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南京市地图 >
秦淮区地图
秦淮区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秦淮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68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面积23.01平方千米,人口29.97万人。秦淮区辖5个街道:秦虹街道、夫子庙街道、红花街道、双塘街道、中华门街道。区人民政府驻秦虹街道。
夫子庙街道办事处:驻莲子营8号。面积2.94平方千米,人口80034人。辖18个社区:金陵路、四福巷、夫子庙、莲子营、乌衣巷、文德桥、大石坝街、东关头、七里街、新民坊、三条营、中营、转龙巷、马道街、饮虹园、小西湖、白酒坊、江宁路。
双塘街道办事处:驻中华路302号。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85692人。原辖19个社区,后于2006年4月报经南京市政府同意,合并为10个社区:胭脂巷、五福街、来凤街、玉带园、弓箭坊、太平苑、磨盘街、高岗里、凤游寺、实辉巷。
中华门街道办事处:驻雨花路97号。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41121人。辖11个社区:扫帚巷、正学路、雨花路、西街、珍巷里、下码头、路字铺、雨花路、金工里、开源、双桥门。
秦虹街道办事处:驻宏光路118号。面积1.94平方千米,人口55825人。辖11个社区:乔虹苑、集虹苑、旭光里、武定新村、文安里、康居里、岗虹苑、中牌楼、扇骨里、七里村、怡馨。
红花街道办事处:驻大明路6号。面积13.16平方千米,人口37039人。辖9个社区:响水桥、双桥新村、龙苑、九龙新寓、阳光里、风光里、龙翔雅苑、曙光里、春天家园;6个村委会:红花、夹岗、果园、翁家营、广洋、七桥。*此处区划地名、面积、人口资料根据“南京市地名网”(估计为2004年资料)

历史沿革

1995年,将雨花台区红花镇和大校场机场用地范围,划归秦淮区管辖。2000年,秦淮区辖6个街道、1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92260人,其中:秦虹街道43566人、夫子庙街道44075人、饮虹园街道41473人、双塘街道51736人、钓鱼台街道32967人、中华门街道23929人、红花镇54514人。2002年底,秦淮区辖7个街道:夫子庙街道、饮虹园街道、双塘街道、钓鱼台街道、中华门街道、秦虹街道、红花街道。

民间文化

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精华。秦淮民俗民间文化则是古老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开发,秦淮区不断挖掘、整理、创新和利用源远流长的民俗民间文化,传承弘扬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向海内外游客和人民群众展示了秦淮文化的精彩,营造了夫子庙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该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光荣称号。经过近20年的努力,秦淮民俗民间文化犹如一卷绚丽的风情画卷铺展在境内外游人的面前。民间文化遗产硕果累累。秦淮2000多年的人文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经本地区广大文史爱好者、专家学者搜集挖掘,整理出50篇《南京白局曲谱集》及《秦淮民间故事》、40首歌谣、1000余条谚语,出版了十六辑300多万字、反映秦淮人文历史的《秦淮夜谈》,整理重刊了《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秣陵古迹》、《金陵岁时记》、《秦淮人物志》等地方古文献。各社区民间艺人创作、制作的灯彩、风筝、剪纸、空竹、古埙、烙画、石画、微雕、脸谱、结绳等工艺品,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为古城南京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许多民间工艺品参加省、市宣传、文化、文联等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展览展示,凸现了秦淮文化的精彩。民间艺术表演风情万种。为了丰富社区文化,秦淮区组织力量研究本地区的民间民俗文化,尤其是结合人民群众的喜好,针对广大游客的观赏需求,组织龙舞、狮舞、花灯舞、马灯舞、大头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妆表演队伍,每年在夫子庙文化庙会、金秋美食节等文艺活动上的演出,都受到市民和游客的热情赞誉。秦淮区组织的夫子庙地区各展览馆、各餐饮店家,以古装形式开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礼”、“贡院乡试”、“鲤鱼跳龙门”、“香君抚琴”等民俗艺术表演活动,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情趣,发展了特色旅游,提高了秦淮风光带的知名度。民族民间音乐奇葩独放。秦淮区重视弘扬民族民间音乐,以“南京乐社”、“南京古琴社”为龙头,以区文化馆为阵地,开展经常性的民乐、古琴雅集活动。成功举办了“江苏省首届古琴学术研讨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打开艺术之门”古琴专场演奏会,吸引了全国众多的民乐爱好者、外国留学生前来观摩。先后举办了“古典音乐会”、“新竹笛演奏会”、“刘正春古琴演奏会”和“昆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剧、淮剧、越剧等清唱会和大奖赛。许多社区成立了戏曲票友社,一年四季琴声、歌声不绝于耳。中央电视台在戏曲频道还专场播放了该区京剧社团大会串节目。

