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鹤壁市地图 >
淇县地图
淇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环境

淇县地貌多姿,资源丰富。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平原、泊洼兼有,其中山丘区面积占三分之二。境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梨、柿子、核桃、花椒等优质农副产品。淇河鲫鱼、缠丝鸭蛋、软核蜜枣历史上曾为皇帝贡品,被誉为淇县“三珍”,冬凌草、四足蛇、双尾蝎等珍稀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石、木鱼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现已探明石灰岩储量6亿吨、白云岩储量2亿吨、玄武岩储量1亿吨、花岗岩储量7000万吨、地下煤储量2000万吨。水力资源充沛,地下水总储量为3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利用量为1500万立方米,境内拥有夺丰、红卫两座中型水库。淇河常年水质达一级标准,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誉为“北方之漓江”。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傍县城而过。

产业情况

淇县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有力。200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之后,2004年又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县,在税权部分扩大、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审批、证照直接发放四个方面赋予淇县69项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淇县初步形成了电力、纺织、化工、造纸、机械、建材、冶炼、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卫生材料等十大支柱产业。龙马集团已改制成功,云蒙水泥公司、北亚瑞松公司、华源化工公司分别步入全国同行业500强之列。棉纱、牛仔布等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龙马集团、热电厂、北亚瑞松、化源化工等县属重点企业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改制,通过改革盘活存量,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特别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招商引资使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产业升级的平台,重塑工业强县的基础。
畜牧业:淇县畜牧业生产发达,在全国首创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涌现出了大用、永达、永昌等一批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其中大用公司在全国肉类食品加工50强企业中名列第19名,永达公司被国家九部委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畜产品加工生产线10条,肉类总产量达到10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4万吨。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来自于畜牧业。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河南省绿色肉鸡生产示范县、河南省畜牧强县,是河南省重要的瘦肉型猪、肉鸡出口基地,畜产品畅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马来西亚、沙特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河南省共有三家对日出口的肉制品企业,我县就占了两家。在巩固鸡、猪生产的基础上,着力膨胀牛羊等草食畜养殖规模,与加拿大合资兴建的绿佳爱德公司、百瑞牧业公司奶牛胚胎移植发展迅速,以江源公司为龙头的波尔山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业:淇县旅游业特色明显,初步形成了以朝歌文化和姓氏寻根文化为特色的摘星台游览区,以鬼谷文化为特色的云梦山游览区,以山顶草原和大漠风光为特色的桃园游览区,以女娲文化为主的古灵山游览区等多处初具规模的旅游景区,开辟了一日游、二日游旅游专线,云梦山、灵山均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淇县地理

