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地图
齐齐哈尔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气候特点:齐齐哈尔市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东部和南部地势低洼。齐齐哈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严寒,夏秋凉爽。年降水量415毫米,年均温3.2℃,1月均温-25.7℃,7月均温22.8℃。历史上最高气温发生在1980年6月26日,42.1℃,最低气温发生在1956年1月8日,-39.5℃。齐齐哈尔市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处东经122至126°、北纬45至48°,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大兴安岭接壤,土地总面积为4228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00至500米之间。齐齐哈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齐齐哈尔市年平均气温在0.7至4.2℃之间,南北相差3.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2至151天。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生长期(五至九月)的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土地资源,1998年底,齐齐哈尔市拥有耕地面积2602万亩,草原面积1145万亩,林地面积560万亩,水域、苇塘面积275万亩,荒地195万亩。齐齐哈尔市土壤主要有暗棕壤(含生草暗棕壤、草甸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含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黑钙土、碳酸盐黑钙土)、草甸土(含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层状草甸土)、沼泽土(含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盐化沼泽土)、草甸碱土、砂土(含草甸黑钙土型砂土、黑钙土型砂土)。齐齐哈尔市大部分土壤具有热量高、透性好、质地轻、地势平的优点。,林木资源,1998年,齐齐哈尔市林业用地面积68.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1.5万公顷,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共41.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6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7%。
水利资源,齐齐哈尔市主要江河有嫩江、诺敏河、雅鲁河、罕达罕河、乌裕尔河、音河等170余条,有湖泡800余个。齐齐哈尔市入境水总量丰沛。齐齐哈尔市地下水含水层15个。在平原潜水分布区,含水层调蓄能力强,补给量充沛,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齐齐哈尔市江河天然水质好,地下水可满足饮用水要求。
矿产资源:齐齐哈尔市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已发现的矿产分为5大类47个品种,其中,非金属矿藏有4大类(石、砂、土、灰)19个品种,总储量为139亿立方米,储量较大的有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火山石、沸石、麦饭石、玄武岩、花岗岩、硅藻土、膨润土等。市区附近还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地理区位: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东北与本省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本省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大庆139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处,嫩江大断裂贯通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西部是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
科教文体
节日会展: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GreenFoodExhibitionOfQiqiharChina):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是展示绿色食品发展成就、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全国性盛会,始于2001年,时间定于每年的8月28日,由国家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绿博会以“绿色、健康、合作、希望”为主题,以“倡导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推进绿色革命”为宗旨。博览会期间,除举办大型开幕式和文艺表演外,还举行绿色食品及生产资料展示交易、科技成果推广、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绿色食品知识讲座、经济发展战略论坛、生态旅游观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及投资企业参展和购销,成交项目、数量和引进资金额逐届提高,成果十分显著,充分展现了“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乃至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和发展的辉煌成果,以及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较大的促进作用。
