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日照市地图
日照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位于东经118°35′——119°39′、北纬35°04′——36°02′之间,地处中国沿海中段,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地形地貌: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地势中高周低,略向东南方向倾斜,属鲁东丘陵与鲁中南。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7.5%,丘陵占57.2%,平原占25.3%。境内河流纵横,分别归属沭河、潍河,除潍河流入渤海外,其余流入黄海。较大河流18条,总长461.4公里,流域面积5222.7平方公里。沭河发源于沂山南麓,境内段长76.5公里,流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潍河贯穿五莲县、莒县,境内段长121.4公里,流域面积1350.2平方公里;傅疃河是唯一的境内大河,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060平方公里。日照无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有日照、青峰岭、小仕阳3座大型水库和马陵、巨峰、户部岭、峤山等10座中型水库,总库容95913万立方米。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岬湾相连,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全长99.6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面积0.321平方公里。沿海滩涂7.6万亩。浅海水域广阔,10米等深线面积有30万亩;20米等深线水域适宜养殖面积100万亩。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日照境内有大小山头4358座。西部为泰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中南部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
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宜人。日照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绿茶产区和毛竹生长带。全市年平均气温13.8℃,较上年偏高1.1℃,较常年偏高1.1℃。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5.8~36.1℃之间,莒县和市区分别于6月11日和7月22日出现35.8℃的高温,五莲县分别于6月11日和7月22日出现36.1℃的高温。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4.7(莒县)~9.9℃(市区)之间,出现在1月21~22日。年降水量全市平均765.4毫米,较上年偏少33.3%,较常年偏少0.4%。全市降水分布不均,五莲县年降水量最多,为857.3毫米,市区降水量最少,为661.5毫米。年日照时数全市平均2405.0小时,较上年偏多352.0小时,较常年偏少27.9小时。以五莲县光照最为充足,年日照时数2459.1小时,莒县最少,为2262.1小时。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日照是山东省粮食、花生、水产品、蚕茧、烤烟、果品、畜牧、中药材等重要产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是我国北方沿海富水区,年降水量874mm,境内淡水资源近20亿立方米。海洋-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2万多公顷,沿海滩涂5060公顷,近海有鱼类近百种,海水可养殖面积6.67万公顷,是我国四大水产品苗种繁育中心之一。林木资源种类较多,森林覆盖率达30.8%,南方的毛竹、北方的落叶松等都能在这里生长。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的主要有石棉15万吨、花岗岩3亿吨、片麻岩5.5亿吨、钾长石24万吨。

历史文化

历史源远流长。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金(南宋)翰林日照状元张行简在祝贺日照由镇升县时写到:“大定二十四年,闻莒州升日照镇为县。喜不自胜,欣然命笔。”《山海经》曰:“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日照拥有悠久的历史,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两城,是亚洲最早的城市。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明代属青州,清代属沂州。民国时期,先后属胶州道和琅琊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政府。1940年3月,中共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次年8月隶属滨海专员公署。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划归沂水行署、胶州行署、临沂行署。1985年3月撤县建市,1989年6月建地级市,1992年12月设区带县。文化底蕴深厚。日照拥有灿烂的文化,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中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县、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据考证,《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地区。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上的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大羿陵、老祖象、东方神龙、老母庙、石鸡、石椅、石磨、日晷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遗迹。莒县凌阳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现的大量太阳纹,都充分证明日照地区东夷先民的太阳崇拜传统。《后汉书,方术列传,赵彦》记载:莒有五阳之地:城阳,南武阳,开阳,阳都,安阳等地名,都是古莒国太阳崇拜的直接证据。莒县博物馆苏兆庆先生在“夷人崇日与秦始皇东巡琅琊”一文中说:“特别是东夷民族对太阳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历史传承,不少有关太阳来历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于民间”,“主要崇拜太阳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汤谷(亦称旸谷)一带,是太阳神赐福下民的圣地”。“用史迹和考古资料对这些古代神话进行印证,可能汤谷就在东海之滨的琅琊一带。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断四时,并将这种原始历法用于发展农业和航海事业”,“祭日活动,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日照有一个民俗节日叫太阳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农民把新收获的麦子做成太阳形状的饼,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据说后来这饼越做越大,厚的就叫锅饼,薄的就叫煎饼,这就是山东大煎饼的来历。1992年,日照人自己作词谱曲,由著名歌唱家范淋淋演唱的《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获得全国新歌比赛大奖,被中央电视台选项为每周一歌。名人志士辈出。日照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姜尚,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等,故乡都是日照。日照作为沂蒙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有3.8万人参军,并有44万人次民工支前,陈毅、徐向前、罗荣桓、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和工作过。

