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地图
全椒县相关地区地图:
2.地理概况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东依南京48公里,距上海360公里,北邻滁州18公里,西接合肥98公里,南距马鞍山70公里。境内沪陕高速(合宁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合宁铁路)和京沪高铁均贯穿全境。13.旅游景点
【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回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的《增补齐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还有其七言古诗手迹《奉题雅雨大公出塞图》的缩小件(原件大约长2米、宽1米,是我国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等。东西展厅还陈列了中外专家学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神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全椒县以西20公里处,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山名由来无考,但唐建中年间,滁州刺史韦应物有《寄全椒山中道士》诗、山上所存神山寺,可证明1000多年前,佛道均在此争建庙宇道场,颇有“神仙气”。神山群山环抱,林深水秀,九座山围绕神山主峰,故称“九龙盘珠”。兼之涧壑幽深,石嶂奇竣,溪水绕山而过,甘泉破石而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融秀水、奇石、溶洞、古寺为一体,是一独特而幽雅的森林公园。其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多为天然阔叶林与人工长绿针叶混交林,各种树木有400种之多。主要景点有白石泉、神山湖、览胜塔、御溪桥。仙人洞、团山洞、龙洞、青牛洞等,还有充满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碧云湖(黄粟树水库)】建于一九五九年,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也是全椒杰出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度假区。正面库堤长270米、高32.2米、集水面积26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亿立方米,常年水面16.8平方公里(约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距县城仅二十公里。柏油路直通。整个湖面坐落群山环抱之中,碧水蓝天,一年四季乌语花香。常年气温比县城低3-5度。两岸群峰争秀;混交的阔叶林和常生的针叶树郁郁葱葱,湖水清澈透底。【龙山寺(宝公庵)】位于全椒县西35公里,龙山西麓,管坝境内,沿合宁高速公路大野道口两公里直达寺院。古寺山峦重叠,林郁景奇,苍松翠竹,黛色参天,岩山幽洞,瀑洒千峰,小桥流水,终年不息,冬暧夏凉气候宜人。殿宇亭榭,清磐悠钟,千古胜地。迎驾桥,积善桥,放生池,宝公亭,一线天,石林、塔林,撑腰石、仙人洞,龙洞,龙井,夕阳照、母子檀、百子檀、龟驮姐妹树、连理枝,五龙宫、美人山等三十六景。遥相呼应,自然成趣,尤为主峰娘娘顶,远眺长江如带,美景庙宇,浑然一体,置身其间,如入仙境。古有诗云: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明.刘瑜诗云:爱此西山矗矗青,几来马首轧须停,从谁乞得愚公力,移得南窗作画屏。又有清.吴国缙诗:林深无熟径,树老不知年,瀑洒千峰雪,岩开一线天。【三塔寺】省级重点保护寺庙,江淮名刹。在全椒县城西北18公里处六镇东北侧。创建于隋大业(605—618)年间。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明洪武年间,因谒泗、凤两陵,取三塔之砖造毛坦桥,塔被毁。天启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寺门被日本侵略军毁坏,后又险被国民党军拆庙以建碉堡,经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幸免。解放前夕,该寺房产被利用兴办“全椒县农业职业初级中学”。文革中,寺庙建筑被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庙重修,佛像重塑,香火再振。现有殿宇五进,廊房回曲,规模宏大,是全椒规模最大、佛像最多的寺庙。寺内大悲楼下有千年黄杨一棵和绝世牡丹百余株。每年花开之时,有文人雅士来做“牡丹诗会”。明进士吴国龙《三塔寺》诗云:“偶过萧关息,悠悠爽到秋。鸟为松子下,我以树香留。冗底观松简,嚣余觉寺幽。更欣新再足,恰称小溪流。”清有白衣道人方定国居此,杭州知府薛时雨有《白衣道人行》行世,三塔寺遂更知名。【卧龙湖】景区是一片未开垦的秀丽山水,依全椒县卧龙湖(也称为碧云湖或黄栗树水库)而立。卧龙湖四面环山,有湾岔数十条,湖心岛五座,湖岸森林茂密,景色迷人。景区周边有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吴敬梓纪念馆、岱山湖旅游度假区、三塔寺、龙山寺、大王庙等景点,并且距国家AAAA级风景区琅琊山风景区仅20公里。景区内混交阔叶林和常青针叶林呈原生态状覆盖沿岸山坡,湖心水鸟成群,鱼类繁多,是南京与合肥两大都市附近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氧吧。