齐齐哈尔观鹤节(QiqiharCraneWatchingFestival):齐齐哈尔观鹤节是在城庆三百周年的基础上创办的,首届始于199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它是集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文化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观鹤节以鹤为媒,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体搭台、经贸唱戏”和“团结、友谊、合作、发展”为宗旨,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为目标,使齐齐哈尔扩大了对外交往,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鹤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每年8月12日,以大型文艺表演拉开观鹤节的序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展示了鹤城的精神风貌;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和艺术家的加盟,又为节日增光添彩。节日期间招商洽谈踊跃,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购销两旺,成果十分喜人。而翩翩起舞、仙姿高雅的丹顶鹤更令游人流连忘返。自2001年以来,观鹤节又同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同时举办,使观鹤节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取得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QiqiharIce&SnowEvent):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是融文化艺术、观光旅游、体育竞技、招商引资、集市购物为一体的节庆活动。自1963年创办以来,现已成功举办了30届,每年12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2月中旬结束。为期两个月的冰雪盛会,己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冰雕艺术是由古老的“灯会”、“冰灯”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它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的气候,采用人工浇注和雕、砌、堆、筑等工艺,使其成为人造的冰雪景观。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QiqiharIce&SnowEvent):它是以冰为载体,集园林、建筑、雕塑、绘画、舞美、文学、音乐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独特的冰雪造型艺术。同时应用声、色、光、电、动等现代科技,创造出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齐齐哈尔市的冰雪艺术历史悠久,冰雕技艺高超,冰景作品优美。每年冰雪游览会的主题和构思都有新的创意,充分利用龙沙公园和劳动湖的地形地貌,分设几大主题景区,在6万平方米的场地,制作、展出千余件造型各异的作品。游人通过冰洞、冰桥、冰道、冰建筑,领略栩栩如生的冰景与变幻的彩灯营造出的人间仙境。冰上婚礼、冰雪摄影、狗拉冰橇、冬泳等活动,更为冰雪游览会增添了新的色彩。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那达慕大会及敖包大会(NadamuandAobaoGet-togetherInMeilisiDawurDistrict):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右岸,是全国5个市辖民族区中惟一的达斡尔族区。全区总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每年九月初召开的那达慕大会及敖包大会,是蒙古、达斡尔族传统的草原盛会。届时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曲棍球等传统体育游艺比赛,演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进行物资及科技信息交流。
中国·碾子山登山节(MountClimbDayOfNianzishanChina):碾子山区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北部,是大兴安岭的余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神秘传说的蛇洞山,有清澈的雅鲁河,有近千年历史的金长城,有体现石文化的世纪广场。从2001年起,碾子山区为打造“山水旅游城”的品牌,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推动旅游、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碾子山6·28登山节”。登山节以经贸洽谈为重点,以旅游观光为特色,依托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塑造地方形象,繁荣区域经济,现已成为黑龙江省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盛会。通过举办登山节,全区的旅游事业得到发展和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教育:市内各类学校400多所。高等院校: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院,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
职业中学:齐齐哈尔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齐齐哈尔林业学院
