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绍兴市地图 >
上虞市地图
上虞市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10年,是上虞发展历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和谐共融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提质创新、提速创强、提效创优”的工作基调,鼓足干劲,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全年和整个“十一五”的目标任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民生事业不断优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120.6亿元,分别增长12.1%和31%;实现财政总收入54.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6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25元,分别增长11.5%和11%。

上虞名产

盖北葡萄,盖北葡萄是浙江省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其中品种繁多、外观美丽、味道甜美、汁多、而享有“江南吐鲁番”的美誉,是集生产、科研、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鲜食兼酿造葡萄生产基地。谢塘黄花梨,全镇黄花梨种植面积达10000亩,其中翠冠、清香、西子绿等早熟良种近4000亩,可年产优质梨10000余吨,是浙江省最大的黄花梨生产基地,黄花梨因其汁多、味甜、皮薄、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产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
上虞小吃:小吃代表着人类文化生活的精致化,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小吃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再加上工作紧张,人们开始厌弃正餐青睐小吃。上虞小吃属臭豆腐,臭豆腐在鲁迅的笔下名扬海内外,上虞的臭豆腐代表要数臭名远扬臭豆腐,据说臭名远扬臭豆腐是绍兴臭豆腐比赛第一名的得主,臭名远扬臭豆腐已在全国开了很多连锁店。所以臭名远扬臭豆腐已经成为了上虞小吃的代表。

市政概况

浙江省的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州湾南岸、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与上海市隔海相望。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42万(2009年),辖15个镇、3个乡、3个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居民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一带的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上虞过去是一个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农业县,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江生态型中等城市。是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县级市排名中的第一名,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浙江省14个经济强县市之一,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2010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亿元,增长1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120.6亿元,分别增长12.1%和31%;实现财政总收入54.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6亿元,分别增长23.1%和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9元,分别增长11.5%和11%。上虞是一个区位优势较为突出的县市。素有“九县通衢”之称,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运河一应俱有。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机场、宁波北仑港仅45分钟车程。拥有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上虞港(5000吨级)。已建设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上虞相邻,只有10多分钟车程。已动工建设的钱塘江嘉绍跨江大桥将使该市纳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上虞是一个历史底蕴极为深厚的县市。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公元前222年设县,1992年撤县设市。上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时有提出唯物论断的王充,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在上虞隐居后东山再起的谢安;近代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当代茶圣吴觉农;现今又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奥运之子何振梁,著名导演谢晋等。创办于1921年的春晖中学,早年享有“北南开、南春晖”美誉,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李叔同、朱光潜、叶圣陶等一代名师名家都曾在这里任教或讲学,形成了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白马湖作家群”,“与时俱进”当年就是它的校训。上虞是一个产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县市。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形成了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行业,以及伞件、铜管、手套袜业、电光源、汽配等八大块状经济,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2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115家,上市企业10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建筑产业十分发达,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建筑企业168家,其中特级企业7家、一级企业24家、二级企业49家、三级企业65家、劳务企业23家,有从业人员15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5万,一级注册建造师860名,二级注册建造师1122名。2007年建筑安装产值590亿元,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2009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726亿元,实现增加值136亿元,创利税45亿元,创省市级以上优质工程94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多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各县市前列。是著名的“建筑之乡”。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4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排名38位。农业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7万亩以上,是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拥有茶叶、板栗、杨梅、葡萄、女儿红黄酒等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上虞是一个开明开放度比较高的县市。1999年,作为改革先行市的上虞,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集中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2004年又率先成立了经济发展投诉中心、招投标中心、机关财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监督办公室等一办三中心。近年来,上虞非常重视向外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有9家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在虞投资落户,如日本松下、荷兰菲利浦、西班牙阿克希龙等。去年实现自营出口突破10亿美元,实到外资这几年每年均在1亿美元以上,外经业务拓展到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上虞是一个发展活力(空间)极大的县市。上虞北部,拥有45公里海岸线,26.7万亩的海涂,这是一片得天独厚、未经开发的土地,储备量大、开发成本低。对此,市委、市政府又规划建设杭州湾工业新区,将把打造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型工业新城,成为浙江省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的主要区块。上虞中部,随着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城市化加快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市政府所在的这一区块已成为上虞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建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以曹娥江为轴心,“一江两岸”的城市水系景观初具雏形,面向公众开放,正成为融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现代文明为一体的绿色文化长廊和体育运动长廊。上虞南部,拥有800平方公里的好山好水、青山秀水,那里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众多,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对此,市里正规划把它打造成为沪、杭、甬城市圈的“后花园”。面对长三角一体化趋势,上虞把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两大主要任务,确立了“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强市、生态靓市”的发展战略。以浙江省第四大江、上虞的母亲河——曹娥江为轴心,上虞的城市发展正从曹娥江时代进迈向杭州湾时代,上虞正在构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随着大桥、大闸、大江、大运河、大码头、大干线、大滩涂的开发、建成和启用,上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将会更加凸现,上虞必将以更加开放、大气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历史名人