卧龙湖项目总体规划思路是在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及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分为七个区分期开发:休闲娱乐区、农业生态园区、水上游乐区、农家乐旅游区、骑马打猎区、商务中心、绿色农产品购物中心。目前一期主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造,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并完成农家乐旅游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小型单体别墅、斜屋面房、集中居住楼、餐厅、多功能厅、办公楼等。12.全椒名人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号秦淮寓家,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居南京。出身名门贵族,其父去世后,家道衰落。乾隆初,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他以病谢辞。晚年生活贫困,仅靠卖文和友人周济为生。性情豪爽,广交文人学士,被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吴敬梓能文善诗,尤以小说著称。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以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为中心,展开社会批判,以讽刺的笔法刻画了上至进士、翰林,下至市井无赖的生动形象。在结构方法上,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因而鲁迅说它"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后世称其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奠基之作。诗文有《文木山房集》。【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官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著有《藤香馆集》,附词二种:《西湖橹唱》、《江舟欸乃》。【乐韶凤】,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住。洪武三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制定“教练军士法”。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洪武八年,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用中原雅韵正之,取名《洪武正韵》。洪武十三年辞官回全椒,不久病逝。【憨山大师】,(1545-1623)憨山大师,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人。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着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于天启三年(1623)年圆寂。享年七十八岁。【汪海洋】,(约1830—1866)太平天国将领。安徽全椒人。初为石达开部将领。1857年随石出走,1860年至广西。后与吉庆元、朱衣点等脱离石达开,率部折回江西,与李秀成部会合。1861年,随李秀成攻克杭州失守后,弃余杭,入江西,屯驻洋乡。次年春,辗转入广东,破清军于镇平(今焦岭),同年7月,因争权,杀害侍王李世贤部将李元茂;继怕问罪,又暗杀李世贤。12月攻取嘉应州(今梅县)。1866年1月,被左宗棠重兵围困。在战斗中负重伤;2月,不治而亡。【邱景章】,字端甫(1872-1920),号苏斋生,世局全椒城内金家巷。18岁中江南乡试二名举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及第,历任湖南嘉禾、宁乡、清泉等县知县,后实授邵阳知县、宝庆知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出任全椒县首届参议会议长和全椒中学校长。邱景章一生热心公益事业,设团防、发灾赈、兴学育才,曾参与光绪《全椒县志》的重修工作。著作有《蹯窟诗文稿》、《蹯窟诗话》、《桑梓述记》及《从政随笔》等。【石文进】,字益斋,十七岁加入清军,曾参加镇压过回民起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庭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石文进随左宗棠一举攻克沙俄军队盘踞的玛哪斯南城,因战功卓著,被赐予“济勇巴图鲁”称号,升任游击将军。石文进善于用兵,常激励士卒,要他们“平时谐练军法,战时抱持忠愤,有此,战无不克”。后年老回乡,光绪二十四年,曾在县中练勇备战,以图抗击外国侵略者,后病卒。【陈金城】,(1901—1983)安徽全椒人,号精诚。中央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历任第1师见习排长、参谋、排长、第2师参谋、团附、第31军政治部科长、第1军独立团团附、第26师营长、第93师团附、独立第15旅参谋主任、第46师副师长、第109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第9军军长、第29军军长、第4方面军高参、第96军军长、整编第45师师长、整编第96军军长兼45师师长。1948年4月27日在山东潍坊被俘。1960年11月特赦释放后任南京国营木器厂工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83年1月6日病逝南京。11.民间艺术