普通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省重点),齐齐哈尔中学(原齐齐哈尔铁路第一中学,省重点),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省重点),齐齐哈尔市第二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中学(省初中排名13),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五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六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七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省重点),齐齐哈尔市第九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中学(体校),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二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三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五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六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七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一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三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三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省初中排名11),与新加坡跨国合作。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六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七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八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四十三中学(原齐齐哈尔铁路第三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四十五中学(原齐齐哈尔铁路第五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四十六中学(原齐齐哈尔铁路第六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学(原车辆厂一中),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二中学(原车辆厂二中),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三中学(原车辆厂三中),齐齐哈尔市第五十四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五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五十六中学(原东亚一中),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七中学(原东亚二中现已经合并到齐市恒昌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五十八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九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厂一中),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齐齐哈尔市第二机床厂二中)(省重点),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齐齐哈尔市朝鲜族中学,齐齐哈尔市兴华中学,齐齐哈尔市学府高中,重型机械厂第五中学(省重点),华安工业集团公司第三中学,齐齐哈尔市阳光高中,齐齐哈尔市阳光学校,齐齐哈尔市梅里斯第二中学,齐齐哈尔市重机厂第二中学
体育事业:鹤城体育场(CraneCityStadium):鹤城体育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北邻,是在1956年动工兴建的市级大型冰上运动场的基础上,经过1984年6月翻建改造,于1985年9月5日竣工,并命名为鹤城体育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场地面积179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285平方米,为框架结构。主楼四层,东西厢楼各二层,南楼三层。场内有阶梯式水泥看台,南北各有24个踏步阶梯,可容纳观众15000人。主席台上方设有长82米的悬臂式轻型铝合金板条遮光大雨棚。有8条枷米标准竞赛塑胶跑道及田径赛场和足球场地,周围有排水管道。楼内有办公室、大小会议室、休息室、健身房等各项设施。鹤城体育场随着各项功能的日臻完善,司举办省市、国家及国际体育竞赛和大型演出、节庆活动,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市举办重大文化、体育活动的中心。,齐齐哈尔市综合体育馆(QiqiharCityComprehensiveStadium):在风景秀丽的嫩江之畔,与蔚为壮观的齐齐哈尔市党政办公中心相望,有一座充分表达现代意识、蓝色玻璃镶嵌的鹤形建筑物,这就是象征着鹤城体育事业展翅腾飞的齐齐哈尔市综合体育馆。齐齐哈尔市综合体育馆总投资3000多万元,是1998年8月为迎接黑龙江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始修建的,当年基础部分全部完工。1999年因资金等原因停工。2002年4月1日工程重新启动,并于2003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这座占地47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25平方米,可容纳观众5118人,集陆地和冰上两用多功能的综合体育馆,是继北京首都体育馆之后我国第二座综合性体育馆。它可以接纳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等国际冰上项目的比赛;可以举办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比赛及体操和体育表演;还可以举办大型演唱会、展销会、展览会。体育馆的内部装修、灯光音响、电子大屏幕达到了目前国内一流水准。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成为2007年第十一届全国冬运会的一座重要场馆,并为齐齐哈尔市建设生态市、园林城和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增添光彩。