城市雕塑

她来自遥远的天宇,她是太阳的使者,她举动八风,五彩备明,遥至万仞之巅,远翔四海之外,她雍容飘逸,富贵吉祥,上通天祉,下应地灵,中和物秀。她就是日照的城市精灵——太阳鸟

对外开放

日照是伴随改革开放兴起的城市,建市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核两极三组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极,并成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批准,并封关运营;鲁南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口岸投入使用。2010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另有岚山经济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莒县工业园区等4个省级开发区。目前已有18家“全球500强”企业在日照投资。总投资4.9亿美元的现代威亚汽车发动机项目,是山东省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113亿元的山东亚太森博浆纸项目是山东省迄今为止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已与韩国的唐津郡、土耳其的特拉布松市、新西兰的吉斯本地区、日本的室兰市、墨西哥的夸察夸尔科斯市缔结友好城市,与德国、法国、韩国、荷兰、美国等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2011年1月1日,中国日照与美国阿罕布拉市共同组织的“跨越太平洋的友谊”主题花车,参加了美国帕萨迪纳新年花车游行,日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稳定,成功入选“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的城市之一。

交通

“两港通四海、一桥系欧亚”,港口、铁路、公路、航空构建起日照的便捷交通网。
港口:日照港口优势突出,拥有石臼和岚山两大港区,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建港条件十分优越。现有生产性泊位49个,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通过能力超过1.5亿吨。已成为全国矿石运输系统第一层次港口,全国煤炭运输南部大通道出海口,全国最大的散装水泥中转基地,中国北方第二大粮油加工中转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木材接卸集散地和规模最大的液体化工集散地,集装箱内贸基本港和外贸支线港,国家规划的大型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大宗散货运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03年开通了日照港至韩国平泽港的客箱班轮航线。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27亿吨,位列大陆沿海第九位,山东省第二位,与青岛港联手打造的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达到106.1万标箱,增长29.2%。港口远期规划建设深水泊位280个,年吞吐能力达到6亿吨。
铁路:境内有日菏、坪岚、胶新3条铁路通过。日菏铁路向西至西安经新疆阿拉山口可直达鹿特丹、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形成了长达1.1万公里的新亚欧大陆桥。在“十二五期间”将扩建和新建新菏兖日铁路、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通道、青日连铁路,形成“三横二纵”(三横是指新菏兖日铁路、坪岚铁路、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通道;二纵是指胶新铁路、青日连铁路)的铁路网。
公路:境内有日兰、沈海2条高速公路,12条国道、省道。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潍日、青临、岚临三条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两横”(三纵是指沈海、潍日、青临高速;两横是指日兰、岚临高速)的高速公路网。
航空:在150公里半径内,环绕分布着青岛国际机场和连云港、临沂机场,均有高速公路通达。设立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日照)虚拟空港,并规划建设日照机场。

文化旅游

日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已发现文物遗址2000余处,其中两城镇、尧王城、东海峪、丹土遗址均为著名的龙山文化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尊图像文字距今已有4800多年,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被考古专家认定为我国文字的始祖。日照黑陶制作已有5000年历史,为华夏文明之瑰宝。日照两城在龙山文化时期为亚洲最早的城市。莒县浮来山定林寺是南北朝杰出文学评论家刘勰撰写《文心雕龙》的处所。五莲山光明寺是明代皇家寺院,为齐鲁四大佛教胜地之一。日照地杰人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代代英才俊杰。其中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尚,南北朝时期杰出文学评论家刘勰以及当代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等诸多名人志士都出自日照。日照是新兴的大学城。大学科技园有高校8所,2010年在校大学生4.9万人,与北大、清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或科研机构。市、校合作不断深入。日照海滨风光迷人,蓝天、碧海、金沙滩与绿色林带珠联璧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海滨旅游资源。五莲山、九仙山以“奇秀不减雁荡”而闻名;浮来山以“福寿文化”著称,定林寺内的银杏树已有3500多年历史,至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被誉为“天下第一银杏树”。日照是秦岭淮河以北规模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全市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为7200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以上。日照民间文化丰富,以书画之乡著称,是全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日照有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胞约3万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山东著名侨乡。2010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052.9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文化底蕴

日照拥有灿烂的文化,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其中1934年发现的两城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早于甲骨文1000多年,为我国文字始祖;莒文化曾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黑陶已有五千年历史,是华夏文明之瑰宝。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