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墩镇地图
三墩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发展
2000年以来,三墩镇充分抓住发展契机,以加快和谐杭州示范区和品质三墩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迈上科学发展轨道。2007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636元。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杭州市平安乡镇、杭州市文化示范乡镇、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杭州市生态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三墩镇自然景色宜人,有“墩上花木丛生,墩下河水相连,河上石桥相接,居住四季宜人”之称。三墩建镇始于南宋前,清代以来商业手工业就初具规模,素有"小上海"之称。三墩元宵灯会历史悠久,诸多的花灯中以龙灯气魄最大,狮子灯最活跃,拳灯最威武,花灯文雅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城镇建设
集镇占地面积160亩,有面积7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一处,40吨自来水塔二处和35千伏的变压供电站一处;集镇道路硬化4条,3万平方米,绿化草坪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集镇内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小区2处,累计拆迁改造个体商业门点50户。全镇人均住宅面积3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的住宅269户,占总农户的8%;砖木结构的住宅804户,占总农户的24%、砖土木结构的住宅2288户,占总农户的68%。建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地面接收中转站,安装程控电话和办理了无线电话的农户2050户,占总农户的61%;闭路电视入户3220户,占总农户的95.5%;自来水入户率81.6%。镇村公路纵横交错,村级道路铺油34公里,镇村道路硬化率100%,村民小组道路硬化率97%。全镇中学1所,小学1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建有农村甲级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保健站9所,医疗床位15张,门诊量3.04万人次/年;并建有地级标准的计生服务所1处,地、市驻乡单位11个,结构合理,服务设施齐全。社区保障
高度重视社会民生问题,在保增长的同时扎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社区建设步伐加快,新组建文鼎苑、西苑、颐兰3个社区,规范建设6个农村社区,做好18个社区公共服务站的挂牌建设工作。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完成率达到75.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8%;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净增282人和928人,完成计划任务的55.29%和91%。认真做好企退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和离休干部居家养老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协调处理劳资纠纷案件26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总计36.86万元。全面落实帮扶救助政策,1-6月累计发放各类困难家庭救济金40.92万元,其中低保金35.5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35.85万元。加强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启用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网络系统,完成中心片6个社区育龄妇女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违法生育查处工作,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100%。群众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以巩固省级体育乡镇和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创建成果为契机,组织举办多项体育赛事和10余场次文艺下村社、全民闹元宵等活动,支持辅导各类文体团队开展工作,绕城村被评为省级体育小康村,华联村文体俱乐部被评为市级优秀体育俱乐部。平安三墩创建和信访稳定、人民调解工作不断深化,坚持矛盾纠纷一月一排查报告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制度,妥善处置了12起不稳定事件,不稳定问题得到及时化解处置;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41件,成功调解纠纷721起,联合开展整治行动6起,实现了全国、省市区两会期间“零上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区域概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位于杭城西北部,南邻蒋村商住区,东接拱墅区祥符镇,西北与余杭区良渚、仓前等乡镇接壤。辖区面积37.93平方公里,近1700公顷耕地,属河海沉积平原。辖18个社区、6个行政村:庙前街、厚诚桥、大港桥、南阳坝、荡王头、杨家桥、五里塘、虾龙圩、水月、望月、兰里、三坝、罗家村、蒋家土斗、陆板桥、吉鸿、政苑;塘河、双桥、五幸、绕城、山联、华联,常住人口6.3万人,外来人口5万余人。属西湖区最大的乡镇。是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杭州市文明乡镇、卫生城镇。三墩镇是杭城西北的中心城镇,距市中心武林广场5.5公里,104国道和绕城公路沿镇而过。杭长铁路东西贯穿,设有三墩火车站。镇主干道杭三路同市区文华路、文苑路连接,北与祥三路连接。镇内有连接京杭大运河的余杭塘河,可通100吨级船只。市公交车333路和303路直通三墩。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三墩镇是“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湖区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前景的乡镇。浙大紫金港校区、华东医疗中心项目、省经济适用房塘北区块和西湖科技经济区块均在该镇境内。社会经济
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93亿元,比上年增加2240万元,增长1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了1.05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增长10%;镇财政收入达到了165万元;村级固定资产积累达到了17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0万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11元,增加353元,增长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坚持依靠科技、突出特色、围绕市场增加收入抓调整,制种、蔬菜、粮食、畜乳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万亩制种,万亩蔬菜、万亩粮食、万只羊、千亩棉花、3千头奶牛六大种养基地,实现了9000亩高效制种,5000亩蔬菜,3000亩洋葱的调整目标,使经粮草之比调整到了61:30:9。农业产业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2、特色产业凸现:在政府指导、信息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推动下,该镇突出农作物套带、地膜洋葱、加工型辣椒、棉花、制种、奶牛、沙红桃等优质林果七大特色产业开发,加快农作物套带、地膜洋葱、加工型辣椒、棉花、制种、奶牛、沙红桃等优质林果等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次。在地膜洋葱、加工型辣椒的发展上,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无公害生产为重点,走扩大规模、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效益并重的路子,围绕产业开发、突出综合示范,先后建成了祁家沟村地膜洋葱、三墩村加工型辣椒、二墩沙红桃等优质林果科技示范园、夹边沟新天园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5年,全镇落实农作物套带亩、地膜洋葱亩,加工型辣椒亩,棉花亩、制种亩、沙红桃等优质林果亩。在养殖业上按照“稳定猪鸡、主攻奶牛,发展肉羊、培育大户,建好小区”的思路,使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饲养总量达到50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达到了2668头,肉羊、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了4.77万只和34.4万只。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立足发展抓项目,完成了丰收、二墩、长城三家面粉厂改建,科皇装饰材料厂新建,长荣养殖场、华菱电器设备厂续建三个百万元以上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鼓励本地能人大户办企业3个;新建个体户38户,增加集镇人口219人;实施富余劳动力输出工程,累计输出劳动力3000人(次),为农民增收970万元。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镇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组有样板房的要求,建设高标准康居示范户46户;筹集资金54万元,完成了马房、二墩堡5.5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争取资金65万元,完成了北大河桥拓建加固工程;争取投资15万元新建敬老院,以会议厅为主体建成宣传文化中心;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完成造林2494亩,其中退耕还林831亩,荒滩造林1285亩,绿色通道5.1公里,千米防护林5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