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柳州市地图 >
融安县地图
融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融安县辖6个镇、6个乡:长安镇、浮石镇、泗顶镇、板榄镇、大将镇、大良镇、雅瑶乡、大坡乡、东起乡、沙子乡、桥板乡、潭头乡。

1996年融安遭遇特大洪灾

1996年7月16日至7月19日,融江河黄浪滔天,沿河两岸一片汪洋,融安惨遭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融安县城水位高达123.7米,超过警戒线(114米)9.7米。比1902(寅壬)年120.2米高出3.68米,此次受灾的14个乡镇121个行政村,1167个自然屯,62307户居民,24.9万人受灾1,1.07万人被围困,洪灾造成8.81万人无家可归。洪水淹没房屋24.63万间,冲倒民房10.79万间,冲走、淹死大牲畜12055万头。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0.43亿元。除县城“高岭头”高处地带没被淹外,县城其他地方无一幸免。

地理概况

地貌分为中低山陡坡地、低山缓坡地、岩溶峰丛地、沉积平原地等类型。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属中山、低山及丘陵地区;东南部为岩溶峰林洼地和岩溶峰丛谷地;西南部多为岩溶孤峰平原;西北部为融江河谷小平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9.0℃,极端高温38.6℃,极端低温-5.9℃,春季为10-20℃,夏季在22℃以上,秋季为10-22℃,冬季在10℃以下。年平均雨量1942.5毫米,无霜期295天。

名优特产

融安物产十分丰富,主要特产有:金桔、罗汉果、板栗、脐橙、沙田柚、香菇、木耳、竹笋、小洲头菜、茶油、竹凉席系列产品等。其中:融安“滑皮金桔”皮脆、味甘、汁多,是金桔中的极品,融安金桔年产上万吨,是全国金桔主要产地之一,其果质好,味清甜,曾多次进京被用于接待外宾。1985年在浙江省宁波召开的全国金桔技术研究会上融安金桔的产量、品质被评为全国第一,其系列产品曾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融安因此素有"桔乡"之称。融安罗汉果产量大、果质好,融安又是广西三个罗汉果产区之一,也是柳州市唯一的罗汉果主产区,其北部乡镇的农民栽培罗汉果已有20多年的历史,罗汉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罗汉果已成为融安县重要的特色产品,畅销区内外和出口国外,深受人们喜爱。融安罗汉果出自大山,清纯甜美,可泡茶,润心脾;可入药,治咳嗽,功效好。年产量达1亿多个。融安“小洲头菜”味香肉脆,倍受消费者青睐,全县头菜种植面积1.2万亩,尤其是传统特色产品——小洲头菜,面积达到1.09万亩,年产成品菜81万公斤,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历史,久负盛名,深受消费者青睐。融安"小洲头菜",清甜香脆,味道独特,且物美价廉,已畅销区内外,成为全县菜类的拳头产品。融安竹子资源丰富,竹席产品已步入国际市场,融安竹凉席系列产品年产量达60多万床。由于其竹质优良,工艺精美,已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并且,融安的竹凉席厂家已出国发展,在越南、泰国等国办厂,正在进一步做强做大。

