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镇地图
东极镇相关地区地图:
渔业发展
渔业旧况:东极属纯渔业地区。刚解放时,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渔业生产力水平却极为低下,捕捞方式十分原始(主要有小钓木帆船沿海放笼、扳罾、拖、钓等传统作业方式),后来逐步发展为小对、大捕帆船进行的海洋渔业生产。到70年代末,因宏观失控,使近海渔船盲目发展,渔业资源急剧下降;同时,受“左”的影响、分配上的“大锅饭”、体制上的“大呼隆”,群众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渔业生产力难以提高。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东极镇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对渔村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1979年,渔村开始建立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这是渔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1985年后,渔村从单船核算制向股份合作的经济体制发展,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村社集中管理服务”的新的经营体制,渔船股份合作制的推行,不仅给东极渔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而且也为各地渔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至1999年末,全镇共有大小各类(拖虾、近洋张网、帆布张网、单拖、溜钓、蟹笼、潜水等)渔船533艘,总马力达到77412匹,总吨位达到26923吨,渔业生产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渔业总产量达到48500吨,总产值2.35万元,渔民劳均收入2.6万元,人均收入0.7万元。目前,东极拥有镇属青浜船厂、庙子湖船厂、东极电厂、东极水厂以及集体性质和个私性质的各类企业近20家,年创工业总产值1320万元。
交通发展
水运:东极航船的更新速度要比客运的更新速度更快。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在这方面的投入,1996年末,一艘安全性能好、航行速度快、载重载客能力强的豪华客轮投入东极至沈家门的运行航线。以安全第一为宗旨,对航行于东极各岛之间的客轮进行了多次的更新与改造。公路水电:全镇各岛的路面基本上实现了水泥代和石板化。这一切变化,极大地满足了全镇军民的出行需要。解放以来,东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岛兴建了大批的水利工程,解决了海岛缺水的实际问题。全镇各岛都能用上电,黄兴岛自建发电厂,庙子湖和青浜共用一个发电厂,东福居民依靠驻地海军观通站输送“爱民电”,城市居民家中所有的家用电器在海鸟居民家中随处可见。
环境旅游
东极镇相对目前方兴未艾的旅游时尚来说,简直就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东极因有着优越独特的地理位置、美不胜收的极地风光、丰富多样的礁贝资源、古朴浓郁的渔家文化而备受旅游业行家的推崇,东极山石风光独树一帜,东极海面景况跌宕起伏,东极海洋文化原始清新,实为过惯了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之胜地。通讯发展
东极邮电通讯事业迅猛发展。从1987年开始,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岛相继安装SR微波电话,可直通舟山市内电话及挂拨长途电话。1995年底,1024门程控电话落户东极庙子湖、青浜,随即黄兴和东福山也用上了程控电话。1998年,中国移动在庙子湖建成,中国联通也在2000年6月在庙子湖岛建立了数字电话信号发射基站,手机已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渔船上的手机使用频率更高。各岛邮政投递实现规范化,军民邮寄信件、包裹十分方便快捷。经济发展
渔业:渔业是全镇的主导产业,1985年以来,实行渔业股份合作制,以拖虾为主要作业。随着渔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了拖、溜、涨、捕、钓、养多种作业的生产格局,渔业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到2001年底,全镇共有大小各类渔船593艘(在沈340艘),总马力84274匹,总吨位31474吨。其中,120—450马力以上的钢质渔轮达到138艘。渔业总产值2.53亿元,渔业总产量达到48878吨。电业:东极电厂建厂于1985年,1988年9月投产,属镇办企业,固定资产85万元,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拥有发电机组4组,总功率460千瓦,年发电量10万度,年亏损13万元。采用跨海飞缆连接庙子湖、青浜两岛,日供电时间17.5小时。2001年—2002年对庙子湖、青浜两岛电网进行全面改造,总投入75万元。目前,电费收价由原2元—2.5元/度减少到1.8—2.3元/度。
其他:东极水厂建厂于1995年10月,属镇办企业。总投入固定资产110万元。主要供应庙子湖岛军民用水。22万立方米/月供水,总蓄水量5.5吨。陈虞制冰厂原为东极冷冻一厂和东极冰冻二厂,建厂分别1987年10月和1972年10月,其中,一厂于1994年10月经区农行拍卖归陈虞冰冻厂,二厂于1997年被庙子村购买建庙子制冰厂。于2002年1月合并给陈虞制冰厂。制冰45吨/日。庙子船厂和青浜船厂分别建于1973年和1976年,属镇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分别为14万元和15万元,占地面积分别为12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生产能力为修理80吨位以下的木壳渔船。其中,青浜船厂处于停业状态。全镇有大小码头20座。国家乙级渔港——东极港港内平均水深8米以上,一次性可锚泊2000吨的船只40艘,各种大型渔船600余艘,并设有2座500吨的石油供应库,100—300吨级渔用、客用码头7座,渔港总长1200米,平均宽8米。全镇建有大小水库6座,坑道水井20余只,有30%的家庭建有地下蓄水池,总蓄水量为60万立方米。除庙子湖、青浜两岛由东极电厂供电外,东福山居民用电由驻岛海军观通站供给,黄兴居民用电同镇政府补助自助解决。庙子湖、青浜两岛于1996年3月开通程控电话。庙子湖建有移动和联通的移动电话信息接收站,邮政业务逐步萎缩。东极轮购建1996年10月,300吨位,180客位,航速达10节,抗风力9级。民交21号船,20吨位、15客座,船速8级,抗风力7级。上述两艘客轮因客流量逐年减少,年亏损额分别为25万元和15万元。区财政于2000年至2002年每年补助交通亏损分别为12.5万元和7.5万元。
港口基础
东极各岛天然港湾众多。庙子湖岛南侧建有国家二级渔港,早在1979年就建有300吨级以下固定码头6座,1996年又建成300吨级的客运码头,青浜、黄兴、东福山也建有许多高标准的渔用客用码头。庙子湖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可一次性停泊各类渔船1000多艘,岛上供电、供水、供冰、供油、修理、医疗、购物、娱乐及管理设施机构一应俱全。一到大风期间,港内渔船云集。科教文卫
文化:东极岛上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并富海鸟特色。东极文化中心近年来分别被省文化厅和市政府分别评为“东海明珠工程”和“海鸟百花工程”。全镇有线广播入户率达到95%,庙子湖、青浜、东福山群众都能收看到8-14套的有线电视节目,1997年,东极消除了最后一个电视“空白村”。教育医疗:全镇有师资和教学设施完备的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目前有在校生近千名。各岛均有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专业医务人员齐备,海岛群众可足不出岛就能诊治一般性的疾病。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渔民向往城镇生活,全镇有40%以上的渔家在沈家门范围内拥有商品房,这已成为沈家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众多东极渔民的一种时尚追求。东极镇位居海防前哨,守卫祖国的东大门。东极驻有庙子湖陆军海防营、东福山海军观通站、东极边防派出所三支部队,东极军民之间历来有着深厚的鱼水情,因为双方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连年被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舟山警备区评为市级“双拥模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