虞舜(约生活于原始公社末期)即舜帝,姚姓,名重华。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
王充(27—约97)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字任壬,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著有《论衡》
魏伯阳:(约100—170),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唯有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上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
曹娥: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嵇康中国三国魏时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州西)人。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政治上倾向曹氏集团,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又锋芒毕露,公开发表“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当面奚落司马昭心腹钟会,直接触犯了假借礼法图谋篡魏的司马氏集团,最终被司马昭以“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汉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宰相谢安侄子。21岁时为大司马桓温的部将,后官至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十二年,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翌年逝世。被晋帝追封为车骑将军,谥号献武。谢道韫(又作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灵运(385~433)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慧皎(497~554)中国南朝梁时僧人,佛教史学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因对梁僧宝唱所撰《名僧传》不满,遂集前人资料,依据史籍、地志、僧传等,采各家之长,于梁天监十八年(519)撰成《高僧传》(即《梁高僧传》,简称《梁传》、《皎传》),14卷,记汉明帝以来400余年间数百名僧人传略,为汉传佛教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僧传,所创僧传体例为后世所依。承圣二年(553),为避兵乱迁居湓城(今江西九江),但仍不废讲说。
杜衍:(978~1057),字世昌,北宋山阴人(今绍兴人),大中祥符元年进士。初任平遥、乾州等地方官,很有治绩。庆历四年(1044)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为官清廉,不置私产,第室卑陋,葛帷布衾,受人敬重。
李光(1078~1159)宋代词人,字泰发,上虞(今属浙江)人。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钦宗受禅,擢右司谏。高宗绍兴元年,擢吏部侍郎,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改提举洞霄宫。再谪至昌化军。桧死,复朝奉大夫。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上虞四谏
倪元璐:明](一五九三至一六四四)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卒年五十二。著诗文集。传世作品《行草诗翰》、《郊行诗册》、《题画诗轴》、《金山诗轴》等。著有《倪文贞集》等。
梁国治(1723-1786)清朝大臣。字阶平,一字丰山,号瑶峰,又号梅塘,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授修撰,擢署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湖北巡抚。乾隆三十四年(1769),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赈济灾民。三十六年,移湖南巡抚。三十八年召还,命在军机处行走。次年授户部侍郎,迁尚书。四十八年,协办大学士。五十年,授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卒谥文定。著有《敬思堂集》。
章学诚(1738年-1801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43年(1778)进士。曾援授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
王望霖:
连仲愚:
徐三庚[清]字辛谷,号井罍,又号袖海,自号金罍道人,浙江上虞人。工篆隶,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刻印土规秦、汉,能於吴熙载、赵之谦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有似鱼室印谱。《海上墨林、广印人传》,其晚年篆刻趋向定型,习气惭深,终成流弊·作品集有《金垒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金垒山人印谱》《金垒印摭》等。
经元善(1840—1903),字莲山(莲珊),晚年号剡溪聋叟,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人。父经纬是上海富商,因接济军饷功,清廷授主事加员外郎衔。清光绪四年(1878),元善首创协赈公所,组织、领导江浙沪绅商赈灾,持续十余年,募款数百万,受清廷嘉奖十余次。生前热心桑梓公益,创办上虞赈公所,与知县唐煦春创办积善堂,用作育婴及其他善举。著作有《趋庭记述》、《居易初集》等。
王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宣子,号敬斋。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卒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
陈春澜又名陈渭,浙江上虞人,他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19年,享年83岁。陈春澜即由经亨颐任校长的春晖中学(夏丏尊在《白马湖之冬》中提高的那个学校,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等曾执教于此)的捐资人。陈春澜,少年时期,即奔走于武汉、上海、上虞等地,做学徒,当“跑街”,始习经商之道,随后,又办货栈,开钱庄,终成商界巨子。晚年返乡,开发实业,富国利民;捐资兴学,培植人才,热心公益,泽被桑梓,不仅获得官府嘉奖,更为邑人交口赞颂
杜亚泉(1873~1933),原名炜孙,字秋帆。号亚泉,笔名伧父、高劳,会稽伧塘(今属上虞)人。
