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地图
奇台县相关地区地图:
文物胜迹
汉疏勒城遗址在县城南60公里的麻沟梁。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前后,是戊已校尉耿恭守城部队在击匈奴人攻城时凿的水井。城内还发现许多汉云纹瓦、筒,以及钵、瓮、缸等文物。唐薄类城遗址今称唐朝墩古城。在县城东北角。唐贞观十四年设薄类县治时所建,占地17480平方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城内还矗立玉皇阁一座。近两年,在城内发现大型柱基。故城还遗留有残垣断壁。东地庙在县城东部东城河岸,距县城20公里。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关帝、城隍、娘娘祭祀之守。现存有画壁、神堂,寺院里有百年古榆一株,胸围3.7米。清真大寺在奇台县城北皇渠彼岸。建成于1924年,是当地伊斯兰教徒的礼拜寺。该寺的建筑结构造型系仿照喀什清真寺的艺术特点所建,是奇台县最早的一座清真寺。诺敏风城又名“魔鬼城”。在县城北部将军戈壁西北40公里的卡拉麦里山地。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比准噶尔西部最早发现的“魔鬼城”大7倍。诺敏风城属雅丹地貌,这里经长期风蚀,形成许多楼阁城堡、殿塔宫阙,以及虎、狮、驼骆、蘑菇等栩栩如生的奇特景物,还有飘渺的湖泊、森林、汽车幻景。每当刮大风时,“古城堡”里叫声凄历,风声呼啸,黄沙弥漫,令人生畏,故名“魔鬼城”。恐龙沟新发现在奇台县内的恐龙沟,中央三台对整个挖掘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位于县城东部190多公里处,在里面发现了世界第二大的食草性恐龙化石(略次于在美国发现的长34米的地震龙)。硅化木独特的气候使得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物产:硅化木。硅化木是树木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水份,从而不会腐烂,再经过千万年的变化,最后成为化石。在奇台县政府前有一块树形硅化木重近百吨。物产资源
奇台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野生药用植物有贝母、党参、大芸、甘草、麻黄、雪莲、枸杞等300余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驴、鹅喉羚、紫貂、雪豹、马鹿、北山羊、猎隼等国家一、二类珍稀品种48种。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大,目前已探明储量1400亿吨,远景储量约在2000亿吨以上。从已探明情况看,奇台县北塔山地区煤质优良,开发条件好,具备进行大规模开发转化的资源条件。此外,该地区还有金、银、铜、铁、芒硝、石墨、石灰石、膨润土、珍珠岩、花岗岩等20余种矿产资源,尤其是金、石灰石、铁、石墨、膨润土、花岗岩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极具开发价值。资源有煤、石墨、食盐、芒硝、石灰石、金、银、水晶、铅、铁等矿产资源。北山煤窑在将军壁,这里盛产无烟煤,清代就已开采。预测储量62.5亿吨,现年产无烟煤10万吨以上。石墨在苏吉泉一带地区,储量550万吨。盐池分布在东北,石墨在苏吉泉一带地区,储量550万吨。盐池分布在东北沙漠边缘,面积5平方公里,年产1000余吨。芒硝分布在北沙窝南缘,储量262万吨。石灰石产于开垦河口上游,储量200亿吨,最大厚度为100米。野生中药材有300多种。山区有云杉、新疆落叶松、桦树。动物有雪豹、雪鸡、狼、大头羊、鹅喉羚、野驴等。沙漠边缘,面积5平方公里,年产1000余吨。芒硝分布在北沙窝南缘,储量262万吨。石灰石产于开垦河口上游,储量200亿吨,最大厚度为100米。野生中药材有300多种。山区有云杉、新疆落叶松、桦树。动物有雪豹、雪鸡、狼、大头羊、鹅喉羚、野驴等。自然条件
