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綦江县地图
綦江县相关地区地图:

长江支流-綦江

綦江发源于乌蒙山西北麓贵州省桐梓县北大娄山系,流域面积7020平方公里,河长220余公里,綦江以其水色苍白而得名。南齐时称棘溪,因流经夜郎境曾称夜郎溪,元代又称南江。綦江流经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及重庆市綦江县、于江津市顺江镇从南岸汇入川江。綦江自古是川盐运黔的水道,航运开发较早。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加快向重庆的冶炼厂、兵工厂运送煤、铁矿、铁砂,自1938年起兴修綦江渠化工程,连续修建闸坝11处。因此,綦江是川江中渠化最早的支流。
(一)河流形态,綦江流域由南向北倾斜,东部地势又略高于中、西部。流域上段位于四川盆地外围中低山山区,南面是大娄山山脉,东侧为金佛山山脉,中段以深丘为主,有部分中、低山,西侧为支流清溪河、笋溪河的上部山区,与赤水河支流习水河分界。自綦江县县城以下的下段,大部分属盆地浅丘区,江津市内,多数丘陵分散于广大的沿江平坝上,丘顶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綦江正源向东至胜利乡与发源于韭菜坝的另一源流相汇后,进入桐梓县,向北又转向西偏北进入重庆市綦江县,经岔滩至赶水场。干流赶水以上又称松坎河,划为綦江上段,河道多急流险滩,流经多处岩溶峡谷,河长8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13‰,一般河宽30~60米,赶水以下始称綦江。由赶水至綦江县城为中段,长约60公里,河道弯曲处甚多,平均坡降约1.3‰。綦江县城以下为下段,干流连续经过8座闸坝,枯水壅水通航,洪水由坝顶溢流,过五岔大民坝后,河道弯弯曲曲,至顺江镇汇入川江。在闸坝以下的天然河道中,五岔水文站水面宽40~160米,枯水平均水深约0.8米。从綦江县城至江口段长7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0.5‰,?綦江右岸支流藻渡河流域面积1190余平方公里。藻渡河发源于重庆市南川市金佛山东侧大垭口,先流入贵州省桐梓县,后又转向进入重庆市綦江县,经藻渡镇汇入綦江。河长约95公里,平均坡降约16.3‰。綦江下游左岸支流笋溪河,流域面积约1190平方公里,发源于重庆市属江津市南隅,左、右两源流向西北于习水县与重庆江津市界附近合流后进入江津市。笋溪河上段与茶坝河、飞龙河支流,从互相邻近的发源地向北偏西平行流程约50~70公里,先后汇合,再于白溪汇入綦江。河长12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8.5‰。綦江水系干支分明,发育完整,呈树枝状分布,共有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5条。

旅游资源

綦江境内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众多的风景名胜中,有地势险峻、雄奇壮观的"白云观";有幽雅别致、气候宜人的重庆十二小景之一的"古剑名山";有苍翠气爽的避暑胜地"丁山湖"、"天山台";有重庆市仅见、全国少有的反映巴渝古文化的生殖图腾;有巧夺天工,佛佗众多的"石门寺"石刻;有浪漫刺激的"西南第一漂",有享誉远近、古色古香的东溪"明清一条街"。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江津四面山、万盛石林等风景点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带,吸引四方游客。区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为:以210国道(綦江河岸)为轴,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相对分散,局部集中,距离不远,耗时不少,对外、对内道路交通现状级别较低,南端区域、北端区域的景观组合分别配置相对较好,各具组合优势。綦江县旅游资源在县域内总体分布较分散,以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为轴线,南北两端却又相对集中。北端以县城为中心,东为天台山、瀛山白云观组团,西为古剑山、长田林海、中峰生殖文化、清溪河组团。南端以东溪为主节点,东为赶水牛舌口组团,南为石壕溶洞、花坝组团,西为丁山湖组团。

工业

綦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强县扎实推进,县域工业有松藻煤电有限公司、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形成机械、能源、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綦江齿轮、“老四川”牛肉干、川江毛线、綦江猪鬃等名优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杂交水稻上,綦江扶欢镇是我市水稻制种基地,至今已有30年的制种历史。

环境

【区域】綦江县位于重庆市南部,介于北纬28°27′-29°11′、东经106°23′-106°55′-106°55′之间,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县境东西宽48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178.5平方公里。
【地貌】綦江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67.6%,丘陵占32.4%。境内最高海拔1814米,为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920米。县城古南镇海拔254.8米。
【水文】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綦江河系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花坝火盆洞,自南向北于江津区江口注入长江。綦江县赶水镇以上上游流域面积2943.4平方公里,赶水以下至綦江县城中游流域面积1737.4平方公里。中游河段长59.9公里,宽60-100米,落差71米,坡降0.3‰,多年平均流量83.9立方米/秒。大小支流30多条,依次注入綦江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洋渡河(322.5平方公里)。藻渡河(1207平方公里)、扶欢河(134.2平方公里)、郭扶河(116.9平方公里)、蒲河(834.7平方公里)、三角河(194.1平方公里)、清溪河(489.6平方公里)。
【气候】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气候表现为冬暖、春早、夏热、秋阴,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温、光、水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无霜期344天。
【区位】綦江北倚重庆,南接贵州,是重庆联系贵州、云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的重要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渝黔高速公路建成后,綦江县城至重庆市区只需40分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产业结构分析

1、綦江县的支柱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綦江县提出了发展三个百亿工程的计划,结合本县特色优势在5年内打造出百亿能源产业、百亿冶金产业、百亿齿轮产业以大幅度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从煤炭、煤电、抽水蓄能发电及煤层气的开发上着手,打造能源百亿产业。其中我县煤年开采量就打通煤矿就达到500万吨,在重庆能源集团旗下的煤矿中煤炭年开采量最多的我县就占前三甲中的两名。以发展电解铜项目,加上原有区域内的四钢等冶金产业的产能,打造出年产值达百亿的冶金产业。以打造西部齿轮成为主的齿轮产业,围绕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业进行齿轮的研发,并利用全国和市级已有的齿轮品牌如綦江桥河齿轮有限公司,建设全国的齿轮中心,打造百亿齿轮产业。同时,也积极发展本土已有的或引进大量的轻加工业,主要有:重庆市郑胖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川江毛线厂,“老四川”牛肉干,綦江猪鬃厂等。2、綦江县农业产业化政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3、綦江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以古剑山、清溪河、白云观、丁山湖为辐射的旅游业发展。其中东溪古镇成为了市级历史文化古镇。在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我县已有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等产业,如:重庆市宏軓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渝鑫税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綦江分公司、綦江营盘山工程有限公司、綦江綦齿迅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

交通

綦江道路交通便捷。距重庆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綦江县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川黔铁路、渝黔210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渝湘303省道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汽车通车里程3046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境内铁路总里程135公里,设16个火车站。綦江河已经渠道化,水上通航河道210公里,綦江河水上运输直通长江口岸。綦江河开发已列为交通部重点开发项目。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境内长72.5公里,设有綦江,雷神店,东溪,安稳等出入口。綦江至万盛高速公路,全长33.8公里,在县城与渝黔高速(210国道)公路相接,境内长26.2公里。渝黔高速铁路也将于明年动工开建,初步规划在綦江境内设置綦江火车站、赶水火车站,估算总里程67公里,总投资70亿元。届时只需要13分钟就连通綦江与主城。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4985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53.5%;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44.9%;全县总财力实现20.4亿元,净增6.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总产值完成32.6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完成136.8亿元,同比增长28%。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38.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20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同比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