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藏电子地图 > 日喀则地区地图 >
萨嘎县地图
萨嘎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萨嘎,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萨嘎,公元14世纪帕竹政权即在此设“萨嘎敦巴宗”。解放前该宗设有东、西即僧俗两个宗本,由噶厦政府从哲蚌寺、色拉寺和大昭寺中直接选派任命。1960年4月正式成立萨嘎县人民政府。1972年6月8日经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县城迁至加加,于1974年10月14日正式搬迁。1997年,面积9661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8个乡,38个村委会:加加乡、雄如乡、昌果乡、拉藏乡、如角乡、旦噶乡、夏如乡、达吉岭乡。县政府驻加加乡,距日喀则市区450千米。(根据《政区大典》整理),加加乡(JiajiaXiang)县政府驻地。1988年撤区并乡时设加加乡。乡政府驻甲村,位于县境中部。面积1250平方千米,人口0.11万。219国道过境。辖达桑、达穷、提布处纳、如布、甲5个村委会。雄如乡(XiongruXiang)1962年8月建雄如乡。乡政府驻嘎康村,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政府50千米。面积1760平方千米,人口0.14万。辖布扎、孜康、唐图、卓巴布、噶康、麻亚6个村委会。昌果乡(ChangguoXiang)1964年10月从吉隆县划给萨噶县,1988年建昌果乡。乡政府驻郡加,位于县境西部,距县政府150千米。面积1100平方千米,人口0.1万。辖昌果、亚卡种、锐拉、库郁4个村委会。拉藏乡(LazangXiang)1961年7月建拉藏乡,1970年改名公社,1984年复改乡。乡政府驻牛库,位于县境西部,距县政府80千米。面积约1190平方千米,人口0.2万。辖曼曲、亚曲、溪吉、玛尔金、久噶5个村委会。如角乡(RujiaoXiang)1961年4月建如角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30千米。面积1280平方千米,人口0.09万。辖卡布古、噶穷、擦让孔热4个村委会。旦噶乡(DangaXiang)1961年成立旦噶区,1988年改乡。乡政府驻旦噶村,位于县境东部,距县政府103千米。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人口0.12万。辖萨登木、西江巴、旦嘎3个村委会。夏如乡(XiaruXiang)1988年撤区并乡时建夏如乡。乡政府驻夏如村,位于县境东部,距县政府140千米。面积约1210平方千米,人口0.21万。辖东江巴、康来、达孜、夏如、拉亚、赤木6个村委会。达吉岭乡(DajilingXiang)1961年4月建达吉岭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80千米。面积约1280平方千米,人口0.09万。辖帕布顿、热噶、萨拉、鲁噶、萨噶5个村委会。2000年,萨嘎县辖1个镇、7个乡:加加镇;昌果乡、雄如乡、拉藏乡、如角乡、达吉岭乡、旦嘎乡、夏如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947人,其中:加加镇2407人、夏如乡2326人、旦嘎乡1315人、昌果乡1200人、雄如乡1612人、拉舞乡1311人、如角乡762人、达吉岭乡1014人。

旅游资源

全县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来,萨嘎县地形属高原山地类,地势由北向东倾斜,起伏较大,西北有冈底斯山脉,南面有喜马拉雅山脉,境内主要山峰有:冈日伦布(译音),海拔7000米,常年积雪;在如角乡境内有白丽康日(译音),海拔7095米,是登山爱好者的理想登山场所。全县境内有十多个小湖泊,有6处地热温泉,主要分布在如角、卡古、嘎学、达孜、康来等地,其中如角温泉尤为出名,位于平顶山头上,形如碗口,泉池面积约有30平方米,热气冲天,大团气雾犹如白色浮云,衬映着蓝天,景色极为玄妙,当地群众用以洗浴,重要的是医治常见性顽固症,如胃病、皮肤病、关节炎等,疗效颇佳,因此有不少外地游人不辞辛苦慕名而来。
人文景观:萨嘎县的人文景观主要是五大寺庙,即努贡寺、土庆寺、布扎寺、苦郁寺达吉岭寺。