奇台县从南到北地理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自然风貌集沙漠、戈壁、绿洲、山谷、草原、森林和冰雪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南部山区崇山峻岭,逶迤连绵,雪峰冰川高耸入云,林海草原苍茫无际,翠谷溪流清幽隽秀,河山旖旎,绝景天成;中部平原田野广袤,阡陌纵横,一派北国田园风光;北部荒漠戈壁有许多完好的海相、陆相动植物化石群,堪称瀚海大漠中的“史前博物馆”。南部天山:南部天山有“高山植物园”、“高山动物园”之称,处于天山高山峡谷带以内的高山植物园主要分布着雪岭云杉及林间灌木、小乔木、雪莲等有种子植物200余种;有马鹿、雪豹、野猪、棕熊、狍鹿、狐狸、狼、獾猪、岩羊、岩鼠、松鼠、水獭、猞猁、石貂、盘羊、野兔等20余种兽类,其中有8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鸟类有雪鸡、石鸡、斑鸠、猫头鹰、金雕、朱雀、山鹑、杜鹃、天雀等50多种。
中部平原:中部为冲积平原和沙漠戈壁区,有可耕地200万亩,实际耕种面积159.6万亩。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4.7℃,年平均降水量176毫米,蒸发量2141毫米,无霜期平均156天,年日照时数2280—3230小时。全县有9条河流,自西向东自然分布,年径流量4.8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亿立方米。
北部大漠:奇台县地处准葛尔盆地东南缘,由于盆地西部有缺口,有利于较湿润的大西洋气流侵入,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毫米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气候没有塔里木盆地那么干燥。沙漠中有胡杨、白梭梭、白皮沙拐枣、柽柳琵琶材、沙葱、红柳、梭梭、锁阳、肉巫蓉等数十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和野马、野驴、黄羊、鹅喉羚等数十种野生动物。1981年,自治区设立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准噶尔盆地是一块古老的陆台,陆台的核心是距今6亿年前、非常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岩层。盆地长期保持沉降状态,沉积了浅海相灰岩和陆相的河湖相砂岩、泥岩、砾岩等。准噶尔盆地地层中的煤、石油、硅化木、恐龙、鱼贝类等古生物化石,记录和保留了盆地波澜壮阔的地质发展史。
地形:南依天山,北部是北塔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呈马鞍形状。有高山、丘陵、平原、沙漠多种地貌。最高点为南部无外名山山峰,海拔4014米。最低点为北部盆地中心丘河,海拔506米;北部是荒漠,将军戈壁横卧其间;中部是天山冲积层平原。
山脉:县境南部是天山山脉,东西走向。其间有萨尔勒达板、照壁山、马鞍山、宋家渠、分水岭等山系。主峰无名山,海拔4014米。山地等高线1600米。县境北部有北塔山,属阿尔泰山山系,东南走向。主峰阿同敖包,海拔3290米,山地等高线在2000米以上。
[水系]县内有12条河流,较大的有开垦河、中葛根河、碧流河、吉布河、达板河。其中开垦河积水面积5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是全县最大的河。天山冲击扇以下的泉水溢出带,有水磨河、小屯河、东地河、西地河、八家户河。全县河水年径流量为4.65亿立方米。
气候:奇台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5℃。七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18.9℃,极端最低气温-37.3℃。年平均相对湿度60%。风向平时盛行南风,灾害性天气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2级,年平均风速2.9米/秒。无霜期年平均153天(从4月下旬到10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269。4毫米。
土壤:全县有11种土类。黑钙土:分布在中山地带,占总面积2.2%。栗钙土:分布在中地山及丘陵,占总面积1.3%。灰莫土:分布在平原,占总面积的29.6%。潮土:分布在平原井灌区,占总面积5.3%。灌耕土:分布在平原井灌区,占总面积6.6%。草甸土:分布在盐湖,占总面积1.8%。沼泽土:分布在湖滩,占总面积43%。盐土:分布在平原井灌区,占总面积6%。风沙土:分布在沙漠边缘,占总面积0.8%。砾石土:分布在沙漠壁,占总面积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