科技研发、梅川路西段都市休闲娱乐、金沙江路汽车展销、梅川路东段涉外经贸、国际摩尔城物流商务六大板块,建设服务全市、辐射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桃浦都市产业园,位于中环、外环线、沪宁高速和沪嘉高速之间,以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和桃浦工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槎浦基地规划用地面积24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31.36万平方米,未来岛基地物流仓储规划用地面积46.7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5.72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高端物流及相关服务业,拓展物流保税、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研发、物流商务等功能,建设以陆港口岸和城市配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之一。桃浦工业区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着力提高科技含量,推动产业链关联带动和集群发展,增强创意研发、包装设计、新品展示、精加工等功能,建设特色产业明显、科技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都市型产业基地。5、长寿综合服务带,位于内环线以内,加快推进十一大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9.1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7.48万平方米。立足于结构调整、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和苏州河岸线资源潜力,聚焦楼宇经济,着力增强商务商业、文化创意、餐饮娱乐、都市旅游等功能,积极引进大型公司地区总部和知名品牌专卖店,集聚高层次的专业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展现繁荣繁华的现代都市风貌。
二、主要任务:(一)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稳步提高服务业比重,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聚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休闲娱乐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社区服务等产业。基本建成以长三角企业总部和涉外经贸为特色的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以电子商务为特色的新型要素市场集聚区,以陆港口岸和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着力培育以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科技型产业集群。继续发展都市型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二)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城区功能和市民生活需求,注重城区生活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按照服务长三角、服务市中心、服务郊区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推进城市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产业开发和综合管理的和谐统一,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都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