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布县地图
仁布县相关地区地图:
周边景点
夏鲁寺:仁布县周边景点夏鲁寺古朴、纯净,是古寺有别于黄教各大寺庙的一个显著特点。夏鲁寺始建于1084年,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而寺院的墙体和庭院,又是传统的西藏风格,这种汉藏合壁的建筑,很容易联想到当时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情景。夏鲁寺由夏鲁神殿和4个扎仓组成,现今4个扎仓已成为民居,散布于神殿的周围。底层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八大弟子塑像,两边的经堂内分别供奉着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第二层是汉式的四合院建筑,正面神殿供奉释迦牟尼和布顿仁钦珠的塑像,左右配殿昌坛城殿,前殿供奉慈尊佛像和十六罗汉。由于壁画年代久远,欣赏价值很高。遇上心诚面善的施主,寺内老僧会拿出传世几百年的的寺宝给你看。那宝贝共有4件,一件是檀香木拼成的经板,一件是铜坛封装的圣水,一件是西绕炯乃用来洗脸的石盆,还有一件是刻有六字真言的奠基石。那檀香木经板是用108块小木板拼成的,据说有700多年历史,讨一张用这块经板印刷的经文,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收藏。那铜坛里的圣水用红布盖着,还有封条。据说,里面的水12年才添加一次,此水能洗去108种污秽。
扎什伦布寺:仁布县周边景点扎什伦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扎寺,坐落在日喀则成西日光山南侧。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弟子一世达赖根教珠巴主持兴建。扎寺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初建时全称为“扎什伦布巴吉德钦却唐皆南巴杰巴林”,意为“吉祥宏图资丰福聚殊胜诣方洲”,是西藏黄教四大寺院之一。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沿山势迤逦婉蜒,绕寺一周长达3000余米。寺内房屋3600余间。内有经堂56个。整个寺院依山而筑,坐北向南,楼房经堂依次递接;布局和谐。金顶红墙高大壮观的主建筑,在10多公里外即可看到其雄姿。数百年来,它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游人来朝拜、观瞻。周围饰着各种珍禽奇兽和花纹图案,其结构造型多与拉萨布达拉宫相仿。金碧辉煌的金顶殿宇,装着高低有别、布局严谨的建筑群;精巧玲珑的斗拱鸱檐和吻兽雕刻装饰,显示了藏汉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扎寺的东北部耸立着一展佛台,台底宽42.5,上宽38米,厚35米,高32米,是扎寺最高建筑。因扎寺依山而建,展佛台又凌驾于整个建筑群体之上,更显得高大宏伟,若从扎寺的南面驱车前来,从几十里外眺望日喀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展佛台。此台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磐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吉进行了大的修整,于1468年建成。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前后三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俗称展佛节。三天分别展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巨幅画像,僧徒和信教群众千里迢迢赶来礼膜拜,敬上哈达,磕头祈祷佛主去灾降吉,确保“净土人间”安乐。扎寺的展佛台是西藏黄教各大寺院绝无仅有的,为扎寺一大景观。
自然地理
仁布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沟整纵横、河流密布,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偏低。全县平均海拔3950米左右。东部5个乡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西部5个乡平均海拔在3760米左右,地势平缓。仁布县境内最高峰党姆峰海拔6112米。雅鲁藏布江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发源于境内那钦康萨雪山的门曲河南北贯穿境内三乡一镇,在仁布乡白林村汇入雅江。仁布县属南温带半旱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干燥,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年降水量451.5毫米。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风俗人情
望果节源于古代,盛于近代,是祈盼丰收而举行的活动。虽然各地的望果繁简不一,但其形式和内涵大同小异。开镰之前农事稍闲时,全村男女着上新装和僧侣一道列队转游庄稼地。队伍由持柱香、经幡、经书、宝伞、宝瓶、手鼓、锣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后面。队伍按东南西北方向转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进的途中不断地吹号、摇鼓、诵经、挥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来吧,吉祥也来吧),烧香敬供村神,祈求丰收。转完了庄稼地便在荫凉处,进餐饮酒。过后进行赛马、赛牦牛、唱藏戏、跳舞等娱乐项目。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庄重、祥和。
交通概况
中尼公路穿越仁布县境内,目前除雅鲁藏布江北岸一个乡不通公路以外,其余各乡镇都与县城相通。现通车里程达294公里,其中国道1条,34公里;县道2条,共91公里;乡道3条,共128公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从此,人类开启了客运火车穿梭“世界屋脊”的历史。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西藏是祖国唯一没有铁路的省区。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相信,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西藏的铁路交通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和发展,藏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西藏的明天会更好。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6所,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巩固率77.76%“普九”教育已全面实施,现有各级医疗机构10所,合作医疗已完成,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74.8%,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89%,县城通讯光缆和移动电话已全面普及。仁布县属后藏地区,位于前后藏交界区域,具有以后藏为主的前后藏并存的人情风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主要传统节日有错拉节、春式节、基曲节和望果节等。
旅游资源
仁布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在历史上有曾经17年之久的仁布巴、阿旺晋扎(文学作家)以及他的随行厦次旦多吉等多位著名人物在这里出生。镶嵌在德吉林镇侧雪上的勇则律湖景色怡人,神奇迷离,是寻找班禅大师灵童占卜之地。每年观湖,朝湖的群众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