博物馆藏:
,齐齐哈尔博物馆(QiqiharMuseum):齐齐哈尔博物馆位于卜奎北大街和中华路交叉路口东北角。2002年竣工,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是我市一座崭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黑龙江省新建的最大的市级博物馆。博物馆居中的五层主楼和两侧的三层配楼的顶部,均带有仿古式阁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不凡,金色琉璃瓦熠熠生辉,使整个馆舍富丽堂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文化气息。全馆有主要展厅7个,另有多个配套展室及多媒体会议厅、电影厅、文化艺术品展销大厅等。博物馆接收各类文物4千多件,长年展出两个基本陈列展览,即“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和“齐齐哈尔现代成就展览”,以通史和专题的方式展现齐齐哈尔从2万年前至今的历史和现代风貌。齐齐哈尔博物馆是保留齐齐哈尔文化遗产、研究地方历史的重要机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广大市民休闲学习的重要场所,是中外客商了解认识齐齐哈尔的重要窗口。
文艺院团:
齐齐哈尔马戏团(QiqiharCircusGroup),齐齐哈尔马戏团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马戏杂技表演团体之一。该团以表演惊险高空杂技节目、技巧高难的传统杂技节目和马戏驯兽节目见长,其表演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雄健豪放的中国北方特色。该团自1953年采用大篷形式演出以来,巡演的足迹遍及国内的京、津、沪等25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城市;还先后赴朝鲜、越南、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德国、坦桑尼亚、泰国、墨西哥、西班牙等6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和商业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为祖国和家乡争得了荣誉。该团杂技人才辈出,节目内容不断创新提高。杂技节目《空中秋千》、《空中体操》、《悬空走绳》、《舞中幡》等在国际、国内杂技大赛中屡获殊荣。该团还应邀参加了《马戏团的新节目》、《欢欢笑笑》、《春燕展翅》、《龙飞风舞》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齐齐哈尔马戏团已成为齐齐哈尔的一张“名片”,为宣传家乡,提高齐齐哈尔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国齐齐哈尔SOS儿童村(SOSChildren'sVillageQiqiharChina):中国齐齐哈尔SOS儿童村坐落在齐齐哈尔市区西部,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成于1992年3月,是由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资助,以家庭形式收养、教育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村内建筑物主要由15栋住宅、1处托儿所、3处青年公寓和一个服务中心组成,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SOS儿童村的办村宗旨是为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位优秀妈妈和一个新型永久性的家庭,以抚养、教育、管理为重点,以家庭为核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按照中国儿童村理事会的要求,这个儿童村主要招收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城乡7周岁以下的健康孤儿。目前,村内有孩子158名、妈妈15名、阿姨5名、工作人员12名。全村15个家庭的儿童,生活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儿童村除了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外,还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注重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友好城市
姐妹城市:大庆市哈尔滨市友好城市:
国内:黑龙江省牡丹江,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江苏省盐城,浙江省温州,安徽省阜阳,湖北省黄冈,四川省广元、泸州
国际:日本宇都宫,韩国高阳,德国威森费尔斯,瑞典斯德哥尔摩,乌克兰马里波尔,俄罗斯伯力,埃及斋月十日城,澳大利亚维托西
旅游景区
名胜古迹:龙沙公园(LongshaPark):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国家旅游风景区AAAA级景区。原名“仓西公园”或“西花园”,始建于1906年,是一座百年古园。当时由于时任黑龙江巡抚的程德全捱叹“塞北无佳境”而兴建。该园占地64公顷。其中劳动湖水域面积为20公顷,园中树木达2万多株,饲养动物100多种。园内古迹众多,有“望江楼”、“关帝庙”、“寿公祠”、“象鼻亭”、“格言亭”、“旧俄国领事馆”、“遗爱亭”、“天远阁”“藏书楼”等。其中“望江楼”为上的牌匾“望江楼”三字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题写。春夏之际,劳动湖畔杨柳拂岸,游人如织。登上望江楼凭栏远眺,市区景物尽收眼底。它以北国疆域特有的风光,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人。