自然地理

萨嘎县属西高原山地,地势由北高东倾斜。该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地区的西北部,属全区边境县之一,全县边境线长105公里,为日喀则地区西部三县(仲巴、萨嘎、吉隆)之中心,东与昂仁县、聂拉木县接壤,南与吉隆县、尼泊尔王国为邻,西与仲巴县,北与阿里地区的措勤县相接。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以南的西南边缘,雅鲁藏布江上游,全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萨嘎县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北有冈底斯山、南有喜马拉雅山、中间夹有强拉山、同日伦布山等众多高山。山与山之间隔着开阔不等、互不连通的平川、沟谷。萨嘎县境里大小河流有10余条,总长度5000公里,其中,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邻县仲巴境内,流经萨噶县320公里,此外还有10多个小湖泊,6处地热温泉。萨嘎县属高原严寒带半干旱气候区。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燥寒冷,只有温、寒季之别。年日照时数在3000-3400小时之间。年无霜间105天左右。年降水量280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雪灾、风灾、干旱、霜冻、冰雹等。萨嘎县自然资源丰富,草场广阔,草场总面积达3975万亩,畜牧业比较发达,牛羊成群,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美丽的地方”。有大量的菊科,禾本科、草科植物。境内分布较多的常绿针叶、灌木丛只有香柏一种(俗称爬地松),其分布面积较大,资源丰富,面积达274万亩。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黄羊、马鹿、獐子、灰兔、猞猁、狗熊、云豹、旱獭、鼠兔、温泉蛇和铲齿裂腹鱼、双须重唇鱼、斑切腹鱼、藏鹤、雪鸡、秃鹫、野黄鸦、野水鸭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铜、铅、金、硝、硫磺、花岗石、水晶石、石碳等多种矿产。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有10余条,总长度5000公里,其中,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邻县仲巴境内,流经萨嘎县320公里,此外还有10多个小湖泊,6处地热温泉。

医疗卫生

萨嘎县在民改前只有在上层阶级的家中有少数民间藏医,除此外,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医疗诊所。民改后,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大力关怀下,1964年萨嘎县建立起第一个卫生院后,经过改革开放近二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变成今天初具规模的萨嘎县人民医院。由住院部、门诊部、药房等几大部分组成,拥有各级各类医务专业人员80余人,在全县所辖的八个乡也相应地建立了卫生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卫生人员。

文化

萨嘎县因受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文化生活一直非常单调,枯燥。1987年以来,随着县委政府立足本县,扩大对外交流的政策转变,极大地丰富了县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现在县城有一座县电影院、三个歌舞厅、有一个县文化活动中心。1995年,在地区广电局的大力帮助下,县城驻地建立了闭路电视网,现在可以24小时转播8套有线电视节目,全县33个行政村已安装了“村村通”工程设备。县旦嘎乡的甲谐闻名后藏,据今已有1000多的历史,2002年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甲谐艺术之乡。

经济概况

在十五期间,萨嘎县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61.5万元,比2000年增加2.6倍,年均增长21.47%左右,一、二、三产的比例关系由2000年的52:1:47调整为2005年的29:22:4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3830万元,比2000年增长83.8%,财政收入达到218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38.13%;人均GTP达到7702.8元,年平均增长10%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965元,年平均增长11%。
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种植业三元结构由2000年的88:4:8调整为79:14.9:6.1。粮油总产每年保持在300万斤左右,进一步优化了畜群结构,农牧业生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肉、酥油自给。2005年牲畜总增率和出栏率分别为10.36%和22.5%,新生仔畜成活率达到55.63%.牲畜年末存栏数达到299475头、(只、匹),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1.3%,比2000年增加1.1百分点。牲畜疫情疫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畜群防治密度100%。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965元,比2000年增长55%。五年来萨嘎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194余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按时足额发放了低保金65万元,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部分农牧民群众开始向小康迈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萨嘎县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1290万元,特别是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990万元对县城格桑街进行了改造,极大地提升了萨嘎县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城区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