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镇地图
大良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大良镇的土地面积为2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319亩,地处亚热带,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业,利于农业综合开发。2、林业资源。大良镇的林地面积为72383亩,用材林和经济林并存,按现状分析,对发展松、杉等用材林和各种亚热带经济林的潜力很大。3、矿产资源。大良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重晶石矿、铁矿、白云石、方解石和煤矿等,而且藏量较大,如龙山村的白云石矿藏量达2000万吨。现已开采的仅有铁矿和方解石。
经济建设
农业生产:大良镇农业以水稻、甘蔗为主,辅以水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2003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3.24万亩,其中优质谷种植面积达2.59万亩,优质谷种植率为80%,粮食总产量达1.46万吨。甘蔗种植全部实现良种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3年达2.25万亩。进厂原料蔗总产量达7万吨。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209国道曹家屯段两侧果树郁郁葱葱,秋时果实累累,令人向往。水产畜牧业发展迅速,2003年全镇猪、牛、羊饲养量达3.3万头,出栏生猪11053头,山羊3557头,牛1200头,家禽15万羽。水产品产量达710吨。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近年来,大良镇对乡镇个数采取了"提供资源、挖掘潜力、招商引资、积极配合、加强扶持"的做法,使之保持稳步发展。已建成矿粉厂、松脂厂年产值在600万以上,为大良镇提供了100多个就业机会、20多万元税收。至2003年底,全镇个体经济总户数达208户,总收入突破9000万元大关,税收突破100万元。
财政收入,金融事业:大良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切实减少农民负担这一工作目标,加大税改和财源建设工作步伐,强化税收征收,严格按照税法征收,税收工作做到应收尽收,财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297.4万元。大良镇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加大支农力度,2003年发放各种支农贷款990万元,促进了农业生产,活跃了农贸市场,同时,金融事业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3年存款额达2196万元。
文教卫生
解放后,大良的教育事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成果喜人。仅2003年一年,全镇共筹资68万元投入新建教学楼、学生食堂,维修校舍面积达2010平方米。现在,全镇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升学率达71%,顺利通过自治区"普九"工作达标验收。文化广播事业不断发展。2003年,镇文化站藏书量达1.2万册,借阅人数达4000人以上,农村业余文艺队5个,每个文艺队演出达20多场。镇广播站为群众安装闭路电视达490户,群众可接受12套电视节目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卫生事业稳步发展。镇卫生院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增多,技术力量越来越雄厚,医疗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被柳州地区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全镇合作医疗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镇村医疗网络,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计生工作始终保持全县一类乡镇先进行列。计生工作认真落实"三为主"方针,实行"三结合"措施,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三好一满意"活动,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据统计,2003年大良镇计划生育率达88.12%,多孩率为0.99%,出生率控制在8.38‰以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支柱产业
大良镇过去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3年止,大良镇的甘蔗和水果种植发展迅速,在2002~2003年榨季,全镇进厂原料蔗达7万吨以上,水果为2吨。
地理位置
大良地处顺德的中部偏东,连接广州,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史上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商埠。北距广州城区32公里,南下澳门90公里,东往深圳150公里,从顺德港抵香港64海里。105国道和碧桂路南北纵穿境内,顺番公路与广珠高速公路连成一体。随着城际快速轨道顺德段、太澳高速、珠二环高速公路、东新高速公路五沙段的逐步建成,大良作为珠三角西部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大良现为顺德区政府所在地,顺德的政治、文化、教育、商贸中心,是佛山市打造第二个百万人口中心组团城市的核心。辖区面积80.34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户籍人口19.65万,流动人口10.53万。近年,大良先后获得中国首个“中华餐饮名镇”、“广东省机械及电气装备技术创新专业镇”和“广东省治安工作先进镇(街)”的称誉。“文化凤城”品牌经过几年的培育,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成为大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2006年通过举办首届家庭文化节、万人欢乐闹元宵及元旦倒数迎新年、创作编演大型童话音乐剧《丑小鸭》、创办“文化沙龙”、邀请海外深造的钢琴家到大良表演及开展“欢乐大良居村行”等系列活动。大良是“广东省教育强镇”,我们坚持教育优先的指导思想,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逐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辖区内的中小学100%为等级学校。民办学校在校学生7000多人,占全街道中小学生总数的28%。现在,每年迁入大良的人口超过5000人,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奔着当地良好的教育及生活配套环境而来的。“优质教育”成为大良一笔品牌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在增强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城市形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简介
大良古称太艮,隋唐五代已形成居民点,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置顺德县,定大良为县城,因城内有座美丽的凤山,故又称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