望江楼(River-watchingPavilion):始建于1908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的假山上。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思泛舟江湖,以谋临流之胜”,两次邀请张朝墉设计改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在南墙外,凿沟引人嫩江,在沟西侧覆土为边山,在山顶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1930年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亭。南北宽、东西窄,楼高25米,占地约220平方米。1950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修缮,增修了石阶、石墙、石梯、屏风等。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先后光临齐齐哈尔市,到望江楼观光赏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刘伯承副委员长来齐齐哈尔市视察,游览了龙沙公园。登楼远眺,神清气爽,嫩江水碧波荡漾,齐齐哈尔风光尽收眼底,朱老总即兴挥毫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后将其制成黑底金字的长匾悬挂于飞檐之下,故改称为“望江楼”。1987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TempleOfGuanYu):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该庙位于龙沙人字画(现已散失)。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并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整修后的关公庙为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的四进式建筑。山门三间,供休息和接待之用。前殿又称灵官殿,殿内供奉护庙之神王灵官。殿前两侧为高8.5米钟鼓楼,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反映出道教的独特风格。正殿又称“忠义恒天”殿,高10米,三铺顶,殿堂中央为3尊高大塑像,关羽居中,周仓和关平分列左右;墙上绘有以关公传奇故事为题材的重彩壁画。后殿为老君殿,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198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公祠(TempleOfMartialShoushan):即寿山将军祠。建于1926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南岸土岗卜。袁寿山(1860—1900年),字眉峰,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后裔。甲午战争中,寿山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升任黑龙汀将军,驻齐齐哈尔。同年8月,沙俄军队逼近齐齐哈尔,并撕毁和平城协议,发动突然袭击。寿山拒绝诱降,并坚守“军覆则死”的诺言,自卧棺中,命从人枪击,壮烈殉国。后官府为彰其忠烈,修祠以纪之。寿公祠为一座青砖灰瓦二进式祠堂建筑,由山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共12间殿堂组成。前殿(亦称将军殿)和后殿(俗称三代殿)建筑形式相同,均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前殿有寿山画像、部分遗物及生平事迹介绍;后殿原有寿山父亲富明阿(吉林将军)画像(现已遗失),今塑有一尊高2.4米的寿山将军金身泥质塑像。1986年寿公祠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乘寺(MahayanaTemple):原名大佛寺,始建于1939年,1943年竣工,占地4万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由山门、配殿、正殿、前殿、后殿组成。正殿周围有7座配殿,配殿为抖拱式建筑,屋顶由彩色琉璃瓦铺成,均高4米,宽3.3米。长8.3米,各5间。7座配殿与山门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与山门之间由涂红砖墙连接。距山门26.3米的中轴线上,是天王殿(前殿)。高、宽均4.6米,长12米,各5间,中三间连贯为一。供奉弥勒佛祖,坐北面南,高4米,下首左为阿弥陀佛,右为燃灯佛。东单间供奉观世音菩萨,西单间供奉地藏王菩萨。距天王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大雄宝殿(正殿),是大乘寺的主体建筑,高4.8米,宽8.3米长12米,各五间。屋脊上雕有背驮1.5米高宝塔的麒麟,排檐下为各种珍奇动物的彩色木雕。正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左首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隔扉后为坐南面北的观世音菩萨。东单间供奉太上老君,西单间供奉孔圣人。距大雄宝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藏经楼(后殿),两层,每层高4米,各五5间。楼下中室供诵经用。距藏经楼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北配殿。新辟有五百罗汉堂和全市最高观世音(高8米)供奉殿。
黑龙江将军府(HeilongjiangMartial'sMansion):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昔日的将军府,作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传承着历史文明,续写着新的辉煌。
黑龙江督军署古建筑(HeilongjiangilitaryGovernor'sMansion):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卜奎大街北段东侧,市博物馆北邻,现存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和一组“凹”字形的三栋平房,房屋前后二进,恢弘高大,全部为青砖素瓦,是绝无仅有的弥足珍贵的晚清建筑。