11.1曲艺:全椒县民间曲艺种类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评话。此外还有琴书、坠子、快板等。建国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电影放映场次、片种少,因之曲艺在县内比较流行,特别是在中老年市民和农民中有广泛的市场。当时曲艺艺人主要的活动地点有县城的菜市、茶馆、酒楼和农村集镇,尤其是滁河沿岸一带。1964年以前,曲艺唱词主要是旧话本,“四清运动”开始后,因旧词中有一定数量的封建迷信、色情和所谓“阶级调和”,一度被禁绝。在县文化部门的组织下,部分说唱艺人将革命斗争题材的小说改成唱本进行演唱,大多数艺人因无法适应而改事他业。1964年至1976年,县内各种群众文艺宣传队成立,到处演唱“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政治内容的文艺节目,大多节目采用曲艺的形式,但多数唱词浅露、艺术水平低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曲艺一度繁荣,但由于城镇影片拷贝的增加和电视机的购进,曲艺的市场仅为乡村社队。1981年“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生活富裕,空闲时间增多,闲时村民自动凑钱邀请艺人来村演唱,夜晚鼓声、琴声不绝。1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电视,农民兴趣开始转移,曲艺也随之转入了低潮。建国前,我县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马义才(赤镇人),所说书目主要有《月唐传》、《响马传》;建国后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说唱地点县城旧菜市),所说书目有《月唐传》、《樊梨花》、《瓦岗寨》、《烈火金钢》等,郭曾三次担任县曲艺协会负责人。此外,较有影响的评话艺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讲《封神榜》和《水浒传》。11.2民间歌舞:我县在春节期间历来有玩灯贺新春的习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兰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秧歌灯、跑驴、五马破曹、歪歪(河蚌)灯、八朵云(八盏灯)等。建国前,玩花灯均由坊董、保甲长出面,向各家商号、店家和群众筹钱,雇艺人表演,唱词大多是恭贺新年的吉利话,皆即兴表演,信口填词。建国后,表演者均系各行业的文艺骨干,唱词除贺年词外,增加了政治内容,如歌颂党的领导,歌唱新的方针政策、新人新事和新风尚等,唱词也随之改为固定词。秧歌灯和打腰鼓于五十年代最为活跃,六十年代以后表演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复,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游行活动,彩旗队后即是腰鼓队,气势磅礴,深受群众欢迎。此外,其它歌舞历年春节都有,尤以舞龙灯影响较大。表演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运站工人,锣声昂扬,巨龙翻腾,很有催人向上的气势。八十年代,县基建部门的龙灯玩得较好,1984年被选拔参加滁城元宵灯会,受到滁城万民争观。这一时期,各种道具的饰物增加,华美夺目。龙灯安装了直流灯泡,夜晚上下腾飞,光华四射,龙口喷出烈焰,颇具神似。
11.3马戏、杂技:马戏、杂技过去俗称“玩大把戏”,建国前全椒有名的马戏班为邓寿亭组织的“邓家班”,常年活跃在苏、鲁、皖、鄂、赣、浙等省和县内各地,主要节目有镖打金钱、弹射弹子、气功、杂耍、跑马、踩钢丝、蹬坛子、爬尖刀山等。建国后,邓家后人先后组织过“和平杂技团”、“全椒马戏团”,活跃于城乡。此外,官渡乡于1984年成立了“民间杂技团”。
11.4民歌、民间传说:(一)民歌,建国前,县内流行的民歌小调有:孟姜女、八段锦、跌断桥、手扶栏杆、虞美人、跳槽、小寡妇上坟等。全椒本地流传的民歌小调有秧歌、车水号子、耕田号子、龙船号子等,内容纯朴,且曲调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调唱者较多,尤其是农村,六十年代以后已基本无人演唱。1979年11月,县文化局创作组与县文化馆联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收集民歌55首。流行较广,且思想内容健康、有一定艺术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劝我郎把兵当”、“四句猜”、“龙舟竞渡”、“秧歌”、“兰花灯”等。(二)民间传说,全椒有许多民间传说,内容大都寄托了劳动人民战胜自然、反抗压迫、除暴安良、祈求太平的美好愿望,其中也有封建糟粕。故事情节大都采用释名(地名、山名、庙名、塘名)的形式,有一定的思想性;尤其是从中可以看到全椒纯朴的民风和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风貌。