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坨营镇地图
青坨营镇相关地区地图:
公社村委
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建青坨营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镇,镇政府驻青坨营村。辖40个村委会:青坨营、高狗庄、马狗庄、张狗庄、石庄户、武庄户、油盘庄、马狼坨、苏狼坨、佟狼坨、安狼坨、任六庄、小水坡、王虎头、张虎头、夏虎头、陈虎头、韩庄子、大松林、小松林、大田庄、小田庄、小代庄、孟庄户、小李庄、北杨庄、姜庄子、西水清、北荣各庄、北冯狗庄、南冯狗庄、富新庄子、崔新庄子、后姜六庄、前姜六庄、港坨、甸子、邓庄。建设规划
总则,2008年,青坨营镇立足当地优势,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积极做好民生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稳步发展。一、: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该镇积极协调跑办,共争取包括青坨营、姜六庄、北夏庄等6个村在内的土地整理项目4个,开发平整土地9800余亩;投资1112万元,打机井120眼,洗修旧机井150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5000米,安装变压器16台,增容1600KVA,增加水浇地面积10600亩,铺设防水渗漏管道5000米,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二是扩大畜禽养殖规模。该镇加大扶持力度,对新建、扩建养殖场达到一定规模的,从建设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将上级给予的各种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2008年共建成奶牛养殖场3个、生猪养殖场5个;大力推广细管冻精技术,改良奶牛品种,全镇奶牛品种改良率已达90%,高产奶牛8600多头;加强技术培训,从高等院校、市县畜牧部门聘请养殖专家、技术人员为养殖户讲解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知识达10余次,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次,使养殖技术逐步提高;不断完善畜禽疫病防疫体系,镇兽医站与各村协防员紧密配合,对畜禽进行重点防疫,防疫密度达到100%。三是加快瓜菜和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该镇引进了百利、格雷、法国红太子等3个西红柿品种,增加了姬菇、杏鲍菇等多个食用菌品种,并在青坨营、荣各庄、大田庄等村建成了16个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该镇食用菌协会和经纪人与唐山、天津等大城市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进行多方协调,帮助栽培户寻找销路,提高积极性。全镇瓜菜种植面积已达3.9万亩,其中设施西瓜种植2万亩,食用菌栽培达328万棒,并形成了荣各庄、陈虎头等食用菌栽培专业村。
二、:以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该镇投资200万元,对原有生态村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提升档次;同时按照高标准新建4个文明生态村,投资200万元修水泥路面9400延长米,村周边绿化植树4000株,清运垃圾2600方,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抓好民心工程建设。该镇强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和沼气池建设,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采取班子成员包片,一般干部包村的形式,明确职责,坚持定期汇报制度,镇党委书记、镇长亲把质量关,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聘请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达2000多人次,下乡帮扶1800人次,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及质量;制定奖励政策,该镇将任务分解到各村,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完成下达任务目标的,奖励支部书记500元,其他班子成员按结构工资比例依此类推,所定奖励年底兑现。截至2008年,已有38个村的群众吃上了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建成沼气池372个,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三、: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改善办学环境。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镇中学食堂,同时对镇内7所小学冬季取暖设施进行改造,实现了全镇8所中小学全部暖气供暖。二是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93.2%。三是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共投资约60万元,建设2个健身文体活动广场,完善了各村的图书阅览室,建起了40个村的村民服务中心和高标准的镇综合文化站。四是建立劳动就业信息网。免费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截至2008年,该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1384人,个体工商户287户,向外地转移劳动力2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