督军署营建于清末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任期,完成于周树模任黑龙江巡抚之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清末、民国、伪满直至解放初期,这里都曾是黑龙江省的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督军署建成之时,也正是政权更迭频繁之际,军阀拥兵割据,战乱连年,先后有宋小濂、朱庆澜、毕桂芳、鲍贵卿、孙烈臣、吴俊生、万福麟、马占山等在此办公;解放后这里曾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这所重要的历史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很好的保护,经过修缮清理后已成为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昂昂溪古文化遗址(AngangxiAncientCulturalRelics):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由39处遗址、遗物点组成,分布在嫩江中下游的大小沙丘上,与之相伴生的是洼地、沼泽和湖泊。这些遗址留下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28年,一名俄国铁路员工首先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昂昂溪五福车站南1.5公里处进行4天考占发掘,出土大量小型压琢石器、陶器、骨器等;1932年梁思永发表44页近7万字的大型考占发掘报告《昂昂溪史前遗址》,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此,松嫩平原嫩江中下游沿岸广泛分布的这种以细小压琢石器为主的原始文化类型被称为“昂昂溪文化”,在中同和世界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载入《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中国名胜辞典》。昂昂溪遗址成为中同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对此都有高度评价。解放后,各级政府多次组织对该遗址的科学性及抢救性的发掘,获得较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被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1988年,昂昂溪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文物局“八五”保护规划之中。
金长城(金东北路壕界边堡)(jinDynastyGreatWall[JinDynastyNortheastRoadBorderWallRelics]):齐齐哈尔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经行于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碾子山区和龙江县。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工:程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属于东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长城最早的一段。金廷为了巩固新领土,保卫金都上京,也为了继续扩大战果防止北部骚扰,决定派大将婆卢火于天辅五年,即公元121年开始治边修长城。史称婆卢火治边有功,屡受嘉奖,最后殉职于这条长城线上。齐齐哈尔段金长城主墙高大完整。护城外附马面,上置戍楼。墙面有驰道,可供车马通行。墙外有护壕,以护主墙。根据需要往往在主墙外修有不连贯的第二、第三道墙壕,加强了防御的功能,在墙内侧有屯驻军兵的戍军堡。因此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工程配套、结构合理。又因元代以后长期荒芜、人迹罕至而保存较好,现状可观。因铁路滨洲线、牙林线,公路碾北线及雅鲁河水道均由金长城处通过,碾子山区段的金长城,当是参观、游览的最佳处。托苏将军墓:上村和下村左后方的山头叫朋山岭,也叫将军山,因为山下有一座清朝将军的坟墓。将军名叫苏明良,清朝雍正年间一品大官,曾任福建陆路提督。根据其墓志铭得知,苏将军也曾经跟随施琅攻克台湾。苏将军的坟墓距离上村不远的龙眼林里。至于为什么苏将军埋葬于此。据说因为朋山岭风水好。同时也因为其形状象狮子头。
纪念建筑:
中环广场(ZhonghuanSquare):中环广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中心广场西侧,2002年10月底竣丁,2003年4月18口开业运营。中环广场是原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的置换建设项目,是齐齐哈尔市2002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形象工程,对改变建城三百多年来的城市格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广场占地4.6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计采用江南亭园式街景与北方建筑特征的完美结合,以一个自径50多米的花园为中心,呈弧线形布局。中环广场分为四个部分:A座为品牌专卖区、休闲服饰一条街、黄金珠宝一条街、啤酒街;B座为黑天鹅家电城;c座为精品服饰城、布艺城;D座为绿色食品、工艺美术、图书、音像、餐饮城。广场的西南、西北角为两幢高层写字楼。此外,这里还有大型超市、银行和公寓式办公楼。整个广场构成高低错落,动静相宜,楼台与绿地相得益彰,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是一个集商贸、金融、办公、公寓、花园及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高层次、高水准、大容量、人性化的多功能社区。
齐齐哈尔嫩江公路大桥(QiqiharNenjiangHighwayBridge):齐齐哈尔嫩汁公路大桥坐落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部,是齐齐哈尔市与西北部各市、县、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不仅是连接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桥梁,还是连接我国东北地区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口岸的交通枢纽,也是横贯欧亚大陆,东起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西至满洲里市的301国道跨越嫩江的特大桥梁之一、1991年国家批准立项,1995年9月20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633.7米,其中东江桥长1056.88米,西江桥长576.82米,桥宽17米,引道工程6.416公里。宏伟的嫩江公路大桥,就像一条彩虹横跨嫩江。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桥灯齐放,犹如金色的巨龙横卧在嫩江之上。桥头雕塑“鹤鸣”,象征着齐齐哈尔经济的腾飞和繁荣。
