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县地图
汝南县相关地区地图:
姓氏文化
周姓的起源:“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在今河南叶县东北),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洛阳)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以上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琼英著的《中国姓氏通史.周姓》”)。随着后来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徙,汝南周氏不断向四周辐射扩散,其后的陈留、临川、寻阳、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东等周氏郡望,都与它有深厚的渊源。它被视为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天下袁氏归汝南:袁氏是中华大姓之一,在百个大姓中排名第三十三位。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中华大姓中有不少发端于中原地区,袁氏早期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而发展中心是汝南。对此,古今一些姓氏文献均有定论。据《汝宁府县志》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颖川郡。到汉朝时设置汝南郡,隶属豫州,领县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蒙城在内的大片疆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等原因,虽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海内外广为发展,但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兴旺的一支。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的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其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官至司徒。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的专横,为时人称颂。袁氏自袁安以后,兴旺发达,其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节五公,与东汉一代相终始(风《重修汝南县志》),历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编纂的《汝宁府志》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编印的《重修汝南县志》载,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不少人在《东汉书》中列有志传。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若其诗文根本六经,德业师模三代(袁可立、袁枢、袁赋诚),蠕言螳动,俱无愧于汝南家法。”,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虽然已经迁徙分布到海内外许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在汝南县本土生息繁衍。据调查,现今汝南县境内袁氏分布广泛,全县二十个乡镇中有一百多个自然村居有袁姓群众,总人数两万多。居住袁姓较多的乡镇有汝宁镇、板店乡等,较集中的村庄有十多个,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庄、老袁庄、后袁庄、小袁庄等。此外,有关史志资料对袁氏及其名子墓冢亦多有记载,如《汝宁府志》、《重修汝宁府志》均轼明司徒袁安墓址方位,并附有墓址遗照。1999年第十三届舜裔宗亲会在河南省召开时,香港袁汝南堂宗亲会会长袁雄昆先生、泰国袁氏宗亲会会长袁经伦先生都先后率团来汝寻根访问。
行政区划
汝南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7个乡:汝宁街道办事处、古塔街道办事处、三门闸街道办事处、王岗镇、梁祝镇、和孝镇、东官庄镇、老君庙镇、留盆镇、金铺镇、罗店镇、三桥乡、南余店乡、常兴乡、韩庄乡、张楼乡、板店乡。县人民政府驻汝宁街道办事处。汝宁街道办事处代码:411727001辖7个居委会:新华街居委会、南大街居委会、西大街居委会、东大街居委会、西关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大付庄居委会古塔街道办事处代码:411727002辖14个居(村)委会:三里店居委会、祝湾村、五里岗居委会、十里铺居委会、宋庄居委会、刘柏庄居委会、傅楼居委会、刘屯居会会、屈庄村、汪庄村、范胡村、熊湾村、南大吴村、果园村三门闸街道办事处代码:411727003辖20个村(居)委会:东城居委会、三里庄居委会、姜庄居委会、孔王村、大新庄村、赵庄村、杨刘村、许庄村、大唐村、老房庄村、大石村、五里庙居委会、老祖庙村、六里庄村、菜园王村、白庙村、高庄村、陈坡村、桃园铺村、黄庙村王岗镇代码:411727101辖18个村(居)委会:王岗居委会、罗庄村、余庄村、常营村、韩坡村、路庄村、金庄村、熊岗村、后营村、北胡村、伍岗村、张岗村、尹庄寨村、孔寨村、夏湾村、卢岗村、何岗村、大胡村梁祝镇代码:411727102辖18个村(居)委会:马北居委会、马南居委会、雷