夫子庙美食节

美食节以“小吃盛会,百姓节日”为口号,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彰显中华小吃风采,打造夫子庙美食节全国节庆活动品牌;推动餐饮、旅游、商业的兴旺发展”为宗旨。一般时间在9至10月间。

历史人文

秦淮区是位于南京市市区东南部的一个城区,因十里内秦淮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古时曾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之地,史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自古在内秦淮河人文苔革、商贾云集。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各种酒楼、茶馆、小吃……。与此同时,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古典戏剧《桃花扇》里所描写的“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十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秦淮河,发源于苏南低山丘陵,自古便为长江的自然支流,全长110公里。它最早的名字叫“龙藏浦”,后来称“淮水”。全河分为内河与外河,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即被称为“六朝金粉”的“十里秦淮”。东晋以来,这里几度成为粉黛荟萃之地,南曲靡丽之乡。歌楼舞榭,轿列两岸;游船画舫,纷集河上,使才子骚客迷醉流连,文彩风流传于后世。秦淮区内自然河、人工河错落,有内秦淮河、青溪、玉带河、响水河、运粮河及小运河等。由于历史的变迁,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暨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魁力。1923年,朱自清与俞平伯乘船同游秦淮河,事后各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描述了当时情景。朱自清的散文一发表,便被誉为“模范的美术文”,以清新、自然之美倾倒了无数读者。俞平伯在与朱自清同游之后,也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追求的是“朦胧”和“浑然”的境界,在柔婉细腻的笔墨中显出了一种清幽和空灵的意境。朱自清的散文有着多样的风格,显出了华美与朴素相结合的多种间色,华美的极致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朴素的极致是《背影》,这些又都分别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都可以当成是“五四”散文创作的成功的标本。俞平伯写散文追求一种“独特的风致”,遣词造句方面,他吸收了明人小品的某些长处,比较古朴、凝练。在整个格局方面,他又喜欢在细腻柔婉的描写中,插入一些哲理的分析,因此他的散文,就有着一种情与思、热与冷的结合。

经济概况

商贸服务业、旅游业、都市型工业为我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年来,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和升级,三产服务业逐步成为全区经济总量扩张的主导产业。2005年,完成三产增加值29.12亿元,同比增长17.7%,占GDP比重为56.5%;完成二产增加值22.35亿元,同比增长10.2%,占GDP比重为43.4%。
商贸服务业:
。夫子庙旅游商贸片区、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纬七路综合经济带三大特色片区商贸设施经营面积达96万平方米。全区共有交易市场29家,经营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重点市场11家,引进了好又多、新香园等一批规模企业,建成了宝马、丰田凯美瑞等一批汽车专卖店,汽车销售额占全市总量的60%以上。2005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5亿元,同比增长15.6%。
旅游业:。近年来,实施了夫子庙景区扩容升级,建成44万平方米仿明清建筑景观群,开通了东水关—中华门5华里水上游览线,打造了美食街、东西市、贡院西街等五大特色街区,举办的文化庙会、秦淮之夏、金秋美食节、金陵灯会等四季特色旅游文化活动饮誉华夏,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5年,全区共有旅行社32家,星级饭店9家,旅游文物景点8家,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
都市型工业:2005年,全区共有工业企业6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全区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23家。服装制造、通信电子、交通运输制造为全区工业支柱产业,货架、电动门、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以音飞货架、华德货架为龙头的货架制造业,成为沪宁线上最大的物流货架设备制造基地,占全国50%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