世纪广场(CenturialSquare):碾子山世纪广场位于城区中部,为区委、区政府与华安厂联手,历时两载,取用本地8种石材建成的5万余平方米的休闲广播,其中花岗岩巨鼎,麦饭石币道皆为世界之最。
行政区划
现辖7市辖区,1县级市,8县。●市辖区:龙沙区、铁锋区、建华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县级市:讷河市,●县: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依安县、克山县、泰来县、克东县、龙江县。交通运输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枢纽。铁路通达7县6区,境内有滨州、平齐、齐北、富西4条铁路66个车站,齐齐哈尔火车站每天发出旅客列车98列,其中直达北京的5列、省城哈尔滨的22列。公路全市公路网络发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5474公里,雨天通车里程4293公里。全市有货运汽车18000辆,客运汽车14000辆。水运嫩江水上交通畅通,机动船上溯可达嫩江县,下行可至哈尔滨市。富拉尔基拥有千吨级泊位2个,年物资吞吐能力近26万吨。民航航班已开通齐齐哈尔至北京、广州、上海、沈阳、大连、天津、黑河、海拉尔、青岛等多条航线。历史文化
综述:早在1万多年前,嫩江两岸的公嫩平原上就已聚居了多民族的古代先人,他们流下了辛勤劳作的汗水,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我国近代著名维新运动倡导人梁启超之子——中国现代考古学先驱梁思永先生在昂昂溪五福遗址处发掘了一处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古墓葬。在考中学中,把梁思永先生发掘的墓葬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称为“昂昂溪文化”。昂昂溪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渔猎经济特征。昂昂溪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尹达等著名史学家对此都有高度评价。齐齐哈尔早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从昂昂溪文化发展到嫩江流域青铜文化。考古发掘出的鲜卑墓葬的遗迹表明,2500年前,齐齐哈尔就已进入了发达的铜器时代。精美的青铜器代表着齐齐哈尔早期文明发展水平;独特的石镞是当地古老民族的象征物。齐齐哈尔早期文明是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的历史,是当地民族与中原汉族接触频繁、关系更趋密切的历史,更是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开发嫩江平原的历史。齐齐哈尔地区是黑龙江肃慎、东胡、秽貊三大古老民族互相影响、重新组合的交汇地。他们同华夏汉族人一样,属于蒙古利亚人种,语言上却属于阿尔泰语系。肃慎族系统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东部地区,其活动范围已进入齐齐哈尔东部地区;秽貊——夫余族系统主要活动在黑龙江中部地区,其中北夫余族就生活在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嫩江中游两岸,昂昂溪文化就是北夫余族先世的文化遗存;大兴安岭以东的广阔草原,以及嫩江上游和中游,就是东胡族系统的生活地。齐齐哈尔一带的古老民族以及许多边疆民族同汉族一道,共同创造了中国北方的古代文明,并把这一地区的历史向前推进。齐齐哈尔始建城于金朝初。当时齐齐哈尔一带居住着室韦部。天会三年二月,金太宗把庞葛城分给乌古、敌烈二部。《东北历代疆域史》和《黑龙江古代简史》均记载庞葛城即今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古城址位于今日梅里斯区哈拉古城址。现在的齐齐哈尔城,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齐齐哈尔在达斡尔语中意思是山间的草原。《满族大辞典》中称之为“齐齐哈尔清代驻防城”。明低档在东北地区设有辽东都指挥使司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分别治理东北各地的卫所,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都司卫所制度。都司、卫、所是明代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设大宁都司,下设泰宁、颜、福余等20余卫,前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后改为奴儿干都司指挥使司管辖。前三卫中以朵颜卫为最强,早期辖区包括今洮儿河、嫩江中下游地区,以后南迁。齐齐哈尔在明代置于朵颜卫的管辖之下。清初,由于边防军事需要,于嫩江西岩之齐齐哈尔屯,设水师营总管、炎器营参领驻守。1665年,清廷在此设卜奎驿站。清政府为抗击沙俄入侵,清康熙十三年移吉林水师驻齐齐哈尔现齐齐哈屯。康熙二十二年定齐齐哈尔为水师营制,隶属黑龙江将军衙门。康熙二十三年于齐齐哈尔设火器营。康熙三十年(1691年),因齐齐哈尔地区“绵延而居者相融遥远”,清廷准奏在卜奎站筑城,设城守尉一员,是为齐齐哈尔新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衙门自墨尔根城(今嫩江县城)移驻齐齐哈尔城。清末,齐齐哈尔的政府机构开始演变。嘉庆年间设“民官”番子章京(章京系满语“官”的意思),也称“管街”。番子章京的办事处为番子房。番子章除管理铺户商号外,还管旅店投宿等社会治安事项。同治年间,齐齐哈尔城设“总理查街道处”,管理本城街道事务,后改查街道处为街道厅(又称理名厅),维持市面治安,稽查匪情,兼理诉讼。20世纪初,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进入了由警察机构管理的阶段。光绪二十年(1895年)置黑水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程德全被清廷“钦命办理黑龙江垦务兼理善后事宜,署齐齐哈尔副都统”。1905年,裁撤街道厅而设立巡警总局,此乃齐齐哈尔警政的开始。宣统三年(1911年),黑龙江省城巡警总局改为省城警务公所,直属民政厅。