经济状况

总概况,2010年,融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9亿元,增长13.24%;工业总产值38亿元,增长23.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增长57.49%;财政收入2.53亿元,增长26.5%,国税、地税实现双过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8元,增长9.37%;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增长12.2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49亿元,增长18.5%;贷款余额15.08亿元,增长2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8亿,增长18.0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同比增长12.7%,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32:26:42调整为2010年的23:43:34。2010年,该县投入1100万元,扶持甘蔗、金桔、中草药、桑蚕、竹木为主的农业五大产业。
农业:融安县地处中亚热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雨量充沛(年均总降雨量1942.5毫米),无霜期大于295天,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全县社会耕地总面积38.949万亩,其中水田24.522万亩,旱地14.4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5亩,人均水田面积0.92亩,人均旱地面积0.53亩。全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罗汉果、八角、桑蚕;果树以金桔、沙田柚、柑、脐橙、板栗、柿子、桃等为主。蔬菜大宗产品主要有大白菜、萝卜、头菜、番茄、辣椒、茄子、瓜类、豆角等。目前,该县粮食种植面积30.49万亩,产量达9.66万吨。2010年新种甘蔗2.13万亩,总面积达10.3万亩,预计进厂原料蔗40万吨;新种植中草药1.1万亩,其中建立示范基地16个,面积2025亩。2009年12月,融安县举办了首届金桔文化节。2010年,该县新种金桔0.76万亩,总面积达7.23万亩,全年金桔产量预计达4.5万吨,2010年12月,该县还在上海市成功举办融安金桔推介会,扩大“桔乡”影响力,拓展销售渠道;
林业:融安为广西林业县之一,全县有宜林地面积20.3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5%。1987年林业普查,全县森林面积9.37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336.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2.2%;1990年全县森林面积11.14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360.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3%;1994年全县经自治区验收已灭荒达标;1995年全县森林面积19.18万公顷,立木总蓄积量4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0%,林业用地绿化率93.7%。林木以杉、松为主的用材林占55.4%,以油茶、金桔、板栗、沙田柚为主的经济林占26.9%,以毛竹、篙竹为主的竹林占6.8%,其余为防护林、灌木林。木材年均采伐量约6万立方米。2010年,该县完成营造林5.9万亩,其中毛竹低改9400亩,油茶示范基地8000亩,速丰杉①基地2000亩。目前,该县拥有东城竹木制品厂、亿森木业、永顺木业、兴隆竹木制品厂、鑫丰木业制品厂等林业企业,2010年还获自治区授予“广西竹木深加工基地”称号。
畜牧业:199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6.29万头,出栏肉猪13.1万头,年末存栏13.18万头;牛年末存栏6.43万头,出栏0.59万头;羊年末存栏1.4万只,出栏0.44万只;家禽全年饲养量169万羽,出栏107万羽。肉类总产量11416吨,比1985年增长2.29倍,比1990年增长1.34倍;畜牧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6179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22.65%,比1985年增长5.9倍,比1990年增长4.6倍。
渔业:全县有可养殖水面5993公顷,主要饲养草、鲢、鲤、尼罗非、塘角鱼、青鱼等。饲养的场地有山塘、水库、稻田、网箱等。1995年养殖面积1185公顷,比1990年增长18%;水产品总产量1696吨,比1985年增长383.2%,比1990年增长72.5%;渔业总产值711万元,比1985年和1990年分别增长15.8倍和5.7倍。2010年,融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16亿元,比2009年增长5%。
工业:融安县共有工业企业719家,其中规模以上15家,外资企业37家。企业涉及能源、冶炼、建材、医药、化工、丝绸、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历史原因,融安县工业基础薄弱,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受重农轻工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发展工业的投入比例失调,小型企业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形成了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畸形现象。改革开放后,融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并牢牢把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敢干创新,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巨资强化本县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建设的进程。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成功引进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30多家,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41家。企业集能源、冶炼、建材、医药、化工、丝绸、水果蜜饯、蔬菜及竹木加工等行业。在全县的241家企业中,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占93.8%,未改制的国有企业占6.2%。2006年,融安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及全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一是鼓励帮助现有工业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尽快发展壮大。如斯柳工业园引资嫁接成立有实力、有原料、有技术的相融公司,泰嘉公司租赁承包了长安锌品有限公司。