位置面积:淇县位于豫北,在北纬35°30′05″至35°48′26″和东经113°59′23″至114°17′54″之间。西依太行与林州市连山,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北与鹤壁市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淇县域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前寒武系出露很少,仅见基岩区的太古界变质岩,与震旦系和,玄武系成不整合接触。震旦系出露仅数十米厚,甚至缺失。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由于新生界覆盖,上石炭统出露不全,二迭系无出露,仅能从钻孔中见到。新生界有上、下第三系和第四系。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和西北为山区,东和东南为平原和泊洼,北、东、南三面环水,所有内河均向东南汇集。西部山区海拔高程多在100至1000米,最高1019米。东部平泊地区高在百米以下,最低海拔63.8米,高低差距955.2米。地面坡度分平坦、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峭坡等七种,均因山丘平泊的变化而变化。
矿产资源:由于构造、岩浆等地质作用影响,淇县形成了煤和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等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少量金属矿点。金属矿主要有铁、镁、铜、铅、锰等。
气候:淇县地处北温带,境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至最长日照14小时35分。冬至最短9小时44分,春分秋分为12小时。境内全年日平均气温13.9℃。最暖年14.7℃,最冷年13.0℃。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6.9℃,元月份最低为0.9℃。春季平均气温14.2℃,夏季平均气温26.2℃,秋季平均气温14.3℃,冬季平均气温0.5℃。淇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6.7℃,6月最高平均32.1℃,1月最冷平均-0.8℃。淇县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09天,最长233天(1965年),最短177天(1981年)。平均初霜日在10月27日,最早在10月9日(1981年),最晚在11月17日(1965年)。平均终霜日在4月3日,最早在3月23日(1977年),最晚在4月24日(1988年、1990年)。淇县年平均降水量(包括雨、雪、雹)605.2毫米。1963年最多达1164毫米,1965年最少,仅360.6毫米。淇县地处太行山脉和连绵的浚县火龙岗之间,形成一南北走向的狭长风道,是全省大风较多的县分之一。风向多南北,风力多为4.5级。
水文:淇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但空间地域分布不均,可利用部分不多。淇县全年平均降水总量为4.1亿立方米,除蒸发入渗外,平均径流深162毫米,年径流总量为8437.10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汛期,除一部分入渗补充地下水外,大部分顺思德河、淇河、小朱河、八米沟等沟河流出境外。每年实际用量仅1100万立方米,只占年径流总量的13%。据近期调查,全县沟河1.5米以上的陡坎跌水84处。其中5米以上跌坎20余处,这些跌水下泄产生一定力能,可安装水磨、水碾、水动抽水机,跌差大的还可以建小水电站。但目前极少利用。淇县水质较好,灌溉用水酸碱度适中。全县泉水绝大多数水质优良,如太和泉、水帘洞泉、灵山泉、鱼泉等,内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某些泉水经检测部门初步验证可生产矿泉水,如杨晋庄、铁西等。淇县属海河流域。全县主要河流有15条,总长222.9公里。其中界河4条,总长56.7公里,内河11条,总长166.2公里,泊洼地区另有排水沟773条,总长195公里。界河以淇河最大,内河以折胫河、思德河、赵家渠最大。淇县山丘区较多,沟河两岸也有泉水溢出。据水利局1980年调查,全县共有活水泉77处。常年流水泉48处,季节泉29处。
土壤资源:淇县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29万亩,农民人均1.5亩。此外尚有36.5万亩荒山、荒岗、荒沟可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另有河流、水库、沟渠、坑塘占地3.4万多亩,水面可以发展渔业和水生经济作物。淇县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7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土种。其中褐土类面积65万亩,潮土类面积7万亩,水稻土面积200余亩。
生物资源:淇县自然`植被分布于山丘区各处荒山、荒坡、荒沟和部分荒地。面积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9.48%。人工植被主要分布于平原泊洼和丘岭大部分地区,山区人工植被较少。人工植被共49.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5.4%。淇县的主要植物均系高等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4个门类114科、300多属、416种。其中栽培植物202种,野生植物约259种。栽培植物有农作物,农作物共有77种分属18科。粮食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菌类作物等。有树木共91种分属35科,有水生作物和花卉作物。野生植物也很多,无论高山平原泊洼地。稀有植物有双节树、压腰葫芦枣、无名树、痒痒树、樟树、银杏等。动物有饲养动物,家畜有牛马驴骡、猪羊兔等。家禽有鸡鸭鹅等。野生动物有软体类如蚯蚓、蚂蝗等。节肢类如蜜蜂、桑蚕等。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稀有动物有四足蛇、狠虎、微形草鱼、人脚獾、双毒尾蛇等。药材,淇县药用植物包括野生和人工种植共100多种,分属70多科。著名特产有淇鲫鱼、缠丝蛋、无核枣、大水头柿子、油城梨、绵仁核桃、淇竹等。

产业优势

淇县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工业经济基础较好,发展迅猛,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力化工、造纸卫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棉纱、牛仔布、机制纸、玉米淀粉、精甲醇、植物生长剂等产品市场畅销,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出大用、永达等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座,万头猪生产线18条,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瘦肉型猪、商品肉鸡出口基地。全县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20个畜牧强县之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庠,华夏第一园林淇园,古灵山以及数不胜数的殷商文化遗址。云梦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列入河南省南太行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古灵山景区相传为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之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景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风景秀丽,是军事、外交索根求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居住养生的宝地。

历史沿革

淇县亦称殷国、雅歌、朝歌县、临淇县。古称朝歌,曾为古代商朝殷商末四代帝都。西周卫国都朝歌近四百年,春秋时期改为朝歌邑,属晋国。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时期朝歌邑属三川郡。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分魏地析置殷国,都城设于朝歌。西汉初期,于殷国旧址设朝歌县,属河内郡。新王莽时改朝歌为雅歌。东汉时期又复置朝歌县,汉建安时期改属魏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升朝歌为郡属冀州,辖朝歌、汲、共、林虑、获嘉、修武六县。晋朝时期改朝歌郡为汲郡,朝歌县属之,属冀州。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北魏时期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东魏天平元年复置朝歌县,东魏天平二年分朝歌县北为魏德县。北周武帝改义州(今河南卫辉)为汲郡,治所在朝歌。隋朝时期初年改汲郡为卫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改置汲郡于县治。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五代时期、宋朝时期、金国时期因之。元朝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于鹿台乡置淇州,卫县废为集,并置临淇县;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废临淇县入淇州。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清朝、民国时期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淇县因之。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1986年由属安阳市辖改属鹤壁市辖至今。