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黑龙江将军达桂、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奏准,黑龙江全部开放,省城设立垦务总局,各地设立招垦行局,专司放荒开垦事宜。数年间,齐齐哈尔地区拜泉、克山、讷河、嫩江、甘南的广阔肥沃土地被大部分开垦起来,为齐齐哈尔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设黑水厅于齐齐哈尔,置抚民同知,隶属于黑龙江将军。它的辖区为省城周围的四乡。1908年,黑水厅升为龙江府,设知府,府治仍设在齐齐哈尔。清代及民国年间,齐齐哈尔长期为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和黑龙江省省地所在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东北,建立伪满州国,将东北划分十四省,设立伪龙江省公署,齐齐哈尔成为伪龙江省的统治中心。1936年,开始设置齐齐哈尔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齐齐哈尔市划归嫩江省所辖。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东北三省,齐齐哈尔市划属黑龙江省管辖。(下图是1905年时的齐齐哈尔火车站),齐齐哈尔之名的由来,是这一地区民族和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据说,早在公元916年契丹建辽时,齐齐哈尔之地有济沁哨卡,“齐齐”是济沁的谐间,由济沁河而得名;“哈尔”是“哈日”,在古契丹语中有阻挡、防守之意,在军事上作为哨卡、哨所解释。于是,形成了齐齐哈尔的名称。金代的齐齐哈尔被称为“庞葛”,“庞葛”为女真语。清代的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奇奇嘎热”、“习气哈克”、“奇查哈里”或“喜扎嘎日”的谐音,含的边疆、边境、天然牧场之意。17世纪中叶,南迁到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分为两支,其中的一枝在齐齐哈尔中心的嫩江中游两岸的平原地带民住。他们以农业生产为主,称为“齐齐哈尔达斡尔”。他们居住在雅尔塞、莽格吐、卧牛吐、齐齐哈尔、梅里斯、罕伯贷等村屯,并在齐齐哈尔地区建立了中心屯。达斡尔人为永远纪念黑龙江古老家乡,称自己是边疆人或边疆来的人,所以把这个中心村屯称为齐齐哈尔。也有人说,齐齐哈尔是蒙古语“里奇嘎热”或满语“哲陈嘎拉”的音转,其含量义除边疆、边城外,还有天然牧场之说。1691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因城建在江东的卜奎屯,以齐齐哈尔为城名,所以齐齐哈尔城又俗称为“卜奎”。卜奎又称“卜魁”,因清初达斡尔总管名为卜魁,所以在此建屯用他的名字作为屯名。后来,在这里建立的驿站亦称卜奎站,建成以后就又有了卜奎城的称呼,并成为齐齐哈尔的别称。此外,齐齐哈尔还有龙城、龙沙、龙江、黑水之称,取齐齐哈尔为黑龙江首府的含意。现在“鹤城”成为齐齐哈尔崭新的、尽人皆知的又一名称。齐齐哈尔悠久的历史,赐予它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其所管辖的泰来县境内塔子城古城,原为辽代泰州治所。泰州是东北路统军司驻地,是辽代北方区域的政治、军事重镇。塔子城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一座辽代古城。金代的庞葛城是今齐齐哈尔境内的梅里斯区雅尔塞乡的哈拉古城遗址。它是金朝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蒲峪路治所。还有金朝初年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的侵扰,开始在其国境上修筑的界壕边堡。它绵延北疆大地3000余里,可谓古代史上的一个大工程,因仅次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被世人称为“第二长城”。位于齐齐哈尔境内的金代长城边堡,属东北路长城边堡的一个组成部分,穿越齐市境内共400余里。沧桑岁月过去了八百载,如今金代长城边堡虽然只剩下断垣残土、碎砖片瓦,但登上边堡,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雄伟。而且,在城墙和戍堡内及周围地区,至今仍不断有文物被发现。在甘南县距边堡古城不到30里的绿化村,曾出土金代官印“拜因阿邻谋克之印”,佐证了边堡修筑于金太祖天辅五年(1115年)。其他地方也出土了大量的石、铁刀、箭头、铁甲片、陶片,这足以说明这个长城边堡无疑还是当时的古战场。今壕堡内的汉族居民称界壕为“旧边”、“老边”、“边墙”、“边壕”,称“边堡”为“古城”、“土城子”。而莫旗的达斡尔族人则称其为“乌尔科”。抚今追昔,古代作为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的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结晶,也是一部记载着人类社会滚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画卷。元代,今齐齐哈尔所辖地区大部分属于成吉思汗的三弟贴木尔?斡赤斤的封地。在泰来塔子城内的西北部,有大面积元代建筑遗迹,这是斡赤斤家族的府邸。其中莲花云纹白玉柱础石,黄绿釉琉璃瓦,龙纹、牡丹纹滴水和瓦当,以及五色石板等都具有元代典型建筑特征。悠久的历史使齐齐哈尔当之无愧地成为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至今仍有清代的将军府、督军署、流人文化等丰富的史料和比较完好的遗存,这在黑龙江省也是首屈一指的。地名由来:齐齐哈尔,一听这名儿就不是中原汉族的称谓。不少人主观地认为是蒙古语,其实考证这个名城的根由是挺复杂的.但是还是有记载说齐齐哈尔地名的由来的。契丹人建辽时,有济沁哨卡之名,“齐齐”是济沁的谐音,由济沁河得名,“哈尔”是“哈日”,在古契丹语中有阻挡、防守之意,在军事上作为哨卡、哨所解释。一些文献上称金代齐齐哈尔“庞葛”(女真语),元代蒙古称“别茄尔”。清代是达斡尔语“奇奇嘎热”、“习气哈克”、“奇察哈喱”或“喜扎嘎日”谐音,以及满语“哲陈嘎拉”的的音转,其皆含有边疆、边境之意,或有天然牧场之说。1691年拟建齐齐哈尔城时,原定在嫩江右岸的雅尔塞乡的齐齐哈尔屯,并请旨恩准,后来觉得其与江东驿站隔江相望,交通十分不便,实际将城改建在驿站地——卜奎屯,城名仍叫齐齐哈尔。于是也有了齐齐哈尔的俗称--卜奎。龙沙之称谓是源于清代流戍齐齐哈尔的文人方式济在《望见卜奎城》诗中有“一片沙昏数尺墙“的感慨,后写有《龙沙纪略》用以记述黑龙江的历史地理。而今,齐齐哈尔有扎龙自然保护区,其内有丹顶鹤为代表的六种鹤类。所以,齐齐哈尔又被誉为丹顶鹤的故乡,“鹤城”之名便随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