王一飞工农暴动谱壮歌。1898年生,浙江上虞人。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被派往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斯科支部负责人。1924年6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少共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以中共列席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叶天底(1898--1928),原名霖蔚,上虞谢家桥人。他是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发起人之一,1925年最先建立了中共苏州独立支部1926年建立了第一个上虞县直属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组织领导者。叶天底出身于小康之家,1911年随亲友去上海求学。后回上虞毕业于上虞具第一高小十八岁那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一师学潮”后,校长经亨颐被迫离职,他决意退学以示抗议,同学为他惋惜,他却坚定地认为:“读书并不是专为文凭而读。”1920年底,因陈独秀,李达等人之约,他和施存统、俞秀松等在上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青年团的刨始人之一。,曹仲兰: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上虞;出生年月:1906年;牺牲日期:1928年05月03日。又名雪芹。出生在商人家庭。1923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1926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6日,在杭州市抚宁港九号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毫无畏惧,挫败了敌人种种威胁手段和阴谋诡计。1928年5月3日凌晨,在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刑场英勇就义。
冯柏禄经亨颐
糜云辉
何云:原名朱士翘,1905年生于浙江上虞县。1930年8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后转入铁道传习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停学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对太行山辽县麻田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何云率领全馆同志坚持工作和战斗。5月28日,他在率部突围与日军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何云牺牲后,刘伯承沉痛地说:“实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全国解放后,何云烈士的忠骨移至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在左权将军墓的左侧。
陈树谷:
严洪珠,观杰(1921——1944),浙江上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五支三大七中队长。1944年8月在浙江慈溪东埠头战斗中牺牲。观杰及其所领导的七中队曾分获“模范干部”、“模范中队”的光荣称号。
夏丏尊文学家,语文学家。名铸,字勉旖,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浙江上虞人。夏丏尊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的学术著作还有《文艺论ABC》(世界书局1930年)、《生活与文学》(北新书局)、《现代世界文学大纲》(神州国光社)及编著有《芥川龙之介集》、《国文百八课》、《开明国文讲义》等。译著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蒲团》、《国木田独步集》、《近代的恋爱观》、《近代日本小说集》和《续爱的教育》等。1986年6月15日,由巴金、叶圣陶、胡愈之、周谷城、赵朴初、夏衍等人发起在上虞举行了夏丏尊诞生100周年暨逝世4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各届人士1500多人参加。
石志昂:
孙文明(1928年-1962年),中国民族音乐二胡演奏家,生于浙江上虞。后因入赘潘家,也曾改名潘旨望。
陈梦家(1911~1966)曾使用笔名陈慢哉,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南京西城的一所神学院中。祖籍浙江省上虞县。父亲陈金镛曾长期任上海广学会编辑,时年已四十。他曾亲自创办了南京的这所神学院,并任"提调"(院长)之职,是一位忠厚纯朴的长者。陈梦家的童年是在非常浓厚的宗教气氛中度过的,在他的世界观与艺术个性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戏老人,绍兴长塘(今属上虞)人,现代著名国学大师。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自1916—197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160余篇,内容除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对象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多个层面。
徐懋庸(1911年1月15日—1977年2月7日)原名徐茂荣,浙江上虞人。解放后,历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南文化部、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武汉大学当政期间,独断专行,粗暴对待知识分子。1957年被划右派,后改正。
屠咸若: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892年3月5日出生。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入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入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范寿康(1896.1.6-1983.2.27),字允藏,浙江省上虞县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民主革命时期,1913年留学日本,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1923年获教育与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主编《教育大词典》。
胡愈之文字改革运动和世界语运动活动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学愚,字子如,笔名胡芋之、化鲁、沙平、伏生、说难等。浙江省上虞丰惠镇人。胡愈之一生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毕生廉洁奉公,公德私德皆堪称模范。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谢晋:著名导演。徐光宪: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旅游资源