主要的民间传说有:县城一带流传的“正月十六走太平”、“斩龙岗的由来”、“仙鹤楼”、“饮马池(荷花塘)的由来”、“霸王马蹄石”“护主庙的由来”、“宝林桥飞来钟”和“北城巨蟒”;古河镇一带流传的“独山有宝”、“山神与土地”、“机智的长工”;马厂一带流传的“娘娘顶的由来”、“龙虎斗的由来”;程家市一带流传的“谎粮墩”、“二郎庙的由来”;管坝一带流传的“锁龙桥和骑龙集的由来”、“祈雨庙的由来”、“宝志公和尚与龙山寺”、“铁耙和尚头”;二郎和小集一带流传的“三圣寺的由来”、“三塔寺前三座塔”、“二郎口的由来”;陈浅一带流传的“百子楼的来历”“三汊河宝塔”;三合和复兴一带流传的“鲍三娘墓”、“干巴老爷”、“龙王尖和卧龙寺的由来”;界首一带流传的“二月二庙会的由来”。(以上故事均载于1960年县志稿和公社史稿),附:1.正月十六走太平,太平桥,位于县城东门古城街与上湾之间。相传汉朝时候,有一年朝廷拨下巨额库金叫县令刘平修筑一座方圆40余里的城墙,但时值江淮连年饥荒,百姓濒于绝境。爱民如子的刘平,遂将筑城库金赈济灾民,只留下极少的库金修筑了仅有四华里的城墙。后来朝廷派了钦差大臣前来验收,刘平据实秉报,钦差人怒,立摘乌纱帽解京治罪。那天正是正月十六,百姓闻之震动,扶老携幼跟随道边哭送。至一小石桥边,刘平大恸,挥泪向黎民说道:“望你们今后太太平平地过好日子!”此后,县人就将刘平所停留过的那座石桥称为“太平桥”,以纪念贤明的县令刘平。千余年相沿成习,每年正月十六,县城一带的群众都要走一下太平桥,当时俗称“走太平”,以祈望吉祥如意、富足太平。2.斩龙岗的由来,白酒乡境内有一高丘,土呈赤红色,丘名“斩龙岗”。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九条孽龙到处行凶,人民不得安宁。明太祖朱元璋特派军师刘伯温前往降伏。刘伯温奉命来到白酒境内,走得有些疲乏,于是步至岗上休息,休息前想下河洗一下澡,清除一下身上的汗污。刘伯温抽出插于背上的宝剑,想找一个挂剑之处,可是四面一看,全是光秃秃的丘岗,无处可挂,他只得手握剑柄,猛地将剑插入垄上。突然大地震颤,一股鲜血如喷泉般涌出。刘伯温大吃一惊,仔细一看,原来是九条孽龙得知刘伯温前来,一齐潜伏在此岗之中,没料到刘伯温无意插剑竟刺伤了孽龙。刘伯温见状,不敢怠慢,遂将九条孽龙—一斩杀。这九条孽龙的血水,漫透了岗土,致使岗土成为红色。从此,百姓免遭恶龙的残害。这就是“斩龙岗”地名的由来。3.界首二月二庙会的由来,界首境邻皖苏两者和滁、江浦、和、全椒四县,是全椒物资吞吐之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旱涝不匀,年年荒歉,百姓困苦。某年,一道士云游至此,为民解忧,连念七七四十九天斋语,祈祷上苍风调雨顺,因劳累过度而身亡。百姓念他为民而死,特建一庙以作纪念。庙宇竣工,适值农历二月初二,从此每年这天,四乡百姓都来庙宇朝拜,借此交换一些小农县和种籽。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数百年的沧桑巨变,界首庙会已成了今天疏通商品流通、进行物资交流的大会了。
5.行政区划
全椒县共辖10个镇,县城驻襄河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8.经济发展
8.1综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椒人民坚持“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工业富县”的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农业调整步伐,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大力展第三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拥有皖东第一家上市公司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机械制造、服装玩具、医药化工、粮油饲料加工、建材生产的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基础较为厚实。2007年,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1.4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财政收入32108万元,同比增长3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2亿元,同比增长82.0%;实现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35.1%;实现农业总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330万美元,同比增长170.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44元,同比增长29.5%;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同比增长22.2%。2008年,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25.1%;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同比增长70.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增长34.4%;实现农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同比增长23.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0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1亿元,同比增长23.