二是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服务,重点是积极为他们联系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帮助企业进行技改,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2000万元的融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为仙草堂制药公司融资400万元,为长安制药公司和仙草堂制药公司争取到市财政技改补助240万元。三是继续大力发展资源型加工企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业。引进的华海木业公司投资达1500万元。四是完成了全县7000亩土地的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其中1000亩的工业集中区征地已完成。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37亿元,同比增长15.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13亿元,同比增长15.65%。近年来,融安县“园区经济”引领发展。园区建设速度加快,工业经济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企业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该县投入6727.1万元,启动红卫园区二期“三通一平”工作,收储土地209.6亩,完成红卫园区一、二期排污、浮石园区道路桥延伸、高泽园区路灯建设等工程。园区新引进企业两家,即东城竹木制品厂和恒裕香油有限公司,新培育亿元企业1家,即万德七星水泥厂;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即利元电子、亿森木业、永顺木业、兴隆竹木制品厂和鑫丰木业制品厂。目前入驻园区企业6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9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5%,上缴利税5000多万元,安排就业岗位6000多个。工业集中区被自治区审定为A类工业园区。
个体私营经济:工商贸易近几年来,融安县立足区位优势,确立了“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大力发展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振‘小柳州’雄风”的战略性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全县新增市场面积2万多平方米。二是融安综合批发市场商品交易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目前市场共有客商510户,其中新引进61户,经营商铺880间,铺面营业率达95%,从业人员1780人,商品年交易额3亿多元,日均交易额80多万元。三是大型批发连锁超市培育成效明显。商潮购物广场、红太阳服饰广场等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超市先后开业。全县个体工商户达9888户,私人企业增加18家达136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478元,同比增长10.49%。
小城镇建设:近年来,融安县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条件和区位优势,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至2003年底,该县城区建设面积由98年的4.6平方公里扩展到7.9平方公里,增长70%;人口由5.6万人增至8.2万人,增长46%;城镇化程度达32%。一是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带动就业。98年以来,全县共引资4.3亿元,完成5个企业的新建,8个企业的改制,带动6000余人进厂就业,仅此一项,全县新增城镇人口4200人。二是以市场建设盘活闲置土地。98年以来,全县引资8300万元建成6个市场4100个铺面,吸引7000余人到融安经商,并以此带动单位、居民投资34133万元建厂房、民房及商业铺面5000余间,累计开发闲置土地1400余亩,共吸引1.9万农民进城落户。三是以路建带城建,扩大城区面积。该县抓住大西南出海通道国道209线穿越县城路段改造工程的机遇,以路建带动城建,在国道两侧开发新区,新增街道3条,带动900余户居民建房,使城镇人口新增2000余人,城区面积新增25.5万平方米。四是科学经营城市,优化城市土地资源。该县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20亩功能全、品位高的长安广场,带动周围720亩土地价格飚升,增幅最高达10余倍,使城区面积新增840余亩,而且还继续在强力拉动周边的土地开发。商贸流通日趋繁荣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商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融安县成功引进四星级酒店项目;柳州银行正式进驻融安;完成300亩融安物流园征地工作;新汽车站工程顺利推进。综合批发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交易更加活跃,年商品交易额达3.5亿元以上。房地产投资8.71亿,增长66.22%,商品房施工面积56.2万平方米,增长34.42%,销售面积16.79万平方米,增长69.59%。宜居县城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融安县启动依托高速公路出口的河西高速新区建设规划,启动河西旧城改造前期工作和两个休闲小广场工程建设。总投入1.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正式投入运营。投入1200万元完成县城城区、209国道沿线大良镇和浮石镇的亮化建设;投入259.1万元完成县城河西片区主街道改建维修;投入130万元完成县城新建成区的绿化工程;完成县城内主要道路交通红绿灯的安装运行。2011年4月25日,融安还开通了县城内2条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由于生态保护成绩突出,融安县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联合授予“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自然资源

融安的主要矿藏有石灰石、白云石、粘土、铅锌、硫铁、重晶石等,其蕴藏量为:石灰石4950万吨以上,粘土1913万吨以上,白云石2000万吨,铅锌矿960万吨,褐铁矿119万吨、硫铁矿128万吨。全县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河流48条,密如蛛网,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支流,具有11.7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已在泗维河、浪溪河、淑姆河、融江河建成中小电站4处,总装机容量6.17万千瓦,年发电量已达3亿多度。其中中外合资建设的装机容量5.4万千瓦的浮石牛崖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6亿度。县电网与全区大电网并连,电力十分充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