曹娥景区—舜耕公园,舜耕公园为曹娥景区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区西南侧,舜耕公园以舜耕群雕、大舜庙及舜桥、舜井为主要景点,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历史。渲染舜帝以孝为先,勤政为民的辉煌一生。园内舜耕群雕由中国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以花岗岩为主材料的象队群雕长68米,高27米,总重约800余吨,气势恢弘,体量之大,堪称亚洲之最。曹娥景区—曹娥庙,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庙村,距市区3公里。是为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投江寻父而建。曹娥庙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几经兴废,屡经重建,现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重建。曹娥庙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高雅,尤以庙内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而饮誉海内外,被誉为“江南第一庙”。庙内现存一“曹娥碑”为“中国最早的字谜”。“英台故里”—祝家庄“英台故里”祝家庄是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故乡,位于上虞市东南,距市区7.3公里。祝家庄地处半山区,南、西、北三面环山,庄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长条形,与开凿于西晋的四十里河贯通。现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药师寺等与英台文化相关古迹。凤鸣山风景区,凤鸣山坐落于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上虞市区17公里,为国家2A级景区,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叠瀑、苍山翠绿、小桥流水的自然美而闻名,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二景区点堪称奇观。凤鸣山文化历史积淀丰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东汉炼丹术家道教祖师魏伯阳炼丹遗址。魏伯阳一生在凤鸣山炼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参同契》一书,后被尊为“万古丹经王”。该书在养生学古化学所历学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国外称此书为全球第一本科技方面的书籍。景区内凤鸣真人祠始于汉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东晋谢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叶经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白马湖、春晖名人园,“白马湖、春晖名人园”位于距市区4公里的省级文保单位——春晖中学内,那里三面环山,湖泊众多、幽静恬雅、自然风光十分怡人。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刘薰宇、刘淑琴等前来执教,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来讲学,吸引了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学,一时名扬四海,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春晖名人园”就是当初一批名人的居家办公之处,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经亨颐的“长松山房”等名人故居,历年吸引了无数的名流前来参观瞻仰。东山景区,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刘长卿、方平、苏东坡、陆游等,都曾盘桓其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称山风景区,称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市西北部,离上虞市区7公里.相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曾在此山称炭铸剑,大炼兵器,称山由此而得名.景区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德教,礼佛为一体,是理想的游览胜地。桃花源景区,上虞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地处上虞市西南,位于长塘镇桃园村,距离百官城区约13公里,距离绍兴市区约25公里,景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目前景区建成了以桃源湖为核心,龙潭为精华,具有水上健身游乐、沙滩浴场、龙潭休闲垂钓、野炊烧烤等多种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旅游景区,并从2005年伊始就开始积极申报国家AA级景区。上虞市堆高山景区地处浙东黄金旅游带,景区内有建于明代中叶的秀峰庵,历史悠久。传说庵内的梵香颇有灵气,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现经少林高僧释行吉大师扩建为"秀峰寺",建筑群相贯三万八千平方米,高达2.8米的缅甸玉佛为镇山之宝。堆高山景区苍山翠岭、延绵起伏,小溪流水、飞瀑直流,其中雨娘瀑高60米,水势磅礴,小龙瀑古藤横锁,冬来老藤悬雪,颇具古意,胜龙瀑更是林木参天,青藤挂壁,石洞幽深。一条玉凤溪蜿蜒3800米,有石阶随溪而行、依山起伏。溪边有盛长樱桃、柿树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庄、紫微、高达4米的枸骨等,沿途拾级登高、步移景换,以山、水、林为特色的秀丽景色美不胜收,今人心旷神怡,为"都市族"渴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而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处。上虞市卧龙山景区坐落于市蒿坝镇,卧龙山山势起伏,自东向西连绵数十里,曲折起伏宛如长友踞卧,主峰金刚峰海拔高320米,山岙有座普净寺(始称普净莲社),建于南宋年间,屡经废兴,清乾嘉年间重加修复,八十年代修复三圣殿、大悲殿、地藏殿、新塑释迦文佛玉佛及千手观音、弥勒、普贤等诸菩萨,寺庙现占地面积50亩,庙内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和念佛堂,建有专门的图书馆、伽蓝殿等,建筑门类齐全,环境幽静,现已成为对外开发宗教活动场所。站立寺内高处远眺,曹娥江绕出山右,如一条银带蜿蜒东流,归入钱塘江口,实乃避暑之佳境,修净之圣地。峰山灵迹风景区,日本国教的发源地——峰山道场,据考证,日本宗教界的鼻祖最澄法师于唐初来华学法,终于在上虞峰山灌顶授法,后回国创立日本第一大教派——日本天台宗。峰山道场由此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为日本宗教朝拜的圣地。

民俗风情

上虞民性素称敦厚,“习勤俭,安耕织;勤诵读,尊师友;廉耻为尚,气节相高”。旧俗礼仪与绍属各县大致相同。辛亥革命后,封建迷信旧习受到冲击。解放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4年8月,成立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据统计,全县有334个行政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组织。但是一地的风从俗是历代相沿、久积而成的,要彻底根除封建迷信陋俗,还需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