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7亿元,同比增长24.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1.5亿元,同比增长69.5%,招商到位资金41.5亿元,同比增长58.1%;实际利用外资181.5万美元,同比下降2.4%。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17.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5:42.8:30.7,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9.8亿元。全椒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被安徽省政府和安徽浙江商会评为“2007年浙商投资最佳服务县”,2008年,被中国浙江商会评为“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引进了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一二三产项目,如一产的广东温氏集团;二产的中国海螺集团、路杰机械、双友集团、金帅电器和宏运集团等;三产的广东碧桂园集团、中国奥康集团、仪帮集团、意大利商贸城等。这些企业的进驻提升了全椒的品味,带动了全椒的发展。发展定位:到2020年全椒县规划发展成为城市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22万的新兴的工贸、文化、旅游城市,力争打造成为长三角腹地的重要的制造工业加工基地、农副产品配送基地、旅游休闲观光基地。
主导产业:机械加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服装玩具、粮油加工、建材生产、医药化工、电子电器。
主导产品:单、多缸车用系列柴油机、农机及农机配件、汽车变速箱、汽车装饰件、铝塑复合管材、长毛绒玩具、服装、人造金刚石等。
发展较好的企业:安徽省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皖东第一家上市公司,主营单、多缸系列车用柴油机,并与北汽福田、上柴股份强强合作,为多家整车企业配套,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安徽江凯汽车变速器公司是专业生产汽车变速器的企业,为国内多家汽车整车企业配套,产品供不应求。滁州强龙服饰、富爵集团,生产的服装主要出口;全椒大平油脂有限公司,主营油料加工,是安徽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未来饲料已经创出“真需要”品牌,产销两旺;达诺乳业主营乳制品,并带动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提倡发展的产业:机械加工、白色家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等。2009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同比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19.8%;外贸进出口2281万美元,同比增长111.2%;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000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同比增长14.5%。
8.2开发区概况:安徽省全椒综合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北郊,总体规划面积11.18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农副产品加工、轻纺出口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三产服务业为主导,着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产业。区内采用“一区多园”的模式,设立综合工业园、省投电子工业园、全柴工业园、商景投资园和综合服务区、居住休闲区、仓储区等生产基地和生活社区,是唯一被中国欧盟商会向其成员推荐的县级经济开发区。
8.3开发区现状:开发区一期工程用地规模3.88平方公里,目前,区内已有包括省投资集团、安徽上柴集团、上海商景国际投资公司、浙江瑞安汽配企业等入驻企业62家,其中全柴动力、未来饲料、强龙服饰、欧波管业、达诺乳业等企业已形成规模,创出品牌,产销两旺。二期控规4.5平方公里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开发区紧邻合宁高速公路吴庄出口和滁全一级公路,区内纬二路已经完工,地下管线全部铺设完成,满足企业入驻的条件。开发区道路正在加紧建设,道路网络初具规模。
供排水:县自来水一厂日供水2万吨,自来水二厂设计日供水能力10万吨,一期日供水能力5万吨,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开发区ф500MM自来水管铺设到位,可保证供水。干道专用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一次性铺设到位,
供电:电源取自华东电网,县内拥有110KV变电所3座,35KV变电所5座。开发区已经建成35KV变电所1座,规划建设3座,可保证开发区企业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