庄村、王吴庄村、吴营村、李老庄村、冯庄村、大安庄村、大周庄村、南张庄村、赖屯村、南杨庄村、大赵庄村、大罗庄村、徐坡村、陈冲村、庞庄村、任庄村和孝镇代码:411727103辖16个村(居)委会:和孝居委会、新集村、赖大庙村、薛岗村、陈屯村、邱井村、梁岗村、林阁村、黄寨村、前王楼村、后马村、林楼村、郭庄村、黄屯村、吕屯村、小田村老君庙镇代码:411727104辖14个村(居)委会:老君庙居委会、孙屯村、孙沿村、肖屯村、闫寨村、小方村、大肖村、康店村、老胡庄村、房坡村、余子河村、白堰村、杜庄村、伍庄村留盆镇代码:411727105辖20个村(居)委会:留盆居委会、殷湾村、前徐村、何庄村、杨寨村、冯湾村、老冯村、孙庄村、簸箩王村、朱楼村、大余村、田庄村、冀店村、扈庄村、周庄村、大冀村、小王桥村、杨集村、冯亮村、后韩村金铺镇代码:411727106辖18个村(居)委会:金铺居委会、姚寨村、潘湾村、前张村、刘花门村、金赵村、老金村、耿庄村、小邱村、小高庄村、大吴村、王霍寨村、陈庄村、康庄村、李庄村、宋寨村、俄庄村、徐庄村东官庄镇代码:411727107辖22个村委会:官庄村、夏庄村、邓庄村、王和店村、苗庄村、李塘村、陶陂村、吴庄村、梁屯村、李坡屯村、大湾村、舍屯村、宋屯村、刘坡村、赖楼村、胡寨村、李寨村、邓屯村、滕冢村、王屯村、焦庄村、辛屯村三桥乡代码:411727202辖24个村委会:桂庄村、魏庄村、胡庄村、臻头河村、沙口村、伍湾村、刘寨村、君于村、韩王庄村、安庄村、秫杆铺村、鸭湖村、褚庄村、贺屯村、殷店村、马庄村、唐寺村、野猪岗村、辛庄村、廖屯村、夏屯村、霍埠口村、杨庄村、余岗村南余店乡代码:411727204辖10个村委会:南余店村、张湾村、门庄村、郭店村、薛庄村、秧湖村、杨围子村、徐庙村、潘庄村、李楼村常兴乡代码:411727206辖25个村委会:常兴村、韩寨村、穆屯村、崔屯村、许屯村、马屯村、柏丈屯村、魏埠口村、王集村、黄汤村、曾庄村、大田村、大申庄村、任桥村、西王庄村、大王庄村、严庄村、姜寨村、台子寺村、老湾村、代塔村、冯楼村、小亮寺村、前杨庄村、后李楼村韩庄乡代码:41172720辖13个村委会:韩庄村、王竹园村、八里村、聂庄村、林庄村、翁屯村、西肖屯村、徐寨村、西马村、和庄村、魏屯村、王楼村、陶庄桥村罗店镇代码:411727210辖17个村委会:罗西村、老村、大李村、张庄村、邢桥村、大王桥村、小王寺村、双庙村、施庄村、尤庄村、罗东村、杨楼村、张竹园村、李岗村、六合村、别桥村、袁庄村张楼乡代码:411727211辖11个村委会:张楼村、杨沟村、邢庄村、姚湾村、河北村、方桥村、王沟村、黄庄村、吴寨村、庙东村、守法李村。板店乡代码:411727212辖14个村委会:板店村、苏庄村、杨洼村、冯屯村、仲庄村、王庄村、唐营村、顾庄村、彭营村、柴庄村、玉皇庙村、北潘庄村、刘营村、魏岭村河流
汝南因汝水而得名,汝水上游被截之后,蔡州改为汝宁府,而过汝南的汝水又因汝宁府而被称为汝宁河。因此,不能不说汝河。古代汝水:《水经注》称“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经襄城、郾县、西平、上蔡、汝南郡郡治、平舆、新蔡入淮。从上到下主要支流为滍水、澧水、潕水、瀙水、溱水、澺水。由《水经注》可知,古代汝水是淮河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
汝源三易:然而,今天的汝河却并没有那么长,现在流经汝南的汝河是发源于泌阳,经遂平入汝南,南下入淮。驻马店的这条汝河常被称为南汝河,而在河南中部还有一条河被称为北汝河,北汝河源于洛阳,经襄城、漯河、周口入颍河。实际上,河流重名的现象很普遍,但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就有两条都被称为汝河的河流,确实让人不解,这是为什么呢?,对比《水经注》,就可以发现现在的北汝河是古汝水的上游水系,而驻马店的南汝河是古汝水的中下游水系,这说明古代的汝水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汝水的变化还要从元代说起,当时汝水泛滥,为蔡害(蔡为蔡州),有司堨断汝水,使上游入颍,“蔡州水患稍减,遂升蔡州为汝宁府”,汝水被截之后,流经汝南的汝水因汝宁府之名而被称为汝宁河。由于汝水上游入颍,流经西平的古潕水(今洪河上游)成为汝水上源。同样是在元代,堨断潕水上游于锅垛口,开挖新河使其向北流入澧水,潕水上游水断以后,潕水支流西平云庄、诸石二水(其中一水就是洪河上游经舞钢的那条河)成为潕水上源。明嘉靖年间,汝水在西平、上蔡淤断,本为汝水支流的遂平之瀙水(即遂平县城南沙河)成为汝水上源,瀙水也就成为南汝河的上游,而西平的潕水东注澺水,形成洪河。经过这三次变化,古汝水形成了今天的沙河和洪汝河水系。元代截断的汝水上游为现在的颍河的主流,古汝水的支流潕水和澺水形成了今天的洪河,古汝水的下游两支流瀙水和溱水成为南汝河的两源:经遂平的沙河和经确山的溱头河(即臻头河)。对于汝水的这三次变化,《清史稿》称之为“汝源凡三易”。
汝河:今日的南汝河发源于泌阳县,经遂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在班台纳洪河,于洪河口入淮。汝南县城西北以上河段即为古代的瀙水。
溱头河:溱头河为南汝另一源,本为汝水下游支流,在汝南县城东南注入古汝水,因汝水以上源水断,与遂平瀙水成为汝水源头。溱头河古称溱水,《水经注》称“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发源于确山与泌阳交界千眼岭,流经确山、汝南两县,全长135千米,流域面积185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竹沟河、渠南十里河、吕岗河、小沙河等。在上游建有薄山水库,总库容6.2亿立方米。溱头河在夏屯并入宿鸭湖水库。夏屯以下河段成为宿鸭湖水库泄洪道,于沙口注入古汝河,随汝河入淮。溱头河由于“溱”字生僻,在当今地图及书籍中多称“臻头河”。溱头河在当地俗称沙河,上游称石滚河,下游又称余子河。在清代史料中多称“吴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