行政区划

淇县原属安阳市管辖,1986年国务院批复省政府,将淇县由安阳市划归鹤壁市。1999年,淇县辖2个镇、5个乡:朝歌镇、高村镇、黄洞乡、北阳乡、西岗乡、庙口乡、桥盟乡。2000年,淇县辖2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9986人,其中:朝歌镇49394高村镇46003桥盟乡29223庙口乡29399黄洞乡11639西岗乡46838北阳乡37490,2005年12月31日,淇县辖3个镇、4个乡:朝(ZHAO)歌镇、高村镇、北阳镇;黄洞乡、西岗乡、庙口乡、桥盟乡。淇县今辖5个镇、2个乡:朝(zhao音调第一声)歌镇、高村镇、北阳镇、西岗镇、桥盟乡、庙口镇、黄洞乡。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2010年9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鹤壁市淇县撤除了朝歌镇和桥盟乡,新设立了朝歌街道办事处、桥盟街道办事处、卫都街道办事处和灵山街道办事处。调整后,淇县由原来的7个乡(镇),调整为现在的高村镇、北阳镇、西岗镇、庙口镇、黄洞乡5个乡(镇)及朝歌街道办事处、桥盟街道办事处、卫都街道办事处、灵山街道办事处4个街道办事处。朝歌镇代码:410622100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西街村、石桥村、南杨庄村、南关村、稻庄村、南门里村、阁南村、东关村、东街村、中山街村、付庄村、韦庄村、上关村、下关村、西坛村、三海村高村镇代码:4106221012006年,辖27个村委会:新乡屯村、高村、漫流村、三里屯村、杨晋庄村、李河屯村、万古村、花庄村、肖屯村、新庄村、韩楼村、鱼坡村、和尚庙村、刘河村、思德村、杨吴村、二郎庙村、古城村、王屯村、泥河村、贯子村、石佛寺村、石河岸村、靳庄村、冯庄村、大屯村、小屯村北阳镇代码:4106221022006年,辖34个村委会:北阳村、东裴屯村、良相村、黄堆村、骑河黄庄村、常屯村、十三里堡村、十里铺村、史庄村、水屯村、高楼新庄村、小屯村、马庄村、西裴屯村、宋窑村、南阳村、王庄村、宋庄村、玉女观村、枣生村、段窑村、衡门村、上庄村、下庄村、小庄村、刘庄村、武庄村、青羊口村、南口村、北口村、卧羊湾村、山头村、大水头村、油城村西岗镇代码:4106222032006年,辖37个村委会:西岗村、臧口村、康庄村、石奶庙村、大李庄村、原庄村、闫村、枣园村、霍街村、马湾村、皇王庙村、留店寺村、卧鸾村、刘拐庄村、沙窝村、三角屯村、坡李庄村、包公庙村、郝街村、坡袁庄村、宋街村、秦街村、窦街村、小车村、姜庄村、大车村、罗园村、河口村、迁民村、纪庄村、辛庄村、宋庄村、江屯村、方寨村、马庄村、关庄村、余庄村桥盟乡代码:4106222002006年,辖27个村委会:桥盟村、前张进村、后张进村、新庄村、古烟村、郭庄村、董桥村、崔庄村、吴寨村、七里堡村、赵沟村、红卫村、黑龙庄村、大洼村、小滹沱村、南四井村、北四井村、大石岩村、赵庄村、凉水泉村、泉头村、关庄村、杨庄村、袁庄村、马庄村、黄庄村、小洼村庙口镇代码:4106222012006年,辖21个村委会:庙口村、大滹沱村、上曹村、下曹村、鲍屯村、东场村、史庄村、仙谈岗村、原本庙村、葛箭村、老庄村、山郭庄村、三王庄村、大李庄村、马圪当村、王洞村、贺家村,形盆村、小岩沟村、土门村、白寺村黄洞乡代码:4106222022006年,辖14个村委会:黄洞村、闫岭沟村、柳林村、鲍庄村、小柏峪村、温洞村、全寨村、鱼泉村、东掌村、西掌村、对寺爻村、纣王店村、石老公村、温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